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 迎難而上 的思維習慣?

時間 2021-05-08 16:36:37

1樓:有道樂讀

這道題,我們會!

以下解決方案來自網易有道樂讀&清華積極心理團隊打造的《少兒幸福課》。

「迎難而上」的思維習慣,說到底是「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是什麼?

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將思維分為兩種: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擁有固定型思維的孩子會認為智力和才能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挫折或失敗是由於智力不夠。

因此,當遇到困難時,他們往往更傾向於放棄、迴避挑戰。

而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則會認為通過努力和堅持不懈地學習,他們的才華和能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發展。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做事不易放棄,勇於挑戰,更能從過程中享受到樂趣,抗挫折能力更強。

那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呢,我們為各位家長朋友們總結了一下幾個建議。

1.不亂給孩子貼標籤

有時孩子做的不夠好時,家長常常喜歡用「你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就是太懶」這種標籤化的語言評價孩子,其實對於孩子的自我認知發展十分不利。

父母應該多用積極正面的語言,培養孩子的正面積極思維。

比如說當孩子面臨挫折的時候,父母可以跟孩子這樣說,「我覺得你可以的,可能還需要投入再多一點努力,只要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啟發孩子換種思維,把事情往自己可控制的方面想,天賦控制不了,可是我控制得了努力的程度。

同時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注重自身的成長,和過去相比進步了,我們還能做些什麼讓自己變得更好,這些才是應該教給孩子的正面積極的思維方式。

2.讚揚孩子時注意技巧

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往往過於誇大天賦和先天智力對人的影響,他們遇到困難就更願意歸結於自己的能力。比如有的孩子成績不好,他就總是認為是自己不夠聰明,而不是自己的努力沒有達到一定程度。

卡羅爾·德韋克提到,讚美孩子的天賦而非他的努力,是在慢性地扼殺他的成長型思維。

要想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需要有技巧地表揚孩子:針對某一件事或某乙個點具體地表揚,讓孩子明白自己哪個方面做得好,而不是去表揚他的天分或才智。

比如孩子在學會自行車之後,可以和孩子說「在學自行車地過程中,你摔倒過,但是沒有因此而放棄,還是不斷地勇敢嘗試,現在付出終於有收穫了,媽媽很為你感到驕傲。

」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付出了努力和行動,所以才會收穫成功。相反地,如果只是用 「你好棒呀!」「寶貝,你太聰明了!

」這樣模糊的語句來表揚孩子,會讓孩子認為自己被重視、被表揚僅僅是因為「聰明。

長此以往,他們會拒絕接受挑戰和承擔風險,因為萬一搞砸了會讓自己看起來「不聰明」,這種心態也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積極性。

3.允許孩子犯錯

很多家長不能正確看待孩子的錯誤和失敗,會把它看的太重,覺得反映出孩子能力不行,自己也沒面子,其實錯誤和失敗是孩子絕佳的成長機會。對任何乙個人來說,逃避失敗就意味著放棄了進步,所以家長首先要理解和允許孩子犯錯。

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能力是會增長的,失敗犯錯並不可怕。孩子通過不斷探索解決了問題,既找到了成就感,又培養了思維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明白,乙個人的能力是可以不斷變化發展的,通過改正錯誤、努力學習就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這就形成了成長型思維模式。

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讓孩子能夠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和超越自己的勇氣,才是孩子真正的學習動力所在。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學會稱讚孩子的努力和方法,教孩子將挫折和失敗當作學習的機會,養成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擁有終身成長的勇氣。

2樓:園姐成長社

在我看來,「迎難而上」不是一種思維,不是看到難的事情就想去嘗試,而是孩子具備了一些能力,讓他相信,他可以搞定這件難事,即便搞不定,也不妨努力試一試。

越挫越勇這種反人性的能力,需要孩子能理智的判斷、評估自己的水平和挫折的難度、情緒的調節和處理等,這些都需要前額葉皮層大量參與,而大腦的這部分發育是相對較晚的,發育成熟要等到二十幾歲。所以,題主一方面要有心理準備,這是乙個長期的過程,另一方面要對孩子設定合理的期望。

根據發展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如果能在這個區域提公升孩子的能力,是最符合兒童發展規律的。如果孩子比較有能力,可以讓他偶爾挑戰一下有難度的事情,但是,不要總是給孩子太難的事情,那樣只會把他推到恐慌區,「不敢動彈」。

說完了這兩點,我們再來看看,越挫越勇到底要具備哪些能力呢?

第一,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的概念,源於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經典作品《終身成長》。根據對能力發展的認知,有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Grouth mindset)和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才智通過鍛鍊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與之相反的是固定型思維。

所謂「迎難而上」,什麼是難?當然是超出他能力範圍的事,那麼他很可能會遭遇失敗,那關鍵的一點就是,孩子如何看待失敗,這也是成長型思維的核心:注重過程多於結果,這個過程中我做到了什麼,取得了哪些進步,還有什麼可以做的更好,我沒有成功不代表我不行。

只有具備這樣的觀念,孩子才不會畏難退縮。

除此之外,如何看待成功也是成長型思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長型思維的人把成功歸因於努力、合作等可控因素,不會用「天分」「聰明」等字眼禁錮自己。

所以,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正確看待成功和失敗。關於具體的方法,可以看我的這篇文章《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第二、給孩子全面的支援

挫折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但題主要注意,挫折教育的本質,是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給予孩子全面的支援,幫助他培養調節和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我的安全基地,我可以隨時向他們求助。不要怕孩子會變得依賴,正確的引導很重要。

不要人為製造挫折,不要把孩子孤零零扔到挫折裡,這樣只會給孩子以及你們的親子關係帶來傷害。

第三、培養孩子的自主感、能力感、和自信

這部分主要是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定的掌控感,讓孩子知道,我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同時,也是通過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成功和失敗,讓他有一定的自信。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的,當然,這些都要父母長期的引導,也不要因為孩子畏難了就生氣、懷疑他,畢竟,我們作為三十幾歲的成年人,還總有畏難心理,為什麼要高要求乙個孩子呢?

3樓:鹿鹿老師

培養孩子迎難而上的思維,可以從這兩方面入手:

建議一,家長可以在安全可控的範圍內,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發現,什麼都是可以嘗試,什麼是危險。

覺得開水燙就在旁邊幫忙扶一下水壺;寵物髒就多消毒;廚房危險可以先讓孩子站在旁邊看媽媽是怎麼做的...做錯了不要緊,只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通過反覆練習,讓孩子不斷熟悉面對這些新的問題。

建議:營造積極溝通環境,建議書籍《遊戲力》科恩著。

建議二,必要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跟孩子分享學習和練習的過程。

家長曾經也是小孩,也會遇到困難,我們可以跟孩子描述自己遇到困難時的心情,解決方式等等。比如:孩子在家完成學校布置的手工作業時,想盡辦法都無法將兩塊形狀對應上,於是丟掉作業不想再做了。

這時,我們可以先接納孩子的情緒,等他們冷靜下來之後,再跟孩子說其實爸爸媽媽也曾經遇到過挫折,讓孩子知道困難並不可怕,講講當時的感受和情緒,怎麼處理的等等,讓孩子從父母身上獲得同理心,這些都會成為孩子再次面對挫折時的經驗。再陪伴孩子一起克服障礙,完成作業。

建議三,制定孩子能完成又不簡單的小目標。當孩子獲得一丁點兒成績就給予及時的鼓勵,跟孩子一起分析獲得進步和成績的原因,讓孩子把過程和方法跟獲得的結果聯絡起來,讓他理解只要採用什麼樣的方法,經過練習就一定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每個孩子都會有成功做好一件事情的經歷是可以回溯的:學會了搭很高的積木;學會了放風箏;學會了掃地、跑步、打羽毛球、騎自行車等等。

我們可以讓孩子想想自己還不會某個技能時,是怎麼學會的,中間遇到了什麼困難,又是用了什麼方法克服的,在這個過程中又有哪些行為是值得稱讚的。最後告訴孩子,你以前可以做到,以後也可以,那件事行,這件事也行!

通過這樣的回溯,孩子會大大增加對自己的肯定,產生自我價值感,從而找回自信,面對困難。

建議四,表揚孩子時,我們要對於具體的事情進行鼓勵,描述孩子成功的過程,而不是口頭讚揚給孩子扣上乙個聰明能幹的標籤。

比如,我們在看孩子游泳時,可以對他們說,「寶寶,你現在手的姿勢越來越標準了,而且換氣頻率也更加均勻了,比之前進步了很多,真棒!」等等。

通過鼓勵孩子做事的過程和細節,讓孩子更容易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增強知識及能力,明白越多,自信心就越充足,最終慢慢學會自我評價,就不會為了追求乙個「聰明」的頭銜而產生畏難情緒了。

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會有些畏難情緒,這並不可怕,當孩子面對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時,自然就怕了。這是家長應該幫助孩子了解困難,反覆練習面對,熟悉之後孩子就能從容面對困難,挑戰不可能啦

1.正確評價孩子

家長應該抓住有利的時機,教會孩子正視挫折。例如,年幼的孩子不小心跌倒,有些家長就會著急地將孩子從地上抱起來,甚至還拼命地跺跺地板,指責地板的過錯。這種教育會使孩子在往後的成長過程中,容易將自己的過錯推到別人身上。

面對孩子摔倒,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如果摔得痛,那就讓孩子痛痛快快地哭幾聲。

有時候,家長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主動創造條件,讓孩子嚐嚐失敗的感覺。對於5歲的孩子來說,家長可以讓他們學學象棋或圍棋,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地承受失敗與勝利。

2.不輕易代勞

當孩子做某件事情還沒有成功時,家長盡量不要輕易代勞。例如,當有些家長看到2歲的孩子撿不到正在滾動的球時,就會立馬上前幫助孩子抓起小球遞給他。其實家長在這種時候撿小球給他並不能讓他開心,反而讓他受挫。

時間一久,孩子就會失去在挫折面前堅持的耐心,下次他們遇到挫折也會習慣性讓父母幫忙解決。

3. 不要跟別人比

很多時候,孩子的無意行為都會被家長進行有意的比較。這樣,孩子就自然而然學會只關注結果。長期被誇獎的孩子會認為自己應該比別人厲害,遇到別人比自己做得好時就接受不了了。

而孩子長期不被人「比下去」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做某件事不如別人,從而喪失了做事的興趣。

4. 做事有始有終

對於某些必要的「強迫」事件,也是培養孩子們責任心的好時機。這裡的強迫不是強勢地將孩子按在座位上讓他畫,而是我們需要給孩子引導,例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沒畫完的畫就像是沒吃飽的孩子會哭泣。

我們應該調動孩子的責任心讓他們去堅持完成作品。

挫折教育並不是一蹴而成的,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摸索出適合鍛鍊自己孩子受挫能力的方法。

適當的挫折教育可以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從小多經歷一些事情,多自己動手,適當的時候還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承擔一些責任和壓力,這些都將會對孩子今後的人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如何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者也 建議你學習一下系統思考這種思維方式,這個是一切思維方式的根本,無論結構化思考,還是逆向思考,或者其他閉環思考方式,什麼深度思維之類的都是系統思考這種思維方式的乙個區域性,或者其中一類系統基模。判斷思維方式正確與否的標準是它能不能夠幫助我們分析客觀事實?能不能幫我們從不斷變化的事物當中找到變化規...

怎麼去培養2歲多孩子的思維習慣?

小叫花子 我覺得很多家長說培養孩子就是培養自己,說的很對,切入到實際中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方法,比如我就對孩子充滿了好奇,我也對孩子的世界充滿好奇,我就特別喜歡跟他一起玩,下雨天我就帶他去外面看路面上的流水樹葉飄走,跟他一起踩水,平常跟他一起很大聲的故意的說話,很誇張的說些英語單詞,意外的他很喜歡,一...

因為思維習慣是無意識的,那如何改變思維習慣直到養成新思維習慣呢?

大頭故事 乙個人思考習慣的養成,很難改變。但通過大量的閱讀和體驗,是可以的。拓寬自己的視野廣角。從自己的路西法效應裡脫離。不跟隨已有的觀念走。 推薦閱讀哈佛大學蘭格教授的專著 專念 可能會有幫助。我剛開始也不太接受這本書,把它歸於 心靈雞湯 一類。後來由於讀書會的原因開始閱讀這本書,發現真的值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