怎樣理解「心遠地自偏」

時間 2021-05-06 02:33:18

1樓:運動碼農

專注境界第一層:學習/工作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比如半天時間只做一件事,

專注境界第二層:心遠地自偏,學習/工作不受周圍同學同事影響,類似賽跑比賽不受其他運動員影響,

專注境界第三層:(還沒達到,寫不出來)。

2樓:

看了樓下的回答,充分體會到乙個詞語,"牽強附會"。對歷史背景不了解就容易理解成玄學了。

從字面意思上來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只要心存遠方你就會覺得住在偏僻的地方。這裡面的邏輯關係很簡單,只要如何如何就能怎樣怎樣,就如心靜自然涼。心靜自然涼大家很容易理解,大熱天的大家都想涼快一下,奈何天公不作美天氣太熱,那可怎麼辦,只要心裡安靜就可以做到身體涼快了。

那麼問題來了,心遠地自偏要怎麼理解,為什麼要在主觀上最求地方偏呢?

這裡要說的就是歷史背景了,從心遠地自偏這句話可以側面推斷出,世俗上有一些人確實在追求住的地方偏,但是陶淵明境界比較高,不追求客觀的地方偏,只要做到主觀的地方偏就行。那麼那個年代為什麼要追求客觀的地方偏或者主觀的地方偏呢。這就要說到中國的隱士文化了。

隱士文化跟中國的道家文化有很大關係,道家追求無為而治,不追求入世治世,具體可參見莊子的故事。乙個人要成為隱士至少說明他有才華,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他有財力。隱只是一種境界追求,這就是樓上很多人給陶淵明捧臭腳的原因了,說陶淵明境界如何如何。

但是你們要知道,乙個時代有那麼幾個隱士就行了,如果這個世界滿大街都是隱士,而且成為隱士變成一種主流的價值觀的時候那是一種怎樣的悲哀。那麼為何成為隱士在那個年代成了一種相對主流的價值觀呢?

原因很簡答,成為隱士是為了當官。在科舉考試未發明之前,入仕重要的途徑就是舉薦以及找隱士。陶淵明生於公元300多年,處於晉朝。

晉朝最重要的特點就是門閥士族把持人才的晉公升通道,甚至可以說隋唐極力推行的科舉制度的主要目的不是取才,而是打破門閥士族對人才的控制。在這個背景下,成為乙個隱士就成了入仕相對容易的通道。大家一定聽說乙個成語終南捷徑講的就是這麼乙個故事。

其實陶淵明的境界也不是什麼高深的境界,早五百年就出現了這種境界的人。那就是大隱隱於市的東方朔。以上。

3樓:餃子就酒

不提前一句,只說心遠地自偏就是耍流氓。問君何能而,心遠地自偏。

萬法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每個人都能做到嗎?

坐懷不亂,地球人都能做到嗎?

知行合一,是個人就能做到嗎?

每天被慾望不停驅使,焦慮、煩躁不安、心神不寧。每天這樣的人不要太多,就這樣還厚著臉皮說心遠地自偏,這算是自我麻醉嗎?

4樓:Vimalakirti

感覺陶靖節從來不是刻意的隱士,要做什麼孤高的岩穴之士。所以結廬人境,所以卜宅素心,所以停雲思友,所以悅親情話。擁有一顆沈靜的心,然後真實地生活,能享受孤獨,也能消受熱鬧。

怎麼理解同理心?

普礬 同理心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們雖然千差萬別,但是所有人的人生需要都是相同的,只是實現人生需要的方式不一樣。人生的需要沒有好壞,實現人生需要的方式有好有壞。在人生需要這一點上,人們能夠互相理解,這就是同理心。乙個人能從人生需要的角度來看待他人 理解自己,就具備了同理心。具備了同理心,人就能夠打...

你如何理解心?

明子 心是什麼?您是怎樣理解?鄧明子 心,是我們原本的自己。這個心嚴格的說要真心。而我們常常,並沒有活在原本自己的狀態。真心對應的是妄心!何為妄心呢?虛榮心 多疑心 嫉妒心 這三兄弟可謂與我們 心心相印 而不同性格的朋友,所體現的 心 著重點不太一樣,一般而言 外向朋友 虛榮心 中向朋友 多疑心 內...

如何理解心外無物,心即理?

史思明 這是作為 義理之性,天地之性 外在超越的 性即理 來說的。性即理 類似康德的 絕對律令 實踐理性 康德稱之為道德的神學。心即理 是內在超越,由 道心 結構一切。不管哪乙個,都已經接近兩個世界的說法。不符合中國乙個世界 沒有 人格神 的傳統。 隨風 同歸於 寂 的寂用 存在與不存在 理解似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