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現自我,形成自我意識?

時間 2021-05-11 06:52:09

1樓:金老師聊教育與心理

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很少會真正去問乙個人:你的想法是什麼?然後不帶評價的去相信對方。我們很多都非常在意對方是否聽話,所以乙個人從開都沒被問過他的自我,他也就看不見自己的自我了。

我們人的成長規律是越小,越從重要的人的眼睛裡看見自我。如果那個重要的人,多數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聽話,讓大人滿意,那孩子就學會了討好。如果大人的眼睛裡有看到孩子的需求,願意聆聽孩子的想法,相信孩子可以做到,積極詢問並支援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鼓勵孩子嘗試。

那麼孩子從父母的眼睛裡看到的更多的自己,而且這個自己被愛著,被支援著。這個孩子就更願意相信自己,也就是更容易看到自己。

我們慢慢長大,父母的一些看不見自己的方式被我們內化,我們漸漸的看不見自己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盡我們所能聽聽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自己支援和鼓勵自己,去嘗試,做錯了不要緊,不受影響,繼續遵從內心。一點點找回自己對自己的掌控感,一點點和自己有更多的鏈結。

這本質是兩種模式在內心的鬥爭,我們要用新的模式來取代,甚至打破原有的,根深蒂固的模式,這是乙個充滿挑戰,但意義非凡的路程,因為他的名字叫鳳凰涅般。

2樓:絕品紅塵非凡劍

我覺得自我意識就是平時多注意發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有時候人的進步比較緩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覺。這個需要積累,從量變到質變。

在自己認可的方面,對照自己行為產生的效果,就知道那些地方自己做的還不錯,那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自我意識也是在不斷更新,完善的過程中。只要不把自己看死,定義死,就不斷地在創新。改變,更好的提公升自我。

為了更好的提高自我意識,還需要去觀察別人,看看別人的優缺點是什麼。好的地方,進行學習,壞的地方,當做參考,避免犯類似的錯誤。

3樓:魏小林

發現自我主要是指連線自己的潛意識,了解自己生命裡的原動力,認識自己的「靈魂」。

你因為不認識自己,一直活在別人的標準裡,也就是在所謂的「集體意識」裡。其實大部分人也都是差不多的狀態,所以人們一直在乙個集體意識營造出來的「公共標準」裡攀比和拼搏。比如學習成績,學校排名,學位學歷,工作單位,收入,房子,物件,孩子。。。

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所以不會有錯,跟著跑就行了。

在「公共標準」下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感到自己跟空殼一樣,可能會有一些人回過頭來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看看是不是能為自己做點什麼,體驗一下生命的「親歷感」。

發現自我就是連線自己的潛意識,把潛意識跟意識聯通起來,做到身心合一。途徑主要是自我覺察,驗證自我體驗和外界影響的關係,認識自己的固有模式和內心動力之間的關係(或矛盾),逐漸引導自己做到尊重自己的內心,拒絕與自己內心不相容的外來標準(家族使命,道德綁架,親友投射,權威壓力等等)。脫離了「集體意識」的束縛,自我就會豐滿和完整起來。

如何提高自我意識?

個性化特徵 在知乎搜尋 如何提公升自我意識 看到了這個題主這個問題,想分享一下我自己淺薄的見解。在情商這個本書的第四章對自我意識下了乙個定義自我意識對內在心裡的持續關注,是跳出自己看自己,站在自己的旁邊自己觀察自己。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我意識有什麼特點呢?自我意識有兩種特性,一種是無意識的,...

為什麼過於專注地觀察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會「消失」?

問得乙個好問題!不知題主是偶然觀察到還是深思熟慮後提出的。這個問題在西方心理學語焉不詳,囉囉嗦嗦說了一大堆沒用的東西。真正的答案在佛法唯識當中。我們平時說的主觀意識,在唯識中稱為第六識,也就是分別心 攀緣心,打個比喻,這個主觀意識就是一部按既定程式處理人生一切事務的電腦。如果沒有輸入,當然也就沒有輸...

自我要如何探索意識的動力,自我意識的線索,並以務實的方式應用這些發現?

私密斯密達 意識的根本是思想,姑且認為與大腦和思想有關。一定的認為是和肉體的基礎有關,肉體是意識的溫床,而意識思想和肉體互為一體。你可以說意識是身體的容器,也可以說身體是意識的容器,都沒有錯。除了原生性,意識的動力,可以是肉體大腦的激發,和思想層面的激發,大腦的激發比如酒,茶葉,咖啡之類的興奮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