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短片《肢解死刑犯》?

時間 2021-05-12 22:01:21

1樓:小郭小郭要快樂

短片中通過肢解代替死刑直到受害人家屬滿意這種刑法算不算是變相的給了受害人家屬報復的權利,同態的復仇只會衍生出來更多的仇恨,,死刑的存在必然會震懾犯罪者,但過度的刑法偏離了刑法設計的初衷,短片中面對受害者的死亡,受害者家屬的精神,情感承受著巨大的損傷,面對被肢解的死刑犯受害者家屬則表現出來的更多是恐懼,法律的存在是為了減少仇恨,而不是繼續衍生仇恨,為殺謬而殺謬,為懲罰而懲罰,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存在,任何形式上的懲罰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暴力殘酷的刑罰不可取,但死刑的存在應當支援。

2樓:是小可愛呀

法律的作用是為維護社會秩序穩定。在每乙個死刑的案件中,如果採取肢解死刑犯,那麼其實受害者家人和犯份份子家人所面對的狀況都是一樣的。

不同的是受害者承受的傷害來自犯罪份子,然而犯罪分子承受的懲罰來自受害者家人的意志。最後,受害者和犯罪份子消失於世界。不論是什麼懲罰都不算好的方式。

受害者死亡,受害者家屬的精神、情感也會有巨大損傷。那麼有乙個問題,受害者家屬在實行肢解死刑犯的意志時是為了撫平自己所遭受的創傷還是受害者的呢?以死刑犯及其家屬的痛苦最後化解的也只有自己不滿憤怒的情感。

終究誰都不能代替受害者來懲罰死刑犯……

這樣看來,所有懲罰(法律)沒有辦法是為了受害者而存在。那麼,又該如何?也可以說所有懲罰都是為了活著的人,為了讓活著的所有人,至少是絕大部分人心理好受。也就是減少已有的仇恨。

所以到頭來,怎樣懲罰最終的體現來自我們活著的大部分人的意志的集中。

那麼我們在看待一起案件時,考慮受害者與否都不重要了。覺得應該肢解死刑犯或者不該肢解死刑犯都對,因為這只是看你的想法與感受是在那大多數中還是少數中?不對不對,這樣想也不對,有地方出錯了,還有好多沒說。

受害者家屬與受害者有情感聯絡所以憤怒,大眾因同理心和對於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害怕產生憤怒……為自己表達能力的匱乏感到凌亂(。`ω)啊

亂了亂了,算了算了,不寫了,就這樣吧。

——觀《肢解死刑犯》12分鐘短篇有感。

3樓:平凡人

法律是為了減少仇恨,而不是衍生仇恨

為殺戮而殺戮,為懲罰而懲罰,都是沒有意義的,任何形式上懲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真正當社會不再「處罰」任何人,甚至「不存在」法律的那一天,就是法制的最終勝利

法律是統治階級治理國家的工具之一,懲惡揚善是其中的一部分

死刑犯臨刑前是什麼感覺?

蘇聯的醫生不是早有研究麼,得出乙個挺有意思的結論 上刑場前的人,心理狀態和要被打針的小孩心理狀態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如果你想知道上刑場前的感覺,回味下當年小時候打針之前的感覺即可。 金三爺 建議去看河南衛視法治頻道曾經做過的一檔節目 臨刑會見 2006 2012年間播出,收視率一度很高。bbc還就這...

死刑犯開啟腳鐐逃跑可能嗎?

顧邦高科 1 一般情況下,腳鐐是不會輕易開啟的,但也有遇到特殊情況,碰到特別厲害的犯人,還是有機會開啟的。就像樓上說的那樣 畢竟沒有無懈可擊的鎖,只怕技藝高超的 賊 腳鐐,顧名思義便是一種戴在犯人腳上限制其行動以防其逃跑的工具。隨著產品技術上的公升級和更新換代,電子腳扣替代了原先的腳鐐。2 電子腳扣...

如何評價2023年1月1日起停止死刑犯器官捐獻?

Dano 說句不好聽的,文明的過程中總是有人願意做蛀蟲,這個事妨礙了一些需要器官的人,但它受益的關於人權方面受益的則是所有活的和死的人 黃秋然 死刑犯罪有應得,無需多言。但是,一旦死刑犯的器官可以被摘取,就會產生道德風險。而一旦產生道德風險,那可能就不僅僅是損害死刑犯權益的問題了,這裡我不能多說,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