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是怎麼分析問題的?

時間 2021-05-09 05:58:09

1樓:九零邦

對於問題,你是怎麼認識的

你覺得問題是攔路虎,還是事業走向成功或者學業走向成功的踏腳石?

一般人分析問題,都是很膚淺的,只分析到事物的表面。高手們,要找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問題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停留在問題的表面,很容易讓人陷入誤區。

舉個例子,想翱翔天空,是人類的美好願景。

我們人類的祖先,很是羨慕大鳥小鳥翱翔天空,觀察了鳥類之所以能飛是有羽毛,那我們給自己插上羽毛,從高處往下掉,結果如何,相信客官的聰明才智肯定才到了。

既然插羽毛不行,那是因為會飛翔的動物,它們擁有翅膀。好的,積極分子就給自己裝上翅膀了,好傢伙直接打臉了人類,拍拍的特別響。

當然我們人類不能退縮呀,我們要屢敗屢戰,隨著科學家對於流體力學的不斷深入研究,終於人類想飛上天空的願望落到了萊特兄弟身上,萊特兄弟於2023年12月17日,兄弟倆首次試飛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動力、機身比空氣重、持續滯空不落地的飛機,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知道,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層次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能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有些人只能是淺嘗輒止,如蜻蜓點水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成為乙個高手,有時往往跳出自己的個人視野,從旁觀者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你會發現你對事物的認知就會有了全新的理解。

單個維度的認知,往往容易讓自己陷入舒適區裡面。

多個維度的認知,使你個人的視野和思想格局產生非常大的變化。

孫子說「多算勝,少算不勝」,指明了乙個非常重要的道理是「以多勝少」是普遍現象,以少勝多是特殊案例。

歷史書上記載著很多「以少勝多」的軍事案例,也被我們廣為熟知。而對於「以多勝少」的軍事案例,我們了解甚少。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以多勝少」太普遍了,沒有什麼好的看頭。好的看頭,必須是反常規的,那「以少勝多」的案例就被擺上了歷史舞台中。

真正的高手,是按照概率思維行事的,一般情況下,會把個人的時間和能力、精力放在大概率的事物上面。

比如姚明不會踢專業化的足球,巴菲特不會去打專業化的籃球等,

姚明他就專注於籃球,巴菲特他就專注於投資。

因為後者對他們來說,成功概率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非常可惜的是,只會關注自己不會的東西,或者自己的短板,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補短板,而自己的亮點和優勢,卻置之不顧,沒有發揮出來,沒有實踐出來,結果是懷才不遇。

真正的高手,是先揚長的,把自己的亮點和優勢先發揮出來,然後才補致命的短板或者軟肋,其他無關緊要的短板,他是不會進行修補的。

很多職場人士,沒有提煉的自己的優勢,簡單來說,就是太普通了,可能你的綜合能力也挺高的,但是科科都只是60分,不然有一科達到90分以上,來得更加好。

有乙個笑話,司馬懿的家族之所以能掠奪到魏國的勝利果實,是因為司馬懿是乙隻千年老烏龜,活得太長了,而曹家嫡系男子壽命短,魏國的力量逐漸被司馬懿所壟斷。

司馬懿不像周瑜那樣,非常年輕時,就名聲大起,年少有成。

司馬懿剛開始混職場時,不受曹操的重視,司馬懿是守得明月見雲開,等曹丕執政後,司馬懿就被越發重視了。

高手是看重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不是閉門造車,憋大招,或者一步到位,一夜暴富。

無論是戰爭、商業還是個人層面,道理都一樣,要想走出困境或者取得勝利,靠的都是耐心,而不是某個突發性地、奇蹟般地勝利。很多時候,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等時機來臨時,一切都會有所改變,只是在那之前,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

林肯有句話說得好:我走的慢,但我絕不退後。

2樓:思考者

恰好在看瑞達利歐的《原則》,總結一下他說到的如何面對問題做決策的方法。

決策過程分兩步:先選擇作為決策基礎的知識,既包括相關事實(「是什麼」),也包括你對事實背後的因果機制的巨集觀理解;然後根據這些知識來確定行動計畫(「怎麼做」),這需要你反覆權衡不同的可能性,以設想如何實現符合你願望的目標。

瑞達利歐傾向於把決策過程提煉成系統化、原則化流程,類似於乙個明確的操作手冊,讓每一次決策都以相同或類似的流程或流程的組合去執行。如作者所說,這是對決策過程的簡化,把原則熟練於心,再遇到相似的問題就可以快速分析快速決策,不必再過多反覆權衡。

第一,如何搞清楚「是什麼」

概括起來就是「綜合分析」。

為了把綜合分析做好,作者建議:

(1)綜合分析眼前的形勢;

(2)綜合分析變化中的形勢;

(3)高效地綜合考慮多個層級。

1.綜合分析眼前的形勢

不要過分關注細節問題,要用全域性眼光去審視問題。遇到不熟悉的領域不要自以為是,一定要諮詢相關方面的專業人士,即保持開放的頭腦。但作者提示,也要注意區分別人表達的「觀點」和闡述的「事實」,千萬不要錯把觀點當事實。

此外人們過分看重當前的問題,而忽視一些具有長遠影響的因素。被眼前的事佔據了過多的注意力,忽略了真正有意義的事。這是一種認知誤區。

2.綜合分析變化中的形式,不拘泥區域性個例

「當你問乙個東西對不對,而對方告訴你並不完全對時,那它大致是對的。」

不必精確計算,很多時候僅需要在「差不多」這個層面上理解大多數事物。只要你想,你總能在事物的一般情況中找出反例,但那對你的決策不重要,你要考慮的是大多數情況,即巨集觀視野。所以你首先要弄清楚問題的最一般性的本質是什麼,不要過分糾結於「特殊情況」。

3.高效地綜合考慮各個層次

任何問題都有很多層次,就如同你要在地圖上找到天安門,正確順序是:亞洲-中國-北京-天安門。同理,分析問題也要先巨集觀思考,然後分解為幾個主要的方面,這幾個方面又可以繼續細分……直到具體的可執行的問題。

例如我面對乙個問題:如何從事一項有意義的工作。把個問題可以分解為如下層次:

此外,當你考慮是當一名醫生還是律師的時候,先不要想如何實現;當你考慮如何成為一名醫生的時候,也不要再糾結關於律師是不是更好的問題了。當你制定學習計畫的時候,更不能再胡思亂想的萬一考不上怎麼辦。

要有意識地在不同層次之間轉換,而不是把問題視為一堆沒有內在區別、可以隨意考察的事實。

圖1.層級邏輯清晰的思路

圖2.層級邏輯混亂的思路

假設我們論述乙個問題有ABCDEFG等觀點為高層級論點,每個觀點又包含若干方面12345,好的思路是總分結合,分析到B的時候,就要把它的所有方面都找出來,然後再回到主幹上C D E…如圖1。而壞的思路是說著說著就陷入了毫無調理的細節完全忽視了高層次論點,最後一團亂,如圖2。

第二,如何確定「怎麼做」

最好的選擇是好處多於壞處的選擇,不是毫無壞處的選擇。不要因為一點問題就反對某件事,要合理權衡所有的優缺點。

首先,要做預期收益為正的事。

先明確乙個概念「預期價值」

比如做一件事,成功的獎勵是100美元,概率是60%,失敗的懲罰也是100美元,概率40%。100美元獎勵乘以概率60%,等於60美元;100美元懲罰乘以錯的概率40%,等於40美元。用獎勵減去懲罰,差額就是預期價值,這個例子中的預期價值是正20美元。

所以,這件事可以做。

另外,設想某件事的成功概率只有20%,而獎勵的回報是1000美元,失敗的損失是100美元,而失敗概率高達80%。但這件事的預期價值是正120美元。所以,只要你對100美元的損失能夠承擔,儘管失敗的可能性也更大,你仍然值得去嘗試。

第二,確定做事的先後順序

先把你的「必做之事」做完,再做你的「想做之事」。區分你的「必做之事」和「想做之事」,不要錯誤地把任何「想做之事」排到最前面。

根據實際情況去決定該做先什麼,而不是憑自己的感覺或喜好或習慣。尊重客觀的概率,不要想當然的認為那些事該做那些事不該做。

第三,使用原則簡化和改善決策。

這也是瑞達利歐寫書的原因,他認為一切皆有原則,皆可總結。

幾乎所有「眼前的情況」都是「類似情境的再現」,要識別「類似情境」是什麼,然後用以前深思熟慮得出的原則來應對。

遵循原則,使你面對問題時決策的數量將大大減少(因為你只需要參照原則就可以了),你的決策效率將大大提公升。為了避免使原則成為死板僵化的條目,你要不斷的在每一次決策中總結新原則,當發生新情況時完善舊原則。

當然,實際情況往往是諸多問題的混合體,你要學會從中識別出個個單獨的問題,並綜合權衡它們適用的原則,一一拆解分析。

第四,分析問題和決策時不要受情緒干擾。多聽聽反對意見,沒有壞處。避免先在潛意識或情緒驅使下做乙個衝動決策,然後挑選與這個錯誤決策相符的證據。

最後,搞懂問題背後執行機制,除了考慮這個決策可能的結果,還要思考這個「結果」的後續結果。如同下棋時要多看出幾步更能提高勝算一樣。以上。

3樓:

對待乙個問題,高手看問題的角度是廣闊的,緊接其後是問題的深度。

廣闊意味著高手並不僅僅陷於自己的個人立場看問題,能夠從不同相關方、政治、經濟、歷史、心理物理化學多學科的角度看待乙個事物的產生與演變。

這一層面,追求的是事實。其實,更多的是生活常識。

看問題的深度,是高手背後的知識邏輯能力,能夠從紛繁複雜找出事情的本質。

進而是積極進取的心態。

看乙個問題既不過分悲觀也不盲目,如果問題擺在高手面前,高手一定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讓問題出現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不輕易放過問題,但也不會被問題所絆倒。

烘焙高手是怎麼誕生的?

小百貨 我覺得首先你要喜歡吃那些烘焙的食物,其次你要有一顆對這些烘焙食物懷著好奇的心,比如最簡單的麵粉雞蛋糖為何就能做出乙個無水無油蛋糕,再次樓上的同學說對了,要有很多的時間去看去動手試,而且還不要怕失敗,烘焙尤其是家庭做,說簡單說難都行得通,主要看做的人抱著怎麼樣的心態去操作。 唐谷街蛋糕 我相信...

請問雙桿問題的合力分析和速度分析為什麼是這樣的呢?

馬克 蒲朗克 1.這道題可只做數量運算,答題過程中只需表達安培力的方向即可。2.根據楞次定律可知,只有當乙個閉合迴路的磁通量發生改變時,才會產生感應電動勢。有了感應電動勢才能產生安培力。一開始時兩桿處於平衡狀態,不會存在安培力。繩子燒斷後,我們可以做一些推導,你應該對微積分有一定的了解,雖然高中物理...

電場線是圓弧狀的問題怎麼分析電場以及電勢的問題?

陳可鑑 這種問題的標準方法是 保角變換。保角變換的好處是,可以在不改變 Poisson 方程和電勢形式的情況下,把平面邊界連同電場變為我們容易求解的形狀。對於這類角型區域,設 用對數函式 即可把邊界變成長度為 間距為 平行極板。算完後再變回來即可。不妨設極板間電勢差為 V,顯然,變換完後平行極板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