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電影特效從業者跳槽去做遊戲了?電影特效行業怎麼做才能留下人?

時間 2021-05-05 22:44:49

1樓:mockingbird

中國的特效已經進入了即將跨越的時代,從最根本的軟體使用以及行業管理流程將會改頭換面,行業面臨的人才流失也是跨越中必經的挑戰。如不經歷,沒有人會意識到特效行業人才的工作量與待遇已經嚴重失調,製片方針對特效的使用也不會從一味的壓低預算走到合理利用這個層面。相對5年前,電影行業的頂層已經意識到特效的必要和預算偏低這個問題,跨越時代只是時間問題,我身為特效人,緊張且期待這樣的時代來臨。

原本認為還需要等幾年,但因為疫情的來臨,這個問題被無限提前和放大。遊戲行業也是一樣,因為疫情遊戲行業迎來一波意外的春天,無數人才和公司發展開始向遊戲行業靠攏,未來在飽和和穩定之後,面臨的問題可能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所以人才流失到遊戲行業是必然且不會是常態。

現在很多資方出品方向政策靠攏,國家為了文化進步在類似科幻題材的影視劇未來必然會有較大的傾向,屆時資金和人力不再是問題。我們初步對留人才持保留態度,一方面不強留,一方面想辦法提高待遇,一方面為流程轉型做準備。未來有可能是共享人才,並非是傳統的養人,養百人。

未來是自由職業者可能性偏大。

2樓:七哥

這是我在其他問題下面寫的回答,本意是一樣的。。稍微理解一下就可以。

為什麼大家都說上大學報動畫專業沒前途? - 七哥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3樓:這就是你的不對啦

因為影視製作的層層把關審核太多了

乙個效果要做幾次才好完全沒有故事版期間就確定好的效果

而遊戲方面只要考慮畫面和玩法就行了

4樓:滾毒爆

@dumplingpro 我是外行,瞎扯一下。

遊戲的主要賺錢通道就是遊戲付費。主流的遊戲付費為1.買斷性購買(類似於購買電影光碟,或者購買遊戲的數字版獲得賬號授權)。2.遊戲充值(氪金)。

電影的主要賺錢方式還是線下電影院的電影票+爆公尺花。

至於遊戲和電影都可以靠其他途徑賺錢(明星開演出,周邊活動聯動,手辦,導演剪輯版,等等),但不是主力。

電影的主力盈利途徑電影票的花錢上限相比遊戲要差很多。遊戲有部分可以一擲千金的人極大拉高了人均消費。

5樓:

其實沒辦法。

當然不是故事的全部,有朋友去截圖中公司應聘,是熟手遊戲業過去的TA,對面開幾千塊錢工資,完全保持著的是大視效公司的傲慢。

電影業和遊戲業一樣的,都有著為了片尾字幕就願意打白工的青年人。無非是現在割不到了而已。

當然下面一些電影人的回答也挺好笑的,挖TA跟能出海有個錘子關係。

6樓:Coldchocolate

一樣加班,肯定是錢多的好啦,房價都這麼貴了,起碼有點念想吧。

順道問問大佬用houdini的特效師如果要轉型去遊戲特效,要學哪些東西呢?(比如u3d,ue4學哪個?) 看看能不能跑路。

7樓:

日本那邊的方法:

電影特效行業兼做動畫公司、在電影的「製作委員會」插一腳、兼做遊戲開場動畫......

實際上日本電影特效行業跟遊戲過場動畫基本是同一幫人在做.....

8樓:小涼爽

本身視效產業的上下游環節就對接成本大於產出,加上時間成本又壓縮的驚人,大部分從業者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又心理壓力爆發,中間又無法從空檔中得到解壓,搞的私下裡的普遍認知就是他們的老闆很有錢是老闆對不起從業者,是資本在壓榨從業者,可問題又明明是領導者扛著所有壓力在為本身利潤就不高的行業尋求疏通,謀求新的出發點,各種壓力一環扣一環變成一種死迴圈,越來越無解且誤解……總得來說影視行業資本比不上遊戲行業的資本流水速度與利潤回報,加上寒冬已至,成本又要因為疫情各種不確定進行縮減與投入,難上加難。行業員工又因各種家庭成本貸款因素面臨巨大壓力,這個時候還不抱團,還要各種暗地嘲諷,那視效真得完了……都是生活所迫,沒必要冷嘲熱諷……

該抱團抱團,該取暖取暖,保護好身子最重要。

9樓:小學的學

看了大佬們的回答我很慚愧。

目前電影行業留給製作費用總共也就那麼多,特效多了,其他也是少,依然是損害電影品質,最後還是影響行業生態,進入惡性迴圈。比較好的辦法像鬱剛導演說的,前期控制成本分配方式,譬如減少演員的薪酬等等,讓電影製作費用分配方式更科學,這樣不至於明天又看到剪輯轉行去做抖音,電影攝影轉行去拍婚禮,電影質量上來了,行業有錢了(可能),可能會好一些?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單靠特效行業去改變特效從業者跳槽的情況很難。蛋糕就這麼大的情況下,依賴於不斷提高專案費用,改善特效人員的收入情況,效果是十分有限的。

那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以前我做20個特效鏡頭200w,現在漲價了,但是錢在前面都花完了,導演你看看能不能就做10個特效鏡頭吧,或者品質降低一般吧。

以大佬們說法為準,我是亂說的,希望大佬們指正,我也可以多了解一下電影特效行業。

10樓:

影視朋友蠻多人轉的,但我沒看,具體內容我也不清楚寫的什麼,也懶得去看

總是問為什麼跳槽?因為沒錢唄!

每天那麼累,工資那麼少,誰去幹?尤其是最近裡面影視寒冬,接的專案乙個比乙個懶,再多的熱情也會被消磨殆盡。

11樓:言無言

作為影視行業的乙個底層打工人,反而有些慶幸現在遊戲行業還不錯,給了我們這些在影視圈吃不到肉的人多乙個選擇。我不是做後期方面的,我是做文學內容相關的前期策劃,很多同事也遊戲公司做文學策劃了,乙個工作經驗2年左右的人在遊戲公司大概可以拿到20萬年薪,而留在影視行業做文學策劃呢?可能只有8萬,而且並不輕鬆多少。

朋友多次勸說我去他們公司做遊戲,雖然我還沒有準備好換乙個行業,但是心裡難免會有一種,哪一天失望透頂了還可以換一條路試試。

12樓:帆起

薪酬翻倍,就這乙個原因還不夠麼,還要問為什麼人才流失?不會真有人覺得靠著「振興中國影視行業,我輩義不容辭」的口號真能留住高階人才吧?

13樓:

簡單,讓男女主按照合同繳稅即可

我說的就是那個合同

?什麼,請不來,

那要麼用新人,要麼就只能等了

吃巧克力吃多了,總會有一天會想念白菜豆腐的

14樓:Gahole

一邊是留不住人

一邊是寧願花大價錢買各種不實際的東西,裝置,大明星。反而對員工的工資進行節流。反正漲薪是不可能漲薪的,最多搞點團建讓員工「歸心」,不吃大餅的話,就用愛發電。

講道理大家都成年人了,出來打工誰不是為了錢,當然如果是偉大的事業是可以犧牲個人的利益,但《流浪地球》有多少部?還不是給各位大明星的拉跨作品工作。

15樓:鬱悶的摺耳貓

電影賣的好票房分紅什麼的都被製片人導演演員分去了,你乙個做特效的只是打工拿乙份幹工資而已,遊戲就不一樣了,如果加入了乙個3A的工作室一款遊戲成功特效的功不可沒的....分紅遠比在電影行業拿的多

16樓:ashrain

網際網路就這點,挖人全靠砸錢,2倍不行就3倍,4倍。國內能出得起的就那幾家大廠,你怎麼跟乙個半壟斷的行業大頭爭人?

不過真要吃,看看隔壁社群買菜的執行力,不是我看不起,沒乙個能站的住的。

17樓:劉源CCG

這行的問題不是只有中國有,好萊塢也一樣,這些年倒閉了多少耳熟能詳的製作公司了?沒辦法啊,很早入行之前聽人說過,影視製作公司做電影根本不賺錢,只是累計技術。

18樓:鬱剛

從行業本身來說,只有改變分配方式、比如說改變演員薪酬過高或者某些主創收入過高、獲得更高的專案預算佔比,甚至說,能夠獲得票房、平台分成………才能保證利潤、足夠留下人。

從公司本身來說,努力提價、並提高員工工資………但是在狼多肉少的情況下,這個如果不是大家一起集體漲價,最後一定會被某些低價競爭攪和的一坨………

但是本質上,這兩個行業根本不在乙個食物鏈層級上:遊戲公司是to C的,電影特效公司是To B 中的To B。

所以這仗打不贏。

如果沒有國家政策保護和干預,結果就是:「誰有錢誰就是老大。」

當然了,被挖走的人才,其實主要是3D部分,後期合成的人就沒法挖………你做遊戲又不要摳像合成這些………

補充一點:需要政策保護的,其實是「建立和完善電影工業化體系」,就好比中國產家電、中國產汽車、我們的軍工、航天………在沒有完備的體系前,我們都還是脆弱的小喵喵………等我們建立起了體系,翅膀硬了,當然不需要國家政策保護………那時候喊著需要保護的,就不是我們國家的人了……

為什麼單身越來越多?

Caesar WEN 感覺單身久了會成為習慣,如果有人稍微走進你的生活啊,就會有一種節奏被打亂的不安感,尤其是在需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和喜好去取悅另外乙個人的時候! Kyo 呃 我覺得現在大家都是被迫單身的。可有人會說 啊不對啊比如俞飛鴻啊我們同事啊都是大齡單身女生,人家活的也很精彩呀!她們的精彩我不否...

為什麼剩女越來越多?

龜速發展 剩男也一樣越來越多,這是商業發展的必然結果,以前社會效率低,大家都沒那麼忙,閒著蛋疼,還是有那個時間,和注意力去戀愛戀愛,現在男女都很忙,商業太發達了,每個工作都是恨不得24小時在執行,哪來時間戀愛。你看能成一對的基本都是同學,同事,同村的,就是保證了足夠多的相處時間,相處時間是乙個基本的...

「問題孩子」為什麼越來越多?

會飛的杏4134 因為問題父母也是越來越多,現在大多數父母都是80,90後,這一代的父母很多小時候父母為了生活到處奔波,很多都是留守兒童,有很多人兒童時心理需求未被滿足,長大後也不懂得如何去做父母。 因為問題父母越來越多。過多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一切是根本。肯定很多人要問為什麼80,90年代沒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