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無期,覺悟一念。古往今來悟道的人很多,老莊,孔孟,朱理,陽明,大家如何看待悟道這個問題?

時間 2021-05-29 23:56:59

1樓:白鏡衍

千古聖賢,悟的只此一心,你我眾生皆有之心。教化差別,蓋因歷史區域種種因緣而別。

凡聖同心,日用衣食住行乃至修身齊家治國,皆是此心。所謂差別,只是覺與不覺。覺前覺後皆是此心,亦無差別。

正因為道不可說故強名為道,聖人之行不可解,故強以文章裡的一些場景來認識聖人之行。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根據不同的因緣表現不同,然而都是暗與道合,教化眾生。

只要踏上了修行的路,方法正確,目標堅定,覺悟只是遲早的事。共勉。

2樓:想開一間私塾

個人見解。

悟即始,悟即錯。

清心自明,則非豫兮若冬涉川;非猶兮若畏四鄰;非儼兮其若客;非渙兮其若凌釋;非敦兮其若樸;非曠兮其若谷;非混兮其若濁;非眾人描述之等等。

清心自明,而不盈,而不虧,而新成,而舊滅。

清心自明,萬物周而復始,吾亦然。

清心自明,萬物輪轉,悟無可悟,求無可求。

所悟所學,唯境遇,唯使命,唯輪轉,唯生滅,如曇花一現,又熠熠生輝。

曇花各異,境遇,使命,輪轉,生滅皆各異,如何一而概之。但都得道而來就是。

道可道,非常道。強道之曰:眾名之里,萬化歸一。

乙個二論背反。

你認為了,就不是道;你不認為了,道又無從說起。

道既然無從說,就只能從事看。

要從有認為的事裡,看到不存在認為的東西。要從表達中,說出不表達。

就好像要你捧著一抔土,說你沒有土。

在這存在與不存在之間,似有道之真意。

零即一,一即零。

一而化萬千,便現紛紛世間。

3樓:佛光普照

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無師智,一切智,大乘廣智,自然智,本自具足,非人所有,亦不離不棄於人。不知道的以為是四爪八爪,三頭六臂,七十二變,千手千眼,萬法具足。知道的舉手投足,行住坐臥,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動本處,去留自在。

道在目前,亦在心上,如在掌中,若在腳下。猶如龍蛇,畫蛇添足,錦上添花,皇帝的新裝,盲人摸象,都用不著。有足的有期,無足的有什麼三心龍蛇?

但除愛憎會苦,開心快樂每一天有多難嗎?!有人學念阿彌陀佛,有人學我掃地,我除垢。人家早已成就聖道,我們依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念念阿彌陀佛,不知道是誰?

您見乙個阿彌陀佛!見乙個阿彌陀佛,念乙個阿彌陀佛,念乙個阿彌陀佛!您不知道同體同觀,同心同名的日月燈明佛,和妙音如來是誰?

你還會唸百世千生,念念叨叨,您說累不累啊?兒子都知道喊媽媽也煩,您硬是沒看出來佛在周邊成了笑彌勒,勸您歇累!歇即菩提,等於沒說一樣,白寫了千年等一回啊!

是吧?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

如何評價耳根的《一念永恆》?

世界觀很有意思,河流分支代表宗門的實力,而位於交匯處的天尊則深不可測,魁皇正統在偏遠荒涼的冥河周圍苟延殘喘。缺點是感情線描寫不當親朋之間的感情描寫全靠尷尬的煽情,天尊和白小純的矛盾太過刻意。出了通天世界之後順便亂寫草草結尾實在可惜前面的謀篇布局。 你好 我是按照仙逆,求魔,我欲封天,一念永恆順序看的...

原始佛教有一念無明的概念嗎?

渺小如微塵 無明無始,無明可終。無明意味著十二因緣的執行未停止,終結無明的路,在路的盡頭,若能分出一念來,那阿羅漢成就之前的那點無明可說是一念無明,也就是在完全止息十二因緣的執行前的那一刻! 齊天大聖 有這個概念,但是沒這個名詞。無始無明和一念無明出現於大乘的勝鬘經,無始無明對應了五住地惑中的最後一...

古代的皇帝知道臨終一念可以往生極樂嗎?

元代以前的皇帝應該知道的比往生極樂多很多。信佛念佛的皇帝應該知道。南無阿彌陀佛!你知道極樂世界的另乙個名字叫無間地獄嗎?墮無間者,不死不滅,壽命無量,業火焚燒不息待眾生罪孽滅盡方可出。有一僧人,憐憫眾囚,身化蓮台託眾冤魂,此即名為極樂淨土。此僧即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本是無間地獄的一座蓮台。紅蓮業火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