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心理學上的自評量表這一方法?這個方法可能會有什麼缺陷?

時間 2021-05-05 23:41:40

1樓:太陽照常公升起

心理學的量表都好像一面陳舊的不太清楚的鏡子,上面經常還落滿了灰,有的甚至是哈哈鏡,把你不是很明顯的區域性給你放大,有些地方又被縮小到莫名其妙的程度。

寫這段話的時候我腦子出現的畫面是半夜誤闖七八十年代的某個工廠的機關樓,從門口立著的屏風鏡裡面看到人影,你不知道那個人影是你自己,還是住在裡面的鬼。

一面合格的鏡子應該真實清晰得反映出照鏡子的人的樣子。現在的鏡子,基本上都沒有這個功能。

但是好歹,那裡有一面鏡子。

2樓:不帥哥

好了,請注意,以下的自評量表的缺陷是對於研究者來說的。如果你只是乙個想要更了解自己的心理學愛好者,相信我,靠譜心理學自評量錶比所有的民科心理學(例如顏色心理學,星座屬相學)都靠譜得多的多的多的多。以下是乙個免費性格測驗的鏈結(公益非廣告),好好享受吧!

e/當然沒有免費的午餐。除了上文講到的那些,對於研究者來講,自評量表的缺陷還在於:(1)每個受試者可能有自己的回答風格(response styles)。

有些人就是喜歡極端的選項「非常」,"極其",另外一些人常常以理性客觀自詡,從來只選擇最中間的選項"中立"。個人對於量表填寫的意願和理解能力又各有不同。造成的後果就是不同變數即使實際概念上毫無關聯,在資料分析中卻呈現出很強的聯絡(研究者會用乙個叫做"共同方法偏差"的概念解釋這一問題)

如果不排除這種回答風格的影響,很有可能你以為你發現了金礦,實質上只是一堆爛鐵。怎麼解決呢?最簡單的當然就是加一些反向計分的條目(其他條目都是分越高我越愛你,反向計分的條目是越低越愛你)。

更好的辦法是更為精巧全面的實驗設計(考慮加入一些他評量表,或者在不同時間點測量),統計控制——例如通過潛變數層級模型首先識別並控制回答風格的影響。

(2)當需要比較不同的群體時,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是不同群體對於題目的理解可能相當不同。我們都聽說過高考作文命題的一些重要考慮因素——「坐飛機頭等艙」的感受就不是乙個很好的題目,因為貧窮如我就從來沒有享受過。同樣的,對於不同的群體(青年人&老年人;荷蘭人&中中國人)對於同樣自評量表的題目可能千差萬別——在中中國人看來屬於過度自信的事情在荷蘭人看來可能謙虛過度。

這也就是所謂測量不變性(measurement invariance)的問題。如果測量不變性難以保證,不同群體的比較可能也失去了意義。因而,在正式開始資料分析和群體比較之前,記得用一些(驗證性)因素分析的模型考察測量不變性哦。

行為科學中的統計學

MacKenzie, S. B., & Podsakoff, P.

M. (2012). Common method bias in marketing:

Causes, mechanisms, and procedural remedies.Journal of retailing,88(4), 542-555.

Van Rosmalen, J., Van Herk, H., & Groenen, P.

J. (2010). Identifying response styles:

A latent-class bilinear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47(1), 157-172.

Byrne, B. M., & Watkins, D.

(2003). The issue of measurement invariance revisited.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34(2), 155-175.

3樓:

個人認為,自評量表的使用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客觀量化指標,另一方面是成本較低。例如人格等概念還難以做到完全的量化(直接用腦電資料推導這樣的),所以只能依靠經驗式的方式;另一方面,自評量表只要幾張紙和主試就可以,也可以支援電子版和自動化處理,很適合諮詢師或者團體施測的情境。不過問題也確實很多…能想到的是下面這些:

1,理解出錯。

量表畢竟是人寫的,而且其語言邏輯來自編製者。所以會有受測者不理解題目的情況。無論翻譯還是本土的問卷都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對於語言理解能力不高的人可能就更多。

2,概念模糊

自評量表有時候用來評估一些難以量化測量的模糊概念(比如幸福感),但是概念的定義在個體之間往往是不同的。問卷本身體現了編製者對這個概念的定義,施測結果則體現了被試的,兩者都有可能出現偏差。唯一解法就是效度為1的問卷吧…

3,社會期許

這個就很簡單了…舉個極端的例子:請評價你的種族歧視程度(1~7)。即使說了是完全匿名的測驗,結果也會受到社會期望的影響,這樣就難以體現真正的數值。

4,被試因素

被試本身可能會有意地操縱問卷結果。比如說想確診抑鬱的人會故意填寫相應的答案,看出實驗設計的被試可能故意填寫有利於或有悖於假設的結果。這個因素比較難排除,大概只能依靠被試的配合或者加一些問題掩蓋真實目的…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被試亂填。

不過這個可以通過重複問題等方法解決。以上。

4樓:西城

醫院心理科。僅就臨床量表發表一點拙見。

在平時工作中用的比較多的心理量表。包括人格量表(epq,16pf,mmpi),情緒量表(sas,sds,scl90,HAMD,HAMA),生活事件LES,睡眠量表PSQI。都是自陳量表。

自陳從字面意思上看也很好理解。自己報告。測驗會提出一些問題,參加測驗人員根據自己的行為或感受回答。

與之相對的有他評量表(BPRS),投射測驗(TAT,羅夏墨跡)等等。

就其優點來說,首先一點就是自評量表操作簡便,一張卷子一根筆就可以進行,條件好一點的,一台電腦點點點。結果實時就出來了。

第二點。標準化。在任何地方做同乙個測驗,結果都差不多。如果是投射測驗,一千個心理測量師會解析出一千種結果。

第三點,解釋方便。大部分心理測查軟體的結果都是自動給出。結果也很容易理解。

第四點,跟他評量表(如BPRS)比也非常有優勢。除非是評定幼兒或者精神病性症狀等無法清晰了解與表述自己的個體。由於心理特點的內隱性,自評更為準確。

缺點也非常明顯。

1.對一般的自陳測驗(mmpi與epq除外)的結果可以隨意控制。看過血色浪漫的可能會對張海洋用熱水泡溫度計裝病的情節還有印象。

如果心理科只用自評量表診斷。裝病溫度計都不用了。

2.許多通用心理測驗都是翻譯過來的。有一些條目比較拗口,容易造成誤解。

3.給人感覺非常簡單。不像一些投射測驗一樣有神秘感。

想到再補。

心理學上是如何定義幸福的?

錦衛說情緒 幸福的終極方程式 當你目前的內心符合期望的生活條件。人生有滿意的地方很多,比如你認為自己每天能按時醒來,看到你就會感覺到很幸福,事實上你的確每天都能按時醒來看到太陽。那麼與幸福對應的是不幸福,當你的內心不符合目前的期望生活條件的時候。比如,你現在只能乙個月賺5000元,同時你內心的期望是...

同一夢境多次出現,心理學上如何解釋?

自讀榮格英文版中 多次出現是因為夢境所補償的現象和需要性在現實中還在,所以會反覆出現。柱子在把什麼都歸結於 性 的佛洛依德那裡,就會解釋為性。榮格可能會把它解釋為一種代表生命力的象徵。 瀉藥題主很多東西都沒有說明我就擅自揣測下吧同一夢境反覆出現,肯定不是無緣無故的,必然含有題主的心結在裡面,潛意識想...

如何從生理學和心理學上解釋大腦一片空白?

安公尺課堂 在有些特定的情況下,如考試 面試等,在人的認知裡屬於高風險環境。這時,我們的思維是非邏輯性的,受情緒驅動,俗稱 熱認知 這影響了大腦中幾個區域的功能發揮,造成激素分泌失調。其中較為明顯的包括下丘腦 海馬體和前額葉皮質。下丘腦,這個結構只有杏仁大小,能調節壓力激素,是連線情緒與肢體感知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