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保護孩子會有什麼後果

時間 2021-05-06 00:24:04

1樓:瀟雨

大概率是孩子以後不會感謝你的「保護」,反而會覺得你是個控制欲極強的父母,以「為他好」的名義,不讓他去做他想做的、想體驗的事情。

而且他以後必然會想辦法逃離你的「保護」,到時候他會變得更叛逆、更熱衷於去嘗試那些你以前不讓他做的事情。有時候,那些你不讓他做的事情他也不是真的多喜歡做,只是他對於從前的壓抑的反抗罷了。

知乎上面,抱怨父母控制欲太強的文章比比皆是。你說那些父母難道不愛孩子嗎?那肯定不是,如果不愛的話,根本懶得去控制。「試圖控制別人」也是需要花很大的力氣的。

但是最讓人困擾的,莫過於「你知道對方愛你,但是對方的愛帶來的痛苦遠大於快樂」。要是父母真的不愛自己,自己也可以理直氣壯的不理父母。

偏偏孩子知道你愛他,知道你把對他的「保護」視為付出,而他應該要感恩,也知道如果不理你會傷害你。但是如果接受你這樣的「保護」,又會讓他們痛苦,甚至要為此犧牲人生中的許多東西。這就會讓人無所適從了。

2樓:明子呀

當今太多的父母認為,好爸爸好媽媽的任務就是應該保護孩子避免遭受任何挫折和失望,於是乎,一大家子就會包攬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難,這是不是對孩子有著過度保護了。

這讓我想到前兩天回答某位知友的提問,總結一句話「我們想要給孩子一切,但我們是否能護他們一世周全「?

孩子獨自面對生活的時候,他是否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起起伏伏?父母在忙於生計,為家庭創造更好條件而奮鬥時,是否有想過如何教導孩子懂得對家庭做出貢獻的重要性呢?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

以上種種,別等孩子長大了,總是埋怨孩子,說他們沒有責任感,在家啥都不做,不懂得幫爸媽分擔家務。也別指責孩子太自私,總想著自己,不知道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

孩子長大後的行為,是因為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已經剝奪了他們學習這一切的機會,他們不懂得如何以負責任的方式來為家庭做出貢獻,他不知道自己的歸屬感和價值感從何而來。

那這時候就有父母說了,我們教了,從小家風嚴厲,挫折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但是長大了他還是那麼令人不滿意。

我們必須得知道,教育不是只有一味的嚴厲或者一味的驕縱,還有既不嚴厲也不驕縱的方式。萬事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平衡的道理總是懂的吧。

當孩子接受教育時,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如果太過嚴厲和過度控制,或者太過驕縱,都不會讓孩子培養出責任感來,只會讓他們心裡失衡。

作為父母,我們有必要知道,責任感要在怎樣的氛圍中去獲取

在和善並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有機會去學習具備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價值的社會和人生技能時;

在這裡我從簡.尼爾森心理學家的書中整理出

『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對自己在重要關係中的價值的感知力-」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響的感知力-」我能夠影響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內省能力強:有能力理解個人的情緒,並能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人際溝通能力強:善於與他人合作,並在溝通、協作、協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整體把握能力強:

以有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政治的態度來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限制以及行為後果;判斷能力強:運用智慧型,根據適宜的價值觀來評估局面。

各位知友父母們,如果我們期待孩子成長為擁有健康自信的感知力及獲得游刃有餘應對生活的技能,那不妨仔細琢磨以上幾點。現在我的孩子還在上初中,我也在一點一滴的實踐中。我希望,孩子在今後獨自面對他的生活時,踏進到處充滿機會的社會中,他早已準備好一切!

3樓:自由之路

我發現古今中外很多的哲學問題都是相通的,也就是說同乙個問題,在不同的時空都有不同的人在思考,只不過他們的語言和表達方式不同罷了。

比如昨天早上我剛發了《了凡四訓》裡的一句話: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意思是濫發善心往往會好心辦壞事害了乙個人,而真正對乙個人好,則可能看上去不近人情。

有這麼乙個故事,說有位老人,住在湖畔。每到冬季,野鵝南飛避寒,會在湖中短暫停留。

有一年,寒流來襲,兩隻野鵝困在湖中,無處覓食。老人頓生惻隱之心,就每天去餵食。次年,兩隻野鵝又回來了,還帶了幾隻朋友。老人繼續餵養。

一年又一年,野鵝越來越多,南下避寒不再時尚,聰明的野鵝,都來老人這裡,靠老人的善良存活。可忽然有一年,老人死了。結果這一年,數百隻前來乞食的野鵝,活生生餓死。

這就是小善造大惡,那數百隻野鵝,都是死在老人的小善之下。所以說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

晚上我在讀馬斯洛《完美人格》一書時,發現他裡面寫了這麼一段話:如果悲傷與痛苦對個人的成長有時候是必要的,那麼,我們就應該學會不要自動地去保護別人,以使他免於痛苦和悲傷,好像痛苦和悲傷永遠是壞的一樣。有時候,為了最後的好結果,它們也可能是善的。

不讓別人經歷自己的痛苦,挺身防止他們受苦,都可能會變成一種過度的保護,而這反倒是對乙個人的本然及內在天性和未來發展缺乏必要的尊重。

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這兩段話其實說的是同一件事情,尤其適合父母在養育子女方面借鑑,即慣子如殺子,過度保護只會適得其反。

4樓:

會讓孩子很反感。

我23歲的時候,有一年放假回家,忽然想吃小學門口的小吃,恰好父母都在單位沒回家,於是自己打車去。

再正常沒有了吧?但是我爸發現我沒在家之後,叫我表姐開車去找我,她還在上班,請假去小吃店陪我吃完回家。

我像個智障兒童一樣被陪同著。更不必提那些同學聚會時的跟蹤、竊聽……

5樓:

我婆婆曾經講過乙個事情,她去醫院生病開刀的時候,讓她的婆婆,也就是我老公的奶奶給我老公的哥哥做飯,被拒絕了,時隔多年她講起來仍然怒氣蓬勃。

我後來就問我老公,當時你在哪,為什麼要找人給你哥哥做飯,而不是給你們兄弟兩個做飯,他回答:我在讀高中,住校。他哥哥比他大四五歲吧。

呃,剛看了第一段的敘述,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覺得那位哥哥當時是乙個十來歲的孩子,而老公的奶奶是個惡婆婆,幫孫子煮幾天飯都不肯的那種。而事實上當時那位哥哥已經幾乎二十歲了,而老公的奶奶當時已經年齡80+,而且這個孫子小時候一直是奶奶帶大的。

過度保護的後果是什麼呢?就是這位哥哥到現在快五十歲了,行為做派還是乙個孩子。

6樓:陌上花開

你每次前進一步,孩子就不由自主後退幾步。

原本屬於孩子去探索和摸索解決這個世界的地盤,就會一步步被你入侵蠶食,一步步削弱孩子應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頭頂有庇護的時候,孩子可以安然無恙。可是你能庇護孩子一時,能庇護孩子一世嗎?

總有一天,當頭頂的庇護撤離時,孩子突然面對的困難,很可能龐然無措。

父母都孩子的愛是亙古不變的。幼師長大了必須離群,雛鷹為了練習飛翔,即便前面是萬丈懸崖,父母也會逼著它前進。動物尚且如此。

最好的做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一步步退出對孩子的掌控,給他們更多的空間成長。當他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的時候,信心也會更強,更能胸有成竹地面對在這個變化莫測的世界。

7樓:

後果絕對是弊大於利的

首先孩子會敏感脆弱接受不了打擊

其次也學不會怎麼保護自己

就像一朵溫室裡的花朵

非常容易就被摧殘

這些弊端將一直存在

包括以後孩子成家

曾經的過度的保護會成為一把利刃

殺人誅心

8樓:as藍月兒

過度得了再說吧!

說實話除了一些吃飯穿衣等平常話題,孩子獲得的保護其實是很有限的。比如穿衣問題孩子覺得不冷,媽覺得冷,讓他多穿屬於保護麼?洗澡:孩子覺得水太熱,媽覺得不熱,硬洗下去簡直就是傷害。

9樓:database

後果很明顯:1、孩子啥也不會,2、孩子懶了,3、孩子脆弱了。

更想說的是原因:聖母(包括男性:爸,爺、外公)多了出現聖母的原因是:經濟不再窘迫,知識、理性沒跟上。

當然,會導致孩子或他人傷殘、重大損失的事情,是必須預先保護控制的。

10樓:大庫書城

始終不讓兒子吃哪怕一點苦頭,實則是給他傳遞了如下幾條訊息:

你不必承受挫折。

不論你做錯了什麼,

始終有人為你解決。

你天生是過無憂無慮的生活的命。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訊息給了小孩子一種無限的優越感:他漸漸形成一種認識,只要是他想要的,沒有他得不到的。 這種教育方法看似為了孩子,讓孩子過著舒適、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其實是害了他。

母親事事都管著兒子,捨不得他吃一點苦,把兒子拴在身邊,等於讓他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沒了女人他活不了。這種做法讓孩子產生了極強的依賴感,而且他會認為自己的伴侶也有和母親一樣的本事,對他管頭管腳、發號施令,關鍵是讓他覺得自己沒用、心虛,逃不出她的手掌心。......

11樓:哈哈

從小被保護的小孩

看了一大圈回覆,有挺多確實感同身受…感觸讓我想寫下我的回答…

個人經歷:

我算是個從小被保護的小孩了。我是家裡的老二,有乙個大兩歲的親哥哥。小時候生了我,我哥哥大部分時間交給我奶奶帶,而我就一直被我父母帶著(我哥小時候長得比我好看多了,沒有偏心,可能就是覺得小的需要照顧更多一些)

記得小時候家裡沒什麼錢,但是我從來沒有吃過苦…就是…被保護得很好,無論多苦的日子,甜的都會留給我們倆兄弟。記得小學時候晚上9點多,想起學校要買彩筆,我媽騎自行車載我去文具店買,很平凡,但是在我腦海裡,烙下了揮之不去的痕跡…

後來父母就去外地做個體經營,經濟也逐漸好起來了,而我們也成了留守兒童…在這期間,一直是我哥哥保護著我。聽媽媽說他從小就非常懂事,很會照顧人,所以我也一直被他保護得很好…他考上了一中,我也勵志要跟他一起上學,最後我也考上了…高中之後和他的聯絡就越來越少了,雖然是同個學校,但教學樓永遠不在同一棟,就開始失去了他的保護…

但是很幸運,在高中時期,人緣一直很不錯。我性格是比較大條,是乙個心比較大的人,也確實挺幽默的,高一高二幾乎跟每個同學都相處很好,那兩年也確實是無憂無慮…加入了喜歡的社團,參加了感興趣的比賽活動…甚至最後成為了社團社長,比賽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績…那兩年確實無憂無慮,順風順水…

直到高三,我的人生才開始出現波瀾。

高三開始,我的數學一蹶不振,一度只有50幾分。但還是靠著其他科目,撐在班級前十,但是我的年段排名,一直在退步…那段時間真的很鬱悶,很煩,甚至有些焦慮了…

後來乙個同學開導我,給我鼓勵和動力,讓我感覺明天還是有希望的…後來成績逐漸有了起色。

他給予我的鼓勵和關心,也許在我心中成為了第三次保護我的人…(我哥當時已經上大學了,那段時間有些焦慮可能也有因為這個吧)我心裡對他就有無限的依賴,我想把我所有好的東西分享給他。會非常非常認真給他講題,他說他上課容易走神或者睡覺我也會偷偷看他,監督他有沒有睡覺之類的,高三確實比較容易困,我們互相會叫醒對方(約定好睡多久,到點了叫醒)那段時間我們倆友情迅速公升溫…但是最後也因為種種原因,友情破裂了…

之後那段時間是我人生中至暗的一段時間…那是我第一次經歷乙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的朋友像嫌棄我一般地離我而去…那時候整天腦子亂成一團,晚上失眠奔潰,焦慮越來越嚴重…最後有其他好朋友幫我排解,很久之後才逐漸振作起來…但是最後也患上焦慮症這個毛病…

那時候我的好朋友幫我發現了這個問題,我被保護得太好了,我根本沒經歷過那些想象不到的事情,我發現我幾乎沒有承受打擊的能力,只有一顆非常脆弱的心和超乎常人的敏感…甚至越來越不喜歡自己…

總結:總結一下吧,被保護得太好確實有好有壞…

優點:1.眼裡的世界充滿美好,感覺世界的灰暗、人性的醜惡只有在新聞和電影裡面才會出現…

2.比較單純,一般不會有太多的壞心思(自我認為就是傻!)

3.比較善良,共情能力強,能夠保持比別人更完整的童心。

缺點:1.傻!把世界想得太美好…容易被利用,欺騙…

2.太容易依賴於別人,也許是因為習慣了依賴…

3.心靈脆弱,扛不住打擊,經不起風雨…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第一次回答,可以友好地反駁提問,千萬別槓我…)

最後有乙個我特別贊同的答主的回答:

為什麼家長會對孩子過度保護?

鍾離宸萱 要麼她們覺得這個事情是不對的,要麼她們沒遇到過這些事兒所以她們怕你出現什麼問題她們幫不上你。解決也很簡單,只要你能證明你做的事情不是錯的就行,問題不是避免就能解決的,遇到問題自己多想辦法,等時間長了家長覺得你確實不比她們差了就會有好轉,即使她們嘴上不承認。最重要的是你要確保自己能保護好自己...

家長過度保護會對孩子成長造成什麼影響?

兩兩 自我邊界太低?我之前做過乙個心理測試裡面寫的是自我邊界 可能會比較閉塞,抑鬱,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自怨自艾,個人感覺。也會畏畏縮縮沒有長遠目光。不算很好,所以還是不要了吧,這樣感覺可可憐憐的,好像出生就困在籠裡的獸 這是我的感受,是某一次奔潰的時候寫的,雖然在努力自己改變中,但是其實過度保護挺...

父母對孩子保護過度,幾乎什麼事都替孩子做,這會對孩子成長造成什麼影響?

欣欣相印 就是你會特別看不起的人,甚至會批判這種人,啃老,無所事事,以自我中心,十指不沾陽春水,玻璃心 不絕對,但確實會有好多壞毛病 兔子娘娘 我覺得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是一種傷害,我家孩子四歲,整天生活在童話世界中,童話能幫孩子樹立起最基本的價值觀,同時讓她們在充滿希望的環境中長大,但是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