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心理諮詢師的你,困惑會比大眾少嗎?

時間 2021-05-05 17:20:03

1樓:沁月

我覺得這不是個需要比較的問題,因為心理諮詢師也是大眾的一員,每個人都有各自困惑的點,每個人的不同人生階段也會有困惑的主題和內容。困惑是一直會存在的。正是因為有好奇,有求知慾,有探索欲,有思考,有體驗等等,才有了發現,才有了困惑,才有了進步。

2樓:

強答。學習的過程中,學到乙個部分會有那個部分的感受,就像在自身預演一樣。你會體會到心理上的所有積極的,消極的情緒和心態。當然,積極心理學,就會積極點,會自我調節

工作給別人做諮詢的時候,看是給什麼年齡段的人做了吧,也就是提前預知並預演了中青人的精神上的各種壓力焦慮抑鬱甚至極度缺乏安全感厭世等等很多情緒。

所以相當於是提前體驗了不屬於自己年齡的東西,可能到同年齡段的時候困惑會少一點,會更自我調節一點。

但是同樣會有自己不了解的沒有接觸過的部分的困惑。會有不可避免的地方。

但如果學心理學的人是個自卑感比較重,敏感,缺乏安全感的人,會不會更厭世,恐懼社交

3樓:花開

困惑會比大眾多。作為大眾會覺得理應如此,他們不會就此提出疑問。作為諮詢師的你,卻明明白白的知道,這一切一定是因果關聯的,但是往往你卻找不到真正的點是什麼?

比如你為什麼會跟別人多解釋幾遍問題就會煩躁?

大眾覺得你就是這樣,沒有為什麼。你會苦苦尋找,究竟是為什麼呢,究竟是為什麼呢?

4樓:「已登出」

每個人對這世界的感知都是不一樣的遇到的事也不一樣永遠沒有辦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共情設身處地 …產生不同的情緒並不是僅僅因為事件本身而是個人的認知從這個角度而言心理諮詢師幫助求助者自癒在自己遇到問題時也會適當的調節但畢竟諮詢師也是人

5樓:吳涵鋒

開始大概只會多不會少,十年八年以後,自己的整合度上去了,那就越來越少。

從另乙個角度說,一切困惑——也可以說一切疑問或問題,都是一種防禦——防禦不確定、防禦不安全、防禦焦慮。而對自己、對生命理解得多了,就會覺得不確定不安全不舒服都沒什麼可怕的,於是自然不用焦慮、繼而不用以「困惑」去防禦了。

6樓:閆小顏

困惑這東西,隨時增減,我覺得是動態的,也無法比較的。而且困惑也分為大小,對生活的影響程度不一樣。

更多的是對於困惑的態度改變了,不去因自己的困惑而困惑,去解決或者先放著,都會很坦然。

就好像不去抑鬱自己的抑鬱,不去焦慮自己的焦慮。

做諮詢師的人確實要很敏感,且要很認真,很執著的去探求,思維要很嚴謹才可以,所以在從業和個人成長之前困惑也許較之一般水平多一些。我不能代表這個群體。個人經驗。

7樓:陳燕

困惑是先增多後減少的過程。

困惑是隨著思考出現的,如果充滿內心衝突卻沒有思考,那他/她或許只有痛苦而沒有困惑。因痛苦而思考,便有了困惑,有了探索。

在探索途中,漸漸對人類心靈有了整體的認識後也便有了對人類痛苦的悲憫,此時理性和感性層面的困惑便慢慢減少。困惑減少了,但對未知的敬畏之心不少。

8樓:西城

總體來說,學習心理有困惑感受的,大多是在專業學習的時候,比如突擊通過考試,比如完成一些作業。

踏入臨床工作後,感受的更多的情緒,是助人的快樂,成就感。偶爾也會有一些無力感,失落,自我懷疑。

不同的心理理論帶來的感受也不一樣。

學精分時自我分析,情緒容易激動,但也有奇怪的解脫感。

後來學CBT,學ACT。學積極心理學。感覺整個人都更積極了,更簡單了。

生活中的一些煩惱也會自我調節。

比如說高中失眠過。學了心理學幾乎是躺下就著。以前宿醉後早上心情會變差。這種純生理的反應用ACT竟然也可以調節。

學習心理學一定要系統的學習,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最害怕的是讀書太少,想得太多。大師除外,不過大師大多孤獨,困惑,痛苦,lol。

還有就是,二十來歲就開始給三十四十多多的人做情感家庭諮詢。相當於人生預演。那些經歷過的沒經歷過的。在諮詢室裡都經歷過了。還有什麼困惑的呢。

當然沒困惑不代表沒煩惱。煩惱還是很多的。聽過不代表經歷過。理解不代表認同。知道婆婆很媳婦在爭奪同乙個男人。但協調婆媳關係還是需要費盡心思。以上。

9樓:Serena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一般都是對人心、人性是懷有好奇之心的。在探索內心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對人性的理解,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10樓:趕下班

要看是什麼樣的困惑。

有個人喜歡的,也有討厭的。

困惑的多少,要看個體對某類困惑的喜好程度,與個人的解惑能力。

困惑的多少要看困惑的困擾程度。

大多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11樓:yoyo chen

理論上個人成長做得好的諮詢師,對人性理解更近深刻,自然困惑會少。

但是實際上現階段大多數諮詢師都還在成長中,這個過程中的諮詢師,困惑可能比一般人還要多得多。

12樓:

對作為「集體」概念的人,了解是「多」了,困惑是少了

對作為「個體」概念的人,了解是「少」了,困惑是多了

當然這是作為工作物件的「個體」,生活當中的「個體」就讓他保持薛丁格的狀態吧。

13樓:Beryl

大概是先多後少的乙個過程。

實際上做心理諮詢需要一些『天賦』,或者說『特質』,例如感同身受的能力(或說聽得懂話的的能力),對感受和念頭的敏感度(或說看得見的能力)等等,在諮詢師提高的過程中,這些能力必然是提高的,但是伴隨這些感受力的提高,對痛苦的感知也會有很長一段越來越敏感的階段。所以感覺起來,學心理學怎麼好像沒有讓我們的痛苦瞬間減少不說,好像還更痛苦敏感了?因為,以往很多很多的記憶、念頭、感受都是被我們防禦掉了,而如今向內的探索讓它出現在意識中。

(這也是心理諮詢中可能出現的現象)

但是這只是乙個過程,因為無意識的內容被看到,其實是乙個化解的過程,所以根本上,人生的艱難是在減少,儘管感受起來好像在增多。

於是你就問了,既然痛苦會變多,為什麼你還要做心理諮詢?那是因為作為諮詢師的我,對這種『自虐』上癮呀!世界上大多數的事都吸引不了我,唯獨在內心的密室裡破解謎題是最讓我痴迷的遊戲。

有的時候覺得自己在深海裡遨遊久了,看多了深海繽紛的魚群,忽然漂浮起來的時候,反而極為不習慣。那片海洋就是人的內心,穿越短暫黑暗的無意識層流後,每乙個恍然大悟的瞬間真的是無限感動啊。

身為諮詢師的你有什麼困惑?

趙家康 我不是心理諮詢師,但是對這個問題稍微了解一點 人嘛,是有弱點的,是能夠被強氣場影響的,不良的情緒和氣場接觸多了,自身的氣場和情緒就改變的越多,所以諮詢師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找督導老師督導一下,以便再次調整好心態去面對下一位來訪者 人嘛,是有感性的,來訪者談到很令人氣憤的事我們自己也很氣憤,來訪者...

假如心理諮詢師有病了,心理諮詢師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首先,心理諮詢師是乙個人,不是 神 其次,是人就會有生病的時候,生老病死 大多數人都逃不了的定律。最後,心理諮詢師生病的心情和大多數人的心情差不多,沒什麼區別的。 半個孩子 我覺得,心理諮詢師也是正常的人,生病的心情會怎樣?會焦慮,會擔心,恐懼抑或其他。這個和個人的心理狀態有關。同時作為心理諮詢師,...

心理諮詢 大家和心理諮詢師的諮詢模式是什麼樣的呢?

心路 讓我想起,我了解的乙個諮詢師,並沒有找他諮詢過,精神科背景,從業十幾年,學了很多流派,培訓費督導個人分析也花了不少,很厲害,可以稱之為大咖了,收費還是動態收費。雖然學了很多流派,但並不是整合流派,會選擇某個合適的流派方法幫助來訪者,有一句話特別動容,他說他為啥學這麼多技術,是因為他一直在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