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分贓不均的現象?

時間 2021-06-06 02:37:11

1樓:王少

分贓不是乙個簡單的除法,保證每個人得到的都一樣了就叫均了。

都有各自不同的處境,各自的私心,各自的慾望。

不管得到多少,如果但看自己還好,但是和別人一比都會覺得對不起自己的付出,不公平,你說這個贓怎麼能分均了呢。。

2樓:常威

不存在真正的公平,因為每個人都是自私,都認為給自己更多些才是最公平的做法;原因可能是我家裡有80歲的老母,3歲的小孩,而對方沒有那麼大的負擔;原因也有可能,我還沒成家,我要多點錢娶媳婦,對方早就有老婆有孩子了。

分贓不均或者說分配不均,是每個人的獲得慾望不同所導致的。具備分配權的人一定會按他認為最公平的方式來分配財富,但是他的公平,未必是所有人的公平。

3樓:正面的反面

我想說,首先樓主提的是贓物,也就是說是通過不法手段得來的。然後我們可以認為分贓的人對於違法這件事本身沒什麼興趣,更關注贓物也就是物質上的報酬。那這種人是不是可以稱之為貪婪的人呢,因為他們的最初動機肯定是空手套白狼。

在得手前他們可以有秩序分工合作是因為他們的目標一致,也就是獲得贓物。而獲得贓物在分贓的過程中兩人的利益是對立的,你拿多我自然就得少。既然兩個人都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你也想要多我也想要多大家都要貪就會鬧翻了。

另外我覺得樓主的補充問題似乎與原問題不太相符啊,莫非你想問的是為什麼人間沒有公平?

4樓:流水

其實如果是在分贓,那麼基本上之前就會存在乙個獲取贓物的過程,即便是極其簡單的發現的過程。這樣就會產生心理偏差,也就是個人對自己貢獻大小的認識。

而對於無端而來的財富(假定這時候這個群體中沒有任何人做過直接的貢獻),那麼一般不會產生「不均」的現象了——每個人都追求盡可能多,但又不會接納其他人獲得的更多,如果沒有其他因素,於是平均會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在兩種情況下,人都追求盡可能多,不過前者認知的偏差是對於自己所做的「貢獻」的認知,後者認知的偏差(如果存在的話)來自於對自身條件的認識(認為由於自身弱勢的條件理應獲得支援、補貼,或者由於自身強勢的條件理應獲得獎勵、肯定)。

鄙人淺見。部分受一樓啟發,謝過。

5樓:嚴成旺

這個似乎是社會心理學課題。

人們容易產生各種認知偏差,例如對自己的貢獻大小的偏差(當然一般都是自己認為的要比實際的貢獻大),所以公司一般都對工資保密。——我非常同意這個工資保密制度。

無端來的也會啊,例如救災款,如果發的不一樣,憑什麼我的少他的多;如果發的一樣,我的條件更艱苦,為什麼我的和他的一樣……

為什麼會有槓桿的現象?

初生牛犢 這真的是好問題呀,本人初三,曾經想過這個問題。我也和題主一樣,想從微觀層面去分析,從最本質去分析。我們假設。長槓桿長度是短槓桿的兩倍,我們以長槓桿為觀察點來把所有的力轉換到短槓桿上。長向下移動移動十公尺,短就向上移動五公尺,本質是就建立在兩邊的力相等,所以長物體為質量m,那麼短物體就為2m...

為什麼會有歧視女性的現象?

已登出 說職場的,女性進去職場最大的阻礙,不就是女性?職場辦公室有幾個30歲以上的女性,天天都可以上演甄嬛傳。勾心鬥角,打壓年輕女性,沒事找茬,爭風吃醋。先找攻擊物件不都是女的。她會去找男的嗎?鬥來鬥去,業績上來嗎?幹正事了嗎?結果不就把自己群體地位拉倒了。 藍鳥優選 歧視很多歧視女性的是女性本身,...

為什麼會有回甘現象

茶知 關於回甘,有兩種說法。浙大王岳飛教授在其主編的 茶文化與茶健康 一書中稱 茶葉中含有茶多酚,它可以跟蛋白質結合,在口腔內質形成一層不透水的膜,口腔區域性肌肉收縮引起口腔的澀感,從而使我們覺得剛喝下去的茶會有苦澀感。如果茶多酚含量比較合適,形成只有一兩層單分子層或者雙分子層的膜,這種膜厚薄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