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知道臨終一念可以往生極樂嗎?

時間 2022-01-21 01:43:34

1樓:田園

元代以前的皇帝應該知道的比往生極樂多很多。

2樓:寬光南無阿彌陀佛

信佛念佛的皇帝應該知道。南無阿彌陀佛!

3樓:

你知道極樂世界的另乙個名字叫無間地獄嗎?

墮無間者,不死不滅,壽命無量,業火焚燒不息待眾生罪孽滅盡方可出。有一僧人,憐憫眾囚,身化蓮台託眾冤魂,此即名為極樂淨土。此僧即是阿彌陀佛。

極樂世界本是無間地獄的一座蓮台。紅蓮業火焚淨無明,無明盡即是煩惱盡,煩惱盡即是因緣盡,因緣盡就是人死燈滅,你直接信馬克思不好嗎?

傻子,極樂即是極苦,有人身在阿鼻地獄卻要哀憫眾生皆苦。

4樓:宇宙塵埃

極樂個屁,現實不努力(念經即偷懶),一念就成仙?

5樓:元成

皇帝剛一嗝屁,底下的人就開始爭皇位了。沒幾個人有心情給皇帝助念了吧?

再說也不是每個皇帝都信佛教這一套。

6樓:今天還沒睡醒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人表示肯定

7樓:於無知

乙個人作惡多端,只要臨終一念就可以往生極樂了嗎?如果是這樣,那麼那些皇帝都在極樂世界了,不然怎麼不見他們回來?

8樓:上帝不想笑

宣傳宗教的,其心可誅。

饃喜想當領導,就扯起了上帝當他的虎皮。

野淑想當領導,就讓他媽跟上帝發生了關係。

摸汗末德據說跟上帝也有一點關係。

瞧見大饃喜的多的老師是燃燈古佛,據考證就是聖所裡跟前點了長明燈的上帝。

周天子也說自己是上帝的兒子。

看,天堂和地獄是這幾個公司通用的。

我要是直接問你要你的血汗錢你會心甘情願的給我嗎?我覺得很大概率不會。

那我要是修了一條高速公路,你給我錢了就能過,你會給嗎?我覺得有一半人都會給。

那些窮人很大概率不會給,他們寧願走土路,不過他們也沒有什麼錢,刮淨了也沒有多少,高速路本來就不是指望他們發財的。

但是我要讓所有人都相信高速路比土路好。有時候我也會把一些土路和一些橋梁封住或者增加一下障礙,告訴他們那條路危險,讓他們不得不走我的路。

所以天堂和地獄,只不過是有些人抓住了人們趨利避害的心理,來謀劃自己的利益。

什麼叫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是說奉行這個思想的人,是不具備判斷的能力的,是可以當韭菜的。

馬克思說過,宗教是老百姓的麻醉品(大概是這個意思吧?我今天剛剛看到的,現在就記不清了)。

9樓:大乘真佛說

有些西域的皇帝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中國的不清楚

10樓:七小靈通

江山是人骨堆成的,一念就可以往生,地府就不會積滿了。

11樓:你牛都聽你的

開篇第一句

奉勸各位莫造業,不要信什麼臨終一念往生極樂世界。而給在世的幾十年殺盜淫妄,無惡不作,找藉口。既然說,就要從根上說

什麼叫「往生極樂」?

活著的時候殺盜淫妄,死了公升起善念到了乙個極樂世界?

修行,極樂世界,往生淨土

從來都是活著的時候的事情

心淨處處為淨土,心無掛礙得極樂沒有死了之後到了哪哪哪的

任何事情,從來都是現世現報

你以為他造業,殺盜淫妄,他每天活得逍遙自在?

殊不知內心擔驚受怕,晚上噩夢連連,時刻提防別人的暗算內心的不安,就是報應!

誰規定的報應一定要是「物」層面的?請各位想想這個問題。

多少罪犯,臨終的時候,或者想明白的時候痛哭流涕,悔不當初因為對他內心來說,每分每秒都是報應,都是折磨任何人,都有想明白的一天

有的人是活著早早地想明白了,怎麼辦,贖罪

有的人是臨死的時候想明白了,怎麼辦,悔恨

奉勸各位,此等言論莫在信,只不過是給作惡的心乙個慰藉罷了

12樓:小淘公尺

知易行難,臨終萬年交集,不能專心一念

13樓:天衍神術

首先,你要了解一點:

往生極樂是臨終一念就能去的?

很難的好不好

14樓:一水

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或者是不相信

15樓:月過寒潭

當然知道,要不然他們瘋狂修寺廟養和尚幹什麼,這都相當於政治捐獻呀。到時候,有內部人士給開後門,我佛廣度有錢人的。

要是有人拿達摩和梁武帝的對話來說事,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毛用都沒有,為什麼這麼多代高僧大德都不和皇帝說實話,勸上一勸,反而越修越多越造越兇,這分明就是詐騙。

16樓:

在淨土法門流行大興的年代,皇帝們大概率是知道的。

但到底去沒去成,是沒人知道的。

誰能親口說他自己往生極樂了?都是別人說某人往生極樂了。怎麼知道的?

大概是看臨死前後的現象間接推斷出來的:彌留之前口述自己決心一心往生極樂、然後大聲念佛(彌留之際是絕對念不出來的,死亡對於肉體是觸覺、視覺,聽覺(嗅覺)、意識依次逐漸消失的),安詳離世(沒有痛苦表情,沒有因為括約肌鬆弛使的體內遺留的屎尿流出來),死後體溫從腳到頭逐漸降低,還有聞到滿室異香,見到雨霽初晴,彩霞滿天之類。

所以彼岸的信仰是向內而求才能最終自我達成,旁人的助念之類更多只是滿足了此岸的人們的信仰需要,我沒有聽說佛教故事中有任何公認的阿羅漢需要其它人助念往生的,但即便普通人離世時,親人在身邊一定給其心理帶來極大安慰,所以旁人臨終助念對於普通信徒應該是利大於弊的吧。

另外,玄奘法師誓願往生兜率內院,所以佛教也並非只有極樂一途可去。十方佛就有十方佛土,一念當下娑婆世界也是清淨純淨。只要對「入佛知見、成佛之道」的目標和信念是一致無疑,途徑可以不一。

17樓:你是我的郝寶寶

任何眾生都可以,非得為什麼例外?

18樓:馬堯

其它的不知道知不知道,三武一宗應該不知道。

話說佛教最近是在布局知乎嗎?突然大量的出現,讓阿彌陀佛來個親自答什麼的效果豈不更好。

19樓:Adrian

我不知道古代的皇帝知不知道臨終一念可以往生極樂,不過通常的情況下,他們的繼承人會開搶椅子party

20樓:石佛

在佛法面前不分帝王與平民,反而條件越好越不容易信,越貧窮的人也迫於生計而無暇顧及,只有那些非常渴求解脫的人而也不每天為衣食憂愁的人容易信。皇帝即使告訴他由於沒有真正的信也是枉然。

21樓:正覺慈悲

自己念佛,與別人助念的區別。念佛求生淨土,是以信願為宗旨,以念佛為修行的途徑,主要仰仗阿彌陀佛大願救度,但念佛人必須有足夠的信願才行。念佛只是修行的途徑,能否往生,全憑信願深淺。

念佛是修心,重複地念佛,就是攝心,專注於一句佛號,專心於阿彌陀佛,一心嚮往極樂淨土。平常,大多數人心裡想的是怎麼賺錢,怎麼享樂,怎麼算計別人,而念佛人,念念不離佛號,即心不妄,心清淨。

至於助念,則是因為人在臨終時,在中陰身,是迷茫的,不能自主的。通過別人助念,提起正念,並非依他人助念之力就能往生極樂,否則,平時都不要念佛了,臨終別人助念一下就得。

22樓:常不輕華嚴

歷史到如今,一般來說,道家比較流行。佛很小眾。就算是助念那也得是善知識,法師能夠有證量水平可以給他點悟。

一般哪有這種好事。而且權貴往往作惡比較大,多數牽引速死要麼昏迷。福大禍也大

23樓:隨便就好

皇帝一般是走長生的,極樂終歸是下選

24樓:德恩堂-允吾道人

漢人統治的朝代不可能會有什麼助念。或者說皇帝知道了也不洩。其他民族統治下可能會有。

其他樓有說梁武帝怎麼怎麼快樂安詳的登極樂世界,梁武帝吞金而死,正常人吞個口香糖都難受,你說人家吞個金能安詳?我也是醉了

25樓:真心從來本是真

很多,或者說信佛的皇帝應該都知道,唐太宗甚至在玄奘菩薩的幫助下開悟了

26樓:

大部分皇帝對此不屑一顧。

他們在今生已經是「極樂」了,不需要「往生極樂」。

同時,他們自認為是「天子」,他們的命運老天早已經注定,凡人要想「一念」就往生極樂,那麼也太不把「天」的意志當回事了。

所以除了少部分明顯的佛教信徒外,大部分皇帝對於佛教尊重,但是並不太信。

27樓:

今天的佛教徒知道拜偶像命終要被安拉丟進火獄嗎?如果知道他們為什麼不悔改呢?

28樓:

皇帝大多不是一般人,人家有風水寶地埋葬,何必去極樂世界?世界上又不是只有極樂世界一家去處。不要以為極樂世界是很高明的地方,好像人人都想去一樣。

29樓:陳璽謠

應該說從南北朝起,大部分皇帝都是知道的,但基本都做不到。

臨終一念往生極樂,實際上非常難,很多人覺得簡單,平時也不修持,只盼著臨終一念,想法很美好,但沒有認真讀經,淨土三經中對往生都有明確的要求,《觀經》最細,共有九品往生,但其中自中品下生往下,均要臨終時依靠善知識在旁引導。

臨終一念,業力現前,能夠心不顛倒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說最容易成就的人還是心思單純的人,「真信切願」四個字,比任何助念都有用,如果沒有這四個字,就是佛菩薩現前為其助念,也沒有用。

30樓:墨明夷

梁武帝餓死前想必心心念念是一片西方極樂淨土。護持正念,身心光明,安詳自在的投生西方去也!

31樓:史玉明

臨終一念就可以往生極樂?這種極樂也太廉價了吧,估計普通人都不信,別說什麼古代帝王了。

32樓:坐看雲起

皇帝是高危行業,有的連自己的生死都不能主宰。皇帝光知道也不一定有用,關鍵是不是深信不疑,淨土法門最強調是深信,信則大事可辦,臨終一念落在阿彌陀佛上,必定往生。

33樓:七重夢境

臨終一念那麼好控制嗎?除了自身修為原因還有外緣的原因,真就一切都是助力?就沒有冤親債主過來推一把,撓一下。小盆友,你想的太簡單了。

34樓:隨佛願

應該是帝王知道的。例如隋文帝。隋文帝在馮翊(陝西大荔縣)出生,由般若寺智仙尼師撫養長大。

七歲時,尼師告訴他:「兒當大貴,從東國來,佛法當滅,由兒興之。」十三歲時,隋文帝才回到父母家。

隋文帝性喜簡樸,喜歡寺院裡的鐘聲,偏好豆類製品,曾自言:「可能前世為一修道人。」

文帝登位後,尼師已圓寂,不僅在群臣前屢次提及尼師的德行,並且親自作傳紀念,對尼師孺慕之情油然可見。

文帝在位期間建造寺院共三千七百九十二所,抄經46藏132086卷,整理經典3853部,造石像大小106580尊,修復舊像1508940尊,對佛教事業的護持不遺餘力。

而且其妻子獨孤皇后,河南洛陽人,周大司馬河內公信之女也。隋文帝未貴時,娶為夫人。及受禪,立為皇后。

性賢明,朝廷政事,多所匡益。然頗妒忌,後宮希得進御。帝巨集護佛法,敕諸州郡,遍造靈塔,安置舍利,多感瑞應。

後亦敬慕大乘,常持佛名。當持名時,必先易淨衣,嚼沈水香盥口,以為常。仁壽二年八月甲子,崩於永安宮,年五十。

於時異香滿室,天樂振響。帝問梵僧闍提斯那,是何祥也。對曰,淨土有佛,名阿彌陀,皇后往生,故現斯瑞耳。

(隋書,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唐太宗李世民護持佛教,崇敬三寶,歷代罕見。

玄奘大師西行求法回國後,太宗對他的精神敬佩不已,幾次勸請大師還俗輔政,但都為其所婉拒。後來,太宗為玄奘大師建弘法寺,寺內設定翻經院,一切的經費由國家供給,成就玄奘大師的譯經事業。

唐太宗本身也深入經藏,曾研讀《菩薩藏經》,致力於菩薩道的實踐;並親賜《瑜伽師地論》序,刻於石碑,即聞名至今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文」。

太宗於駕崩前,專注於佛法研討,不僅感動於佛法的妙理,甚至表示與玄奘大師相見恨晚,未能好好弘傳佛法。

玄奘大師曾翻譯過《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太宗皇帝必定知道這部殊勝的淨土經典。

平時不念佛修行,通過臨終助念真的可以往生西方淨土嗎?

淨宗就三個字,信願行。助念也是為了提起信願行,提起了,能至心十念,往生。不能,那就看中陰,醒時功夫到了中陰還剩千分之一,能不能提起後至心十念,非常難。以善知識教誨,比夢裡能想起念佛難一百倍。 芥舟 念佛乃是假名,修行亦是。要在其心,重在其行。心淨行正者,本在淨土之中,何愁往生不西方?心染行邪者,本在...

有沒有聽友解讀一下李健《一念一生》的歌詞?

熊浩茗 沒讀過原著,也沒看過電視劇集,但就健哥歌詞一貫的張力和富含的哲思,說說我個人的理解吧 歌詞大體上以雪山之巔和追求之念為線索,因此可以延伸出每個人的千種理解 首先讓我被打動到的不是最後一句的深意轉折,而是中間插入的看似有些生硬的 聰明的愚笨的善良的人 還有你熟悉的人.結識了無數的人,自己又成為...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關於「一念生譏毀者」的慘重果報

上善若水 只要你心中有地藏菩薩,就沒有事情。只要你心中有善,就沒有事情。就像禁毒宣傳一樣,沒有更慘只有最慘。其實這樣,吸毒者還是前赴後繼。警示世人,莫做惡事。所以說,只要行善,就沒有問題。終會讓你到達彼岸,條條大道通彼岸。何必執著呢?向地藏王菩薩,致敬。眾生的老師,也是我的老師。眾生皆是學子。 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