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木心?

時間 2021-05-06 04:37:33

1樓:隔壁老李

我看到了豐盈而通透的木心。

木心曾經寫到:「從中國出發,向世界流亡,千山萬水,天涯海角,一直流亡到祖國,故鄉。」

詩裡嚮往的流亡,兜兜轉轉,終還是達成了。

2023年,56歲的木心隻身一人來到了美國紐約。

暮年之時,孤身一人漂泊他國,他似乎活得更加冷清了,但是,並沒有不快樂。

在木心眼裡,他只是散步到了紐約,依然過得優雅自在。

生活上,他所穿的衣帽、皮鞋都是自己設計製作的,就連雞蛋也能被他做出十二種花樣,浪漫有趣。

藝術裡,他依然聽莫扎特,依然畫畫、寫作,還與一眾留學生暢談古今中外的藝術歷史,肆意灑脫。

五十多歲的他,腰板筆直地走在他國的街道上,風吹起他的衣角,彷彿還是當年烏鎮的翩翩公子。

有人說:「回得去的地方叫家鄉,回不去的才叫故鄉。」

木心晚年,在走過最遙遠的路後,最終選擇定居在家鄉烏鎮。

從烏鎮出發,又歸於最初的起點,只是物是人非,曾經的祖宅已破敗不堪。

木心無言,默默地在祖宅的廢墟上建了一所小院子,取名「晚晴小筑」,作為自己的小天地。

最後的時光裡,木心一直居住在這裡,他謝絕了所有的文學活動和慰問採訪,不喜歡驚擾他人,也不喜歡被別人打擾。

如同在莫干山的日子一般,只是乙個人讀書作畫足矣。

習慣了喧囂日子的我們,回望木心的生活,也許覺得冷冷清清,孤苦寂寞。

但真正的熱鬧和浪漫,其實在於自己的心,心中有詩有畫,才是真正的豐盈。

清醒通透的木心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寧可錯過俗世的喧鬧,也不可委屈自己心中的煙火。

2023年的冬天,木心被送到重症病房,迷糊之中,木心喊道:「叫他們不要抓我!」然後,安然長逝。

如果說苦難是一所學校,也只是教會了木心坦然地面對人生,並沒有教會木心忘卻苦難,他只是把傷痕隱藏到了內心最深處,不曾拿出來傾訴,只等時光消散。

正如木心在《艾華利好兄弟》裡寫到:「時間不是藥,藥在時間裡。」

2樓:老三

不太懂木心先生,現在在看《素履以往》,我覺得我就是乙個文芒,好多地方根本看不懂,不過其中有一段話說得特別有意思。

聊到當代書法,大概的意思就是

日本書法如婢當夫人,終不如真

中國書法乃婢婢相讚,乃不知有夫人

感覺先生一針見血!!很讚。

3樓:可愛多

高中的時候,那時候印象最深的是那句「我探索人心的深度,卻看到了人心的淺薄」。現在想想當時那個年紀能懂多少人心,也記不清為什麼會格外記住這樣一句話。大概就是多愁善感矯情作祟。

後來上了大學,一年又一年日子過得飛快,才慢慢懂了一些「一天比一天的百轉柔腸的冷酷起來」。

希望哪一天當提起木心這個名字的時候,除了從前慢,我們還能有跟多的記憶浮現。

真的是個很可愛的人哇

(個人感受記錄而已)

4樓:

喜歡木心就像回家一樣。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家裡什麼都好,都是新的。久了以後就想出去,熱情逐漸淡了,覺得自己已經無法再獲得什麼了。

但是逐漸,在經歷生活的打磨以後偶然間想起他的想法,一瞬間彷彿回到了剛認識的時候。你會恍然覺得:原來一切都應該還是原來的樣子。

5樓:李當新

不能評價!

只有木心能評價木心!而且也有《木心談木心》這本書啊!

「任何事物,當它失去第一重意義時,便有第二重意義顯出來,時常覺得是第二重意義更容易由我靠近,與我適合,猶如墓碑上倚著一輛童車,熱麵包壓著三頁遺囑,以致晴美的下午也就此散步在第二重意義中而儼然迷路了,我別無逸樂,每當稍有逸樂,哀愁爭先而起,哀愁是什麼呢,要是知道哀愁是什麼,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麼呢,生活是這樣的,有些事情還沒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做了,沒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

最後一行,那兩句,才用句號。

《明天不散步了》的悲傷是個人性的;《哥倫比亞倒影》的悲傷是全體性的。

不過才氣太華麗,不好意思。現在我來寫,不再這樣招搖了。現在我寫的詩,比那時樸素多了。

最近寫一句:

「那些在藍天中布滿的枯枝,在要我的文體學他了。」」

《木心談木心》

6樓:楊弭之

美術上的成就不了解,只說文學。

在遭逢文化斷裂的20世紀,木心還保留有舊時代的吉光片羽,算一位頗具特色的作家。與董橋、蔣勳、余秋雨之輩差不多。

其對文學史的理解,也許還未必比蔣勳和余秋雨高明。

至於有人要把木心抬上神壇,多少名不副實。可以肯定的是,下個世紀人編纂的中國白話文學史中,不太可能會為這個名字多費筆墨。

7樓:

木心是以小聰明充大智者的行家。木心有一項小聰明勁兒十足的絕招,就是厚著臉皮,頗費心機地,安排自己側身於偉大人物或人群之列。——《第一財經》

8樓:浣嘻啥

老年版大冰

文藝老清新

所以如果你是文藝小清新

你看了他就會喜歡

但是,他寫得這些,是沒深度滴

讀多了就膩了

文字遊戲多

文字狡猾

漂浮來替代深度的貧乏

只好用精緻來遮掩

但是看似精緻

過頭了就顯得裝

但也不怪他

這個時代的空虛需要乙個偶像來"立身"

總好過娛樂明星

至少"顯得"自己有文化

而這是個陷阱

9樓:九月的麥子

木心已經成了玄學。

我想這是木心不願意看到的。

就我看過他的詩歌和他的散文而言,沒有很出色的地方。

在我的心中,作家是乙個很難界定的詞。是不是家,可能與別人捧有關係。有人捧你,你就是家了。沒人捧你,你就是個普通的寫作者。

我情願稱木心為乙個文藝、詩性、有趣的人,而非作家。

因為把他和同時代的人相比較,找不到準確的座標。

有些人不著書立說,但是在時代就活成了一道風景。我想木心就是這樣的人吧。

10樓:

只是乙個有心的人罷了,不要看得太高,也不要貶得太低。他可以是文學花園裡一棵別緻的樹,開了一樹的花,路人聞香觀色,心動則美。

11樓:藍星

魯迅一分,周作人五錢,紅樓夢半場,金瓶梅二枝,老莊兩瓣,京劇崑曲評彈各一曲,李白杜甫蘇東坡張岱二兩,水墨一方,八大與金農三點,約等於木心。

——胡竹峰

陳丹青憶起初見木心時的情景:

我記得他看人的眼神,銳利,專注,狡黠,還有我熟悉的滄桑:所有「文革」風雨活過來的中年人的滄桑。

讀到這裡,我卻覺得那眼神彷彿在說:世界已將所有的聰明饋贈於我,而我身上唯一沒有回報給世界的便是性格。

12樓:千樹

用木心自己的話來講,他的作品讀起來是:一驚而笑的機緣。

這種讀者與作家之間的機緣實在不可多得,要讀懂他的作品也是要大量了解文學作品背景的,否則只能看懂表層一些文字寫的漂亮,但讀不懂他深處的體會。

《遺狂篇》這一篇我光查閱古籍了解事蹟就花了好久,但是了解了波斯、希臘還有魏晉的相應事蹟背景後,覺得他寫的真tm絕妙!

13樓:叔尼

之前讀過木心先生的《文學回憶錄》,開篇即點出:一部文學史,重要的是我的觀點。

我以為,點評文學就要有這種態度,瞻前顧後,唯唯諾諾,和稀泥的話還不如不說。文學觀說到底是個人性格的表現,需要的是堅持而不是妥協。

木心先生文采飛揚,博學多識,各種典故信手拈來,這是一場個人的文學之舞。

閱讀體驗少的只覺目眩神迷,閱讀體驗豐富的或能看出破綻紕漏。可在我看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通過這扇門進入乙個更廣闊的世界。

就此而言,木心先生開啟了我的文學之門,終生感謝。

今天重看木心先生,突然淚流不止。回想先生,年少立志,為藝術踐行一生,從來沒有背叛過自己,從來沒有跟這個世界做出妥協。

一生未婚,顛沛流離,擁抱藝術,縱有藝術為伴,可終有藝術不能照顧的地方。那該如何?藝術是有所犧牲的,甘願承受。

我為什麼哭了,原來木心先生在某些時候與我重疊,與我們重疊,替我活過,替我們活過。

14樓:

感覺好裝,完全不登大雅之堂,所謂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木心和徒弟陳丹青,兩個人的說話口吻是一模一樣的,不知道是什麼模子裡刻出來的。木心乙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的專科生,和我說你是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抱歉,我完全不能苟同。相比而言,沈從文老先生的筆觸,更加富有地方特色,說傳統倒還夠得上。

靠著廉價的情懷,動輒萊姆、白蘭地,哈哈哈哈哈,這麼西式生活的傳統文化精英。

說的話,也是有一句沒一句,零零碎碎的,沒有邏輯,沒有思考,沒有內涵。動輒我當初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和海明威談笑風生,我只能黑人問號臉了。

15樓:su8010

這是摘抄的其中一段。裡面提到了傭人,提到了民間社會。對於百分之九十九的知乎人來說,如果生在那個年代,有傭人嗎?

怕是只能勉強苦逼地生存。但是木心很喜歡那個年代,畢竟那個年代他是貴族,前呼後擁,榮華富貴。

我不否認他的文學敏感度,但是他的一些言論,是站在地主老爺的立場上,而不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就這些。

16樓:megan

每次遇到事情,常常想到木心先生。幽默而得體,深邃而可愛。再大的憤怒放在他那裡也是彬彬有禮徐緩有度地說出。他給了我心靈深處的寧靜與慰藉。

17樓:中空玻璃

1.木心本身就是個藝術品。

2.剛接觸的人,不要看高了或看低了他,平視他,他就是個好老頭子。

3.網路上有許多無腦的吹捧和批鬥,要聽自己的真實感受。

4.就做人而言,品性極好,畢竟文革過來人。

5.作品而言,文學愛好者可以當書單,作家的話可以當脈絡。味道好的。

18樓:趁著暖意尚存

木心的好,被太多人說過太多次。

年少時心性浮躁,捧起《瓊美卡隨想錄》讀過很多次,但只愛熱烈洋溢的那幾篇,而沉靜悠揚的那些,像遲遲鐘鼓,初聽來總覺得太過乏味。

直到塵世裡走著跌著,悲喜辛辣一一嚐過,才慢慢體悟到肅穆裡的波瀾和溫暖。

木心的有趣,在於曠達灑脫的真性情裡,那一點悲憫惋惜的相思意。

他的言語總是逗趣,可再深思,你卻只能笑著讚嘆,到底還是他老辣,把世情人心,抖落地分明。

記得第一次讀木心時,那一句地圖是平的,歷史是長的,而藝術是尖的,往往返返讀了好幾遍,還是覺得有意在言外的意蘊。

人生裡許多只可被意會的細膩感觸,就這樣被他一一道破。

讀他的詩,總覺得他窮其一生,都是那個對人生滿懷熱愛的少年,縱然偶有無奈悲憤,也始終有寬厚悲憫的底蘊托著。

而他所熱愛的人生,從未善待過他。

他曾被汙衊而數度入獄,被囚禁在防空洞裡,每日吃糠咽菜,與腐爛的饅頭和蟲蛀的食物為伴。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二十年。

那是那一代人生命裡至暗的二十年。

猜忌和妒忌像地獄業火反覆煎熬人心,而麵皮上每個人卻都還撐著一張衛道士般清正無辜的臉面。彼此陷害,彼此防備,彼此欺騙也彼此催眠。

而就在這樣的日子裡,他把寫檢討的紙偷偷藏起來,每天堅持寫作,把紙的兩面寫盡,足足寫了65萬字。

他畫上鋼琴鍵,在淒冷的夜裡,哀嚎的風聲中,彈莫扎特和貝多芬,如他自己所說:我是乙個在黑暗裡大雪紛飛的人啊。

《少年凱歌》裡說:每乙個時代過去,總有太多跪著的人站起來說我控訴,太少人跪下去說:我懺悔。當災難重來時,總有太多的人跪下去說:我懺悔,而太少的人站起來說:我控訴。

我們好像總是筋骨太軟而心腸太硬,於是在諸多災難面前,總是不得不鐵面無私地屠戮著旁人的人生以保全自己的血肉。

時隔多年後,在眾人或惺惺作態或人云亦云的控訴聲裡,

他說:誠覺世事盡可原諒。

如何評價木心美術館?

進去之前就知道是貝聿銘大師的徒弟設計的,跟蘇州博物館有異曲同工之妙。鑑於美術館,博物館等展館對拍攝行為有嚴格標準,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從來不在這種環境下拍攝。當 李柏嫻.biu 走到新約展廳的時候,我叫住她,讓她重新走了一遍。然後拿出手機按了快門。還是不喜歡在展館裡拍照,總覺得不合適,所以對角度...

木心是否得到了恰當的評價?

毫無疑問,評價肯定是過高了的。且不論其中的商業操作和鼓吹。就論內容而言,就不厚重,沒有長篇巨著的大氣磅礴,沒有短篇的文簡意深。內容過多的闡述了自我的閱讀情感,也僅限於此,還並未深入剖析。寫些這樣華麗的句子,未免有過多的酸腐氣息。縱然有幾句優秀的句子和觀點也不足以支撐起一本書。有意義嗎?這些詞句之間,...

如何理解木心的《骰子論》?

雲雀在巴黎 瀉藥。我們首先要明白 擲骰子 這一意象的含義即是偶然性。那麼詩歌的前兩節的意思是宇宙的莊嚴偉美並非上帝偶然創造的,宇宙萬物以一種極其精確的方式存在,並非是偶然。而上帝本身的存在呢?上帝存在與否,宇宙依舊莊嚴偉美。即木心呼應了尼采 上帝死了!斷喝。那麼這首詩的大致意思就是 宇宙的存在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