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明可以理解,卻還是會發火

時間 2021-10-24 17:53:36

1樓:濰水仙兒

沒有乙個良好的情緒,沒有乙個互相謙讓體諒的心態,有排斥,心裡有怨有責,不能很好的傾聽溝通,會有借題發揮,不能就事說事,顧左右而言它,雞毛蒜皮小事,也不能小而化之,卻如火上澆油,熊熊而起——調整心態,會聽很重要哦——

2樓:Z.Jsuairl

因為內心的壓抑往往會使人失控,而這種失控是通過情緒發洩出來的,所以很多人明知道事情的道理,明明可以理解,卻還是偏偏想通過某種程度來傾瀉自己的內心!

3樓:心理諮詢師若水

這就像你開車在高速上120邁,你覺得瞬間停住有可能嗎?

頭腦的理解與實際的狀況有些時候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那個慣性太大了,他可能想不發火,但是他無法控制,這是習性。

而且,發火的舉動可能並不完全因為當下的事件,而是在過往壓抑了太多太多沒有釋放的情緒。

4樓:微信使用者

其實大部分發脾氣的人都不喜歡自己發脾氣的樣子,事後更是會懊悔,為那些自己說錯的話、做錯的事。而這份對自我的不喜歡往往又會另你的情緒更加失控。

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跟別人有爭執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有的人會隱忍不說,用沉默或者退讓的方式來處理;有的人會用言語來表達,而且邏輯非常清楚;還有的人是用發脾氣來替代言語。

還有可能是你的言語表達能力不夠,明明有很多話要說,但說不出來,或者說出來的不是你心裡原本想的。

5樓:鞠門馬癢癢

因為理解是意識層面的;

而發火是情緒反應,人的情緒反應或行為模式、人格特徵大多是潛意識決定的。

比如乙個婆婆,週六早上兒媳婦10點還在睡懶覺,沒起床做早飯給老公和她吃,婆婆就很生氣。

雖然她道理上明白兒媳婦工作累了,週末睡下懶覺。但可能因為,她成長的年代長期的文化輸入,在她潛意識裡,她仍有兒媳婦有照顧婆婆和老公,承擔主要家務的責任。

所以意識上理解了道理,情緒反應上是不一定理性的。

6樓:能告又

我想到了幾個說法:(可以品品)

1.別人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覺得你不應該

2.如果你給我的,跟你給別人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3.我就是控制不住這手

4.你講又不聽,聽又不做,做又做不好

5.哦!你吼我!?

6.我可以做到對事不對人,前提是那個人不是你7.我在乎你,才會對你這樣

8.這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9.道歉有用的話,要jc幹什麼

10.我好心好意對你,你卻這樣對我

11.你不是不行,你就是不想

12.為什麼別人可以,你不行

13.我要毀滅你,與你何干

7樓:飛魚

那不發火就是了,因什麼要去發火,如果你的目的不是傷了和氣,就要往大的方向發展,盡量不要做出傷了和氣的事,氣話也盡量不要說,對方如果不能理解,那就覺得你不理解和信任他,盡量用心做事,而不是用力,那樣會更好。

8樓:卡拉卡拉OK

我們要對自己的意識進行控制,當憤憤不已的情緒即將爆發時,就要有意地控制自己,提醒自己應當保持理性,還可進行自我暗示:「別發火,發火會傷身體」,這麼做的話,很大一部分人還是能將脾氣壓制下去的。

9樓:再拿十年

問題一:為什麼有的人容易發火,有的人則不然?

問題二:為什麼有時候你容易發火,有時候則又不容易生氣?

人為什麼發火?

從教練技術經常用到的「冰山模型」來解讀發火這個事情。冰山模型認為,人的行為只是冰山付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隱藏在水面之下,我們理解乙個事情,不僅要看到冰山之上的行為層面,更要看到冰山下面引發行為的深層次原因。

1. 行為

發火的行為是直觀的可以看得到的

摔杯子、拍桌子、大聲斥責這都是發火行為表現不理不睬,黑著臉,不回應不搭理也是行為層面的表現2. 情緒

發火背後的常見情緒是憤怒

恐懼、傷害等情緒也可能發火的形式呈現

產生情緒的原因是因為觀點看法和思維認知等

3. 思維

對於某乙個事情的看法和認知

思維主要體現在應該式思維,「你應該...」「不應該...」

當我們有了應該的思維之後,如果事情沒有按照我們想象的樣子發展,於是就會引發情緒

我們的大多數思維都是來自於我們的信念體系

4. 信念

信念就是:對自己的期待、對事情的期待、對他人的期待、來自他人的期待信念比較偏重底層的認知,乙個人對於人、事、物的相對底層的看法大部分人的信念是基於他自己對於自己的身份的認知5. 身份

我是誰我屬於什麼角色

我的本質是什麼

我秉持什麼樣的精神

生氣表面上看很簡單,其實背後有很多層面的問題。其實大多數生氣的行為都可以往上找到情緒,情緒往後找到思維和認知,思維和認知的背後是因為我們有一些限定性信念,最後信念其實是來自於自己對於自我的定位和身份解讀。

10樓:露忸兒

發火和理解都不是同一軌道發出來的事情,因為在你很在意這件事情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生氣,根本無法讓自己快速冷靜下來。就如你的東西壞了,你心裡有人懷疑,你是會第一時間責怪他還是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再去找人呢,所以生氣當中的人是很難做到理解的。

情緒這個問題好把握也能說很難把握,畢竟自己爆發的點也會很莫名其妙。理解一般都會出現在爆發後,因為爭吵後才會達到冷靜。冷靜下來才會去回想這些事情,才會去理解他人的做法,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情況,也有很多頭腦很清晰的人,在事情爆發前熄滅自己的火,我只能說很佩服這種人,心理真的是太強大了,反正我是做不到隨時保持清晰。

而且你的第一認知就是這樣,不要試圖去剖析你的情緒走向,因為穩定的情緒永遠是拿捏不住的,衝動誰都會有,要想做到每件事都理解,就要去昇華一下自己的內心世界了,畢竟沒有強大的內心在發火的邊緣一般都收不回來。

即使你默念「不能發火」,被一句話敲中,你還是會破防的,所以就順氣自然吧,在大是大非面前多考慮幾秒鐘吧,可能在這幾秒鐘你就想通了。

11樓:玉兒在這裡

最近這一段時間我每天都哭,都在發脾氣,忍不住,哪怕內心知道自己不對,亦是如此。

別人問候安慰我都覺得很煩,躲避社交,躲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我不太愛表達,特別是讓我難過的事情,我選擇沉默不語慢慢的消化,外在的表現大概就是話少了,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有社交障礙。

我情緒不穩定,特別低落,男朋友關心我卻被我懟回去,還好我們很尊重彼此,愛惜彼此。

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明明可以理解,卻還是會發火呢?控制不住,那一瞬間感覺血液奔騰,只想把自己內心裡最難過的情緒表達出來,發火,咆哮,而且是跟很親近的人。

為什麼他們不理解我,為什麼那麼煩人,啊!

沒有為什麼,因為自己不夠強大

12樓:初見初戀

每個人生氣的時候有時不是理解就可以立馬不生氣的,生氣有乙個過渡期,每個人的過渡期長短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控制能力也不同,所以就算是理解,有的人還是會有控制不住要發火的時候,不是說不能理解,就是理解了也要有個情緒傾瀉的出口,只是發火不是好的情緒宣洩方式,我們不能做情緒的奴隸,要學會管理好情緒,如果說實在是因為什麼事情情緒不好,那就可以給自己乙個冷靜的空間安靜下,或者去旅行,吃美食,逛街等這樣的方式宣洩下,換個環境換個心情,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發火。這樣就能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暴躁,也可以鍛鍊自己的情緒管控能力,心態調整好了,慢慢火氣就會沒的,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肯定也會知道怎樣才是乙個正確的處理方式的。

13樓:小秦先森

發火,情緒的一種罷了。

猴子都會朝人齜牙咧嘴何況生活在這個複雜社會的人了。

長期的壓抑或者不順心在某個因素的誘導下很容易爆發出來,當然這也受性格的影響。性格平和的人確實不一樣,或者說一類人有自己的獨特的方法去調劑心情。

你理解對方,但是有些情緒需要乙個宣洩。適當的釋放對自己也挺好。說自己的無辜的罪犯畢竟是少數,人為了達到某一目的的行為其實並不一定合理。人嘛,情感動物。生來血肉不是機器。

你可以適當的釋放,我說的是適當!。適當這個詞不是用在你身上,而是用在對方身上。讓別人舒服,別人才會讓你舒服。如果你讓別人舒服,別人不讓你舒服。那麼你理他幹嘛,走遠就行。

控制情緒並不是一味的去壓抑,散散心,放空自己,發發呆,都是不錯的選擇。

14樓:阿凡提錢

肝火太旺,機器不好對身體傷害很大,如果你的大腦無法控制的脾氣,那請注意的身體。每個人大腦裡都有乙個控制情緒的開關,有的人開關好用,有的人開關就不是很好用如果這個開關不好用的話,動不動發脾氣對身體傷害特別大。所以既然理解了,就不要再發脾氣了。

15樓:小小

旅行,每個人理解的意義都不盡相同,有的人是真的喜歡旅行,然後把旅行當作了自己的事業。還有人覺得應該年輕的時間去旅行,有的人覺得等有錢了去旅行,也有的人覺得等老了去旅行……

旅行最大的好處,是走著走著,在乙個際遇下,突然重新認識了自己。在旅途中看不同的風景,感受不同的人生,感受所經歷的事情背後所帶來的那份感動,在旅途中遇見乙個嶄新的自己。我覺得旅行意義並不是告訴別人「這裡我來過」,更應該是一種改變。

旅行可以改變乙個人的氣質,讓自己的目光變得更加長遠,思想變得更加成熟;旅行讓你擁抱未知的世界,隨遇而安,而不畏懼未知的世界;旅行教會你從無字處讀書,走向世界,擴大視野……

人生可以有大把玩單調的時間,但沒有忍受厭倦的餘地。欠自己的旅行,要還給自己,只要有一顆願意感受美的靈魂,即使花比別人少的錢,一樣能夠觸控天地山水大自然的魂魄,換乙個地方,釋放壓力,拋開各種煩心之事,暫時忘卻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勞累。壓抑、煩躁的心得到釋然,忘記煩惱笑開懷,結交新朋友,開啟閉鎖的心扉,放飛自己的心靈,慢慢接受現實,面對現實,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工作和生活。

16樓:愛有天意

明明可以理解,這句話裡面有「應該「的成分,是道德要求的自我。

發火是本我的反應,人本來就是有情緒的。不允許自己發火,是試圖壓抑情緒。

除非有別的視角,更開闊的視野,從另乙個角度看待。

還有就是別太在意。

太當回事有時候就會患得患失容易有情緒。

17樓:千言勝刀

因為弱智,無意冒犯,也不是罵人。

你這裡的「理解」只能說你清楚知道這個人做這件事的動機。你清楚,不代表你原諒。

這是兩個概念,很多人會混淆。

你的當下理智值受事件刺激影響,已經理智下線,沒辦法快速給你分析出乙個不發火的結論,所以你就發火了。

但大多數發火貌似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矛盾激化。從而導致事情更難處理,結果更糟糕。

其實你不妨這樣。設定乙個情緒開關,每次有任何像你說的這種情況,你先關閉情緒

等理智上線了,再開始分析。至於事情能否做到真正的「理解」就看具體事件了。畢竟不是所有的傷害都值得被原諒。

就像小偷沒錢吃飯,他偷了你的東西,你理解他的動機難道你就能原諒他的行為嗎?

我覺得「理解」這詞的定義應該是:我清楚你這麼做的動機,並且我不計較你對我造成的傷害或者損失。

如果做不到完全不計較,那根本就不是「理解」。

而在無法做到完全理解的地步,應該怎麼辦嘛?

我這裡有些不成熟的小建議

梳理一下因果關係,追溯根本。

分析發火後的利弊,根據自己的情況做最優選擇。

事情當下處理好了,就放過自己,不要繼續糾結。

舉個例子,領導讓你加班。為啥?是自己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工作?還是公司臨時出現必須當下處理的問題。

如果你不想做,發脾氣跟不發脾氣,後果會怎麼樣?發脾氣可能被辭退,那是否能在短期內安排新的工作?結合自身,做選擇。

如果你選擇加班,既然是你選擇,有什麼好發火,那就繼續工作唄。不要再內心吐槽,浪費時間,沒意義。

最後還有一點,無法自控情緒,除了思維慣性還有可能是身體原因,肝氣鬱結,容易暴躁。

為什麼道歉明明沒用卻還是必不可少?

一口包貓頭 大概就像是你啃了一大口棉花糖,雖然不飽,但是會甜到心裡。聽到別人的道歉的話,心裡多少都會變得柔軟一點,因為你已經知道,對方知錯了呀! 28路公交車 這是個由頭,有了由頭,才能引出下文,好話說盡,您權當定奪,估計這會您也不好意思了,我這話都到這了,還不接受我的道歉!不過是軟著來讓你接受,讓...

為什麼明明家庭和睦卻還是缺愛?

哈哈哈哈哈哈我看見這個就笑了我們家看起來很和睦可是偶爾哥哥會挑撥離間又偶爾爸媽說話不講方式弄得我裡外不是人何況現在家裡賠錢啦哥哥竟然為了家產跟我爭執我要笑死了這是我這輩子遇到的一家人對於爸媽好壞都是爸媽可對於哥哥所做的我開始懷疑人生了所謂缺愛就是再哥哥的話裡話外讓我時刻發覺著我們家是個重男輕女的家庭...

為什麼明明心裡清楚這段感情沒有結果卻還是要選擇在一起

親身經歷。本人當時38歲,在北京,是一家行業內知名外企的高管,女生是一位外貌,家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在85分以上的幸運兒,還在原籍拿過國標舞的省級名次。因為飛機鄰座而認識,後來多次主動聯絡我,接觸我而在一起,我曾多次告誡她我和太太很幸福,與她不可能有任何結果,但她依然是義無反顧。在一起三年多,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