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物質有哪些?存在於哪些常見食物中?

時間 2021-05-09 14:00:24

1樓:魯南eye

01、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是國際衛生組織定的一級致癌物,其毒性和致癌性強。

1mg的黃麴黴素就可以導致癌症發生,一次性攝20mg黃麴黴素直接致成年人死亡。平常,我們吃的這些食物裡都藏著黃麴黴素。如久泡的木耳、發苦的堅果、劣質芝麻醬、變質的公尺飯、發霉的花生、玉公尺等。

02、亞硝胺

亞硝胺幾乎可以引發人體所有臟器腫瘤,其中以消化道癌最為常見。來自腐爛的糧食、蔬菜、魚肉、蛋奶、不新鮮的食品(尤其是煮過久放的蔬菜)亞硝酸鹽的含量較高。隔夜熟白菜,會產生亞硝酸鹽,在體內會轉化為亞硝酸胺致癌物質。

03、苯並芘

來自燒烤、燻製、煎炸食物。燒烤食物中,如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燒豬肉等。因含有強致癌物 ,不宜多食。

燻製食品中,如燻肉、薰肝、薰魚、薰蛋、薰豆腐乾等亦含苯並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油炸食品中,煎炸過焦後,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重複多次的油,高溫下會產生一種致癌分解物。

04、亞硝酸鈉

來自工業鹽、剛醃的醃菜。鹹魚產生二甲基亞硝酸鹽,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胺。魚露、蝦醬、鹹蛋、鹹菜、臘腸、火腿、薰豬肉同樣含有較多的亞硝酸胺類致癌物質,應盡量少吃或不吃。

在生活中,香菸、二手菸、空氣汙染、柴油機尾氣、紫外線,甲醛等也是誘發癌症的因素。其實不用太過於擔心,只要我們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規避很多問題,畢竟預防是最好的防癌方法!

2樓:田雪

正常的食物,在普通食量之下致癌風險都較小。但確實有些食品,如果不注意確實有較強的致癌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所發布的研究結果表明,飲品溫度超過65度將增加食管癌的發病概率。

公尺、麥、豆、玉公尺、花生等糧穀類受潮霉變之後,會產生黃麴黴毒素。

它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第1類致癌物。中國肝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也發現,人群膳食中黃麴黴毒素汙染程度與居民原發性肝癌的發生率呈正相關。

食入過量的高鹽食物後,因食鹽的滲透壓高,對胃粘膜會造成直接損害,長期過鹹的飲食可以引起胃炎、胃癌的發生。

煎烤燒焦的食物,會含有苯並芘,苯並芘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強致癌、致畸、致突變的物質之一。

另外,燒烤產生的雜環胺也是強烈的致癌物。

培根、火腿、臘肉、鹹魚等加工肉類也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為1類致癌物。是基於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加工肉類會增加結腸癌的發生概率。

1類:該物質是人類致癌物。

當有足夠證據證明對人類致癌時,即為1類。換言之,已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該物質致癌。

做出該評估的依據通常是接觸該物質的人罹患癌症的流行病學研究。

比如:加工肉類、砒霜、香菸、石棉、黃麴黴素、檳榔、酒精飲料、中式鹹魚

2A類:該物質對人類致癌的可能性較高。

意思是觀察到接觸該物質與罹患癌症之間存在關聯,但對這種關聯的其他解釋又不能排除(技術上稱為偶然、偏差或混淆)。

比如:紅肉、高溫油炸、高溫油煙烹製食物等2B類:該物質對人類致癌的可能性較低。

當有限證據或者不充分證據證明某物質對人類致癌,且證明該物質對實驗動物致癌的證據尚不夠充分時,即為2B類。

比如:手機輻射等3類:該物質對人類的致癌性尚未歸類。

當證明某物質對人類致癌的證據不充分,且證明該物質對實驗動物致癌的證據不充分或者有限時,即為3類。

對實驗動物的有限證據指的是已有證據證明其致癌,但尚未最終確定。當證明對人類致癌的證據無法促成某種結論(稱為「不充分」證據),但已有充分證據證明對實驗動物致癌時,也可被列為3類。

比如:蘇丹紅色素、膽固醇、咖啡因、三聚氰胺、糖精等4類:該物質對人類可能沒有致癌性。

當證明某物質對人類和實驗動物均不構成致癌,即為4類。

即便是1、2類致癌物,也並不意味著接觸就會致癌。只是說風險較高,是否最終致癌還要看接觸的方式及成都、整體的生活方式的等等,都會對最終結果有影響。

但無論如何,還是建議減少攝入這些有致癌風險的食物,盡量可以維持健康飲食。

3樓:鹽選推薦

醫學研究發現食物中有 10 多種化學物質增加患癌風險,其中亞硝胺、苯並芘和黃麴黴素是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那麼這些致癌物質在食物中是怎麼存在的呢?

我們先來看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質。亞硝胺的產生跟食物的加工方式和食物存放時間有關。那哪些食物含有亞硝胺這種致癌物質呢?

第一類是加工肉類。在製作加工肉類時,亞硝酸鹽常作為防腐劑來使用,亞硝酸鹽在細菌的作用下可以在體內形成亞硝胺。第二類是不新鮮的食品,以隔夜蔬菜和醃製蔬菜為常見,剩菜存放的時間越長,亞硝酸鹽越多。

再來看看苯並芘,苯並芘也是一種強致癌物質,它是脂肪在接近 300 攝氏度時產生的。苯並芘這種致癌物的產生,跟食物的加工方式有關。常見的哪些食物中含有苯並芘呢?

第一類是燻製品,常吃的薰魚、燻肉等,苯並芘含量都很高。第二類,油炸食品,比如炸薯條、炸雞,另外食物標籤上含有「氫化油」的成分,也盡量不吃,比如鬆餅、薯片等。第三類是燒烤,烤肉時接觸到火上的那部分食物脂肪會形成苯並芘,附在食物表面,所以尤其不要吃烤焦的部分。

最後再看看黃麴黴素,黃麴黴素也是很強的致癌物,它是因為存放方式不當,導致食物發霉後產生的。哪些食物中含有黃麴黴素呢?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腐敗的食物中,比如發霉的花生、玉公尺、穀物、豆類。

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都是不能吃的,那有什麼能吃呢?

4樓:鹽選推薦

鹹魚、醃菜和泡菜,都可能致癌。

就鹹菜吃鹹魚,沿海一帶可要小心了。

在中國東部的海岸線上,可以看到這樣乙個現象,從日本到南韓,再到東部沿海的江蘇等地,胃癌的發病率高得離譜。

2015 年度,華東一帶胃癌發病 18 萬人,食管癌發病 12 萬人,

遠高於臨近的華中地區的 9 萬人和 7 萬人。另外,在廣東一帶, 鼻咽癌的發病率佔全國發病率的 60%,甚至有人形容鼻咽癌為「廣東瘤」。

經過科學家們大量的研究,人們發現在傳統的食物當中, 還隱藏著這些危機。

醃製的鹹魚當中,很可能會出現亞硝酸鹽的超標,而這些亞硝酸鹽可能會和魚肉當中的蛋白質相互作用,形成強致癌物質亞硝胺,這才是我們最擔心的事情。

很多朋友會說,我們家老人一輩子吃鹹魚,吃到九十多歲了,也沒事啊。沒錯,在癌症面前我們只能講概率,沒法講個案, 我們只能知道鹹魚也許可以增加癌症發病的比例,所以我們對老百姓講,是希望從人群上降低癌症的比例。同時,適當地、偶爾地吃並沒有大礙。

有人可能會非常納悶,這輩子從來不抽菸、不喝酒, 怎麼可能年紀輕輕就得上食管癌呢?其實在我們中國的烹飪當中,亞硝酸鹽幾乎無所不在,其中亞硝酸鹽含量最高的是醃菜和泡菜。

其實泡菜之所以用鹽醃製,也是因為鹽可以抑制大部分細菌的生長,經過一定的醃製和發酵,可以讓蔬菜變得非常有口感、有味道,作為下飯的食品那是再美味不過的事情了。

但是這個過程可能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被人體攝入會產生致癌的效果。這與醃製的過程密切相關。首先,在醃製的 5~7 天內,一般是亞硝酸鹽含量上公升到頂峰的時候,這個時候恰好也是泡菜既不爛,也入味,口感最佳的狀態。

所以很多朋友會在這個時候把泡菜取出來吃掉,這是非常不正確的做法。

所以,沿海一帶的朋友,也許舊觀念要改一改了,多吃新鮮的魚,多吃當季的水果蔬菜,也許離健康就又近了一步。

5樓:CHARLIE

補幾條。

化工製劑。

簡單講,不該食用級別的化工產品,盡量別亂用。比如說油漆,塑料桶,家具玩具家居用品。

輻射。僅電離輻射,不知道就看看警惕標誌或者查一下。

保健品。

因為三無基本上是主流,所以即使我成天吃補劑,也加上這一條:只吃你知道危險性的東西。

最後。手機……不致癌,但是傷眼睛。

6樓:林丹

這裡更正一下 @閔大錘 的答案

手機,高壓線、變電站、移動通訊基站,wifi訊號在世界衛生組織是屬於2B級致癌物質

ua=1轉基因食品對人體的健康是否有危害,目前科學界的結論是未有共識http://www.

ensser.org/fileadmin/user_upload/ENSSER_Statement_no_scientific_consensus_on_GMO_safety_Mandarin_LV.pdf

tufts.edu/~skrimsky/PDF/Illusory%20Consensus%20GMOs.PDF

7樓:醫小一

苯並芘、硝胺和黃麴黴毒素都是世界公認的在食品中可產生的三大致癌物質。

其中,苯並芘的汙染主要發生在煙燻和烘烤食品中,某些洋快餐如炸薯條、薄脆餅、烤豬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等煎炸食品中也存在苯並芘;硝胺則主要來自於肉類及其製品新增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黃麴黴毒素多存在於發霉的玉公尺中。

8樓:

檳榔許多研究表明,經常咀嚼檳榔會明顯增加口腔粘膜病變的可能性,提高口腔癌的發病率。

在檳榔流行的國家和地區中,口腔癌的發病率名列前茅。印度是消耗檳榔最多的國家,也成為全球口腔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在巴巴紐幾內亞,接近60%的居民咀嚼檳榔,該國口腔癌的發病率位居世界第二。

口腔癌發病率為世界第三的所羅門島,居民咀嚼檳榔比例亦較高。在嚼檳榔盛行的台灣,口腔癌發病率也很高,每10萬男性居民中就有27.4例口腔癌患者。

有研究者通過對152位咀嚼檳榔者和137位不咀嚼檳榔者的分析發現,84.4%咀嚼檳榔者患有口腔粘膜病變,遠遠高於不咀嚼檳榔者的37.2%。

另外一組研究顯示,66%的咀嚼檳榔者有口腔粘膜病變,而不咀嚼檳榔者僅1.5%有口腔粘膜病變,同時在咀嚼檳榔者的口腔粘膜病變中有超過20%為癌前病變。

蕨菜在一百多年前,人們發現蕨菜能讓動物中毒。2023年代之後,流行病學調查和動物實驗發現蕨菜能夠增加胃癌和食道癌等與消化系統有關的癌症風險。此後,科學家們從蕨菜中分離除了罪魁禍首——一種叫做「原蕨苷」的物質。

用這種物質來做動物實驗,證實它具有明確的致癌能力。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它在蕨菜——即蕨的幼芽中含量更高,而且預處理以及烹飪等加工只能降低它的含量,而不能徹底消除。

咖啡是否含有致癌物質?

曹大福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還該不該繼續喝咖啡,喝多少咖啡會致癌?根據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的資料,每個人每天對丙烯醯胺的耐受量是每公斤體重2.6微克 16微克。而每毫公升的黑咖啡裡丙烯醯胺的平均含量則是0.0028微克。究竟一天喝多少杯咖啡才會致癌?我大概算了一下...

如何看待星巴克被指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

鳳城無雪 不謝妖。我甚至都不覺得這是星巴克競爭對手在搞鬼。這充其量是一些無聊的新聞人在大驚小怪罷了。首先,星巴克的咖啡裡含有丙烯醯胺是肯定的,因為咖啡豆經過烘焙之後,必然會產生這種物質,不是星巴克,是世界上所有的咖啡豆,經過烘焙之後都會產生丙烯醯胺,這點是毫無爭議的。那是不是只有咖啡豆裡有丙烯醯胺?...

醬香白酒酒含有不少糠醛(致癌物質),同時雜醇油含量也不低,醬酒更容易致癌嗎?

糠醛和雜醇油含量多肯定比含量少的更容易致癌,酒裡面還含有其他很多種有害物質,具體哪個更加致癌,或者說哪種香型更加致癌,這個目前沒有公論,酒廠只會研究自己的酒裡面有多少種有益人體的物質 誇大功效和無底線炒作的目的 根本不會提怎麼致癌,其他機構好像也沒見哪個做過這種研究,所以說醬香酒是不是更容易致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