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助類書籍可以取代心理諮詢嗎

時間 2021-05-06 23:58:13

1樓:馬彥東心理諮詢師

不能心理學書籍有利於我們理解自己,或者還有有利於我們再次建立防禦選擇一位合適的心理諮詢師,在這個重要客體的陪伴下,理解自己,修復創傷,改善親密關係,獲得心靈的自由,愛自己愛生活。

所以,最好心理類書籍和心理諮詢一起來

2樓:蘇卡

不能……吧?

書是知識,心理諮詢,是關係,是人和人的互動,是以你為中心的,傾聽你的、陪伴你的。

書是寫給大眾看的,寫書的人不知道ta的讀者是誰。沒有針對性。

即使是抑鬱,每個人也不一樣的。雖然有共性,差異的更多。

3樓:Judy

當然不能,心理諮詢更重要的是在關係中體驗,感受,覺察領悟。很多人書讀多了反而更加固步自封,當然讀書比不讀書是好的,只是心理問題完全靠讀書處理估計有點難

4樓:晴淺

我覺得看個人,你更喜歡哪種方式,願意相信書上說的,還是願意相信別人的話,最終的目的都是想要解決心理問題,出現問題的時候一定要以自己為中心,你喜歡哪種方式,哪種方式就是最好的,等你走出來你會發現這些都不重要。

5樓:Grace陳

不能,人與人的交流是磁場和能量的交流,心理諮詢也更具針對性。從17年4月開始做心理諮詢到現在已經4年多了,多次破碎又重整,但感覺這錢花的值。

6樓:茶粒Charlie

看到這個問題,就讓我想到乙個類似的問題,麵包可以取代麵粉嗎?

這樣看是乙個什麼樣的人提出的問題。如果是乙個趕著上班的人問,那我覺得買麵包吧,這樣可以快速滿足你的需求。如果是想吃熱乎的新鮮的餃子,那肯定是買麵粉了。

所以回答這個問題一定要有乙個主語,是誰來選擇。

如果你能在書籍中獲益那就不需要心理諮詢,如果你渴望在乙個理解與安全的關係中探索自我,那就選擇心理諮詢。

7樓:元和

心理自助類書籍是不可以取代心理諮詢的。

因為你看書僅僅是在認知層面知道,你內心的感受、感覺,潛意識是不知道。心理諮詢是認知,感受,感覺加潛意識系統的幫你梳理,由內到外,從源頭開始改善內部環境。這樣才有效!

8樓:耶克斯道德森

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哈哈哈

因為你一定考慮到自己需要諮詢,而又礙於一些現實原因,才這麼問的嗎?

如果書籍裡可以足夠陪你走過你的人生,理解你的所感所想,能穩定而堅定地陪伴你,我想也未嘗不可。

9樓:英霞呀

我覺得廣義上不可以,狹義上對於某些人也許可以。

心理諮詢很多時候發揮的作用不是我們乙個人可以努力去達成的。當你有過諮詢體驗時會有明顯的感知。你習以為常的事情,思維,思考,甚至你不曾發覺的你的感受,在心理諮詢師的反饋下會讓你有頓悟的感覺,「原來是這樣,我好像從來沒有想過/感覺過/發現過」(個人感受)。

再者心理諮詢不同流派側重的療癒方式有不同,有的是幫助你重建認知,有的幫助你內在缺失/未發育完善的部分成長……這些可能在你面臨一些問題時自己無法處理的。

說可以取代也不完全對,因為原本每個人對情緒的認知處理就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哪怕沒有書籍都能很好的自我化解負面情緒。

不過閱讀心理自助類書籍是件好事情,至少你開始關注自我內在世界了。

10樓:四月是只貓

沒看過不曉得,不過只要你心靈過於強大,是完全可以自癒的,當然還是要自我自癒能力強,這就可以平時自嘲一下了,不用對別人說,就對自己自嘲。習慣了後你會發現自己心理承受能力都強了很多。

11樓:馮結雄 心理諮詢

閱讀可以讓人接觸新的知識,但沒經歷過個人的驗證,很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就好像你可以看很多教游泳的書了解游泳是怎麼回事,但如果你不跳到水裡實踐,永遠學不會游泳一樣。

12樓:某某

不可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看書有時候不對症,不符合自己的病情

如果你是要逃避心理諮詢所以找了這種藉口換個心理醫生就行了

13樓:小手冰涼

我覺得不可以哦~

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對大部分人來說,對自己的判斷和探索沒有那麼容易。

看書,得到相關知識可能是「正知識」,幫助我們提公升和自我療癒;也可能是「負知識」,影響我們和周圍的關係。

14樓:Zpangzi

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的。但是需要你本身有很好的悟性,並且能夠把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生活當中。需要有很好的自覺能力。

心理諮詢,就是通過一段良好的諮訪關係,去構建你的內心,人格,轉化你內心的衝突,未被處理的情緒。這個在關係中才可以體會到的療癒是單純的書本所不具備的。所以你除了書,還要有有應用書中所學的關係。

15樓:葉飄落不挽留

我認為不可以,人與人的溝通是雙向溝通,書本給的知識是單向溝通,書沒有辦法準確的知道你的問題所在,也不能想你所想直接給你答案,所以建議真的有心理問題可以找專業的人做諮詢,這就是所謂的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16樓:Yann燕

不可以,心理類書籍針對性不強,而且看到乙個道理,到懂得的週期很長,需要很多的時間精力去悟。心理諮詢,可以在和諮詢師溝通的過程中,讓你高效地了解自己,看到自己思維裡的牆,及時幫你找到改善的方法~

17樓:蛋蛋

不可以的,我覺得成長需要體驗,就像曾奇峰老師說的,需要新的關係。我覺得心理諮詢的過程是乙個被看見的過程,這種體驗和感受看書是無法感受到的。

18樓:飛公尺粒心理老許

相互補充吧。

書籍上的知識比較系統,比較通用,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心理知識,而諮詢的過程是乙個情緒和情感流動的過程,是乙個互動交流的過程,是乙個可以看到一些新東西的過程,是乙個個性化的過程,

因此兩者結合是最好的。

19樓:熊熊媽咪育兒

個人想法,書籍也是一種心靈的慰藉,閱讀心理類書籍的確能讓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但是閱讀所用時間較長,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且找到合適自己的心理書籍不是那麼容易。

心理諮詢見效快,直達你的內心,可能對你的恢復會更好。加油!

20樓:八爺

這個現在我會說需要看情況

關於諮詢有效因子中,無論什麼流派都是大概一致的,起主導作用是諮訪關係質量。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最近碰到一位這樣的案例,但我知道這沒有代表性。

因為我們人的心理困擾問題絕大部分是因為糟糕的親密關係引發的!不僅如此,還有一些是比較嚴重情況,那麼這些可能光靠自己閱讀理解和非專業的支援是無法取得效果,反而大概率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21樓:三分草率

對大部分人說,不行。

大部分人上學時候都有這樣乙個經歷:

書上的公式老子都會背,考試的時候就是不會寫!

但是也不排除少部分畜牲,公式從來沒看過,考試時候臨時自己推導公式並考滿分。

22樓:唐彥斌

不可以完全取代,但有很大的幫助,心理諮詢師主要是幫助來訪者定位自身,發現問題,在來訪者不知道的維度發現來訪者的問題,也可以說是對來訪者心裡盲區的診斷。既然是盲區,來訪者通過書籍可以自我掃瞄出來,也可能沒法掃瞄出來,有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樓:腦子是拿來用的

這兩者是無法彼此「取代」的。 1v1心理諮詢像是有專業的老師陪伴及指導學習,心理自助類書籍就是自己閱讀自己提公升。兩者能達到的目的與幫助不同,但能相輔相成,畢竟心理的問題最終是得靠自己努力走向前。

24樓:辛愛華

有很多人看了很多的自助心理的書。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心理問題。所以只能說看書只能緩解一些。

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要真正的解決問題。是要到很多的人群裡去成長,團體沙盤是解決問題的比較好的心理技術。幸福不幸福完全取決於我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你之所以生氣,不是外界因素,而是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和評價不一樣,你的心情就不同。所以好好的去建立關係吧,一切的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

25樓:後生

不可以,當你看到心理書籍之後你的心理會跟著它的敘述走,這是無法控制的,也是人的心理活動中的乙個常見狀態,看心理書籍相當於乙個認知過程,或是一些心靈雞湯之內的,對於有判斷性的心理書籍不要自診!

26樓:祝曉

心理諮詢的功能是解決心理問題,那麼就是心理自助類書籍可以解決心理問題麼?

心理諮詢是解決心理問題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

通過閱讀心理自助書籍,也是有可能解決心理問題的。

這也是因人而異的。

至於說心理自助書籍可以取代心理諮詢,這個不太可能的。

有的人不讀書,有的人讀書當玩具,有的人不知道讀什麼書,有的人讀書了也不做,

讀書也是不一樣的。

27樓:思心渡心理諮詢

不可以的,書籍裡的內容會很好,也確實會有幫助,但書籍畢竟會是針對某個大方向去寫的,不會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實際感受去進行疏導。也就是說「書籍給不了你體驗式的撫慰,以及理解與支援」等等這些,靠的是你自己的理解,那麼你的理解或許會偏離書籍指導的主線

28樓:FREEMAN

書用來充實自己從來不是唯一目的,還需要驗證自己,驗證就少不了交流,這個過程就產生思維碰撞,這是乙個本我自我超我的過程。

看書只是乙個閉環的乙個部分。

29樓:冰雨

不可以。心理諮詢是乙個專業的技術活,不是簡單看看書,聊聊天就可以解決的。如果心理自助書就可以解決心理問題,諮詢師這個職業也就不存在了。

很多心理問題,其實都知道,都做不到,所以看書能改變可能性不大。不過多看書,還是對個人有幫助,比如擴充視野,增長知識,更換思維模式等。

30樓:小韋

我覺得自己與其他人不一樣,於是我找到醫生,他說我病了,我覺得自己沒病。他讓我到世界裡看一看,看完後我覺得我病了。當我再找到醫生,想問問這病怎麼治,醫生說,我沒病了。

你為什麼覺得自己心理有問題,因為你感覺到不對了,但是也可能是世界不對了。所以你需要學習,去尋求答案,自學我覺得挺好的,逐漸去摸索驅除迷霧,你自然不再迷惘,學會對社會的質疑是你行動的第一步。

31樓:王東

如果說東西太重乙個人搬不動,有人搭一把手,就搬的動了,都可以理解。

心理健康上不去坎了,不需要人在精神上搭一把手,可以靠自己強行公升級,然後突破。

如果是這種觀念,就太忽視了精神世界的客觀規律了。

這麼說吧,健身去突破極限,真的最後不是生理上能不能,而是心理能不能承受更大哦痛苦。真正實踐了就知道,自我突破極限是非常難的。

32樓:一蓑煙雨

人都是群居動物,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和關心,希望別人可以聽到自己說話,渴望被理解,可以有人懂自己,理解自己的處境。

在說到心理諮詢,作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他可以從談話中,解決你的心理困擾,另外,你在這個傾述的過程中,也會有一種「有人願意聽你講話」的感覺,會把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抒發出來,有的還會引導哭訴等,把自己最近的壓力都通通釋放出來,這些,單獨通過書籍是無法辦到的

33樓:自悟幸福心理諮詢室

應該說對於內心深處想改變自己的某一種感受或者情緒的話,沒辦法替代,不過,如果想改變的是大腦層面的認知,看一些自助類書籍是有作用的,因為,感受和情緒是需要在和人的相處中去體驗才能獲得,所以,想改變情緒和感受,也需要在和人的關係裡才能實現

閱讀「心理自助類書籍」到底有沒有用

最核心的是看作者是誰,作者真的經過心理學的學術訓練和有心理學的見地,接下來一步再談他的書籍的內容是否與你當前需求是否匹配 是否有幫助。 可以提供一些看問題的不同視角,有一定用處。但也因人而已。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看書自助。有的人適合看書自助,有的人適合做心理諮詢。適合看書自助的說不定還不適合做心理諮詢...

最值得讀的心理類書籍有哪些?

柳帆 1 影響力 在這本書中,心理學家羅伯特 B 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隱藏在衝動地順從他人行為背後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這一切的根源。那些勸說高手們,總是熟練地運用它們,讓我們就範。2 怪誕行為學 生活中我們常有莫名其妙的舉動。你真的會失控?一時衝動...

適合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看的心理類書籍

所有人不是所有人 這題我會都給我讓開 我雙相養病時在家很閒基本上涉及了所有主流能叫的出名字的領域em 對基本上都涉及了 目前發現比較有效的能穩定病情的領域是哲學 抑鬱發作就去找尼采的看 躁狂發作就找羅素的看 朱冬彪 看了想改變是不可能的至少對我來說我的情緒有個baseline 也許看了能開心幾天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