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文筆,模仿名家真的好嗎?

時間 2021-06-02 12:23:14

1樓:洛喬

個人覺得所謂的」模仿「,是不斷地汲取名家的營養,看很多書,有意識地去積累好詞好句,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會內化成為你自己的東西。

所以啊,很多事開始是模仿,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的風格。

而且模仿也是建立在自己對模仿物件有很深刻的理解和贊同之上。

背散文,是小時候的事,現在只會品味散文;詩歌,我到現在還堅持背,宋詞三百首,唐詩三百首,漢樂府等等,多背背沒壞處,現在依然堅持每週背幾首,一年下來,自己都覺得有成就感。最重要的是,背下來的東西,都成為自己寫作的一部分了。看,這也是模仿。

拙見,願有幫助!

2樓:詹老溼

模仿名家到底好不好,就看你本身文筆的功力已經到達了何種地步了。如果是新手的話,那麼我建議是先從模仿開始,找乙個你喜歡的名家風格,就比如最喜歡的就是「咪蒙」了,最開始寫作的時候,就是模仿她的,後來慢慢的找到了寫作的感覺,就自己開始創造屬於自己的風格。

3樓:詩客酒魂

1為了提高文筆而模仿,其實並不好。這裡不存在刻意或不刻意的區別。刻意模仿的壞處很明顯,但不刻意的模仿的壞處只有試過才知道。

當你不知不覺中有了某個名家的文筆,就首先感覺寫東西有莫名的不適感,甚至最後會厭惡。「這是我寫的嗎?」「我為什麼總寫成這樣?

」 在不斷的懷疑和深思後突然發覺自己失去了內心最渴望展現的風格,語言不受控制、思路總被改換,不是嗎?

2背散文詩歌當然有用,但應該的是散文、讀詩歌,只有在反覆讀的時候才會不斷揣摩、不停思考,然後找到感覺。這種讀沒有默讀、朗讀、和回味的高低差別,而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

3總之,好好閱讀是最好的。沒聽過潛移默化厚積薄發嗎?

4樓:

題主問了兩個問題,先答第乙個:

模仿名家的好處: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遠。有範例在前,比較好上手。

私以為,寫作這件事和畫畫一樣,先臨摹,後創作。寫作時你先定乙個模板,就像聽著英語磁帶跟讀,先上手了。再去研究自己的風格問題,多嘗試尋找自己的風格——這都是後話了。

哪怕有名的作家,也多少帶著別人的風格:

曹雪芹-蘭陵笑笑生;

王小波-卡爾維諾;

村上春樹-菲茨杰拉德;

韓寒-王朔;

安東尼等「最世」寫手-郭敬明;

——這些人身上都帶著前人的痕跡,他們自己都尚且坦然承認,不知道題主還在擔心什麼。

等題主寫多了,閱讀量也跟著上去了的時候,那時自然會有一套自己的風格。眾人精華糅為一體,為題主所用,那時候那便是你的風格。這事兒水到渠成,急不得。

你現在要想的是,怎麼通過借鑑前人,先把文章寫出來,如何把事情講圓了,如何褪掉初級者的文筆,不讓別人覺得「這人的風格一看就像新手」——我覺得這才是重要的事情。

第二個問題:

散文、詩歌肯定對寫作有幫助,但關鍵看你學什麼。

散文、詩歌有個共同點:看起來雖然文思跳躍,但暗地裡的思路都是很清楚的。

散文神散而形不散;詩歌的每個意象都有其所指。每一句都是有一套邏輯性的,這才是題主所要吸取的。寫文章也講邏輯,起承轉合條理明晰。

相反的,假如題主只是學散文詩歌的表面花頭,把文章寫得飄渺虛無,這裡搭一句雲那兒扯一句花,把好好的文章變成瘋子般胡言亂語。那勸題主萬萬還是不要讀了。

——以上個人見解。

木心的文筆真的好嗎?

黎墨 木心非常勤懇。陳丹青說,木心是個要給每個感受都找到乙個說法的人。這種剖析的勤勉度非常人能堅持。所以,文章有洞見,洞見用詞優美又準確,給人啟發應對生命,足以。 你這麼義憤填膺實在是令人發笑。提問者疑似站在求真的角度審視木心,發現木心糟糕得一塌糊塗。求真那是科學該做的事。藝術更追求善和美,尤其是美...

讀的書多,文筆真的會好嗎?

知否 光讀書不想不思考不練習文筆是不會變好的,文筆這個東西挺玄乎的,很多時候都是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寫不出來自己腦子裡想表達的東西,但看書肯定是有好處的,你的思路會變寬廣,知識儲備會更多,儘管暫時寫不出來但下一次你會發現自己有了很多新的寫作方向,這都是啃過的書積累下的 深夜潛行 我覺得是一種良性...

父母是真的為了子女好嗎?

是阿言吖 不是,為子女好這個理由大多只是為乙個看起來很道德的理由發洩出自己的私念,為了自己所謂面子而已,當父母太簡單了,精子和卵子結合就可以了嗎,又不用學習考證,只是一時衝動釀造的後果,就像說的那樣,子女是父母血脈的延續,反過來想想子女對父母存在的意義也就只是對自己曾活在這個世界的紀念物,乙個證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