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經常懟速度,10公里和半馬成績都很好的跑者為啥跑全馬跑不進4小時

時間 2021-05-05 23:40:38

1樓:李良新 定向越野

通常情況下,10公里以及半馬成績很好但全馬跑不進4小時的跑者基本上都有乙個共同點,年輕,而且相當一部分是在校大學生。

一般而言,這些人都有一定的運動基礎,但平常很少有長距離的訓練基礎,而且對長距離跑的體能分配和身體的耐受能力都比較差。

本人在大學的時候,就存在這樣的情況,5公里18分,10公里40分以內。而平常的訓練(對嚴肅跑者都談不上訓練)就是每週一三五按4分左右配速跑4-5公里,偶爾會跑個10-12公里。大二的時候是體能巔峰,參加了北京馬拉松,前半程簡直起飛,不到乙個半小時,然後可怕的事就發生了,28公里的大坡處順利撞牆,後半程就跑廢了,最終用時3小時37分。

第二年鍛鍊少了,體能不如大二。但因為帶著個小兄弟,前面一直壓著跑,450配速,最後全程基本都是450左右,35公里-40公里稍微有點降速,順利跑到326。

所以,沒有長距離基礎真的不好跑馬拉松,身體肌肉和關節的耐受能力不夠,也不會控制節奏和配速,後半程跑崩再正常不過了,自然就跑不出好成績。

但能跑進330的選手,平常跑起5k,10k速度一樣嗖嗖

2樓:Volibear

你說這個幾乎不成立,只在極少數人身上有可能。

首先,你說的是10公里和半馬成績很好,不是800公尺和1500公尺;

其次,不是一般好,是很好。

半馬想取得很好的成績,在拉距離的訓練中一般也得練30公里甚至朝上,你再懟速度,不可能在半馬訓練中不堆量。

我半馬最好成績1小時17分不到,這個成績算是很不錯但也是業餘高手範疇內不是專業水準,我從來沒練過全馬,訓練中最多也就跑35km,但全馬4小時是很輕鬆的,和休息日拉距離的訓練沒什麼差別

如果你指的是10公里40分鐘,半馬1小時40的跑者,那不叫很好

3樓:

從題主與其他答主的回覆中了解到,這裡的「10km和半馬成績很好」,指的是10km跑到40分、半馬跑到140的狀態。

10km40分、半馬140,放在普通馬拉松愛好者當中,的確都是比較好的成績。

BUT這兩個成績放在同一位跑者身上,是一樣好嗎?如果並非一樣的好,那麼暴露的問題是什麼?

我個人非常推崇的馬拉松訓練書籍《丹尼爾斯經典跑步訓練法》,不同於只提供了按圖索驥式訓練計畫的其它同類寶典、聖經,丹尼爾斯提供了VDOT跑力值這個量化工具。

在VDOT跑力值表中可以看到,10km40分對應的跑力值是52,而半馬140的跑力值已經降低到45了。

乙個訓練足夠系統化的跑者,速度和耐力是均衡發展的,各種距離的跑力值也將會趨於相等。

我自己算是乙個例證:我的總跑量過萬,日常採取以有氧為主的系統訓練,10km PB 39分15秒,跑力值53;半馬129(未盡全力),跑力值52,全馬307,跑力值51~52。

而10km40分+半馬140,就已經表明該跑者的有氧耐力存在很大的短板,跑10km的速度能力並不能合理有效地體現在半馬這個加倍的距離上。這兩個距離在跑力值上有7分左右的明顯差距,而這個有氧短板的差距趨勢等比例地延申到全馬的距離上,全馬的理想成績也就是4小時(跑力值38),更何況從半馬到全馬要跨越撞牆期,所以跑不進4小時一點都不奇怪。

10km40分+半馬140這種成績組合,如果都是盡全力的表現,本身就反映出該跑者的日常訓練理念並不符合全馬要求。

4樓:福肥

說一下個人的理解。

基本情況:60後,跑步2年半,總里程9500多公里,目前5公里20:37,10公里41:39;半程13726,全程34256。力爭2023年全程跑進330.

重點說一下全程。全程需要的是有氧耐力,也是極限運動,請心存敬畏,認真訓練,切不可盲目參賽並對成績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個人體會,全程最重要的是在能力範圍內確定乙個穩定的配速,至少堅持到37公里。

比如510配速。不與周邊的跑友攀比,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堅持乙個速度,這樣基本能達到自己預估的成績。剩下的5.

2公里,盡量維持不掉速或掉速不要太多,比如510可以掉到520,但不要超過540.

全程的最後幾公里,對跑量不足的跑友來說,極其艱難,極端情況甚至走都走不了。跑量是王道之一,耐心堆跑量、堆有氧。

5樓:寧寶寶

一般這種都是花很多的時間來訓練他們的速度,側重練習間歇跑和衝刺,花較少的時間來訓練他們的有氧,所以才會導致他們的速度較快,但是耐力不行,我也是這種型別,半馬四分配速可以跑完,但是跑不了全馬

6樓:idola

後面半程不可測情況太多了,耐力不行跑崩了,抽筋了,膝蓋扛不住了。我半馬152的時候,首馬513完賽,膝蓋太疼了,走了9公里。

7樓:ZhuTJ

你這思考方式不對吧!

全馬能跑進4小時的人,10公里和半馬成績會差麼?

你只是關注的10公里跟半馬成績好,而全馬成績不好的,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為全馬本身就是極限運動,跑不下來都太正常了!還為啥跑不進4小時?跑不下來也算正常呀!

速度這事,有能力就快,沒能力就慢點唄!

距離,有能力就長,沒能力就短!

跑步的意義並不是跑步的本身,而是通過這件事來完成自身的救贖吧!

雖然說跑步是項競技運動,速度代表這青春跟活力,距離代表這強悍跟耐力,然而這些都是附屬品!

當初我們跑步只是為了追求速度跟距離麼?是麼?

8樓:犁叔

因為全馬需要耐力。我身邊也有全馬進330的,但是10公里45分鐘也跑不進的。不過10公里如果能練進40分鐘以內,那麼全馬進4小時也是超級容易的。長跑無非是以短促長或者以長促短。

9樓:晗哥不好惹

偽命題。「10公里和半馬成績都很好的跑者」成績一般好的話,怎麼著10Km也是40分以內,半馬135吧?全馬跑不進4小時不可能的,320以內隨隨便便。

「成績都很好」比這還要強吧。提問者可能是想鄙視一下只懟速度不跑長距離的練法吧?4小時還不涉及這個。

持續的練一練,全馬跑不進4小時,挺難的。

10樓:子樂

我同事和我說過他跑步時遇到一位年長的跑者說的話:年輕人大多不是去健身房練肌肉練力量?等到了一定年紀了才開始跑步。

後面我同事就真的去健身房了,但也是保持一定的短跑,他的5km可以去到3~4分,10km可保持在40分鐘左右。

但是我同事卻和我說,全馬並沒有把握,因為短跑可以很快,是因為自己的爆發力強,但是全馬更多靠體能耐力。

這就是短跑有的人速度可以很快,但是長跑是考驗耐力和體能分配。

特別是對於全馬,對於普通的跑者,考驗的不單單是速度,更多是考驗你的體能耐力,考驗你的意志力,考驗你的體能分配。

全馬和10km的概念不同。全馬對於體能的要求不是4和10km的疊加,往往到了後期體能極限後,才是真的磨人。

全馬能跑進4小時的普通跑者,都是離不開長時間跑步的積累,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突變。

跑全馬的人都知道,到了30km左右,這個距離大概是到達人體的極限。也是只有堅持過了這個極限點的人,才知道自己是需要經歷什麼。

要去提高全馬的速度那體能,是需要經歷很多有氧的訓練跑。最簡單的乙個標準是看月跑量,普通人的跑量大多是在100km~150km左右,但是想提高耐氧量,就可能去到200km。

還有乙個重要的點是:堅持、堅持、堅持、再堅持。

跑全馬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跑者大多是中老年人居多。也會發現他們往往跑得還賊快,這是經過幾年時間的積累。

我自己在練全馬的時候,前面兩個月的跑量在200km左右,日常跑8~10km,週末就是要進行15km、半馬、25km、30km、35km、42km的拉練,每一次訓練都比前一次有進步就是最好的進步。

我第一次半馬是跑了差不多兩個半小時。

到了一年後參加了兩場全馬,經過一年的積累是可以到達4小時左右的。

第一場馬拉松是2023年廣州馬拉松。

第二場馬拉松是在廣馬後兩周的廣州黃埔馬拉松。剛好可以破四。

今年跑得少,估計2023年的廣州馬拉松破四是很難了。跑完就是勝利。

11樓:這輩子能破3就行

那只是10公里和半馬成績也不夠好。從沒聽說過10公里30多分的,全馬跑不進4小時。前幾天張德順、李美珍萬公尺33分水平,首馬乙個228,乙個237吧,這還是兩名女子。

跑不進4小時,你怎麼說10公里半馬成績好呢。

12樓:熠月清風

全馬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對跑量和跑齡要求較高。

真正的全馬從30km才剛開始。

我的月跑量到300km,才破330。

到500km,才破300。

現在244。

不追求配速了,慢即是快。上個月跑量900km。

13樓:木馬牛

10 公里,半馬速度快的,全馬表現不好的基本上都是跑量不足或者是第一次參加全馬,前半程跑和平時半馬成績差不多,甚至半馬 PB,把自己拉爆,後半程只能看著一群一群的的人從自己身邊跑過,自己想跟都跟不上。在普通跑者中有這麼乙個現象,30 歲以下的跑半馬比 30 - 45 歲的快是因為年紀優勢,30-45 全馬跑的比 30 以下快還是因為年紀優勢。前者爆發力好,在賽場上會與身邊的人進行較量,每超乙個都會多乙份成就感,好在半馬只有 21 公里,衝衝就過去了。

後者因為耐力好,在全馬賽事上的平均成績最好,知道自己比速度比不過年輕人,但是自己有豐富的比賽經驗和充足的跑量,全程不會和別人比較速度,按照自己的節奏跑步,幾乎穩定的配速,很容易跑進 400,330 甚至 320。

上個月剛跑完杭馬,前幾公里跟著 315 的兔子,5 公里覺得我能比兔子快,就自己先跑,到後半程再跟 330 的兔子,或者 345 的兔子,四小時完賽問題應該不大。當跑到半程後,就覺得要跑不動了,後面速度慢了點,努力跑到 28 公里處,這時小腿已經開始漲起來,跑不動了,停下走了一段,跑個十來公尺又跑不動了,也沒為難自己,索性走完後面的路程,當走到江邊時,江風吹的很冷,在 38 公里處,成片的跑者從我身邊跑過,只能羨慕他們,真的是太厲害了,可以跑完全程。因為今年的疫情影響,上半年的賽事全部延期,想著今年應該不會有馬拉松了,也就沒好好練,今年跑量也就 200 公里多一點,好在杭馬能安全完賽。

全馬距離是半馬的一倍,但是完賽時間並不是簡單的乘以二來計算的。對於半馬成績好的,如果每月跑量能達到 150 km+ 以上,30 公里能跑進 230,全馬四小時應該很容易的,330 也能行,參考我 19 年的跑量和全馬成績。

如果想要跑進 320 ,那你需要乙份完善的訓練計畫,賽道上補給策略,當然一身好的裝備也可以助力 PB。 全馬成績好還是要靠跑量來堆(高手除外),但是跑馬還是要量力而行,注意身體。

宿舍裡那些經常愛懟人的同學是什麼心理

路飛666 這種人我宿舍裡也有乙個,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 槓精 這種人有一種通用的心理,就是不滿意自己,而看不慣別人。每一次我們如果說了一件稍微可以值得炫的一件事,他馬上就會說,你這不算什麼,然後總是誇大其詞的來說一件比你更炫的 其實我們其他室友心裡都清楚,但是又不想跟他扯這些,不然他會更加想和我們...

為什麼有專業知識的人經常懟不過那些毫無專業素養的公知和名嘴?

懟翻專業人士,最好的辦法當然是不在專業圈,或者不在專家的領域內。所以,名嘴民科大V,一定要貫通古今 融會文理藝工,乙個理論必須要幹翻TOP10科學家學者 排名10以後的,可能他們就不知道了 出來乙個專業的,熟知的領域只夠人家牛毛尖尖,你指出具體領域的錯誤,大神只需微微一笑,滿臉惋惜,一名 你呀,知識...

經常懟自己朋友的人是什麼想法,而且她懟別人還很自豪?

王浩然 互相懟人也能成為傻屌樂趣 相敬如賓也能成為君子至交 人不至於互相看不慣對方去猜測別人的心理和習慣性格習慣圈子不同不要硬融才是互相尊重的體現 邋遢庫珀裡 咳咳,就本人來說吧,本人喜歡懟人,至於為什麼懟人,純屬嘴貧。本人深知自己嘴貧,十分雞賊的性格又躲了許多社會的毒打。嘿嘿嘿,但是本人懟人純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