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試錯成本低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12 07:01:31

1樓:lewisalonso

在大學,你可以嘗試許多想做的事情,而且即使失敗了,也不會有很大後果。

進了社會就不一樣了,到時候,只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2樓:星辰

大學試錯成本低,是指在大學的時間比較充足,可以由自己支配,而且在大學可塑性強,沒有受到社會上的影響,就算做錯了事情,對你的苛責不會很嚴重,畢竟是學生。

而進入社會,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一旦出差錯,就會造成損失。

3樓:[已重置]

那麼,什麼是試錯呢?

試錯就是主動尋找錯誤的過程。在試錯的過程中,根據以往的經驗,嘗試各種可能,排除不確定選項,最後找出正確選擇。

試錯的成本是比較低的,在複雜的現實情況下,面對多種選擇無頭緒的時候,試錯是最聰明的笨方法。

大學生, 不知道什麼究竟什麼工作適合自己?

靠想得不出具體答案,這裡我們就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興趣,擅長領域等等去選擇兩三個不同的工作,然後去乙個個嘗試,這種方法看似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往往最穩妥。

年輕人之所以試錯成本低,是因為他們還年輕,一條路不通還可以選擇另外的路,時間和精力允許他們犯錯。

當然,時間有限,試錯不是給你犯錯的理由!

每個人都要經歷成長階段,每個人終會在試錯中收穫成長。

但是這裡強調,這裡的試錯不是讓你無限制的犯錯。

很多人盲目的聽信我們要趁著年輕,多多試錯。

所以他們有的人畢業三年,換了十幾個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工作,最後還是一無所獲,反過頭來還問當初那個讓他去試錯的人或者話:「不是你讓我試錯的嗎?」

這裡的試錯,不是讓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情況下,兩個月換一次工作,白花時間去犯錯。

這不是試錯,這是逃避自己,逃避責任。

這樣試錯,只會讓你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反而沒有價值。

試錯,越是需要能力和技巧的。

4樓:一笑而過

是說在沒有進去社會之前,有時間和精力去做很多猶豫不決的選擇。

比如說A和B是你都想做的事。大學期間你可以花一年做A,然後一年做B,對你來說機會成本損失不大,那還可以繼續試錯直到你滿意,可是步入社會以後,很多事情你是沒有辦法再花大量時間去不計時間和精力去做的。因為機會成本會很高。

5樓:太陽

就是你還有機會重新來過,而且重新來過的成本都不高。

等你工作以後,成家以後,試錯的成本就大了,有時會發到你根本承受不了。站起來過會付出慘重的代價,也許根本就不可能再站起來了。有句老話:吃虧要乘早。這是很深的道理的。

6樓:皇帝菜

因為大學生的身份兼具了學生和社會人的雙重角色。既有學生的優勢,又已經成年,可以做成年人的各種社會活動。

但可惜的是,絕大部分大學生(包括以前的我)還只是把自己當做學生,只做了學生該做的事情,簡直是浪費了大好的特殊時光。

7樓:Hony-thonnne

學生的身份

我覺得大學試錯成本最大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了

我現在感覺我有好多事情要做可是真的來不及

大學四年真的不夠我花啊啊啊啊

今年上半年都不知道在幹什麼

啥比賽也參加不了啥證也考不了

延考的四六級還考得一塌糊塗嗚嗚嗚嗚

8樓:集思學院

大學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於,它擁有社會的一些特質,同時,又比社會單純,能夠更好保護身在其中的人,並為他們提供成長所需要的的養分。

具體一點來說,在真正踏入到社會之中,相信很少還能有人不顧一切地放棄工作以及生活,去嘗試自己理想中的職業或者愛好;也很難有充足的精力跟時間,去完全投入到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中。

但是大學階段,不僅能夠讓學生去學習,也給了學生一定犯錯並進行修改的機會:選錯了專業可以換專業,實習不順利可以回到學校繼續提公升自己,學校的生活環境雖然算不上好,但是對於學生來說,經濟壓力是很小的。

所以綜合來看,在大學的階段,就算做錯了事情(不算傷害身體以及碰法律紅線),總體上是不影響整體的生活質量以及未來職業發展的。

這就是小G認為,大學試錯成本低的乙個解釋。

9樓:coco

因為我是職業規劃師,我就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上來說說說試錯成本吧~在讀書期間,你可以應聘各家公司的實習生,實習生一般的實習時間是2~3個月,少數需要實習半年以上,而在大學期間,你完全可以有機會,通過實習,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了解這個行業是做什麼的,並且通過工作實踐,判斷自己是否是對這個行業感興趣,尤其是沒有決定自己未來就業方向的同學,實習是了解各個行業最好的機會,並且每乙份實習都不會影響你找下乙份實習。前後關聯度不是很大,甚至你可以不用把你每份實習經歷都寫在簡歷上,所以給了你多次試錯的機會。

但是全職工作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一旦你拿到第乙份全職offer,如果工作了兩三個月覺得自己完全不喜歡,想要辭職,但是兩三個月的全職工作會讓你的簡歷很難看,HR也會很顧慮你的穩定性,會不會下乙份工作兩三個月就又覺得不合適。一般第乙份工作都至少要工作一年為好。

而你有一段全職工作經歷之後,再找其他的工作,對方也會根據你過往的經歷來判斷你是否合適,是不是具有相關的經驗,如果你第乙份工作不合適,再找的全職工作,幾乎就是要從零開始,還沒有了應屆生的身份,企業的顧慮是很多的,所以你找工作會更加困難~

所以利用好大學時間,通過試錯,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方向還是很重要的,等畢業之後,這種機會可就沒有了~

10樓:111

就是還沒有到社會,大學只是乙個社會的微型模擬,在大學裡,你的犯錯沒有多少人會惦記,頂多只是指導和糾正。在大學裡,只要不會違法犯罪,你可以接受各類組織面試的失敗、學業上的失敗、感情上的失敗(前提是不能單方面付出太多,自己很受傷)、行為處事的失敗……這在大學裡都是可以允許存在並有機會可以改正的,因為這不會成為你身上所謂的枷鎖,不會在你將來的時候成為絆腳石,相反如果改正及時,反而是自己生命當中的「貴人」,機會。

但是到了社會上,尤其是現在資訊網路傳播迅速,你的錯誤也許會帶來更大更糟糕的後果,也許就無法立足,成功。

(拙見)

11樓:沒用的阿旺

就是代價低。

考上了本科,無論你在大學做了哪些嘗試,你都是天子驕子。失敗了也沒關係,代價只是花費了一點時間。

大學之前是高中生,稍微鬆懈,成績掉好幾分,考不上本科了。學習的代價太大。一刻都不敢放鬆,打會兒遊戲都太浪費生命。

大學以後是工作者,要在乙個行業走得遠,就得有規劃,否則蹉跎歲月,等三五年以後發現自己一無所有而同學們都飛黃騰達了。轉行的代價太大了。家庭的負擔也有了,動輒傷筋動骨。

只有在大學裡,自由自在,你可以學自己專業,也可以學其它感興趣的東西。不用為一兩分發愁,大不了這兩分還給老師。也不用為未來的職業擔憂。老子做什麼都能天下第一。快樂得像佩奇。

12樓:拜託了月亮

人生就是乙個不停試錯的過程,在試錯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找到能發揮自己所長的位置。

大學裡其實什麼都有,重要在你的態度,你願不願意主動去改變現狀,願不願意去一直試錯利用大學這個相比於步入社會後試錯成本要低得多的環境來找到自己所喜歡的位置。

再者,學東西的途徑非常多,網路、社交、周圍的同學。就算你覺得周圍的同學不怎麼樣,再怎麼說學校裡肯定有值得你學習的人,何況還有老師。每個不同的個體有各自的生活節奏。

樓主可以制定一些目標,短期的抑或長期的,一步一步達到自己喜歡的那個領域。

13樓:乙隻鶴兒

年輕呀,有些路不適合自己走就及時換一條,反正路還長,選擇機會多,可以慢慢摸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年級大了,進入社會會有各種壓力,有些事就不敢輕易去嘗試了

14樓:終將謝幕

所謂試錯成本低,從字面上看,無非就是做一件事情的成本很低。

但對於大學生來說,這個試錯成本低,指的還是,無論你在讀期間怎麼試錯,怎麼造,只要別搞退學了,最後都還有乙個畢業證和應屆生身份來給你兜底,這才是大學生試錯成本低最重要的地方。

不得不承認的是,大部分人如果只是從畢業後的工作起點來看的話,無論大學期間過得有多不一樣,最後的起點都是和你的工作崗位深度繫結的。

就像無論你的高中生活過得有多失敗,只要你最後高考那一下子超常發揮,撞大運進了乙個還不錯的大學,那大學都會給你乙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至少和同校的大部分同學相比,其實是沒啥太大的區別的。

大家在畢業的時候就基本上都只有乙個基本面。

什麼是基本面?就是都只有乙個大學的文憑加上大家都會的基本技能。

很多人會說,那我在校期間所做的那些努力,那些成績上的差異就不算數了嗎?

這個確實很難直接體現在工作上面,除非你大學期間就在為畢業後的工作做了定向的努力了。

但能做到這一點的永遠都是少數人,很多人到畢業了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從事什麼職業,大學四年都是在彷徨猶豫和不少事後看都是白費力的努力當中度過的。

所以,與其都是最後混個基本面和大家一樣畢業去找工作。

倒不如好好利用大學這四年的時間,多去有目的地去嘗試各種事情,很多事情在你沒有去做的,真正體驗過之前,你是很難判斷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或者真的討厭的。

比如學理工科的在大學期間可以去實驗室體驗一把研究生的做實驗生活,也許做完你就不喜歡這個專業了,也許你做完就更加確定自己喜歡了,這都是不試試就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可以嘗試做各種看起來很酷的職業,以兼職,打雜,免費當助手的形式都可以,做了之後你才能開始真正地了解這個職業,而不是到畢業了還在頭腦裡只是有一片模糊的概念。

反正失敗了,後果也不是很嚴重,最後順利拿個畢業證,還是可以和同學一樣,用應屆生身份參加校招,找各種職業的工作的。

而且社會上其實是對應屆本科生最寬容的,只要認真找,別太計較起點的低,最終都能在你喜歡的賽道上找到乙個作為起點的工作的。

如果重返大一,你會做什麼?

上了大學之後,你明白了什麼?

大學生如何才能在大學不荒廢?

15樓:TatMeng Wong

看到一些答友的回答,都比較小心,比較溫和,我來一點點猛的。

大學,你記著一般情況下你已18歲,乙個成年人,如犯了事就會被法律制裁。

我們用大學與職場做乙個簡單的比較。

大學:

1)可以向人請教,因為你是學生的身份,更容易獲得解答。

2)比如去做活動策劃,做得好不好都能吸收經驗,就算做差了,最多來一點抱怨。

3)如猜了些刑事,學校也會出面。

職場:

1)誰有空理你?自己找答案去。

2)什麼!把事搞壞了?你必須承擔這個責任,就算全扣你工資也未能追回損失,你自己看著辦。

3)請警察叔叔直接帶走不送。

我不鼓吹去犯事,但是,作為乙個學生,你身上就「仍有光環「,大家都會給一點寬容。

共情能力低 是什麼意思?

靜海垂瀾 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陪伴,或者即使陪伴孩子也是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為中心,而且也沒有給孩子很多遊戲的空間的話,孩子的心智不能很好地發展,共情能力也會比較差。共情能力差的人的內在小孩,總是處於特別憋屈的狀態。他理解不了別人,反而老是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最終的結果就是...

高拿低放是什麼意思?

janco 潘 關於高拿低放,就是把你放到乙個相對高的位置,卻不給實際好處。好比你做主管卻拿一線工資,給你管理卻不給你許可權等等。往好的說就是蘑菇定律給你磨練的機會,往壞的說是老闆對你並不信任。這個時候就是表忠心的時刻,開會什麼的跟老闆意見,準備好一大波彩虹屁,輪番扔過去。然鵝,這除了為你討了個混吃...

沉沒成本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意義嗎?

你已經付出的成本,就像船沉沒到海浬一樣,拿不回來了。就是告訴你要及時止損,放眼看以後,而不要糾結已經付出,收不回來的東西。沉沒成本指的是由於過去做出的決策造成的 無法被取回或者改變的成本。我們前期投入的沉沒成本越大,我們越傾向於去維護已經做出的決策。因為一旦承認自己之前做出的決策是錯誤的,意味著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