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時間 2021-05-06 18:06:38

1樓:

選學區、小公升初、中考、高考、考研、考證、工作、結婚、生孩子、養老、治病……人生貌似太多的競爭、難題和選擇,但實際上,這些都只是倖存者偏差。

人生最難的一步就是第一步

——出生。

千億級別競爭者中,只有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地點,並在同批下場的幾千萬上億的競爭者中拔得頭籌,才能獲得出生的資格,這一步的概率實際上已經小到極為可怕的地步,可以說每個人生來都是超級倖存者。

所以抱怨人生都是倖存者偏差而已,出生這麼難的一關都過了,人生還有什麼坎是過不去的呢?

2樓:

個人認為這就是心理學的問題吧, 大家往往對 "倖存者"說的話往往都非常認同. 只是不知道怎麼描述這樣的心理活動.

你對於一件事情, 要做出思考, 進行統計, 進行總結言論. 當然是應該從全域性去思考, 但是得出錯誤結論往往都是由於面向的物件發生錯誤.

人們都樂於聽到自己希望聽到的. --- 大概是這種感覺.

就像什麼余承東那些成功案例裡的. 總結的言論 : 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這不就是大家所希望聽到的嗎?) 其實真正的結論是 : "如果不努力就會失敗" 並且 "努力也不一定成功".

希望有人能回答題主所提問題 : "倖存者偏差是否跟某些心理學效應有關?"

3樓:阿喵

懂得倖存者偏差的原理,不僅使我們在人際溝通中對他人更加包容,也能使我們在做投資決策時更加客觀、理性,大咖們常說的對市場要心存敬畏,正是源於這個效應。

4樓:木槿江南

"I like you but just like you",縱然萬劫不復,縱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歲月如故。

那為什麼是你,只是你?自有選擇你的理由,存在即是合理的(即使在他人看來可能無理:比如愛上他的氣質,而非容顏),這就是倖存者,選擇有其偶然也是必然。

一如歷史,偶然但非必然的也沒見諸紙上,或岀現在那個年代,但被抹殺了記憶。斷片的記憶,其實是《宿醉》(如同名電影所呈現)的很大一部分,即使醒來發現荒謬殘酷,但那卻是最真實的。

而不愛的就是不愛,哪說理去?也沒人理會,這就是偏差。

5樓:

各位朋友已經回答的很全面了。

我就單純的說說我七拐八拐過後的想法:

發明名為努力的名詞,只是那些倖存者遮掩自身好運氣以來滿足虛榮心而使用的乙個極易誘導人的遮掩手段。

6樓:

科學家對蜘蛛大喊:「跑!」蜘蛛跑。科學家把蜘蛛的腿切掉,再大喊:「跑!」蜘蛛沒跑。於是科學家得出結論:蜘蛛的耳朵長在腿上。

7樓:Sophia

倖存偏誤是指:

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案例,而忽略失敗,因此你會系統地高估成功的希望。

舉個例子,有人吹捧讀書無用論。

他們說你看那誰誰誰,高中畢業照樣當老闆,985大學生都給他打工。

這是因為高中文憑當老闆,更容易受到關注。

假設,1000個人中出現乙個成功,另外999個不成功的,都被選擇性忽略掉。

怎樣比較才合理?

隨機找兩群人,一群是1000個高中文憑的人,另一群是1000個985文憑的人。

統計一下兩群人中,當老闆的的比例,這才更有說服力。

8樓:[已重置]

在現在社會倖存者偏差經常處於成功學的對立面舉個例子有一船的人在海上遇難只有一部分人活了下來而那些活著的人說他們是因為信神才活下來的所以他們告訴你要去信神但是那些信神而被淹死了的人呢?很顯然他們說不了話而那些信神的人就能告訴你我是由於信神所以才倖存下來的人這個就叫做倖存者偏差

9樓:zhengshunye

關注的東西錯了,以考研為例子。

要知道如何減少考研的失敗概率,不應該只去採訪那些成功的人,因為成功的人只能代表這樣做有可能成功,卻不能說明考研是如何失敗的。要知道失敗的原因,失敗的人和成功的人都得採訪。

10樓:farewell

不要管"死掉"多少人,你只看還有人活著就好了,努力做那些活著的人中的乙個。做那個倖存者。這樣理解也是可以的吧?

人不是飛機,人可以自我進步自我修復,昨天跟我一樣的都死掉了,我還活著,我關心他們怎麼死和關心我怎麼活是一樣的。

11樓:云川

人們都覺得整容會變美,其實不然,整毀的正在在家裡鬱悶著不敢出門,你見不到。

這就是倖存者偏差。

好多人覺得做主播投資少回報大,也想靠直播掙錢,可是沒看到很多人投資買裝置,去直播,以無收入告終。

這也是倖存者偏差。

無非就是忽略了篩選條件,把篩選出來的群體當做了隨機的。

12樓:

百慕達三角其實並不像傳聞所說的那麼恐怖,當地的失事船隻數甚至比其他海域的少。

為什麼失事船隻會更少呢?因為很多船隻聽信了傳聞,航線都避開那裡了,失事船隻自然就少了。

13樓:ggaqy

都說混血兒會長的好看,聰明,然而卻沒有人在乎那些混血的父母是否好看,聰明。

你覺得那些不夠優秀的人,能夠進入外國嗎?進入外國後如果不夠優秀能夠吸引到外國的異性嗎?

而全世界普遍試用的優秀,要麼是顏值,要麼是智慧型,要麼是money。

而通常情況下,如果是先輩就有錢所以才有錢的那些人,他們的先輩選擇的配偶,一定是好看的,聰明的,一代一代基因改良下來,基本都是好看,聰明的。

如果先輩沒錢,自己賺錢才有錢的人……更不用說了,要麼高顏值,要麼高智商……

綜合起來就是——基本都是高顏值或者高智商甚至是兩者皆有

而這種人的後代,你覺得會不好看,會不聰明嗎?

還有,如果自家的娃長得好看,想要曬娃的人多了去了,要是不好看,有多少人還會去曬?所以導致了出現在公眾視野裡的那些混血兒,全都是漂亮,聰明的!

14樓:花椒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1.受傷飛回的飛機,腹部多彈孔,機翼少彈孔,於是有專家建議在飛機腹部增加護甲。但是,受傷後能飛回來的飛機是這個情況,那那些受傷後沒能飛回來的飛機情況呢?

沒錯,其實應該增加機翼的護甲。因為不能飛回來的飛機機翼被打出許多彈孔導致墜機了。(本人見於某高考題目)

2.某人家中冰箱有許多果蔬,所以很容易認為他是乙個健康飲食者。但是,這件事還有另一種完全相反的情況,很有可能那個小伙兒把冰箱裡大多數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全吃了,而剩下水果蔬菜不願意吃。

(本人見於某百科)

3.某行業有許多成功企業,於是大家想當然的認為這行業非常有前景,但是,他們並沒有看到這個行業競爭失敗的企業有多少,可能非常非常多。

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給"倖存者『』戴上光環,人們只關注"倖存者『』,導致看不到許許多多的"遇難者『』

15樓:Whyn

倖存者偏差別(Survivorship bias)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資訊。

這就是倖存者偏差的乙個典型的故事。換句話說,人們看到的,可能代表的只是人們能夠看到的,同樣還有更多人們看不到的東西。而人們如果只根據自己看到的現象,去分析其中的原因,而忽略了自己為什麼能夠看到這些現象的原因,就很可能會因此造成偏差。

我們的生活當中同樣也有類似的例子:

許多人鼓吹「讀書無用論」,看到了許多學歷低的人,也能夠成功;殊不知大部分學歷低又沒有獲得成功的人,淹沒在芸芸眾生中,人們根本就看不到。還有一些人會說「偏方治大病」,某某秘方治好了多少的人,但是同樣沒治好的人呢?

「倖存者偏差」中的「倖存者」三個字,就是造成偏差的原因——許多不幸者或許已經永遠失去了發言的機會,倖存者傳遞出的資訊就是全部的資訊,所以才會產生謬誤。

說的直白一點:二人爭論各執一詞,其中乙個人去世了,再也沒辦法說話了,那活著的乙個,自然說什麼就是什麼。

郭德綱說的「誰活得久誰就是藝術家」,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也希望大家,都能夠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看待一些問題,而不是只根據事情顯露出的表象妄下結論。

16樓:看書眼花大三狗

你出生在乙個家境優越的環境裡,從小到大都沒有因為錢的問題而煩惱過,上的是私立學校,請的是名校家教,身邊的朋友也個個都是名門貴族,周圍的同學高考後該出國的出國,該去985的去985,最不濟的也去了個一本,所以你會想當然的理解成大多數中中國人都是這樣子的…

你出生在乙個家境貧寒的山區,每天有做不完的農活,幹不完的家務,去學校要走半個多小時的山路,每年吃不上幾次肉,身邊的同學有的初中高中就開始輟學打工,好一點的去上了大學,多半也是末流二本,專科,學校裡大多數人來自農村,整天泡妞打遊戲,無所事事,慢慢的你認為大多數中中國人都是這個樣子的…

17樓:

簡單來說,就是表現最好的最容易被看見。為什麼,因為輸家沒有現身

隨機選10000個交易員,50%一年的業績會賺1W美元,50%一年的業績會虧1W美元;一年以後,贏家剩下5000名交易員,連續兩年盈利的剩下2500名,連續三年盈利的剩下1250名,連續四年盈利的剩下625名;

這625名連續四年盈利的交易員,是因為他們的實力嗎?不見得,因為這只是乙個隨機的概率,按照50%的勝率,四年以後一定有625名連續盈利的交易員,無關乎他的實力,聰明與否,學歷如何。

但是如果這625人的其中乙個,過來找你說,我的交易記錄連續四年盈利,放心把你的錢交給我打理吧,大部分人應該都會相信吧?因為你看到他過往四年的記錄,所以你會相信接下來他繼續盈利的概率是很高的,但其實,下一年他的盈利概率(虧損概率)是50%,你有一半的概率會把你的錢虧掉。但是如果考慮到10000名交易員的基數,連續四年盈利的交易員概率是6.

25%,也就是說,你把錢交給這625人中的乙個,虧損的概率高達93.25%

這625人就是四年後的倖存者,而你對他們的信任就叫做倖存者偏差。這個事情告訴我們,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隨機性存在,考慮事情不要只看當下,不要理所當然,要有批判性思維

18樓:戰艦世界

就是你看到的結果,已經是經過篩選的了。

這個篩選的條件才是重要的,可很多人只注意到了結果本身。

因為被篩選掉的是無人關注或者說無法說話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特別火的電競產業,有的人喜歡說好好讀書真沒用,還不如從小打遊戲能做做直播、打打比賽走上人生巔峰。這是因為那些不火的主播、沒天賦的選手、因為盲目打遊戲而一無所成的失敗案例們,大家根本懶得看。

19樓:Mr ran

簡單來說,「讀書無用論」在很多三四線城市中,或者更偏遠地區的家長觀念中根深蒂固(不要跟我槓,只是部分不代表所有家長),他們總是跟孩子說讀書沒用,看看誰誰沒讀書,現在依然掙那麼多錢什麼的....再就是很多成功學的雞湯,總是說賈伯斯/馬雲/比爾蓋茨成功,你也要怎麼樣怎麼樣,但不知道它們背後經歷過什麼。這就是倖存者偏差,只看到了那些成功人或事的表面。

倖存者偏差對個體影響有多大?

剛才在公司吃午餐,魔都外企。聽到後面已為人母的一群同事在說 最近上新聞的,說中考要刷掉一般人,只允許一半人上高中,那剩下的人不是都去中專了?在我們的時候不可想象啊!想想我司的招人條件,和薪資待遇 薪資不高但福利好 這些媽媽哪個不是從小區重點以上考到985,出過讀個研鍍金,回國順順當當工作結婚生小孩,...

還有哪些類似「倖存者偏差」的邏輯謬誤?

訴諸恐嚇,比如如果你不信神你就會下地獄,信不信什麼是乙個人的主觀價值,威脅和恐小不會幫助你得到任何真理。稻草人謬誤,比如你說白蓮花好心辦壞事,用善良鑄就通往地獄的路,他說女性也有愛護地球的權力。這就是典型的稻草人診誤,本質是偷換概念,因為他反駁的點和真正的論題毫不相關。這題我會,做為一家致力於批判性...

在交易領域中,如何辨別自己是不是倖存者偏差的結果

食小驢 一年交易滿100000次,曲線一直穩定向上,那就不是倖存者,是成功者。如果一年只交易了五次最後收穫正收益,那是倖存者的可能性很大。 子楠 這個我倒是常遇到。如果你的策略是低頻的,緩慢的,那很好辦,多個不同時間段回測,把策略的每個因子單獨提出來投入測試因子用alpha和對照組策略一起回測,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