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兩詞造成的理解不同是什麼造成的?

時間 2021-05-29 22:34:39

1樓:假裝愛看書

屢敗屢戰和屢戰屢敗,其實可以從形式邏輯的聯言命題來看,雖然只是把屢敗和屢戰分別調換了位置,但是由於這兩個詞語中的側重點不同。所以其實是雖然屢敗,但是屢戰。雖然屢戰,但是屢敗。

由於這兩個詞語所處環境不同,所以造成了它最終含義不同。

2樓:功夫詩九卷

據說這是曾國藩給慈禧的奏章。剿滅太平天國時一直打敗仗,不敢上奏戰爭近況,被朝廷催促。不得已,上奏寫「臣屢戰屢敗」,幕僚提筆改為「屢敗屢戰」。

慈禧大喜,賜寶無數,勉勵精進。顯然,屢戰屢敗說的是他能力不行。而屢敗屢戰說的是他的戰鬥意志旺盛。

詞序一改,境界和突出重點完全不同。哎,這是誰腰的我嘛?

3樓:仙人

預期反差效應

分析一下:

「屢敗屢戰」描述的是行為過程,重點詞眼在「戰」,從時態上講屬於進行時;

「屢戰屢敗」描述的是行為後果,重點詞眼在「敗」,從時態上講屬於完成時。

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只要還處在程序中,其結果往往就是一切皆有可能。因此,屢敗屢戰,只要還在戰,那麼勝利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從心理學上來講,這個詞還能給閱讀者帶來預期反差效應。

因為從常理推導,「敗」的結果應該是「不戰」,現在還在「戰」,就給閱讀者的製造了乙個意料之外的正向心理反差。就好像是幸福感,意外的驚喜才是幸福感的最大源泉。

反之,屢戰屢敗描述的是乙個結果,還是乙個讓人沮喪、且沒有任何可預期和想象空間的結果。

如何理解概念和定義這兩個詞?

概念是乙個抽象的名稱,對事物的高度概括,定義則是對概念的具體描述和界定。比如,懂王是個名稱概念,定義則要對懂和王做出定義,什麼都懂,為什麼稱王。正如人名和人物實為一體,概念和定義也是缺一不可。只有名稱,沒有定義,莫名其妙。只有定義,沒有名稱概念,雲山霧罩,不得要領。定義是對概念的定義,所以它是依賴於...

怎樣理解耐克的廣告詞 just do it ?

baker tyler 作為一條資深耐克狗,看到這個問題興匆匆的就跑進來了。我覺得Just do it這句廣告詞是那種乍一看很平凡普通甚至不一定貼切的,但是仔細讀會越來越有味道。just do it對於年輕人群體也是NIKE最大的顧客群來說表達的是一種率性隨意瀟灑的態度,有點說走就走的旅行的那種隨性...

繪畫裡的「步驟」這個詞,如何理解?

NCCN 真正參透步驟的時候就不需要步驟了 我是說你不需要再繪畫的時候遵循步驟了.大神可以像印表機一樣點擴散完成一幅作品.但是你沒有步驟可以麼可以麼可以麼.我不可以.這問題我咋覺得一點意義也沒有.好像我要先醒才能起床 少來槓夢遊的 好像我張開嘴才吃飯 好像我開門才能出去 好像我要拿起筆才能畫畫.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