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編劇理論大家都懂,但是還是有編的好,與編的差的?

時間 2021-05-06 15:43:16

1樓:編劇分享計畫

就像你說那種,「啊,你看,這個,先給你乙個世界很殘酷的感覺,再給你一副很美好的畫面」

其實並不專業啊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另外,我接觸過大概幾百個編劇,其實專業知識紮實的編劇並不多例如中國編劇有10萬人

那麼熟讀10本以上經典編劇書的編劇有多少?

仔細拉片50部以上的編劇有多少?

生活閱歷能夠完美駕馭所寫題材的編劇有多少?

而且更重要的是

當我讀完了20本編劇書,看了3000部電影以後我試圖用編劇技巧去分析《芳華》《活著》《海邊的曼徹斯特》《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洞》等等這些電影裡面的故事架構,主題,人設等等,我發現每個部分都平平無奇,但是組合起來就是他媽的好看,震撼人心。我驚訝的發現,編劇功力,已經融入無形,學不到,偷不走,只能仰望,高山仰止

就像爬上編劇理論的頂峰,認為這世界上沒有駕馭不了的題材結果發現大師都在天上飄.....

編劇,終究是門藝術

2樓:斯予

談一談小生乙個局外人的拙見。

在我的世界觀構架裡,編劇水準的決定因素有三:吸收、儲值和釋放。

吸收指對公共理論部分的消化理解並內化為自身編劇基礎的過程,這是乙個機械性過程,當然其中也包含因理解力差異而造成的區別。

儲值指自然人經過生命歷程中的學習和感受以及思考總結而在每個階段固有的個人能力,包括與編劇職業相對應的想象力(生活實感)與表達力(文學涵養)與思維力(邏輯能力)。

釋放指編劇基於自身吸收成果,運用個人的生活實感與文學涵養創造出具有獨創性的表達成果,即劇本。

這個釋放過程就是題主所說的創作過程了,提問中的理論學習指的就是上述機械吸收行為,但決定釋放結果的因素卻不單單是簡單的理論吸收。

根據木桶理論,決定最終能裝多少水的,是造就該桶的最短板。所以想要提公升自身編劇能力,建議先對自身條件做出準確評估,尋覓最薄弱的部分再逐個擊破。

祝你幸運,朋友。

為什麼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做到卻又非常難?

樊貴芬 因為思想的產生是一瞬間,而習慣的養成卻是經年累月 要不斷深化,重複,失敗,再重複才可能改變行為模式 這就是為何耐心很重要,但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東西需要我們的精力和關注,所以改變行為模式往往被放在後面 這也進一步拖延了改變的時間 因為那些道理他們根本就不懂卻以為自己懂了。很多人把知行合一都理...

關於「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做不到」這種情況,為什麼會發生?

小銘同學吖 道理確實都懂但是該走的彎路一步都不會少 因為你只是聽過道理 並沒有親身論證過 你的好奇心會驅使你明知故犯 每個人都是這樣 而且你確定道理你都懂嗎?也許你只是聽過這個道理 而並不是真的理解懂得這個道理 知道跟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嶽楠 無論是生活還是戀愛,經常會有這樣的無奈,而這種無奈的根源...

為什麼有些東西明明大家都懂,總有人硬要解釋一番,說開來?

小韭菜 刷存在感,有的人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強行和別人建立交集,這也懂,那也懂,你說什麼他都能插上話,這種人好討厭,但是不得不佩服這些人,臉皮厚,這社會臉皮厚才有飯吃,懂的提出自己的需求,懂得自己要什麼,表達出來,別人才知道,總的來說就是你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學生時代等於零 題主的問題描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