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乙個人如果連父母都不愛,他就不會愛任何人 ?

時間 2021-05-12 06:50:49

1樓:

Honor your father and mother.

There would always be individuals who are emotionally or psychologically impossible to love their parents. Therefore loving for parents should not be a demand.

To honor your parents should be demanded. This will help people recognize there is a higher moral authority to whom we are morally accountable.

2樓:

不同意。

我對我父母有責任(而且現在已經開始安排了,以他們的心智水平想到這一層我覺得有點困難),而且有責任是為了避免麻煩。但我好像不怎麼愛。

我的手機桌布一直都是我前任,

感覺自己也算是某種意義上長情的人吧。

隨意噴。

3樓:呵呵

我同意這句話,但應該不是說話人以為的那個概念。

人際關係中,父母是天然地應該和乙個人最親密的關係。考慮到如今的社會狀況,要是如果對於子女而言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來說都能出現仇恨的話,就說明那個地方就是個煉獄社會,一切正常的人際關係都是遮羞布下赤裸裸的掠奪和折磨。

4樓:

雖然是謬論,但是這種說法在我身上卻是成立的,我從小到大跟家裡人之間的關係都很淡漠,從未感受過被愛的感覺,現在長大了,感覺自己也沒有愛別人的能力,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扮演乙個感情豐富的人。

父母也常常責備我對他們很冷漠,但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們在我身上種下了冷漠的種子,卻指望收穫熱情的果實,經常拿別人家孝順的孩子跟我對比,我很想對他們說,你們怎麼不看看別人家的父母是什麼樣的。

5樓:

「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魯迅《隨感錄二十五》

父母不愛子女,子女又怎麼學會愛父母,怎麼學會愛人(凡事無絕對,但是道理就是這樣)

6樓:夏天

父親從小到大一直都在罵我,一點小事情做得不對就要大罵,兇我,幾乎都是天天有的事情,我天天都在哭,可是他還依然那樣天天罵我兇我,真的很痛苦,導致我現在一直都不喜歡他,很多親戚都說,原諒他吧,他沒什麼文化,教育方式可能不對,不會表達自己的感情,可是,從小到大20年了,心裡上的陰影,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消失吧!

7樓:

我覺得這句話不是謬論。本質是父母其實是乙個人到這個世界上來,唯一能夠給予無私的愛的人,如果得父母沒有給予這種愛,那麼這個人不但不會愛父母,他也基本不會愛別人。愛應該是一種得到後才能付出的東西,沒有得到過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愛。

但是這種話的問題是它不講道理,其中蘊含著深厚的貶義和道德綁架。這件事其實是很悲哀的一件事,乙個可憐的人因為沒有得到父母的無私之愛,失去了愛的能力。這個人是受害者

8樓:

當然這句話邏輯上有問題,其實就算乙個愛父母的人,也不一定會愛任何人,而且「愛」這個詞在中文裡是很含糊的一種表述,究竟是道德意義上的呢,生物意義上的呢,情緒意義上的呢,還是……

9樓:泠晞月

瀉藥,想了一天,踩最終做出這個回答

很對問題在我看來都需要從兩面分析(涉及自身利益什麼的我也會雙標,畢竟我也是自私的……)題主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是乙個可以雙向回答的問題。

乙個人連父母都不愛,的確,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我們睜開眼睛看見的第乙個人,血緣天性,成長如斯,正常情況下,我們都能看到父母對孩子深沉的愛,這種情況下,養出的孩子不愛父母,那麼就只能說是天性薄涼了吧,指望他愛別人,我覺得沒多大可能了。

但是,我們的成長環境,最基本單位家庭,不可能沒有磕磕絆絆,不可能完全杜絕危險,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看過太多的案例,我們如何能指望乙個孩子愛上家暴的父親?我們如何能指責乙個被父母每天嚴厲的逼迫他學習的孩子去愛他的父母?

我們如何能期待乙個被母親拋棄的孩子去喜愛他的母親?如何能讓乙個孩子去理解家庭的破碎?這個世界上這樣的孩子太多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中國自古講究的孝道,摻雜了太多的愚孝的成分,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就像我乙個作為乙個女孩子不會嫁乙個不愛父母的男人,因為他們的家庭,必定是有缺失的,這樣的感情,容易偏激……

10樓:淮檎灬

瀉藥,悖論無誤,人該愛值得被愛的人、事、物。父母如果只管生卻不管教養那也沒什麼可尊敬的,不要老糾結奇怪的問題,不是什麼事都需要反駁的,能提出這種理論的人都給自己安了一顆奇奇怪怪的聖母心,不管你怎麼反駁他都覺得你道德淪亡的。

11樓:藤丸立香

瀉藥,試問你被親生父母拋棄,從小被別人收養。長大後你的親生父母卻有想把你搶回來,你傻回到親生父母的身邊還是留在養父母身邊呢?

更進一步,親生父母不是因為什麼特別原因拋棄你,而是把你賣出去呢?

那麼現在回答,並且思考誰是你的父母,你愛他們甚於另一對父母的原因是什麼。血緣關係是否決定一切。

所謂「不愛父母怎麼愛別人」不過是想當然的經驗主義之談,因為大部分人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可用這種經驗當做揣度、指責別人的理由,當然毫無道理。這和最近那個「如何看待有男生不知道黛玉葬花?」本質上是相同的。

12樓:吳君健

似乎百分之百的人都認為這是謬論。大概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用邏輯謬論的理由。

它邏輯雖然粗暴了點,但何不試著正面一點去看呢?

一句話還是應該從它的整體含義去看,沒有什麼人話是沒有上下文的。我覺得這句話不過就是《論語》「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所衍生而來的一種言語上略微粗暴的表達而已。有若這句話不是挺好嗎?

不妨先設立乙個概念:愛不只是名詞,也是動詞。

任何人情,無論友情、愛情、親情,皆有意志參與的一面(即愛作為動詞),亦有內心情感的一面(即愛作為名詞)。 儒家的孝,是盡孝,是一種意志行為,是為他人去做某件事,是去為他人完善對方的某乙個方向,或是物質或是心靈。

家庭是人生活最自然的環境,是人格陶成的第一所學校。他學會的第一課是感恩,因為沒有父母就沒有我。這一點也很粗暴但是於理無礙。

他也學會尊重年長的人,他們對人生的經驗和體會,是我們的借鏡,讓我們在還沒有碰到人生挫折或麻煩事就先有了概念。

我有不少天主教家庭的朋友,家裡七八個兄弟姐妹,很多人到了大學才第一次睡自己乙個人的房間。他們從小就學會在手足的氛圍中和他人分享、照顧他人。還未成年,先學會幫助爸媽掌管乙個家,這都需要乙個足夠成熟的人格。

所以說孝弟為仁愛之本當然有道理,那裡最能讓人學會愛是乙個動詞,在甜言蜜語之前先拿出行動來。

從情這一方面講當然也有道理的。著名的神學家馮巴爾特薩(Von Balthasar)就提到,乙個人來到世上,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他剛睜開眼,第一次接觸乙個人的凝視,是母親的目光。這是人與「他者」之間的第乙個凝視。

這大概就是母性獨有的特權,我不覺得世上還有什麼人有。

總而言之,這句話本身當然有邏輯上的不嚴謹,然而我會傾向認為它的初衷,即乙個人對他父母的特殊責任,是正確的。所以不必太拘泥於字面的問題。

13樓:

分情況,碰見一位男生,家裡還有乙個姐姐,因為靠家裡父母教師收入養不活兩個小孩,他爸爸比較保守,緊緊拽著鐵飯碗,他母親毅然辭去鐵飯碗,擔心他胃口不好,沿路跟著他辦補習班,初高中跟著他去縣城,大學跟著他去北京。

結果他對任何剛認識的人,都數落自己媽媽,辦了一輩子班,一分錢存款都沒有,控制慾強,不愛收拾,小心眼。。。如此之類,讓人心寒。

和老太太接觸過,品性高潔,走一路結交一路的朋友,其中給她不少幫助,而且長期保持聯絡。退休後自學古箏之類好幾門樂器,成為社群文化隊主要負責人,聚餐還會拎瓶紅酒~整日忙於自己的事業,根本不會干涉他~

連對自己的父母都如此苛刻之人,果然人緣比較差~

14樓:托塔天王冠

從心理學來解釋,這句話是對的。乙個人從小沒得到父母(養父母)的愛,從而不愛父母,確實很難去愛其他人。

但是「愛」如果理解為儒家,對父母無原則的遵從,那麼這句話就錯了。

15樓:言楓

乙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於是認為,他不會愛上任何人。

邏輯謬誤。

他們為什麼會說這句話?

一般人認為,人最親最近的是自己的父母,最愛的最先愛的也是自己的父母。

打個比方。愛是以自己為中心畫圓。推己及人,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朋友到陌生人,越邊緣,愛越少。

他們認為,不愛自己的父母,愛就連最小的圈子都滿足不了,自然擴散不出去來愛其他人。

但是,愛是可選擇的。只要愛量充沛,衝出小圈覆蓋大圈是完全有可能的。一些人不愛父母,不就是跳過了父母那一圈嘛。但不代表他不愛其他人呀。

一些人,不愛父母,但是愛其他人。還有一些人,不愛父母,更不愛其他人。但愛父母與愛其他人之間沒有任何因果關係。

16樓:煙波人長安

首先這個問題從邏輯上就有問題。 乙個人不愛父母 ≠ 不愛任何人。根據休饃Hume提出的懷疑論來說,乙個人不愛父母也許是乙個因, 不愛任何人不一定是乙個果。

乙個人愛不愛父母可能由他的親身經歷導致。你不能以偏概全的說乙個沒有父愛母愛的孩子長大後就不愛父母。這個社會有很多走丟的孩子,長大後還會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

我也同樣見過有在溫室裡長大的孩子手刃自己的親生父母。同理, 你不能說那個長大後尋親的孩子愛每乙個人,也不能說手刃自己父母的孩子不愛任何人。

17樓:GOK

人與人有各種各樣的羈絆,有些使你開心,有些使你疲憊,有一些人人很主觀,一旦有事情發生,就會被社會各種毒雞湯放大內心的情緒,從而偏執極端主觀,除非是特別惡劣的父母,大多數父母只不過是普普通通,你連父母的不完美都不能原諒,不能理解,那你能原諒誰,能理解誰?原諒,理解,是愛的第一步,懂得自然懂不懂得,說教改變不了什麼←_←

18樓:長風

我覺得,這個愛,只是一種基礎情緒,並不意味著不附帶任何負面情緒,也不會等價於任何具體行為。

愛這種情緒的非集,基本上都是恨,不愛也不恨基本是不可能的。

有答案說有父母不慈,所以不會在行為上「孝順」。對等,這無可厚非,但是,你能說那不慈父母,對子女一點愛意都不曾有過?要對等,那也應該有對等的些須愛意吧?

子女長到能就父母慈與不慈發表意見的年紀,沒受過父母一點愛護的可能性也不大吧。要對等,也行啊。

有個邏輯是,他對我不好,那我就要更狠的報復回去。那按這個邏輯推演,人際間關係只會向壞,不會向好,因為沒有人主動示好。一旦出現向壞苗頭,那人際關係會立刻進入惡性迴圈。

這樣,大家就爽了?

如果乙個人就是不思進取,懶惰,懦弱,連自己都不愛,這種人怎麼辦??

好好 不要過於責怪自己,首先冷靜,這個時候對自己失望謾罵只會讓自己深陷自我懷疑和絕望的漩渦裡。最近剛發現的乙個方法,會幫助到一些。不思進取 懶惰 懦弱,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弱點,你避免不了的。我們只能確保自己不被其左右情緒乃至失控。這些弱點都互相關聯,懶 不能吃苦,拖延症晚期,當你感到被懶惰拖延帶來的敲...

怎樣快速忘記乙個人,不愛乙個人?

小陳同學並不沉 什麼辦法,什麼辦法都不如自己想開來的快,你即使再不捨,再不願,可是這個人已經走了,已經不在你的生活裡面了,這麼傷心,有什麼用呢?誰能看到你呢?把注意力轉到其他的地方,不要再想他了,不要再去念它了 一棵小海棠 之前看過一條微博 從前有個年輕人去找禪師,問,怎樣能忘記乙個很愛很愛的人。禪...

愛乙個人會說不愛就不愛嗎?

愛意東昇西落 其實也許愛不只是一種不可控的感情。有時候它可以是一種選擇,選擇愛你或者不愛。倘若有人一次一次在漫長的歲月裡堅定的選擇你,那人才能稱得上是把愛你變成了一種身不由己的感情。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會有這樣的感情,但我也許永遠不會遇見。 西瓜君i 人是在不斷成長的,思想當然也不會是一層不變的,隨著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