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砥平里戰役?

時間 2021-05-06 00:39:34

1樓:

首先,並不存在砥平里戰役,只有第四次戰役的砥平里戰鬥。

但是,「要不要先打砥平里」和「後打砥平里怎麼打贏」,完全是兩個問題。砥平里戰鬥失敗和後打砥平里的決策,沒有直接關係。

時間維度是戰爭中極為重要的因素。不然你問梁大牙,11月3號插到熙川和11月5號插到熙川,是不是乙個概念?

2樓:慕容雪虎

指揮官對敵我實力判斷失誤,過於輕敵。

當時韓先楚提出打擊潰戰,鄧華和其他指戰員非要打殲滅戰。從結果來看其實韓先楚是對的,以當時志願軍的火力水平不可能一口氣吃掉團建制以上的美軍。應該先予以擊潰然後在敵軍潰退途中予以殲滅。

結果因為輕敵把6000美軍逼到死胡同最後沒啃下來。(畢竟人都有求生欲,6k裝備精良的美軍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的戰力也是驚人的。)

東線攻勢也因此失敗。最重要的是讓李奇微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

3樓:SSD EnTaro

美軍搞清楚了

打志願軍用重火力很有效

志願軍搞清楚了

火炮是戰爭之王的意義

然後上甘嶺對轟絞肉

美軍又搞不清重火力到底有沒有用

志願軍覺著自己火力還不夠

於是北韓戰爭之後

美軍開始搞夜戰滲透

PLA開始搞火力覆蓋

都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狗頭)

4樓:蔡厭清III

長期以來,關於砥平里戰鬥,一直存在幾個觀(bao)點(lun)。

*美中國人在砥平里之前打不贏,是因為沒有正確的作戰思路,發現正確思路之後就能打贏了。

*志願軍面對環形陣地是無解的。

當然這可能不是知乎首創的。但是資訊繭房的存在,導致知乎所有相關話題下都是這兩個調調。

仔細考察起來,這兩點卻未必可靠。就算不是李奇微而是其他美軍將領來指揮,砥平里的局勢逆轉也是大概率事件。

我們先看看前幾次戰役的參戰情況:

第二次:志願軍第九,第十三兵團vs美軍7個師,韓軍;

第三次:志願軍十三兵團,人民軍vs美軍4個師,韓軍;

第四次:志願軍十三兵團,人民軍vs美軍7個師,韓軍;

可以看出,第四次戰役(1.25-4.15)這一時間段,是美軍在兵力上最強勢的乙個時期。

如果說第二次戰役是兩隻手打兩隻手。那到了第四次戰役,就是美軍兩隻手打我軍乙隻手。原因是美軍從長津湖退下來的3個師已經休整完畢,而我第九兵團損失過大還在掉線狀態。

考慮到美軍擁有的實力優勢,最後以強勝弱,只不過是個正常操作。

具體來說。在砥平里戰鬥開始時,在西線漢江一側有美軍7萬人,當面為志願軍6萬守軍。

中線砥平里是志願軍1到2萬人進攻美軍5000人。

東線橫城一側,志願軍8萬人剛結束攻勢,算是疲兵而且糧彈有所消耗。聯軍方面,橫城的部隊雖然被打崩了,在原州還有美軍2萬人,且都是生力軍。

砥平里勝負手的關鍵,並不在砥平里,而在於雙方的主軍狀況。按照戰鬥力3志願軍≈1美軍來換算,實際情況就是漢江一側,志願軍根本無法牽制美軍主力,美軍有足夠餘力馳援砥平里;而原州一側,志願軍主力繼續打原州很難打得動,往砥平里方向添油是必輸無疑。

這種局面下,志願軍在砥平里本就沒多大優勢,而且不在援軍到達前解決戰鬥就會必輸。講道理,這樣的贏面就跟九死一生差不多,結果當然毫不意外是死了。

按照《戰爭論》的一般指揮原則(在不利態勢下避免會戰,有利態勢下實施會戰)。美軍指揮官在第二次,第三次戰役選擇退卻,卻在第四次戰役不是逃跑而是朝我走過來,完全屬於教科書式操作,而非什麼靈光一閃。最後能打贏也是得益於腕力,而不是腦力。

而砥平里乙個團的環形陣地,也不是什麼牢不可破。從戰史來看,至2月15日,美23團的G連陣地已為我軍突破,且無預備隊可以反撲。如果當天到達砥平里的援軍不是來自西線聯軍而是東線我軍的話,砥平里絕無可能解圍,被消滅只是遲早問題。

實際上,一場防禦戰鬥的命運,往往取決於外圍部隊的較量。和美23團在砥平里相比,陸戰1師在長津湖的兩次環形陣地打得更游刃有餘,第一次打垮了我79師,第二次打垮了我76,77師。即便如此,陸戰1師每一次粉碎我軍的攻勢,就要脫離陣地向南轉移。

這是因為當時第十軍沒有支援,而我第九兵團後續部隊在接近的緣故。

如果【只要面對環形陣地,志願軍就無可奈何】的觀點成立。那麼在第五次戰役開始時,李奇微就不需要「磁性戰術」後撤80公里了。直接讓前線的美3,美24,美25師擺三個環形陣地,用臨時機場不間斷補給+運送傷員,中朝軍隊來多少打多少,豈不美哉?

實際上,不是這樣打的……

第五次戰役是志願軍第三,第九,第十九兵團,人民軍vs美軍7個師,韓軍。兵力上我軍明顯強勢。如果美軍敢在三八線附近擺環形陣地,立馬就困成鐵桶了。

5萬人的環形防禦被50萬人圍起來打,外圍部隊又沒有能力解救,早晚是乙個崩字。

因此,之後的第五次戰役,李奇微並沒有再用砥平里的「中心開花」打法,反而是把軍隊後撤80公里,在漢城前方構建了傳統的東-西銜接防線。對於轉入不利態勢的美軍來說,這種打法才是更合適的。(完)

5樓:呵呵

反正在我看來,如果說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幹的美軍狼狽不堪,是讓美國大兵們發現中國並不像他們認為的那樣弱小好惹

那砥平里戰役的最大意義,則是同樣讓對美國持有偏見的中中國人也認識到:美軍也不是紙老虎,美軍也不是少爺兵,經歷二戰洗禮的美國大兵,同樣也可以不怕死,同樣也懂得什麼叫頑強英勇。

6樓:湯炯

砥平里戰役是北韓戰爭的分水嶺。以前美國人不熟悉志願軍的穿插滲透戰術,一旦被志願軍包圍就會撤退,在撤退中會有較大損失。砥平里以後美國人被包圍一律就地部設環形陣地防守,美國有空投,不存在補給問題。

而志願軍靠人力運送的彈藥糧食只能打七天,七天後美軍就可以出來反擊了。這樣的戰術轉變導致了第五次戰役志願軍的失利,北韓戰爭也因此轉為陣地戰。

如何評價豫東戰役?

三營長的德國炮 這仗打得,幾乎就是伊蘇斯之戰在近代的復刻。斜線序列突擊和牽制 牽制的是許世友兵團 少量阻擊部隊廢掉敵軍翼側攻勢 不論是阻擊孫元良兵團還是阻擊邱清泉兵團 主力部隊向目標突擊,簡直完全一致好麼。除了收官階段波斯人沒國民黨援軍外,簡直就是標準復刻 kusanagi motoko 淮海戰役的...

如何評價諾門坎戰役?

呵呵呵 二流日軍測試蘇軍戰鬥力而已。狂妄的日軍還以為蘇軍是沙爾時代的戰鬥力,並未拿出精銳部隊。結果被打的一敗塗地,當然蘇軍損失也不小。最終的結果讓日軍意識到,就算把主力部隊調過來進攻蘇聯,也是一塊難咬的骨頭,未必能一舉擊敗蘇聯。所以還是南下打打手無寸鐵的中中國人大量掠奪資源才是日本上上之選。 大圖書...

如何從軍事角度評價滑鐵盧戰役?

滑鐵盧是拿破崙失敗這個過程的終點而不是開始。從某些角度看,不是因為拿破崙在滑鐵盧輸了才失敗,而是因為拿破崙已經失敗了,才最終有了滑鐵盧這場著名的失利。哪怕拿破崙在劣勢情況下超常發揮僥倖獲勝,也會在接下來與反法同盟的後續生力軍戰鬥中被耗死,然後可能流傳後世的就是另一場某某某戰役失利。 下唐國主百里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