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的文筆真的好嗎?

時間 2021-05-06 03:33:20

1樓:黎墨

木心非常勤懇。

陳丹青說,木心是個要給每個感受都找到乙個說法的人。這種剖析的勤勉度非常人能堅持。

所以,文章有洞見,洞見用詞優美又準確,給人啟發應對生命,足以。

2樓:

你這麼義憤填膺實在是令人發笑。

提問者疑似站在求真的角度審視木心,發現木心糟糕得一塌糊塗。

求真那是科學該做的事。

藝術更追求善和美,尤其是美,而美是沒有標準可言的。

3樓:五湖閒客

木心的書讀過80%以上。

我覺得你問了乙個很棒的問題。閱讀是極度私人化的體驗。你對文字的品味和木心不相應,這沒毛病。而且我也部分地同意你的有些觀點。

木心之文曲筆是很多的,所以閃爍著很多俏皮的才智,對於習慣了明晰流暢的表達方式的人,他的文字就不一定入得了眼。但他的文字確實是有功力的。他性格堅毅,執念深,所以他並不容易全然的灑脫放下,且對於灑脫放下有懷疑,所以他的文是曲折之文,奇句迭出是他以文自我救贖之道。

不於此揮灑才智,豈非鬱鬱沉淪一生。

木心的文體比較獨特,不喜歡也很正常,這本就是見仁見智之事。

4樓:一點點

所以說:讀者挑書,其實作者寓於書中在也仔細甄選他的讀者。

答主持著「我執」的態度,洋洋灑灑行文,其實是著相了。人世間無所謂好壞的,有的只是主觀的好壞。你看一物的壞可能便是另一人心頭的好。

所以呢,此書若不入的答主法眼,又何苦難為自己讀下去,來挑出這麼多缺點呢!

5樓:EricaT

我不是業內人士,不是很懂對於文筆的評價

但是木心寫的東西我看的進去並有時能經由文字會有感想。有時又很接地氣我想應該是不差的吧

6樓:超級奧利奧

題主,我認真地跟你說。

你問題裡通篇都是主觀的感受,可是卻想要得出乙個客觀的答案,注定是不可能的。

這個問題,我所能給出的最客觀的答案是:

有的文章好,有的文章不好;喜歡的人覺得好,討厭的人覺得不好。

人總是希望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跟自己一樣的人,這一點,喜歡木心的人很容易就得到了,而你不行。

所以你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在明明已經下了定論的情況下還要假裝發問,期望能釣出一堆跟你一樣不喜歡木心的人,勉強找到一些自我認同感。

可惜就目前的回答來看,這個你也得不到。顯然,關注木心的人裡,喜歡的人多,而那些有可能會討厭木心的人,可能連木心是誰都不知道。

所以這個問題,題主可能注定要失望了。

7樓:萬里云別千山岫

文學回憶錄是陳丹青做的筆記,有些句子自然是極簡的,一開始看不太懂也是自然。不代表木心先生的文字。他的《木心談木心》就有寫他的寫作方式。

確實是不錯的。而且他是藝術家,而非單純的文學巨匠。

8樓:老楊叔聊志願填報

其實他和錢鍾書、陳忠實這樣的真正文學鉅子相比,實在低到塵埃。為什麼會這樣?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

9樓:王明輝

談幾點。

1,「最好的文筆就是用最簡單最流暢的句子把意思表達清楚」——不一定。

文學有不同的趣味,既有簡明扼要,清楚明白,如開闊大路,亦有九曲十八彎如亂石鋪路層巒疊嶂。李商隱、李賀、唯美主義、納博科夫、巴洛克風格,無不文筆奇崛,雕琢過甚乃至矯揉造作詰屈聱牙,但亦有一種精緻複雜的美。若只認同簡單流暢的風格,則失去了很多文學的樂趣。

2,木心的風格來自何處?

事實上木心真正承認過影響他的作家是《新約》的作者。木心的文字手法取法的是聖經的中譯文體,要的就是舒緩、簡潔、笨拙乃至一種曲折感。追求的是這種半古半白文字裡蘊含的神性。

如果不能接受木心文字之美,大概就很難理解《聖經》那種文字之美了。

3,木心的作品有一種深情,一旦讀懂,可使長夜慟哭。但是這種深情需要機緣,不懂的話,怎麼說也沒用。

10樓:吾茗

乙個作家,能引起爭論,讓喜歡的人特別喜歡,不喜歡的人特不喜歡,他本身就成功了……另外,有一類作家並不是為了取悅人而寫作,他是為了悅己而寫,至於別人喜不喜歡,不是他考慮的事,這樣想木心就對了……雖然他的寫作看上去毫無章法,但在某一刻卻能直抵人心……

11樓:歲宴

是傷口在隱隱作痛的感覺。

這種問題本應該三緘其口的,因為篤定的人不會談論這種問題,提問的人也定不肯隨波逐流。

這是絕不相通的感情。(為什麼來這裡找答案?有什麼答案可找嗎?)

但我看了良久,也忍不住,因為問題看起來不是普普通通的喝喝阿婆茶,真是鋒芒畢露呢。

但這種鋒芒,實在可畏,畏到令人想要反駁。我試著平淡,但可能這個回答存在本身就夠令人難受的了。

問者把文筆跟思想分開來解讀,我能接受,喜不喜歡木心的文筆,與我無涉。

至於認為:文筆是明明白白的好,以及問者對木心的看法,真令人悸動。即使問者之前說明了人微言輕,說出來也不違法,但有些文字還真是膽大恣睢呢。

姑妄一說:看文字,其實就像在看作者這個人。有深度的作者,字裡行間會透露出一種不尋常的智慧型,那種智慧型只由痛苦悲傷而來,亦如身上的傷痕。

現在有人試圖掩蓋這種傷痕,認為自己可以與作者平起平坐地對話,太不公平了,不啻埋沒了作者的智慧型。但我不是在為作者的智慧型不顯聞而惋惜,我惋惜是因為問者看不到木心的傷痕,體會不到他的悲傷。這樣子作者會受傷的。

想來社會上多是追求積極樂觀的人,我又怎麼好意思跟別人說你錯了,你不悲觀就沒有智慧型了呢。

智慧型永遠不會是主流。

進來看看,倒是觀察到些許有靈犀之光的人,可能可以做朋友,(可我又不會交朋友)沒白來。

寫得已經是南轅北轍了,算了。

啊啊啊午夜時間幾近闌珊,今晚不散步了。

12樓:

想必答者多是已讀木心良久。

而我不甚了解先生,近來第一次讀木心,其作品《素履之往》確也帶給我如問者一樣的感受,晦澀難懂,二十頁紙讀了乙個多小時,不得不承認自己才疏學淺,見識淺薄,讀來十分吃力,但也順著先生的線索,看到了沿途美景,內心充實且喜悅。

世間百花齊放,總會有一朵名叫木心的花開。

13樓:

你的意見並無不妥,文筆如果邏輯通順,用字恰當,如行雲流水,看上去令人一目了然,又不失美感,還帶有一定的思想內涵,那豈不妙哉?

但,總有其他人喜歡另外一種方式,用這種你並不喜歡的文筆,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吧?畢竟世界之大。看到這裡,我想你也明白我的意思了。

個人認為,你只是覺得木心配不上他目前所得到的評價,因為你覺得他寫的東西亂七八糟、喃喃自語、前言不搭後語,有一種「故作高深」的感覺在裡面,但還是有許多人推崇這種他,讓你覺得匪夷所思,想在知乎上問問「我覺得他真不行,你們覺得呢?」這個意思?

好吧,我覺得自己可以肯定你的問題:和你有一樣感覺的人絕對不少。但,這又正如畢卡索的畫、康德的批判一樣,是相通的,比如「畢卡索的畫真的好嗎?

」這個問題,其實說簡單也簡單,自己喜歡就行了。說複雜也複雜,但複雜就麻煩了。就拿你舉的例子說,你認為木心文筆不好,如果我和你圍繞此進行辯論,那想必會持續一段時間,惹來木粉和木黑,雙方吵得火熱,這在人類的群體裡是多麼常見的一件麻煩事。

怎麼說呢,想了想,我也不想再寫什麼了……我很喜歡木心,你不喜歡木心我完全尊重,也不想說什麼「那是你不懂,那是你境界低」這類有些刺耳的自大話。你的「我始終覺得,文筆流暢,思路清晰,邏輯合理,是對讀者最大的尊重」這句話,有道理。只是,那也只是你始終覺得,這句話在木心這裡可不一定成立,我甚至不認為木心在寫東西的時候考慮到了要「尊重讀者」這一點(笑)。

或許你只是太過執著什麼了……

最後回到問題:木心的文筆。

我僅就個人的觀點簡單說說:私以為,木心寫的東西並非是為了「理性」,甚至可以說是「反理性」的。就像一些詩和抽象畫,在裡面找邏輯和條理清晰是吃力不討好的,因為用「詩意」鑄成的東西,和用「理性」鑄成的東西並不相通。

在這個「理性」大行其道,有些「以一理衡量一切」的風氣下,似乎一些不符合「理性」的東西就總是「不合理」、「不成文」、「亂七八糟」的。正如題主的「理性文筆」之於木心的「詩性文筆」。換一種說法,邏輯、合理、清晰等詞語並不是詩的特點,意向、朦朧、跳躍才是,當然,我這裡只是乙個粗糙的說法,不妥之處望海涵。

14樓:真理出沒的夜

梁文道在某一期《開卷八分鐘》裡面說他覺得木心的文字就是五四以後的中文若未受文革之類的運動影響的樣子.我覺得有道理

15樓:月球

感覺現代詩沒有那麼多講究,看過木心的詩集,也就喜歡其中幾篇。現代詩化繁為簡,又談什麼技巧。而且是偏私人化的,是否能觸動讀者成為重要的指標。

詩再美打動不了你也沒用。有共鳴對你來說就是好詩,你不喜歡也沒什麼好評判,這個東西沒標準。

16樓:克里斯

我們先來談談本國經濟文化教育制度下批量生產出了新時代文盲的問題

字明明都認識不懂太尷尬了所以索性來個數學公式字母格式符號含義都不認識也就不會因為不懂而說他錯說他差了

17樓:夏十八

首先,我覺得審美這種東西是很私人的,你覺得這個東西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誰也不會說你,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思想的權利。

但是看了問題的描述,我有點不太清楚題主提這個問題的目的所在。是想要找到一些人認同木心文筆不好這個觀點,還是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太正確想要得到一些反駁呢?

我覺得文字這個東西應該只能分析一些藝術手法、思想內涵,然後自己內心再給乙個判定說好或不好,不需要給它乙個絕對的判斷說一定是好的或者完全沒有可取之處。

我只能說,木心先生的文字在我心目中是好的,思想深刻讓人回味無窮,語言優美但不覺詞藻堆砌。

另外,對於題主的有乙個看法我是不認同的,木心先生並不是故作高深,而是真的思想和文學文化造詣達到了一定境界,所以一些人文學功底沒有達到那種境界看不懂也是正常的,例如我到現在也讀不懂《素屐之往》。有些詞的順序組合感覺不清晰的話可能它其中是含有特殊含義或者是適合他們那個年代的語法表達的,像魯迅的「我家門前有一顆樹,一顆是棗樹,另一顆也是棗樹」有點人讀來可能不明所以,但是有的人卻從其中體味到了孤寂。文字之所以美妙,大抵也是因為可以隨意組合。以上。

18樓:

至於文白夾雜,格式是特別,但舉的例子仍然好懂。我不認為漢語要寫的那麼拘泥,但老師通常會嚴格要求學生,因為他要看到學生完全弄懂語法,而不強調怎麼靈活運用。

現在的小孩,給這樣的教育弄得真太弱了,稍有生疏處,就說作家不對頭。周作人翻譯《伊索寓言》用了一點「因了」「同了」,有家長都會說這怎麼教小孩,可這不是太好懂的詞嗎。

至於意思晦澀的例子,不是作家表達不清,而是他確實有一種朦朧詩一樣的思感,也最好就這樣朦朧的表達。好比此景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既是惘然的,怎能說的清楚呢?

另一些地方的難懂,恐怕和讀者腦子裡的典故少些有關係吧。

文筆應該辭達,但也要有適當的陌生感,並非一味的直白才是好的。

讀的書多,文筆真的會好嗎?

知否 光讀書不想不思考不練習文筆是不會變好的,文筆這個東西挺玄乎的,很多時候都是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寫不出來自己腦子裡想表達的東西,但看書肯定是有好處的,你的思路會變寬廣,知識儲備會更多,儘管暫時寫不出來但下一次你會發現自己有了很多新的寫作方向,這都是啃過的書積累下的 深夜潛行 我覺得是一種良性...

為了提高文筆,模仿名家真的好嗎?

洛喬 個人覺得所謂的 模仿 是不斷地汲取名家的營養,看很多書,有意識地去積累好詞好句,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會內化成為你自己的東西。所以啊,很多事開始是模仿,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的風格。而且模仿也是建立在自己對模仿物件有很深刻的理解和贊同之上。背散文,是小時候的事,現在只會品味散文 詩歌,我到現在還堅...

莎士比亞的文筆非常好嗎?

shakes 其實莎士比亞的語言相當於紅樓夢而非牡丹亭。都是用當時才子不屑用的下層人的語言寫的。所以說紅樓夢的語言不如牡丹亭其實也很正常。用淺顯的語言來表現高深的思想和藝術,而且還能寫得那麼美妙和雅緻,這正是莎士比亞和曹雪芹的真正偉大之處。 孫毛驢子 現在的英文版莎士比亞劇本是翻譯成英語的 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