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自然選擇的人類如何保證基因庫優良(遺傳病方面)

時間 2021-05-11 16:32:07

1樓:實名太二

朋友,如果你真的覺得自然選擇已經對人類失去作用了,那我只能說你太幼稚了。

自然選擇生存競爭,並不是說贏了的活下去,輸了的死掉,而是贏了的可以生很多很多娃,把祖傳DNA傳下去開枝散葉,輸了的沒有娃,死了DNA就絕了。

自然選擇面前,無論輸了的贏了的,最後都會死,差別僅在有沒有娃上。沒有娃,祖傳DNA就傳不下去,這一支DNA傳承就被證明不適應環境,被淘汰掉了。

所以,抬眼看一看,現代社會滿眼的大齡剩男、剩女,以及丁克一族,從歐美一直到東亞,包括日本、南韓和中國,整個社會都紛紛陷入低婚姻率、高離婚率、低生育率的狀態中。這明明是生存競爭自然選擇極為激烈的時代,你怎麼會傻傻的覺得人類失去了自然選擇呢?

2樓:陶埜

沒記錯的話,高中生物教科書裡面應該就寫了地中海貧血與瘧疾間的聯絡了。

所以遺傳病意味著基因庫不優良?

我覺得你好像對基因庫和優良這兩個概念有什麼誤解。

3樓:神月蜘九

只要讓那個遺傳病攜帶者無法留下後代就行。

不過一般能攜帶至活到留下後代的遺傳病,都沒有徹底滅絕的必要。

所以答案是,這些病問題不大。問題大的病,早就被自然選擇淘汰了。

對於價效比最高的遺傳病,我覺得是那種一留下n多後代就會死亡的那種。

聰明的遺傳病也不會趕盡殺絕的,不然自己怎麼繁衍生息呢。

4樓:mcg

"必須通過藥物來壓制遺傳病"意味著生存成本高,本就是劣勢。。。怎麼會擴張到全球?

你明知道對方有遺傳病,不嗑藥就會死,你還會不會考慮嫁給對方?

不是人類擺脫了自然選擇,也不是沒有優勝劣汰了,而是人類的選擇效率遠高於自然選擇。

5樓:王家禎

在生物演化中,只有「降低生出有生殖能力的後代的性狀」才被認為是缺陷。而所謂「缺陷」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比如牛群中長得高大這一特性則在食物不足時是一種缺陷,食物充足時則不是。

而某些遺傳病患者在獲得醫療干預後可以毫無阻礙的生兒育女,那麼就表明在那個環境下,那個遺傳病不是生物演化中的「缺陷」。

6樓:丁皓陽

如果有一場災難能夠毀滅現代醫學,那麼這場災難絕不會只毀滅現代醫學,這場災難本身就很有可能快速毀滅人類文明,而不是等到失去醫學的影響導致人類毀滅。

7樓:高骨架

自然選擇缺少了,但是人為選擇增加了。更高效更可靠。

人類性早熟,所以從很久之前對疾病的淘汰率都是遠低於其他生物的。

意思就是在他死之前就已經生孩子了,一般的疾病並不能讓人死在生孩子前。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孕檢產檢的普及推廣。

現代人類的選擇是更有效的。

8樓:困先生

懶得展開了。

實際上,人類並沒有失去自然選擇,優勝略汰貫穿著人類歷史的全部。只不過篩選出的性狀不是身強體壯了,而是容易在群體生活中取得優勢地位的其他心理生理因素。現在的人類都是過去貴族的後代,奴隸和貧民從長期來看是絕嗣的,而上層人則有資源繁衍更多的後代。

當年的貴族,其後代幾代人之後大多數又成為了貧民,當年的貧民,其後代幾代人之後絕跡了。這就是自然選擇,是進化,是對基因的篩選。

這個過程中選擇出了優良的基因庫,與古代人甚至原始人相比,現代人類擁有更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忍耐力和組織性,這都是因為一代代人的優勝劣汰,人類建設出了偉大的文明,與其說是教化黎民,不如說是靠自然選育。所以,人類的基因庫到目前為止十分優良。

只是不知道工業化帶來的少子化會導致什麼結果了,現在3、4代人還看不出來

9樓: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我不會生物學, 更不會演化論, 但我可以提供一些其他視角.

醫學是什麼? 醫學倫理學[1]回答道, 現代醫學的主要價值取向是「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 站在倫理學角度上看.

所有人的生命都值得愛護, 無論疾病的有無, 都應平等的享有基本人權, 其中, 生兒育女、健康生活是其自由和權利, 不能剝奪. 這裡的剝奪更多是指明明技術上可以施救卻受制於文化因素不施救. (當然, 自由、平等作為普世價值觀本身也值得被批評:

我們把二詞置於高於一切的境地, 不過是宗教社會的延續, 只是在這裡受崇拜的物件變成了自由之神、平等之神.)

人們看來, 正是這樣的文化因素會使得缺陷基因遺傳下去, 根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這似乎不利於智人這一物種的「基因庫優良」, 從而不利於「適應環境、物種存續」.

但是人是以物種存續為目的的生物嗎? 似乎並不是.

首先人創造的一切也是環境本身. 失去了淘汰機制, 倒不如說人們改造了環境使得某些個體不再需要被淘汰. 至於改造的力量有多大, 能否一直存續, 這不是乙個值得關心的問題.

人類最終無論怎麼滅絕, 宇宙的生物圖鑑也只會留下一句「被淘汰」. 這不是基因庫優良就能改變的.

其次, 我們回到中世紀, 那時人們認為人是工具, 其目的是為了贖罪, 得到上帝饒恕. 康德認識到, 人不是工具「人是目的」. 康德的倫理學都圍繞在「人是唯一有理性的動物」這一理性主體的自身建構上.

自那以來. 人們已經認識到了所有決策的基礎首先得為了自己的理性, 而不是被任何他物的意志所決定的. 在生物進化理論的修辭學上, 自然則是乙個促使動物進化的意志主體.

在生物進化理論的敘事學上, 人是為了物種存續這一目的的工具. 修辭學和敘事學上都跟宗教同構. (多說一句, 在康德意義上, 為了自己的理性不是一種極端的自我主義, 那之中包括共感其他有理性的物件.

)回到原來的問題. 失去了自然選擇的人類如何保證基因庫優良的答案只能是沒有. 因為這不是乙個問題;從來都不需要保證.

可以被彌補的先天缺陷不再是缺陷, 遺傳病也繼而「可以是病, 但毫無影響, 成為了有點麻煩的「個人特徵」」.

至於人的基因庫的意義究竟為何, 我相信當今最狂妄的科學家/哲學家都只能說「我不知道 (It depends).

失去了最愛的人是什麼感覺。?

艾凝辰 會無比懷念年輕時的那段愛情,誠實,無知,粗暴,原始,充滿情緒,有時會把自己放在最卑賤的位置上,奮不顧身,每次分開都像一場生離死別,詛咒自己一生都不會快樂,愛里帶著恨,恨又恨的不完整不堅定不徹底,隨時又會回到愛,那時候,時間不是用來求證愛情的意義,而是用來折磨的,以及這些感情都充滿了自己跟自己...

失去了愛的人,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元帥 你可以用辯證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多問問為什麼。就像你現在提的問題。失去了愛的人的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一如果不曾得到何來失去。我們一生中能得到的東西太多了,金錢 女人 權利 物質財富。而愛情最容易得到,也最容易失去的。人們在結交的異性中,只談過一次戀愛就能廝守終生的,少之又少。開公司做老闆的,有大賺...

現代科學避免了人類的自然選擇,是否「性選擇」將是決定人類進化方向的唯一因素?

不盡然實際上,難道人類的環境就不是 自然環境 很顯然,人類創造出了一種我們祖先並不能很好適應的環境。比如說,現在某些人不喜歡吃肥膩的東西,不喜歡暴飲暴食,這個實際上就很有優勢。他們的壽命可能會更長,對於子女照顧自然會更好,他們的子女在競爭上的優勢可能就會更加明顯。樓主和樓上一些人之所以認為 自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