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出息念的所緣到底是什麼?

時間 2021-05-05 19:14:22

1樓:Ashin.Dhammasara

按照我個人對於佛陀對出入息念的講解的理解來說,我不認為佛陀有說過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尖、人中這個地方。應該說,我們修行的乙個基礎,就是「正知」。「正知」指的是整體的對身心現象的了知,那麼觀呼吸也是建立在這種正知之上的,也就是你在呼吸的同時,去了知全身心的現象和造作。

「正知」的巴利語叫「sampajjana」,「知」叫「pajjanati」。「pajjanati」這個詞就是智慧型「panna」的動詞形式,也就是說這個「知」是智慧型產生的基礎。如果你沒有這種正知,你就不用談什麼產生智慧型。

正知就像我說是乙個整體的對於全身心的當下的現象的一種了知。你把心集中在人中或者鼻尖,如果你能同時去了知整體的身心現象呢,也可以,但如果你只是為了注意什麼鼻尖,注意人中的話,那麼你這個時候就沒有正知,沒有正知,你就不會產生智慧型,你也不會有任何的正精進,因為正精進是去除不善法培養善法,善法和不善法,都是指的內心的現象。

如果你只關注你的鼻子,而不去關注你的煩惱的話,你肯定不會有正精進,你也不會有任何的智慧型,你就更不可能產生正定。

那呼吸的意義體現在哪呢?我們如果觀照身心現象,有的時候你會打妄想,你的心會習慣性地走神兒,那怎麼辦呢?我們就需要乙個東西來提醒我們把心不斷地拉回來,觀照內心的造作,觀照身心。

那麼在打坐的時候,你最明顯的乙個現象,就是吸氣和呼氣,你要利用它去提醒自己觀照身心,吸氣,覺知身心,呼氣,覺知身心,如果有苦的現象,比如身體上的緊張感,內心的造作緊張感,及時地去發現它,去調整它,這個是觀呼吸的意義所在

你在日常的經行也是一樣的,你邁左步、邁右步的時候,通過左步、右步來提醒自己觀照身心,然後去做出調整。總而言之,佛陀在談到第二聖諦——苦集聖諦的時候,他說,苦集是渴愛與執取。苦,也可以說就是貪嗔痴的造作,這些問題都是你心裡的問題。

你就光是關注這個鼻尖的話,你是找不到苦的,鼻尖上沒有苦。

2樓:Kevin

非常好的問題。

帕奧系的主要教法是按照傳統(清淨道論),先修定(概念法為所緣,比如入出息的概念為所緣),基礎牢靠之後再修觀。但是帕奧禪林也有的修行人,因為修定有障礙無法繼續,轉為純觀修法 。

葛印卡係的教法是純觀,直接上來就先觀。反過來這樣在某個程度也可以得近行定。

至於學哪邊,就是個自己的抉擇問題。

3樓:

入出息念的所緣是呼吸輕觸鼻孔接觸點上的氣息(氣流)。入息與出息是由許多非常微細的色聚組合而成。在每一粒色聚裡有九個色法,即:

地、水、火、風、顏色、香、味、食素及聲音。所以,入出息是含有這些色法的色聚之組合。修習入出息念是借助於觸覺而覺知呼吸,但所緣不是觸覺,而是觸點的氣息。

入出息念的所緣是隨著定力的增長而變得愈加微細。當定力增長時,呼吸變得越來越微細,觸覺也變得不那麼明顯,這個時候的入出息稱之為微息。微息階段是定力提公升的關鍵。

梵天神無法修習入出息念,因為他們沒有呼吸,沒有身淨色,也沒有觸覺,只有欲界有情才能修習入出息念。

4樓:Qinyi998

所緣的意思就是目標

入出息(anapanna)念(sati)就是知道呼吸(入息和出息,就只是知道,順其自然的呼吸)

帕奧禪法修的是止觀禪法,入出息念只作止禪用(修定力,觀入出息可以近行定初禪四禪)

入出息念只是單純修定的話只是單純的知道呼吸就可以得定了。

帕奧系統中四大和入出息念是分開修的。

能修定力的人從修入出息念開始,到四禪後再修其他業處,到修觀前才開始修四大(地水火風)

而葛印卡老師的方法是純觀型的,觀呼吸到剎那定(剎那定-近行定)就開始做觀。從關注入出息,到入出息的觸點(屬於觀四大的風大),再後期快要轉觀前轉觀觸點的感受。

然後再把觀察感受擴散到全身範圍系統的觀察。

再親身體驗無常。體內的變化。

(葛印卡老師的修法與入出息16勝行/身行,佛陀對觀呼吸的開示有關。)

(純觀系統如馬雜湊系統也是由觀腹部起伏(四大中的風大)開始直到有定力(剎那定-近行定)再繼續下去就是觀了。

可以在《清淨道論》中找到雙方相應的觀點。純觀與止觀的修法部分。

(方法沒有高低,只是適用於根性不同的人

(魚適合游泳,松鼠適合爬樹,叫魚爬樹魚怎麼樣也做不到啊))

5樓:「已登出」

這兩種教法各有特點,目的也不盡相同。

以呼吸的概念法為所緣很明顯是要修禪定,屬於禪定,或者說止禪的內容。

以觸覺為所緣則複雜一些,屬於觀禪的內容,是止觀雙運的。

人家十日內觀課程也沒有說要學生修禪定,所以教這個未必有錯。

廣超法師的《定慧之路》,這定慧不是先修定再修慧,而是定慧一體,如何一體呢? 止生定,觀生慧,止觀雙運,所以定慧一體。也不是要人修禪定的

而且觀禪是可以直證解脫的,屬於慧解脫阿羅漢的路線。以呼吸概念法為所緣的修禪定路線,就算證入捨念清淨地還要繼續修觀智。

因此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路線,乙個代表慧解脫,乙個代表俱解脫,不可以混為一談。

6樓:俠心隱者

根、塵、識這三個,哪個不可以為「所緣」???當你專注在出息還是入息時或數息時,此為緣「塵」;當你專注在息之長短、冷熱時,此為緣「識」;當你專注在塵(息)是如何導致覺知的,此為緣「根」。根塵識本就是如同相互支撐的蘆葦,缺一不可。

要明白觀出入息的目的是啥,就不會有題主的如此疑惑了……觀出入息的目的僅僅是:訓練專注(或者叫覺知)!訓練專注(或者叫覺知)!!

訓練專注(或者叫覺知)!!!當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不受干擾的專注於(覺知於)呼吸時,才!是!

真!正!的!

佛!法!的!

開!始——觀三苦、八苦、無量苦來建立解脫的慾望;觀無常(苦諦)來建立解脫趣思維(這一點至少對於現代人而又有修行佛法慾望的人來說,超!超!!

超!!!超級的關鍵!!!!否則再精進也是外道趣!!!!!

);觀心識的流動(如何因六塵的干擾而墜入輪迴的)摸清輪迴的根源(集諦);結合緣起以及前面所成就的二諦(苦、集)來搞清楚滅什麼?什麼是滅??如何是滅???

如何滅????(為啥「如何是滅」在「如何滅」的後面呢,題主想想)(這是整個佛法結構中最為至關重要的一點:滅諦!

);以上三點搞清楚了,剩下的就僅僅是死心塌地的執行道諦而已,要說明的是:在前三步成就以後,這個「死心塌地的執行道諦」就不是被迫的或者說時有時無的,而是自覺的甚至是迫不及待的「死心塌地」

7樓:沙門寂然

出入息念的所緣……就是出入息啊,如真如實、如其所是的觀身如身,出入息是身之一部分——這裡還有什麼疑義麼,扯那麼多其他葛藤有啥意思嘛!

8樓:護法居士

為欲隨順觀五取蘊。復方便修入出息觀。即是修習持來去念。

云何由念如實觀察入息出息。謂正觀察。

故。故。故。故。故。故。

應知此中

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為依伏諸尋伺。

二能取於入出息相。

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依出離舍諸尋伺。

二能善取入出息相。

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示現入出息滅。

二能安住勝三摩地。

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示現入出息盡。

二能安住心及心法。

別異觀察。轉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方便舍諸取蘊。

二能方便趣入聖地。

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舍結。

二能淨見。

如是六種方便。修習入出息觀。便能隨順觀五取蘊。

所以者何。

如是入息出息自性。名色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領納。名受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取相。名想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造作。名行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了別。名識取蘊。

如是所說五種取蘊。各各別異互不相似。新新非故無住無積不可言說。

9樓:朗禪

本人實修不怎麼樣,僅以一點阿毗達磨的知識來思考這個問題。

一般業處的所緣為色法(PS:除慈心禪這類),但在根本定(甚至近行定)時必然是概念法。觸覺味覺等到二禪就沒有了。

所以奢摩他的物件不是觸覺。但行者初期修的時候概念法比較不容易攝心,又觸覺是很明顯的所緣所以容易掌握。但要達到近行定都必然是緣概念法,所謂的明相也並非觸覺。

呼吸禪導師有所緣觸覺的教導我個人覺得是對初學的方便說。

另外,對於禪定的分析解讀《清淨道論》說得比較明白,建議一讀

10樓:齊天大聖

應該是概念,而不是觸覺,因為禪定從初禪開始,前五識就會出現殘缺,從二禪開始,前五識就會消失,而只剩下第六識,因此以前五識為所緣的話,可能在入定時會出現問題,尤其第四禪,第四禪是沒有出入息的,所以不應以前五識為所緣,而是以第六識的對境為所緣,也就是概念。

另外禪定入定時有尋伺兩個心所,尋伺伴隨著前五識產生,但是卻是第六識的概念,尋伺從未到地定以及初禪都是存在著的,從二禪開始才會消失,所以入定時都是靠概念而入定。在俱舍論中講,入定會出現種種邪定,如癢,滑,硬,暖等,這都是直接緣感覺導致的,因為專注在感覺上,感覺就會越來越敏銳,敏銳的感覺會讓身體感覺不適而障礙進入禪定,如上一段講,二禪開始,感覺會消失,因此禪定的過程是感覺越來越淡泊,而專注於觸覺等感覺上則會讓感覺越來越敏銳,因此還是帕奧禪師的禪法更符合佛教,入定要靠專注於概念而不是感覺

女生口中的「眼緣」,到底是什麼?

華圖線上公考 類似於 眼緣 感覺 都是很迷的東西,而且選擇往往是單向性的,最終解釋權歸女方所有。其實,這種東西每個人都有,只是大家沒有說,或者有的人沒人問。從大多數個體角度出發,眼緣就是每個人的期望值,和期望值匹配度越高,眼緣越好。但很多時候,眼睛又是最不靠譜的,因為它能或許的資訊十分有限。有的人我...

我們所追求的公平到底是什麼?

青雉 世界本來就沒公平而言,落後就要挨打,貧窮就要受罪,這是無可厚非的。目前所能奢望的公平不過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在法律上人人平等,不存在特權,熟人等一系列手段可以逃脫或減輕所受到的懲罰。法律不能成為保護富人或特權者的手段,這就是目前最好的公平 Eelur Churchyard...

mugen到底是什麼,怎麼以最正確的姿勢入門?

現在的知乎全是無知的學生和低端人才濫竽充數。什麼人都能開專欄,找些新聞加工一下就想騙關注。這一切都為了一件事 發軟文賺錢。平台利慾薰心,言論管制,已經銅臭腐敗了,沒必要再繼續呆了。這裡遲早淪為軟文根據地,以及誤人子弟的網路教學課堂。 趙小林 以前給人掃盲mugen基礎的時候都是直接丟komica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