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低 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05 21:22:13

1樓:靜海垂瀾

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陪伴,或者即使陪伴孩子也是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為中心,而且也沒有給孩子很多遊戲的空間的話,孩子的心智不能很好地發展,共情能力也會比較差。

共情能力差的人的內在小孩,總是處於特別憋屈的狀態。

他理解不了別人,反而老是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最終的結果就是他常常處於委屈的狀態,悶悶不樂、不快活、抑鬱,特別容易被激怒。結果他的火氣越來越大,別人對他也是忍無可忍,這樣一來,他的人際關係就不好。

——《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乙個共情能力不好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共情能力也往往不好。

2樓:洪權

共情是心理諮詢中的用詞。

以前有:看臉色,知情識趣,沒眼見等等的說法。

現在用乙個進口詞來表達,確實不倫不類。比如,換位思考,是不對的。因為,交流對話中,根本不可能存在換位思考。而是直接去感覺共鳴。這是乙個本質錯誤問題。

沒有人會在聊天時去思考,只會去感覺對方的狀態,跟對方情緒同步,感覺同步,才會感同身受。

要說明這個東西到底指什麼?

人與人的交流中,有幾個交流核心。

1.情緒的共鳴。是感同身受的共鳴,比如聊天的時候,情緒共鳴了,就會熱火朝天,感覺能交心一樣。感覺很融洽。

2.語速的同步。情緒共鳴起來了,能心領神會對方的意思。

能合拍聊天內容,節奏。這個時候會發現語速是差不多的同步。如果突然出現乙個尷聊的闖入,會發現語速跟其他人不同。

會顯得很突兀。

3.感覺共鳴。情緒是感同身受,感覺是抓取的方向。

有的人只會自說自話,根本感覺不到對方的狀態。情緒感同身受了,說出來的也是很叫人難受的語言。因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感覺不到對方的各方面。

4.表達方式不應該算上。前面的三個做到了,是不存在表達不對的情況。

那麼,題目中的共情能力低,應該就是說前三個方面有問題。

3樓:呆毛魯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來談論一下應該如何用共情的方式表達。

比如,冬天早上太冷了,你的室友不願意起床去上課,然後就和你抱怨了一句:「我想睡懶覺,不想上課。」這時候你會怎麼回答呢?

第乙個回答:「不想上課就別上了,直接逃了唄!」

第二個回答挺理性:「不上課,到時考試掛科了怎麼辦?」

第三個回答:「你跟我說這個有什麼用?我又不是你老師。」

第四個回答:「我比你更困,更不想上課。」

第五個回答聽起來挺有智慧型的:「我也這麼想過,但後來我想了想,覺得睡懶覺其實挺好的……」然後噼里啪啦講了一堆道理。

第六個回答:「你睡得太晚了,所以起不來,下次早點睡。」

第七個回答:「每天早起上課確實挺辛苦的。」

你發現了嗎?

從第乙個到第六個回答,都是從不同角度提供了一定的資訊的,只有第七個,沒什麼資訊含量,就是一句廢話。但就是這句廢話,卻能讓人感到很安慰。

這種表達方式,就是共情,也就是心理學上說的同理心。

所以,共情能力,是指能夠感同身受別人的處境和情感狀態的能力。

共情和同理心不等同於認同,要達到乙個專業級別的共情,其實是需要訓練的,很多事時候一些事件你沒有感受,並不代表你的共情能力低。

那麼,共情能力低有哪些表現呢?說幾點,僅供參考。

1、在他人悲傷或有某種感情時,聽對方的敘述,體會不到他們的情緒,無法感同身受。比如別人失戀,想安慰也不知道對方為什麼會哭,無從下口。

2、安慰別人也只是出於禮貌,或是經過觀察別人的反應覺得應該這樣做。

3、看別人交流時,難以被打動,反而會理性分析他們的心理活動,說話也比較少參雜很強的情緒波動。

4、很冷漠,不以為然,無法表現出真的care別人的感覺,比如說我跟她說大巴開下橋一車人都遇難了,他的重點卻在大巴衝下橋,並且笑出了聲。

有人也許會問,共情不就是同情嘛?

其實不然,常常會有人把共情和同情混為一談。但兩個詞語看似相近,實則不同。

同情指的是理解他人所處的環境,但只是通過你的角度、你的眼睛。

也就是說,那只是從你自己的視角出發對別人的看法,比如「嗯,我對你的處境深表同情,但我也有自己的困境……」等等。

這就是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的同情。

因此,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認為愛就是一種吸引,至於另一半是誰並不重要。

與此相反,共情是你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入別人的內心。

這樣,你並沒有放棄或丟掉自己的觀點,也能體察他人的情緒、矛盾或心願。

如果你還不理解,我再打個比喻。

「共情」就是——我掉進了井裡,黑漆漆一片,正當我害怕無助之時,卻發現,原來——你也在這裡!而「同情」就是——嘿,你在下面很難受吧!

現在懂了吧。

為什麼共情管用呢?

因為共情讓人有一種被看到,被理解的感覺。這種感覺就相當於,雖然我說的是廢話,但聽上去卻讓人覺得特別地溫暖。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要穿到別人的鞋子裡,你穿別人的鞋子,你要用他人的角度看世界。」

但這句話背後有句潛台詞,就是,如果你用他人的角度看世界,那別人幹嘛要你告訴他呢?如果你看到的都是他的東西,他幹嘛還需要你。

可是我們發現,我們恰恰就是需要這麼一句廢話。即使這句話沒有給我提供任何額外的資訊,但是這句話讓我感到被理解、被支援,讓我感到安慰。

如果你不懂的話,那我舉個例子。

小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一不小心滑到手了,雖然沒有流血,但是他很疼就哭了。如果他的媽媽這個時候說:「哎呀寶寶怎麼滑到手了,好疼啊,沒事吧。

」那麼這個孩子哭完之後可能就會接著玩。因為他知道說這個疼是有意義的,因為媽媽看見了,並且媽媽肯定了這種疼。

但如果他的媽媽不這麼說,說的卻是另外一番話:「哦你怎麼劃到手,那你下次小心點好了」,或者說「不痛不痛,沒事沒事」或者「男孩子不要哭,堅強一點」,甚至是「你看剛剛我就叫你不要這麼玩,你偏不聽」這種帶著指責的語氣。

如果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回應的話,那麼這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跟媽媽之間是沒有連線的,他會覺得自己的痛好像是自己的某種錯一樣。

他就沒法去接受自己的那種感覺,然後這種失去連線的狀態,就是很多人長大後發展成孤獨和不合群的原因,因為他沒法讓人看到。

那既然共情這麼好,為什麼我們平時很難做到共情呢?

因為情緒。

如果我們是乙個不太擅於處理情緒的人,那麼過於強烈的情緒就會讓我們都覺得不能忍受,然後就很容易選擇一些簡單的辦法去否認這種情緒,比如「至少你還這樣,至少你還那樣」。

你看我們其實經常都會說:「沒事,你一定會成功的」或者說「不要難過了,來,笑乙個」。你說這些話其實都是在否認那個情緒。但平常我們會經常用這些話,來跟對方溝通,還以為是出於善意。

但實際上確實是出於善意了,因為我們真的會以為這些話可以幫到對方的,但是並沒有。

所以共情,它的核心內容在於可以直面這些情緒,同時還能坐得住。

舉個例子。

你的女朋友看到她閨蜜買了新的口紅,就和你說,某某買了新的口紅,然後嘆了口氣。

你可能有這幾種理解,乙個是女朋友想換新口紅了,就會說:「不是之前才買了口紅了嘛,沒必要換。」

或者你覺得女朋友在問要不要買新口紅,就會這麼說:「那我再給你買乙隻吧。」

要是你覺得是女朋友虛榮,可能這麼說:「怎麼又是口紅,你這個人怎麼這麼喜歡攀比呢。」

無論怎麼說,但要是你有個共情的態度,你就會知道,女朋友說這句話,其實未必是想換新口紅,或者嫌棄你沒錢,可能只是為了表達不開心。

如果你能察覺到她只是在表達不開心,就直接回應這種情緒,可以這樣說:「哎,我知道了。」或者「我知道,你有點不開心。」

你把這種情緒說出來就行了,有時候沒有必要真的去買口紅。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沒辦法做到共情,因為忘不掉我們自己。

這裡面有很多原因,比如說利益的衝突,你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你想拯救對方,你想扮演乙個完美的形象,你想保護自己,你害怕失去掌控,或者是你曾經有過創傷這種情緒經驗,等等。

這些東西都會讓我們沒有辦法那麼好地去理解對方。

那如何培養共情能力呢?

儘管我們可以極大的表現出自己對他人的關切,卻很少能真正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要達成共情,看似簡單,實則不易。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我願意聽你說。」表示我接納你了。你還可以問對方說,「到底發生了什麼」。

不評判,不打斷,不揣測,去理解他的經歷。

另外,什麼都不說,也是乙個很好的共情態度,因為沉默是金。

但共情絕不是讓你去表演,因為共情不是為了去操縱對方,而是為了更好地去理解對方。

要想真正理解乙個人的情緒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首先,要學會尊重,尊重他人才能讓我們想去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也才能讓我們不要去評價、甚至是批評他們。

其次,要學會傾聽、學會換位思考。

最後,我們要學會接納,接納對方和對方的事情作為自己內心感受的乙個部分。

「回應」是很難讓情況好轉的,而真正能讓事情變好的轉機是彼此的「聯接」。

參考:Youn Sil Kim, Haeryun Cho. The Effects of an Empathy Abi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on Empathy Ability and Parenting Efficacy among Mot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2018, 24(2):119-127.

4樓:懵懂豬

舉個自身的栗子:

我和朋友的對話:

我:我要失業了,近來每晚都睡不著。

朋友:你也有今天!為啥?

我:。。。。。公司被總公司解散了。

朋友:安穩生活沒了吧!!!

老實說,我有把他拉黑的衝動!

5樓:奇遇

我們先考慮第乙個問題:什麼是「共情能力」

字面意思:共同的情緒或者情感,兩個人能想到一塊去。

然而是實際意思是: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切身實際的感覺到對方的感受,從而去照顧對方的一種方式!

如果這個還不懂的話,簡單來說就是「換位思考」

所以共情能力低的人有什麼表現?

第一:他們從來沒想過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簡單來說就是說話做事不過腦子。

第二:他們已經嘗試如何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了,但是考慮不到,簡單來說就是,我嘗試過,但是真的感覺不到。

第三:他們能夠感覺的到,別人的不開心,或者別人的不爽,但是不知道如何應對。

其實這三種人雖然內心感受不同,但是帶給別人的結果並沒有不同,別人都只是覺得你情商低而已。

舉個例子:

「這幾天大姨媽來了,好難受」

那第一種人回覆「那我也沒辦法,要不你憋回去?不流血不就不疼了嘛」

第二種人回覆「來大姨媽很難受嗎?那要不吃點止疼片?」

第三種人回覆「我知道來大姨媽挺難受,那你多喝點熱水吧」

所以一般有點會換位思考的人會怎麼說「來大姨媽挺難受的,你記得別吃涼的,家裡有沒有暖寶寶放在肚子上,流了這麼多血,買點紅糖和枸杞煮一煮就可以喝,放點生薑也可以」

這個男生也知道女生不一定會去做,但是無所謂,因為他知道,女生從青春期開始到現在,來過的一年有12次姨媽,到現在為止也許有五六年,也許十年,該怎麼去做女生比你更清楚,所以比起讓她生理上的舒服,這種關心,讓她心理上的舒服會更好,所以無所謂女生會不會去做,只要讓女生知道有人在關心她就好。

所以這就是最簡單的共情能力。

1. 看回覆的長短,這個很簡單吧,應該都可以看得出來,如果對方回覆你三四句話,或者很長一段,那心情一定是好的

2. 看回覆的內容,如果對方回覆「表情包」「哈哈哈哈」等內容,雖然字少,但是代表對方心情也是不錯的

3. 相反的,如果對方回覆「嗯」「啊」「哦」或者不想回覆,那你就一定不要強求,一定不要繼續和對方說什麼沒意義的話題了。

4. 用句北京俗語就是,「別人說城門上的樓子,你在這說胯骨軸上的痦子!!!」

1. 「經歷這樣的事一定很難受吧,我理解你」「我經歷過差不多的,很難過,我懂」

2. 順著她說,一定要站好隊伍,哪怕她說出多大逆不道的話,都只是吐槽而已,乙個成年人,生活壓力這麼大,還不能吐槽,那是要有多累?

3. 不要給別人指指點點,哪怕是指點也不好,成年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知道該怎麼做,有時候陪伴比指教更容易贏得好感。

我是 @奇遇,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與異性相處,那就搜尋公眾「奇遇情感」,領取乙份《脫單秘籍》,讓你擁有和心愛女生在一起的能力。

Sci發表共一作是什麼意思?

比格沃斯先生 在計算學術成果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存在爭端的地方。以哈工大 深圳 為例,我們在計算學術成果的時候有幾個原則 導師是一作 不一定但最好也是通訊 學生是二作,這樣的文章可算作學生畢業的學術成果 學生一作,導師是二作 不一定兼通訊 導師是三四作 兼通訊 這樣的文章也可算作學生畢業的學術成果 存...

高拿低放是什麼意思?

janco 潘 關於高拿低放,就是把你放到乙個相對高的位置,卻不給實際好處。好比你做主管卻拿一線工資,給你管理卻不給你許可權等等。往好的說就是蘑菇定律給你磨練的機會,往壞的說是老闆對你並不信任。這個時候就是表忠心的時刻,開會什麼的跟老闆意見,準備好一大波彩虹屁,輪番扔過去。然鵝,這除了為你討了個混吃...

發現自己失去了共情能力是什麼感覺?

很平靜,平靜得出奇。我不會再因為自己的婦人之仁做傷害自己的事情,考慮問題的方式和角度也整個大變樣。我覺得我沒有過去那麼累了,因為過去總是不斷的為別人考慮。可是我又覺得我比以前累了,因為我開始不斷地尋找自己失去的共情能力,但是找不到。有時候覺得挺可笑的,擁有的時候不珍惜,失去了開始追悔莫及。但是再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