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識的領域中的自我與外界怎麼平衡?

時間 2021-06-09 12:30:48

1樓:天意無聊

我覺得。把。。。主觀意識和客觀世界是否是分開的可以先加乙個問號然後才是答

自我與外界的平衡取決於你的需求

等價交換(可能對你來說不等價) 才是平衡的根本當你不需求客觀世界的一切的時候哪怕你只活在自我意識中也是平衡的反之當你沉迷客觀世界的時候沒有自我意識它也依然成立以上是來自乙個沒系統學過心理學的萌新回答

至於兩者的關係。。 目前只發現自我意識必須建立在客觀世界的必要因素(身體或者大腦) 所以粗淺的先判斷為客觀世界為主自我意識為輔

往有這方面知識的大佬指出錯誤

2樓:

元認知策略,是一種思維方式。

它將人類的心理,作為乙個概念來理解。

鍛鍊元認知,是鍛鍊一種思維方式。

好處是:有標尺可循。有框架可依。

個人認為,人類的思維過程,其實是有序中存在無序。

意識並非完全割裂外在存在,兩者本在一起。

意識的形成基礎在於物質及能量,大腦之中神經元的鏈結,電訊號及化學遞質的資訊傳導,導致人類的意識存在。

在心理上,我更加願意匯入「混沌理論」或「測不准原理」。

一件內部或者外部發生的小事,可能導致人們心理上的變化,到時候,它完全不遵循任何心理學理論,包括你自己的意識。

比如,你大腦中一些神經元內結構因輻射突然變性,導致電傳導及化學遞質分泌的改變……

其實,現有的心理學理論大都是結果論,幾乎都是通過事件逆推心理過程。

比如,犯罪心理學。

這和中國的相術有些想象:通過乙個人的面相,推導人的性格。

比如,相術說:薄嘴唇的人比較刻薄。其實這絕對的不準確。就算一百個薄嘴唇的有九十九個刻薄,並不能論證相術的正確。而是一種結果論。

若是心理學在理論上無法突破到分子或者更微觀的層面,永遠擺脫不了「結果論」甚至「玄學」的尷尬。

但是,心理學非常的有意義。

指導意義非凡。

平衡自我與外界,是乙個大課題,它貫穿了整個人類歷史,橫亙於諸多學科面前,無論哲學、科學、藝術,深層的思考,都離不了它,或者不能跨越。總要解決這個問題。

我覺得,意識中有個「你」,外界中也有個「你」。你為了了解「真實」中的「你」,通過觀察意識中的「你」來完成。

或許兩者很像,或許兩者差別很大。

我總認為,無天眼,不觀世。

我總習慣,不會絕對按著一種理論去做。

也許從更多的理論上去理解,反覆論證,保持懷疑,更加接近正確。

雖然這一切幾乎沒有意義。

對了,建設自己的心理,也遵從「混沌理論」的喲~

無論你如何努力,結果也是測不准的,你不會知道結果。

能夠知道到的是,你在往心理的天秤上加註法碼,努力的是打破這個平衡,至於往哪方便傾斜,完全不得而知。

最好的結果是:完成了乙個更加穩定或者合理的平衡。

而這個平衡,總會或快或慢的變化著……

如何改善自卑,自我封閉,不願與外界接觸的問題?

馬上要睡覺了,長話短說 曾經也封閉,自卑,雖然不算嚴重,但是會影響工作學習生活,我的解決方法1.借助外力,比如從事銷售類的工作,多與外界接觸,由外部鴨梨來推動自己改變,雖然可能做的不如外向者那麼好,但是在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在一點一點的變化著,也會慢慢發現這些變化所帶來的福利。2.內在改變,找到自己所...

蘇聯是如何在意識形態領域自廢武功的?

mobius 意識形態自廢武功又如何?大不了改朝換代!蘇大最大的問題是民族政策大失敗。如果漢人比例少於50 那所謂中華民族就是笑話! JerrySY臣 人之所以為人,是需要精神信仰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美利堅合眾國,之所以引領全球,是因為它們有著超越國家,超越民族之理念。蘇聯之成立,是希望由...

如何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

胡啟航 加強就要看到薄弱點在那兒 1 馬克思主義只是提供了理論工具,在意識形態上西方主要由宗教和社會文化完成的精神生活方面確實偏弱 2 當局唯經濟論下,公信力已經透支太多,生產關係發生了很大變化,官方意識形態完全已成擺設和工具,與現實生產力並不匹配。解決方法當局也看到了,也想引入傳統文化來彌補精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