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是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即便父母對他們很好?

時間 2021-05-07 22:52:59

1樓:你看我瘦了沒

可能是因為作為孩子想感受的愛和父母認為應該給的愛不是一樣的吧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愛的認知不一樣,學齡前的小孩可能認為多多的陪伴是愛,念小學的孩子可能會覺得父母給與充分的玩樂時間是愛,大一些的孩子可能覺得父母能給與豐富的物質條件是愛,再到大學或者工作以後的孩子覺得父母默默的支援和理解是愛。

父母嘛,也是一步一步由孩子變成父母的。

孩子和父母是一種對應的身份,除了個別父母基本都是想著孩子能好,能不犯自己年輕時犯的錯誤,能走比自己更好的路。

愛是一直在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別盯著細節看,一家人別想太多。

2樓:山水sunshine

很多人出門前都會被媽媽抓住,問一句「你不冷嗎?」,所以才有這種說法:有種冷,叫做你媽媽覺得你冷。

有能力反駁媽媽的孩子會說我不冷,那些沒有能力反抗媽媽的小孩子甚至不會說話的嬰兒呢?

有太多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太冷了,總是給他穿很多衣服。孩子熱得煩躁不安,哭鬧,他們以為孩子是餓了,不停地餵奶,甚至孩子起濕疹了,他們還是不知道給孩子減點衣服,只知道餵奶。

你能說這樣的父母不愛孩子嗎?但是他們缺少共情能力。

什麼是父母的共情能力?

施琪嘉教授在《療癒你的內在小孩》中解釋:

「父母理解孩子的需要,了解孩子的感受,對孩子的需求做出正確反應。」

共情能力強的父母,能在和孩子相處中,根據孩子的反饋,掌握孩子的喜好和真正需求,採用合理的方式愛孩子

他們能分辨出孩子哭聲的不同,知道孩子是餓了,尿了,困了還是要抱抱,不會只餵奶。

他們能把孩子厭惡的食物換成營養價值差不多的另一種食物,而不是逼著孩子吃下去。

他們能幫孩子提出合理的衣服搭配意見,不是孩子不穿秋褲就不讓出門。

他們能讓自己和孩子生活得都舒服,也能把孩子培養成和他們一樣共情能力強的人:能理解別人的感受,懂得別人真正的需求,正確滿足別人的要求,而不是用自己以為愛的方式對待別人,還嫌棄別人不理解。

3樓:Ningicy

或許是因為沒有對比,加上孩子本身的生活壓力太繁重。感受父母的愛其實是需要時間和心的,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生活在較好的物質氛圍中,承受著不該承受的學業和學習壓力,父母和孩子的交流都過分集中於學習,彼此都很難抽抽時間拋開眼下問題去感知對彼此最基本的感情。

成長是真的需要時間的,也許到了某個瞬間,突然意識到了父母為你蒼老,低谷時背後無人同行而只有父母為你守候時,就會意識父母一直是多麼愛你,而你其實也深愛著他們。

4樓:饞嘴猴

可能孩子關注的重點和家長關注的重點不在乙個方向,所以,你做的那麼多,對於他來說可能就是沒有感覺的。如果說你發現了他正困擾著的乙個難題,而你剛好又可以幫忙解決一下,那麼對於他來說那肯定是乙個驚喜。

5樓:聽雨軒晴

大人跟孩子看待問題是不一樣的。

孩子的要求很簡單,你陪我玩會就會開心。

有的大人努力掙錢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但是對孩子來說她不需要這些,大人會認為我這每天這麼累,為你如何如何…

看孩子的需求是什麼,孩子需要什麼你給什麼,這樣孩子才會開心。

6樓:

能得到父母的愛真的很好,我有個同學,現在大學了,在大一暑假之前她的家庭雖然偶有矛盾摩擦,但是還算過的可以。先說明一下她家庭情況,她住在沿海某二線城市,但是是隨父母務工然後從小一直在那裡讀書,他爸是大男子主義,在經營一家物流小公司,很小,然後就是一直想當大老闆的那種,一直負債,還拿她媽媽身份證去銀行貸款,又一直沒還上錢,她爸和她媽就成了老賴,她媽擺地攤,開小店一直想工作貼補家用,但他爸不讓,說什麼敗壞家風,有一次她媽媽在菜市場上買雞蛋,她爸直接過去把當著很多人的面把一整筐的雞蛋打碎。也因為她家一直欠錢,所以她家是她們農村最窮的一戶,住的也還是下雨天會漏水的石板房。

但是她家就算這樣,她爸還一直賺到錢就揮霍光,天天被債主催債也不還,還買了兩輛小車(一輛是沒成老賴的時候買的,一輛是掛在別人名下)。

然後也就是在大一暑假的時候,她爸開始天天不回家,出軌了,那個小三是某工廠的職工,有50多歲了。她媽媽發現後很生氣也很傷心。然後兩個人一直爭吵,調解什麼的。

她爸剛開始就說不會再聯絡了,什麼wx,dy拉黑什麼的,但其實沒有。甚至還換號聯絡。她媽媽也是個農村婦女,就只會罵小三什麼,在她爸身邊一直講理什麼的。

發現他們還一直聯絡,見面後,她爸還一直狡辯沒有。更可恨是她媽媽罵小三,她爸還要罵和打她媽媽,說不准罵。只要她媽媽一罵那個小三,她爸爸就開始罵她媽媽,說她媽媽心腸惡毒,心機很深。

然後她兩個姑姑就來幫她媽媽。有一次她媽媽在陽台偷聽到她爸爸甚至還在教小三怎麼對付她和她兩個妯娌。她媽媽就把她爸爸的車鑰匙和上班的地方的鑰匙藏起來,她爸爸就打她,有次還拿自行車打氣筒要打過去,被她妹妹擋住了(這個同學有乙個弟弟和妹妹)後來她媽媽想要離婚,她爸爸就和她媽媽一起回老家辦離婚,這位同學也陪她媽媽回去了。

她爸爸在離婚調解室裡突然反悔,說怎麼樣都不離,還和調解員說了一大堆他為這個家付出了多少之類的話。這種情況她媽媽也沒辦法。她爸爸就開始求她媽媽,求了很久。

她媽媽心軟就不離了。然後她爸爸還請了全家,包括她爺爺奶奶吃飯,在餐桌上說他怎麼怎麼不對,以後會改正什麼的。很可笑的是,當天晚上就開始和小三約了。

從此,她爸死都不離婚,她媽媽又沒錢,打不起離婚官司,也怕輸。從此,他們家開始了無休無止的爭吵和家暴。她媽媽一直管著和跟著她爸爸,她爸爸乙個不開心或想找小三就家暴和辱罵她媽媽。

她媽媽就算有證據證明他爸找小三,她爸爸就是死不認賬,還說她媽媽天天抓他出軌,一點都沒有包容心,就是想拆散這個家,是要這個家不好過。她爸爸還一直對他的幾乎所有的親朋好友說他出軌都怪她媽媽,她媽媽沒文化,對家庭沒貢獻,怎麼怎麼不好,說那個小三怎麼怎麼好,還說他等孩子們大學畢業要和小三一起過,就是不離婚。她爸爸就算被追債也要給小三錢,還要給小三買手機,做頭髮等等。

我同學現在心理也不好,有乙個正常的家庭真的很好,真的要珍惜。

7樓:沉默

父母給的愛不是孩子想要的愛,打個比方,有個人對他/她物件特別好,人人見了都是好的那種,可是物件不覺得人家對自己好。這是一樣的。你可以想想你是在什麼情況下意識到別人對你好的,孩子不如大人感知的那麼明顯,就說買東西,你給他花大價錢買了覺得好的東西,可是你沒有徵求過孩子的意見,奇葩說里也說過類似的,你花幾千塊買雙你以為孩子喜歡的鞋,不如問問他自己喜不喜歡。

你給予的愛不是孩子想要的愛,他又怎麼能感受到這個愛呢?

8樓:司馬仲達

天天喜悅朋友,你好!你提得這個問題很好,是當代家庭都涉及到的乙個問題。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是乙個孩子,所以只要條件允許,孩子的問題差不多有求必應。

你說的「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一點也不過。但是必須要明白,愛有時候也很危險!如果沒有原則地去愛,很可能導致寵愛溺愛。

久而久之,孩子就感覺一切都是應該的,體會不到父母的愛心。很可能影響其一生的品格,說不定日後還會怨恨父母的百依百順。我以為,讓孩子懂得父母的愛其實也不複雜。

所謂身教重於言傳。首先,我們要愛我們的父母,平常生活中多多關照父母的生活,帶孩子常回家看看,與年邁的父母談心、交流看法,幫父母做些家務。

多奉獻,少索取。一家人其樂融融!生活的習慣能改變孩子的思維。

他們長大後會效仿父母的做法。(這或者也叫遺傳,如果一家人好幾代都是這樣,尊敬長輩,愛護子女,優良傳統必定會得以發揚!)其次,我們不只是在做父母,我們更要做孩子的朋友!

對孩子不能一味地滿足,必須講道理。

孩子的每一項要求,基本都要有合理的理由。孩子需要的東西如果我們也需要,那就必須講清楚,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一定也要講清楚為什麼,讓孩子感受平等!

形成了習慣,孩子每每有要求之前就會先想到理由和結果,不會無理取鬧。再次,我們與朋友之間的互相支援與幫助,禮尚往來,平日裡的感情維繫都很重要,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孩子也會看在眼裡的!總之,多交流,多聽取,寬鬆的環境和氛圍,正確的言傳身教,孩子會是期望中的樣子。

9樓:ELIAUK

一位家長說,她為了孩子吃好睡好,把家搬到了學校附近,天天把十一點鐘上完晚自習的孩子接回家。

一位家長說,她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工作,全職在家照顧孩子的起居。為了孩子操碎了心,跑斷了腿。

一位家長說他在孩子學校附近租房子,每週往返要五個小時,為的是給孩子做頓好吃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想盡一切辦法,使勁渾身解數去愛孩子。可是,還會聽到父母抱怨孩子還是學不好,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孩子白眼狼。為什麼呢?

你的付出,你的愛,是對方需要的嗎?你是以孩子希望的方式去愛他的還是用你認為自己百分百對的方式去愛孩子的呢?

你有去問過孩子,他希望你怎麼去愛他,去幫助他呢?

還有,當我的付出帶有一定的期望和回報時,這個愛就走味了,就變形了。

無慾才是愛,有欲那是私。

真心是心甘情願的付出,不計較回報的。

10樓:Jenny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又是最無私的。

然而我們很多父母對孩子不是沒有愛,而是太多的愛了。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也要給孩子最好的。

但是有些愛不是真正的愛,而是傷害。

比如孩子餓了,想要吃飯,然而父母給你牛奶,還要你全部喝掉,這是真正的愛嗎?不是

比如為了孩子辭掉工作,全職陪讀,不讓孩子有一絲自由的空間,這是愛嗎?不是

孩子本身動手能力都很強,為了學習可以什麼都不幹,結果出現考上了大學生活卻不能自理的案例,這是愛嗎?不是。

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是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即便父母對他們很好?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讓孩子感受到力量:無論發生什麼事,家都是港灣,父母都是最值得信賴的人。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放手。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父母相愛。讓他在以後的家庭生活中懂得怎麼跟另一半相處。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表達出來。

希望我們都能做智慧型的父母!

11樓:囍樂

因為他們總是太注意細節,有時候父母的乙個眼神乙個動作一句不經意的話語,他們都在心中仔細的剖析,最後總結出了父母不愛自己的結論,儘管父母對他們很好,但心思細膩敏感,不要想太多就會很幸福的。

為什麼有的父母總是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優點?

湉甜絲語 小心 非注意盲視 否則你會被眼睛欺騙,你看到的未必就是孩子的全部 人們總是願意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東西,同時會忽略其他東西的存在,這是每個人的弱點。一旦我們認定了某件事,偏激的想法便在此時產生了。摘抄自 世界是我們得課堂 張華著 俗話說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誰都不是完...

為什麼父母總是不考慮我們孩子的感受?

倪振源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可以被父母傾聽或者尊重,而且這對乙個人的身心發展也很重要。長期忽視或者侵犯孩子的感受,會導致孩子發展的問題以及社會適應問題,通常表現在情緒調節,自尊調節,以及人際交往上。可惜的是,很多父母由於他們自己沒有被他們的父母所傾聽和尊重,他們自然也沒有學會照顧到孩子的感受...

為什麼有的父母總是喜歡否定自己的孩子?

Dream 否定是最簡單最不費腦的方式。你不行,你怎麼可以這樣?你怎麼這麼不懂事?這些話隨口就能說出,或許他們曾經在原生家庭就是這樣被對待的,畢竟那個子女比較多的年代,忙著養活一大家子的父母估計很少有能耐心和孩子對話的。否定是我們大腦遇到問題最直接的反應,古人遇到問題,大腦本能的反應就是 戰鬥或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