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可以把大臣訓的服服帖帖而明朝不行?

時間 2021-05-05 23:15:48

1樓:sizer2016

這可以從明英宗和清聖祖的事蹟看出來

明英宗九歲登基,清聖祖八歲登基。

明英宗的爹留給英宗三楊輔政,和兩個太后

清聖祖的爹留給聖祖四大臣輔政和四個太后。

可以看出登基之初基本情況差不多。

但是後面的情況就不同了。明英宗是靠著把太皇太后和三楊熬死才得親政。這就導致英宗對文臣沒有足夠的威望,作為少年天子,英宗也是有著振興國家的想法,但是由於他資歷太淺,鎮不住大臣,曾想重啟下西洋,遭到大臣反對而作罷,這就使他想要有所作為,只得重用宦官,然而土木堡之變更是使皇帝威嚴掃地,于謙的成功更是壯大了文臣勢力,這就使得明朝皇帝無法把文臣訓得服服帖帖。

而清聖祖就不同了,在四大臣尚在之時就積極培育自己的勢力,最後得以智擒鰲拜,實現親政,以自己的實力震懾了大臣。聖祖也因此可以更好的把自己的想法貫徹下去。平三藩徵台灣同樣也有眾多大臣反對,可阻擋不了聖祖的決定。

最終平三藩徵台灣的勝利更是提高了聖祖的威望。這就使大臣們很難威脅到皇帝,只好被皇帝馴服了。

想要馴服大臣,首先要有足夠的能力和戰績。英宗也是希望有戰績,結果造成土木堡之變,威嚴掃地。而聖祖則是平三藩徵台灣抗沙俄大破葛爾丹,這樣的戰績在哪乙個王朝都是實打實的。

要是明英宗也能靠自己的實力扳倒三楊,收復交趾,大破瓦剌,進而重啟下西洋,那麼他可能就是明聖祖。而要是清聖祖扳不倒鰲拜,平三藩草草了事,被葛爾丹生擒,那麼他就是清英宗。這個問題也就倒過來了hhhhhhhh

2樓:風中客

要明白土木堡之變對明朝的影響,在土木堡之變前後,明朝政治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外從積極擴張轉到消極防守,對內文官開始壓制武勳權貴,開始了以文製武。江南士族等以科舉為紐帶形成的文官集團已經開始可以左右皇權。這時候就出現乙個很詭異的情況,皇帝不管殺誰都有人幫你殺,一旦觸及利益,那就是所有的大臣哭著求著說,不能與民爭利。

而對清朝來說他們雖然也需要文人,但那是當狗用的,人家基本盤是十萬八旗。江南一開始也想把清朝當明朝玩,一開始也是各種不交稅,結果人頭滾滾立馬就乖了。也就清末漢族地主才有了實權,然後大清就亡了。

原因很簡單,你大清基本盤都沒有了,你憑什麼你能作皇帝?還想從我們身上吸血,門都沒有。如果不是200多年的歷史慣性, 大清亡可能還要早一點。

3樓:哈哈哈

還不是是明朝最忠心皇帝的勛貴軍團盡數撲該在了土木堡。之後明朝皇帝只能靠士大夫抬舉才能坐穩皇位。你要不識抬舉,明武宗就是下場。

要是清朝八旗軍突然遭到毀滅性打擊,那清朝皇帝面對士大夫也帶慫。最典型的,後來曾國藩就差稱帝了。袁世凱直接明面上嚯嚯。

清廷難道看不出來這些傢伙有野心?東南互保一幫總督作壁上觀,清朝能幹啥?誰叫八旗子弟不禁打了呢?

要是明朝皇帝手中有一支八旗軍,你真以為這些皇帝願意和手下分享權力?要不是乾隆手上有一支八旗軍,那他絕對是乙個「開明」的好皇帝。

4樓:蔡惘然

從來沒有乙個朝代可以馴服,即使從政權組織形式上公升到意識形態層面,也不可能。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產生這種認知偏差,可能和不夠了解有關。

所謂的服帖,不是形式上下跪拜拜,而是真心為君權殫精竭慮。

明代大臣們跳的歡,有清一代不服貼的也不少,從絕對君權和官僚集團博弈角度看,不能只看見明朝皇帝以剝皮衝草示眾,不上朝、錦衣衛等手段對抗官僚集團的黨同伐異,還有必要看見清代統治者利用民族分化等手段對抗官僚集團的官官相護,瞞而不報。

5樓:

大明從朱元璋到朱由檢,哪一朝的大臣,皇帝不是想廷杖就廷杖,想抄家就抄家,想流放就流放的。

大清在開國之初和晚期好像就做不到這麼傲人的成就了吧

6樓:馬蘭花

因為清朝是重武輕文,明國那些江南東林很難掀起什麼大浪。也不是訓,人家清朝是重事功,輕嘴炮。滿洲皇帝原則是你有本事打下地盤,我管你哪個民族,你都就是英雄,而且舉國學習,尊榮到極致

所以清朝文臣如果想證明自己,都拼命往軍隊擠,上前線殺敵,人家不玩明朝搖頭晃腦,裝模作樣,絕對服從那一套

7樓:下馬問前程

因為清朝皇帝沒有明朝皇帝會做生意,打個比方,有兩家公司(明)這家公司老闆和藹可親,員工跟老闆有什麼意見都敢提,老闆也偶爾採納採納,然後自己負責挑好員工,事都分工下去,自己運籌帷幄。

(清)什麼事都交給自己家裡人管理(勛貴)瑣事都交給員工,不相信普通員工,只信自己人,所有大事自己親力親為,親自盯著,

是你,你選哪家?

8樓:單花

因為清朝的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不是同乙個民族啊!類似與印度的種姓制度,剎帝利與婆羅門就算再怎麼有矛盾「矛盾」,也絕對不會去聯合拉攏低種姓甚至是賤民去對抗自己的階級。

9樓:杜比

滿清是小族臨大國,必須把核心的軍事貴族和漢人地主文官集團進行隔離。

軍事貴族和地主文官兩個集團正好實現了平衡。

明朝從土木堡廢了軍事貴族之後,文官集團一家獨大。

眾正盈朝最後都是一地雞毛。

10樓:

因為清朝有整個八旗做預備官僚梯隊,可以從侍衛近臣中選拔中高階官僚,可以有效形成對科舉出來的漢族官僚集團的制衡。明朝有什麼,明朝你書讀的好,文官大佬就可以讓你進入管理層,除了帝國最上面那幾十個位置,你根本用不著點皇帝老兒,皇帝身邊勛戚,太監,侍衛親軍都不能打,所以文官大佬才是衣食父母,理皇帝做什麼?

11樓:浮生若夢

明朝到了崇禎封疆大吏說拉出去砍了就砍了,帝師說下獄就下獄,袁崇煥那麼牛皮不也被凌遲了。

你讓帶清把張之洞,曾國藩,李鴻章這些人拉出去凌遲了試試,敢把帝師直接下獄嗎?

不知道你從那看出來乙個馬上要亡的王朝還能砍帶兵大將能安排監軍的是管不住大臣。

12樓:

沒基本盤了,大清的旗人是實打實的,給滿人好處是不餘遺力的,這些都是清朝的鐵桿,八旗逼急了能殺人,八旗制度還能拿出來用一用,八旗人才一直在朝堂有優勢,所以清朝皇帝能搞得了事。

明朝皇帝讓人迷惑的是,感覺就跟忽悠瘸了一樣。明明朱家天子是朱家的宗長,勛貴與國同休是天子的利益共同體,皇帝不好好的整理這些人,為他們做規劃,讓這些人為國所用,反而坐視他們腐朽崩潰,把他們當作禍害一樣對待。朱棣起事,藩王制度崩壞,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勛貴完犢子。

明朝皇帝還能依靠誰?靠嚴嵩,魏忠賢之流根本不行,就沒有乙個在制度上制衡文臣的團體存在,那自然對大臣約束不了。

13樓:我已經長生不老了

你可拉倒吧。

清朝有很多權臣能做到影響帝權,而裡邊大多數是漢臣。 平日裡裝的跟孫子似的,動起手來可毫不含糊。

清代哪些是算權臣? 和珅,傅恆,張廷玉那都是弄臣。皇帝一句話你老人家就要歇菜。

多爾袞是權臣,他老實嗎?

鰲拜是權臣,他老實嗎?

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是清代唯三的藩王,老實嗎?

年羹堯是半權臣,他老實嗎?

袁世凱他是權臣,他老實嗎?

14樓:颵颻一醉

服服帖帖?那是因為康熙才算是完成一統的皇帝,跟朱元璋朱棣一樣有大勢。

但就這,康熙有鰲拜三藩葛爾丹和南方大片隨風倒的大臣雍正跟那個八王爺

再往後就是東南跟明朝中後一樣扛稅

後面直接東南互保....... 只是文官求死清朝皇帝會弄個罪名不能青史留名,就沒那麼多文官跳出來蹦噠了。

15樓:小明說說

因為思想狹隘落後所導致的奴才思想的滲透

從另乙個層面講,滿清對世界文明沒有任何一點的貢獻,屬於世界上也蠻落後的典型代表。是文明的一大退步

16樓:

按不住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很牛,所以他們寫書的時候,就寫你好話。

你把知識分子按住了,他低三下四了,你覺得他能在自己的書裡,後世的傳說裡,說你好話?

你用現在知識分子對於明清皇帝的評價反推回去,就能明白了。

17樓:司空劫

其實。。。清初能辦到的事情,明初一樣能辦到,清末辦不到的事情,明末一樣辦不了。

洪武永樂時期有東林黨禍國麼?清末的時候大臣們還服服帖帖麼?

18樓:毨頑童

真是被一些答主氣笑了。

咱有點常識好嗎?這也要給你大清洗白一番?

首先明清都是封建王朝,是要批判的物件。

其次,明朝再怎麼封建,皇帝和士大夫、普通人民仍然共有這個國家的股份,只是在比例上,皇帝和士大夫占有更多。單個士大夫占有的股份相對皇帝很小,但士大夫階層占有的股份仍然是明國的主要股份。明國就好比沒有外部持股的阿里巴巴,「皇帝」馬雲只占有7%股份,但擁有整個阿里巴巴的決策權。

士大夫階層就好比阿里的管理階層,占有其它股份。至於普通百姓,就好比阿里普通員工,幹著996的活,表面上確實1股也沒有,但好歹阿里還是交了社保,遇到天災、戰亂,大明董事會在道義上有救援他們的天命。

大清就不同了。大清是在奴隸制、殖民制外面套一層封建制。其股份就是皇帝和滿大臣的。

漢族士大夫也好,普通民眾也好,那真是1股都沒有,只有使用權。而且996打工你好歹還可以跳槽,但大清不行。

正因如此,在大明,大臣作為小股東,跟大股東的皇帝槓一把算什麼?在小股東分散、分化的朱元璋朱棣時代,大股東可以說一不二,就好比馬雲說一不二,那些阿里高管只有聽命的份兒。等後面的皇帝大股東沒那個本事,士大夫小股東又鬆散地聯合起來了,大臣們可不就槓的飛起?

清朝你乙個強制打工的,敢槓?怕是想嚐嚐封建主義聯合殖民主主的鐵拳吧。而且殖民主義核心外套一層封建主義之後,大股東可以提拔奴才對抗小股東,這就奇妙了,哪個小股東敢槓,大股東就敢稀釋了他的股份,叫他連奴才都不可得。

咱可以簡單模擬一下現代某些公司,用一些勞務派譴工,輕鬆就替換掉了公司裡那些有資歷、有技術、有貢獻的老員工,這樣的公司裡老闆權威,是那些普通管理人員能比的嗎?

19樓:馮立馬

我想乙個最根本的原因,是康雍乾三朝持續的時間太長了,這三位皇帝在位的時間就佔了一大半。想想明朝朱元璋朱棣朱瞻基也統治了150年,你說明朝皇帝不強勢?

20樓:你破寶

當你掌握了與中國文人正確的說話溝通與使用方式時,你也可以做到。

當然僅限太平天國前。

那就是錢袋子官印子與革命的刀把子,

都牢牢握在自己人手裡(特指八旗)

你就先殺一批,再殺一批,

剩下的往死折騰,讓他們自己鬥,就成了。

這就能保一百年左右的太平。

你帶明也殺了,雖然說什麼土木堡之變是文官集團策劃的屬於陰謀論,但是確實文官站起來了。

21樓:圖總裂夫司機

因為清吸取了明的教訓。

清朝最成功的是繼承人制度。明朝諸王就番是個很差的制度,這實際上使得繼承人這個位置要麼過早確定,要麼長期空懸。下一代的教育也沒形成固定的體制。

幸好大多數時候明代的皇子不是特別多,要不然更糟糕。

清代吸取明的教訓,諸皇子不就番。雖然使得前期奪嫡鬥爭激烈,但至少解決了乙個立長還是立賢的問題。

對皇子的教育也抓得緊,逐漸形成固定體制。

秘密建儲制度確立以後,更是確立了一種競爭和團結的相對平衡。

皇帝可以相對從容的培養和觀察繼承人。皇子們也不至於像崇禎同學一樣當皇帝之前就是乙個政治素人。

所以清代中前期的帝王至少都比較有責任感,性格就算有缺陷總體也還比較正常。也一直知道國家是怎麼運轉的。

到後期人丁寥落,又陷入臨時抓差加長於深宮這種模式,就又不行了。

為什麼清朝可以剃髮易服,推廣滿文滿語卻不行呢?

淩遠琛 1728年,雍正設立 正音書館 他諭令福建 廣東兩省推行 官話 並規定 舉人生員鞏監童生不諳官話者不准送試 然而,這並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到了今天,閩粵兩省許多人的普通話依舊十分燙嘴。至於文字,直到建國前我們的識字率都是很低的,靠著掃盲運動我朝才才基本掃除文盲。即便今天英語在義務教育階段...

清朝漢族剃髮易服,那麼現在的漢族人為什麼沒有將滿族服飾傳承下來?

今一辰 因為醜,沒別的原因。清朝的造型服飾可說是醜出來人類審美。關鍵這幫通古斯蠻子自己醜就算了,還要別人跟著他們一起醜,不然心裡不平衡。就連雍正都覺得自己民族的服裝很醜,據說他不上朝的時候經常在私底下玩漢服cosplay 郭鵬 清朝剛滅亡那段時間還是穿的清朝服飾比較多的,尤其是明國年間西服只是在上層...

為什麼清朝的王爺可以以親王的身份在朝中處理政事,而明朝的王爺只能被圈養?

修羅獄 明朝王爺被圈養是朱棣的鍋,不是朱元璋的鍋。朱元璋定都南京,為了防衛蒙古人甚至九大塞王,內地塞王也都有護衛,動不動幾萬十幾萬人相當拉風!奈何朱棣以小宗篡大宗後害怕秦王晉王寧王等系依樣畫瓢,所以圈養天下宗室,又因為建文前車之鑑所以經濟上厚待藩王。而明朝又是祖制大於天,明朝集權程度很高,文官集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