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韓信,到滎陽擊破項羽的先頭部隊,彭城會戰後,劉邦還能生存下來麼?沒有韓信,劉邦是項羽的對手麼?

時間 2021-05-14 10:12:24

1樓:

你說劉邦是京索之戰的最高統帥我不反對,吹什麼呂澤、灌嬰就純屬搞笑,呂澤跟京索之戰有半毛錢的關係?

為了黑韓信刻意的去吹呂澤、灌嬰,你又知道史記京索之戰的記載就三個地方:淮陰侯列傳、高祖本紀和項羽本紀?

班固更是在《漢書高帝紀》京索之戰中重複新增了韓信用以體現京索之戰中韓信的重要性:

五月,漢王屯滎陽,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韓信亦收兵與漢王會,兵復大振。與楚戰滎陽南京、索間,破之。

而淮陰侯列傳裡的記載為:

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很多人知道貼出這段記載來,就不知「以故」兩字怎麼翻譯嗎?還韓信只是諸將之一,對,韓信確實只是諸將之一,問題是你口中的諸將傳記裡怎麼就沒有記載京索之戰?怎麼就沒有「以故」二字?

怎麼就不見班固特意將其加入到《漢書高帝紀》當中?

京索之戰的本質跟垓下之戰類似,劉邦在,劉邦就是最高統帥,這是毫無疑問的。所以記錄的時候就會有各種偏向、各種扭捏,比如班固記錄垓下之戰的時候直接省略了主語,省略了指揮。畢竟不好說是劉邦又不能說是韓信,太過喧賓奪主,乾脆省略。

司馬遷可能覺得垓下太過重要,通過使用淮陰侯代替韓信、皇帝代替劉邦巧妙的將完整的過程給記錄了下來。堵了一部分人的嘴,如果像班固一樣的記載方式,估計又是「韓信只是諸將之一了」,劉邦指揮了垓下之戰了,我尋思著劉邦能指揮垓下之戰,韓信會說劉邦只能將兵十萬?是的,即便司馬遷這樣記載了,依舊有人強行垓下是劉邦指揮的,當然,我不否認劉邦垓下肯定是最高統帥。

京索之戰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無論史記還是漢書的記載都非常的粗略,給了一些人可乘之機。不過通過很多小細節我們還是可以對當時的情況窺見一二的,比如三個傳記的記載(倆本紀一列傳,淮陰侯列傳是其一),比如「以故」二字,比如班固特意將韓信重複加入到高帝紀中等等。

至於灌嬰,灌嬰的作用這麼大灌嬰的傳記中怎麼不記載?灌嬰的那仗是滎陽東,京索在滎陽南,都不是乙個地方,強行扯在一起。有些人歷史不咋地,地理還是一團糟。

而且灌嬰的作戰時間是沒有記載的,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漢三年之前的事情,當然大概率是韓信擒魏之前的事情即 5月- 8月皆有可能,別說地點不一致,時間都未必相同。也沒必要拿資治通鑑來說事,我就不說資治通鑑是宋時期書籍了,資治通鑑本來就是司馬光為了給皇帝讀來治國的,資治通鑑裡的很多內容為了一些敘述方便會做一些特殊處理,這段歷史本身是融合了史記、漢書的記載。所以直接看史記和漢書即可。

2樓:大浪淘沙

劉邦靠自己是滅不了項羽了,必須加上韓信,彭越, 英布,三人缺一不可。這是張良說的,不是我說的。

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

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漢王乃遣隨何說九江王布,而使人連彭越。

及魏王豹反,使韓信將兵擊之,因舉燕、代、齊、趙。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3樓:戰國霸王

提這種問題,就是在給韓信招黑。

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史記》

彭城之戰後,韓信收兵在滎陽南京、索間大破楚兵。

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郎中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史記》

但是實際並未阻擋楚軍的攻勢,隨後楚騎來犯,灌嬰帶郎中騎兵在滎陽東大破楚騎,才真正阻擋楚軍的進攻。

無論是韓信還是灌嬰,都是歸漢軍最高統帥劉邦指揮。

滅魏、滅齊的功勞都是算主帥韓信身上,沒有曹參、灌嬰等將啥事。

那麼彭城之戰後,在滎陽阻擋楚軍的攻勢的功勞也應算主帥劉邦身上。

由於史記和漢書都是紀傳體史書,著重個人色彩,很難看清歷史的全貌。

資治通鑑不同,它是編年體史書,把所有的個人傳記串起來,就是歷史全貌。

五月,漢王至滎陽,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滎陽,漢軍復大振。楚起於彭城,常乘勝逐北,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間。楚騎來眾,漢王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皆推故奉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

漢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漢王軍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資治通鑑》

劉邦派灌嬰率騎兵,在滎陽東大破楚騎,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4樓:「已登出」

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從之,稍收士卒,軍碭。漢王乃西過梁地,至虞。

使謁者隨何之九江王布所,曰:「公能令布舉兵叛楚,項羽必留擊之。得留數月,吾取天下必矣。

」隨何往說九江王布,布果背楚。楚使龍且往擊之。

彭城之戰後高祖得以存活不是依賴韓信而是依賴英布,因為英布在項羽後方的突然反叛,項羽不得不分兵鎮壓。

另外啊,京索之戰沒有證據說明項羽親自出戰了,如果項羽不出戰,他手下的將領壓根就打不過高皇帝,雖然韓信在這一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沒他不代表高祖打不贏。

項羽打個齊地就因為自身殘暴不仁不能全境

,更何況關中父老人人深恨項羽,自高祖入關後已經不是項羽能戰勝的,關中就不會拋棄高祖而投項羽,這就是立於不可戰勝之地。

此外以不算韓信說劉邦能不能勝項羽是來貶低劉邦嗎?不看看韓信最開始跟隨誰?項羽不能攬英豪而高皇帝能攬用之,這種變著法子削高祖而誇項羽可真無聊。

5樓:聖靈劍舞

個人而言,沒有這位兵仙的幫助,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打得軍隊喪盡,在項羽的追擊下,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好就好在他有了韓信。

乙個連軍事家最基本評定標準(親自或安排部署收集軍事行動相關資料,制定有效作戰目標,進行決策,並以軍事手段,應對戰爭行動中的意外,實現作戰目標)都不清楚的外行,跑這裡來唧唧歪歪。

被反駁了,還能人身攻擊,奇葩[調皮]

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

萌面小晨 我個人覺得韓信還是反了,而且王立群老師也說了韓信確實是反了,不然司馬遷不會寫他聯合陳豨謀反,他還是齊王的時候沒有反,當劉邦把他移到楚王的位置他欲發兵反,說明他是有反心的但是他又天真的以為自己沒有罪,這裡可以說明他這個時候應該有一些自己的心腹部下了,不然不會出現欲發兵反,當他降為淮陰侯的時候...

韓信對項羽的評價客觀嗎?

已登出 韓信對項羽的評價,和陳平的評價幾乎一致,就是任人唯親,吝嗇封賞,所以這兩點應該是客觀存在的。平曰 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採者,大王用之 使無可用...

司馬遷為何沒有記載韓信是如何打敗項羽的?

因為垓下之戰很可能是劉邦和韓信不太光彩的一戰按兵家的上策 此戰應該合圍項羽圍而不擊 陣外挖陷馬坑撒火油 待項羽出擊時破其勢 睏到其斷糧十日 內部譁變會自動獻上項羽的人頭 未銷俠骨 準確地說是記載的很不詳細,在高祖本紀裡有一定描寫。不過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最後一戰中作為 後世主角 的漢高祖實際上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