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文翻譯成英文是不是也會有所謂的翻譯腔?

時間 2021-05-09 05:33:30

1樓:Louis.Kahn

浮生卻似冰底水,日夜東流人不知。

Life is like the water under the ice

Floating eastwards day and night but no one notices.

記得是BBC紀錄片《中國的故事》裡的乙個片段,主持老紳士一張口,我當時驚的下巴都要掉了。

2樓:大板牙的姑娘

不管什麼翻什麼,都會有「翻譯腔」的,因為兩種語言首先從語言學上就沒辦法一一對應,更別提加入千百年來的文化和思維差異。答主是英專畢業學生,入門譯員(偏筆譯),也很為翻譯腔苦惱。

很多時候自己的翻譯自己並不能發現問題,但別人就會更敏銳地感覺到「翻譯腔」的存在。我自己反思過,中翻英的Chinglish拋開不講,英翻中除了需要本身差異,也有自己的中文受了英文的浸染,從而有點「不倫不類」的原因。比如自己常用各種連詞,這是英文習慣,中文其實不這樣。

但自己已經習慣了,所以意識不到這個問題。

可能就是所謂「英文沒學好中文也忘記了」吧。翻譯是複雜細微,又沒有統一標準的一件事,除了努力提高中文英文能力、多練習多交流好像也沒有它法。如果不是要做專業的翻譯批評,放鬆型的對「翻譯」的鑑賞我覺得見仁見智就好~

3樓:張青

題主你好!請問你的意思是不是指語篇整體的差異?比如中國文學一些描寫特別含蓄,翻譯成英文即便處理再地道,英語國家的讀者也會覺得彆扭。

覺得思維方式、情感表達的不同在語言上的體現很難處理,最多只能採用同化的方式。看了前面一些答案,覺得很多都圍繞「翻譯腔」或者翻譯技巧在講,這些是否符合你的真正疑問呢?如果是,那可能是我理解錯了,如果不是,那我也有相同的困惑。

( )

4樓:傅小滿

翻譯方法有歸化和異化之分,歸化是採用目標語言風格的翻譯方式,使譯者去接近讀者,異化是採用源語言的語言風格,讓讀者接近作者,至於什麼腔調,就要看翻譯家翻譯的時候是那種方式佔主導咯

5樓:

當然有……我寫作就經常被老外吐槽說你語法看起來沒什麼錯,但是讀著好彆扭……

我自己逛外站的感想也是,如果突然冒出來一大段話我讀著特別流暢,那看作者名字資料多半都是同胞……

6樓:

Somebody want to show their niubility but actually they are doing zhuangbility, everybody here consider them as shability.

FOR EXAMPLE IT'S ME()

7樓:

在唐人街的家具店看到一塊牌子 YOU DAMAGE YOU PAY FOR IT

不地道就算了,還有一種大媽指著你鼻子罵的即視感。

8樓:M·B

除非是在國外生活過較長時間,或者因為某些原因對英語的各種語言習慣、外國文化等等非常了解,否則肯定有。一般情況下說的"英語好",是遠遠不能達到"寫出來的語言沒有翻譯腔"這樣的水平的。外語寫作要地道,真正的難點在於所使用的詞彙表面意思之外所蘊含的語氣。

9樓:Daniel Duan

倒不說中文翻譯成英語讓人覺得中國式有什麼不好,倒是我們這些中文根基不厚的人受外語影響使漢語水平下降更值得關注!

看了上邊兩句,我相信你們會明白問題很嚴重!

10樓:

「Long time no see」算麼。

開始以為只有中中國人用。後來看哈利波特的時候也聽到了,覺的這個流傳的好廣。

查了一下,這個好早之前就有了。

中文翻譯成英文是如果有很多of該怎麼修改好?

劉錚 It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for Chinese banks in the situ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怎麼乙個of也沒有 Iris Zhou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

把中文翻譯成外文時為何不用外文的古體?

LZY 中文作品翻譯成外文是一種文化輸出,首要追求是外中國人願意看,不然翻了也白翻啊。問題不是翻譯者自己的語言水平如何,畢竟有要是有需求翻譯從業人員都會更加精進的,而是目標群眾對他們母語古語就根本不pick啊。用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就算把中文古詩翻成四百年前莎士比亞的調調,除了莎翁的忠實粉絲還有哪...

舉一些難以翻譯成中文的英文?

Only one is speaking.這話想表達的是,有人說話時,別人要安靜,等他說完了別人才能說話 或者說 同一時刻,只能有乙個人在說話 或者說 別插嘴 孤膽戰車 多了去了,就舉倆栗子 第乙個栗子 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英文的回文了解下?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