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廣府地區孩子逐漸被普通話同化,喪失掉說粵語的能力,作為一名廣府地區的人你怎麼看?

時間 2021-05-11 06:52:09

1樓:倖爾

沒關係,我乙個土生土長的祖上十八代都是東北人的人由於港粵文化感染都變得會說會聽粵語了,而且像我這樣的人好多的,你們做好文化傳承就好了

畢竟60後有學友,70後有eason,80後有軒仔,希望你們趕緊推個90後出來

2樓:楊倩妤

廣東人要有文化自信,不用擔心自己的文化消失,被廣東影響很深的廣西和湖南人都不擔心。

這裡要糾正乙個錯誤的認識:語言不是文化的中心,而是文化的一種可替換可更新的底層元件。現在各種翻譯軟體可以把本土語言表述的文化基本不帶差錯地翻譯成外語,說明本土文化也是可以完全用外語(加上一些本土語義詞)表示的。

文言文和現代文是兩種語言,並不影響現代人通過翻譯理解古人的文化。反倒是文言文因為本身缺陷(無標點,缺助詞,各種名詞作動詞形容詞)導致歧義,讓大部分古人都無法準確解讀文言文,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去過某個日常說英語的香港公司出差,此公司內部雖然全說英語,但管理風格完全是中國家族式的。公司文化並沒有因為說英語而改變什麼。

現在各種翻譯軟體可以把語言表述的文化基本不帶差錯地翻譯成外語,說明本土文化也是可以完全用外語(加上一些本土特有詞,代表外國文化裡沒有的語義)表示的。粵語換成了普通話,廣東特有的語義也沒有消失,廣東文化並沒有被消滅,而是以普通話的形式被表述出來,向北方傳播還更便利了。

讀者如果質疑,不妨嘗試寫出一句意思無法用國語解釋的粵語句子,不懂粵語的嘗試寫一句意思無法用國語解釋的英語句子。

說什麼語言是每個廣東人自己的選擇,國語和粵語都可以表述廣東文化,一部分廣東人選擇粵語,另一部分廣東人選擇國語,一部分香港人選擇英語,都可以表述廣東文化。說國語的廣東人把廣東文化傳播到了其他地區,也從整個中國把新鮮血液帶進廣東文化裡。

3樓:戲論

「身為一名廣東人不會說廣東話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客家人潮汕人不會說廣東話就是和可恥的人?深圳的移民二代不會說粵語就是可恥的事?你自己對於粵語有情感很可以理解,可是用這個去綁架別人?綁架下一代?人家憑什麼要覺得羞恥?

4樓:

我老婆是廣西的,我是江西的。你說我們小孩以後講那邊的方言。都不會,只會講普通話。

或許會交一些方言,但是僅限聽懂,很少拿來表達。粵語也會一樣,在學校裡大家都講普通話,但是你講粵語就會很另類。以前,廣東一枝獨秀,自然有優越感表現自己的不一樣。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大家都一樣。現在我連廣普都很少聽到。

5樓:

怎麼看?再正常不過了。

這個問題可以衍生各種版本:

當然,我的栗子可能不太合適,但大體上是這個意思。

我父母都是快八十歲的人,他們那輩說的話裡不但和現在的小年輕在腔調上不同,更有很多俚語詞彙完全不會出現在年輕人口中。

初中之後,上高中上大學然後上班,我總以為自己說的話大家能聽懂(小學初中都是附近村里的孩子,並沒有發現交流有什麼不順的,高中就有各區縣的同學了,大學同學和工作的同事來自天南海北)。如果按照在家裡的習慣表達,實際上對於有一些話來說,外地(外區縣)的同學同事都一臉懵逼聽不懂的。故而,只能更書面的去重新表達一遍,慢慢的,連我自己都淡忘了這句話原本在我家鄉的表達方式。

現在,我和同事都說普通話,可偶爾還是會造成對方聽不大懂的情況(可能是我語速有點快?抑或是我鄉音難改?),慢慢的說,對方也就聽懂了。

以上兩點,我再舉個也許並不恰當的栗子:

有同事把他老婆惹生氣了,我說他:

「趕緊yange yange她, 要不晚上不給你做飯。」

我永遠忘不了他的眼神——沒聽懂我在說什麼。我才意識到,yange這個詞是我家鄉那邊的土話,表示央求,哄的意思。

什麼事情是萬古不變的?何況語言呢?新加坡華人還很多漢語不溜的呢。

6樓:Indie

據我所知廣東龍門縣屬於方言繁雜交錯,至少有廣府片龍門話;客家話(與梅州的又有區別);融合了粵海音惠州音博羅音客家話的本地土話,還有瑤族土話。

而我相信既使沒有推普,龍門縣方言也必然會被廣州音同化。

7樓:伊露維塔

學校的某些外地老師以及某些外地家長必須背鍋。

人家提問的是廣府人,粵黑跑過來幹嘛?

在廣州為什麼越來越多小孩都不會講粵語了?

8樓:韓小二

粵語就成外語了。

中國大民族裡,藏緬語族、壯侗語族、苗瑤語族、蒙古語族、突厥語族、滿-通古斯語族、南島語系、印歐語系,以及還未確定語系的北韓語和京語。都沒說話呢。

粵語如果成外語,全中國地方語言都可以成外語了。那可真是多開花,多開花。

說實話,教育就是教育你說普通話,教乙個全國都聽懂的語言。如果你想學地方話或者別的什麼民族語言,你可以報班,義務教育允許地方有校本課程和地方特色課程,但是這具體看當地願不願開。

作為內蒙古的人,雖然我們的身份證上,車站語音,廣告牌上都有蒙語,但是在教育為主的學校中,全部都是說普通話的,沒人會特意教授蒙語。

9樓:切爾姆-索蘭

國家推廣普通話的目的你再往深了想一想,往國家利益,民族團結這方面想。是不是覺得無力回天啊?你不習慣沒關係,你兒子會習慣的,然後到你孫子那時候他已經完全不會說粵語了。

然後這是好事,誰也不想在國內做生意還要帶個翻譯。

10樓:雲璑

不是廣東人,安徽人,南京讀書。答。

其實這個問題存在於全國,我在南京做家教,那個小朋友也只會說普通話,爺爺奶奶說南京話她能聽懂,但是回答還是用普通話。她媽媽和她對話也是用普通話。

上課時,教授(南京本地人)問我們班乙個南京同學,乙個詞用南京話怎麼說,那個同學說不出來,只能是把那個詞用南京話的腔調讀了一下。然後教授自己公布答案,發現完全是乙個不同的表達。老師說:

「現在很多老南京話,中年人都不會說了,更別說你們這樣的年輕人了…」但是老師上課會很痛惜嗎?他說到這個詞,只是正好說到語言演變,現場舉個例子而已。

我還會說老家的方言,但是那些10後小孩真的都是普通話了,老一輩和他們說方言,他們是真的聽不懂。

你要是問我對於我的方言會不會有危機感?有啊,雖然我們大範圍也算北方方言區,但是方言裡就是有一些有特點的地方,很值得保護。但是如果我的小孩在學校裡,老師教課的時候,用方言而不用普通話,我也不會同意。

方言的保護問題,不是說停止推廣普通話就可以的。重要的是讓人去真正研究整理方言的語音詞彙語法體系,留下相關資料,這樣就算以後有人想學,也有的教。還有,其實老一輩的方言詞彙,有些由於時代演進,那些於現實中已經消亡的事物,它對應的詞彙必然也就因為使用率的下降而退出詞彙常用圈。

11樓:「已登出」

動不動拿傳統說話的,不知道看水滸傳有沒有注意到那時候人說話前還要唱喏,這傳統要不要繼承啊,語言幾千年有傳承有發展也會有遺棄的,哪兒有千年不變的語言

12樓:屠蘇

我就真奇了怪了,被普通話同化這話怎麼聽起來就這麼彆扭呢,被同化,嘿,難道有誰攔著說方言了,推廣普通話又沒停過,我在湖南長大,從小學校裡面就說要學普通話,咋就沒人說我們被同化呢,我看現在的小孩都會說普通話了,家裡還是說的方言,我親戚在重慶,我也常去玩,重慶的侄兒學校也都要說普通話,但我街上走了一圈也都是方言多,這玩意兒又沒人拿槍逼著你不讓說,有環境就有人說,沒環境沒人說那不正常的很,語言本來就是交流用的,你們自己出去買菜去小賣鋪買東西,或者出去聊天想說方言誰攔著不成?說的人少了還不是因為這些大城市各地人多,五湖四海都有,歸根到底還是方言使用不方便造成的,還有,你們這幾個經濟發達區是想幹嘛,還被同化,誰攔著你們說方言了,我印象中廣東那邊地鐵上好像還用粵語報站呢,真的有時候不想給你們扣大帽子,但你們搜一下知乎,南方那麼多方言區,這種問題就粵語的多,有時候還有上海話,全國都推普通話,江西咋不問,湖南人咋不問,重慶人四川人咋不問,我看浙江人好像也不怎麼問,我現在定居杭州那是真沒聽到多少方言,鄧爺爺到你們那裡劃圈是要你們先富帶後富的,不是讓你們天天琢磨被同化的問題的,最可惡香港那邊根據粵語改了文字表達的方法,粵語區好像用的人還不少,有時候真不知道你們這些人咋想的,喜歡粵語說去啊,又沒誰攔著你,你找人用粵語聊天人家不會能怎麼辦,無聊不無聊

提到這個就來氣,還非得給部分粵語區的人扣帽子不可,香港彈丸之地,廣東一片城市群,居然沒法向香港輸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被香港反向輸出,香港回歸太晚,搞出一套粵語文字,粵語區的人居然還有不少人用,媽的搞了兩千年書同文,居然有一批人反著來,特別想給你們扣一頂文化割據的帽子,正告部分粵語區的人,鄧公劃圈是為了讓你們先富帶後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是讓你們搞文化割據,媽的,我小時候那麼多親戚跑到廣州打工,結果你們經濟搞起來了反手就是乙個避免被普通話同化,想起來就煩躁,不排除有人不懷好意故意挑撥,但我個人確實是遇到過一些想"保護粵語"還有用香港那邊搞的粵語文字的廣東人,看來還是吃太飽了,最後給絕大部分粵語區群眾道歉,激動了一點,主要生活中確實遇到一些粵語區的人比較討厭,說的過了點

13樓:叫我老抽

中中國人向來務實。

因為務實活得久。不務實的都被拍死了。

在語言方面,務實就是交流順利。

只要你孩子能和周圍人順利,愉快地交流,用什麼語言都可以。

作為一名廣東人不會說廣東話並不可恥,作為一名正常的中中國人,無法和身邊正常中中國人交流,才可恥。

14樓:

現在情況是,會廣州話的父母不教自己的孩子,孩子上學說普通話,回家了,父母也跟孩子說普通話,還能說什麼呢,再過一二十年吧,在廣州的年輕人中找個會說廣州話的人就如同「大熊貓」般稀有。

15樓:時溯

題主你多慮了。

自報下家門,廣東江門人(江門大概是除廣州之外遍地說粵語的城市)。

沒到三年級前,我也是操著一口普通話跟說粵語的爹媽交流……主要還是因為普通話是現在所有學校的教學官方語言。

到了三年級,我突然發現,噫,我堂堂乙個江門人,居然不會說粵語!

然後我就悄咪咪地開始旁聽大人說話,慢慢的也會說粵語啦……再加上高中在鶴山讀書,那裡的同學說粵語比較多,現在說粵語已經很流暢了。

綜上所述,

要是粵語都消失了,

那東北話廣西話藏族話那些地方話怎麼辦囉?

16樓:eric

whatever,有錢就是大佬,有錢的人說普通話和英文就說普通話和英文,以前香港人有錢,覺得廣東話面上有光,如今反轉而已。無所謂

同樣都為起源於廣府地區的食物,腸粉被潮汕人改良並遍布於潮汕地區,為什麼早茶卻在潮汕地區無人問津?

gandor 兩個地方分屬不同文化區,潮汕茶文化還是更趨向於閩南和台灣,很正常。腸粉在廣東省內基本每個市乃至每個鎮都有不同做法,用廣府地區或潮汕地區一概而論有失偏頗。 惠州深圳新派客家菜 首先腸粉被潮汕人改良一說如何得來?作為梅州人,從小時常在潮安人開的小店吃腸粉,那腸粉店開了20多年了,還兼賣肉丸...

兩廣等地隨著普通話的普及,人們是否不再重視粵語白話教育?

南寧人表示白話在南寧已經越來越少人講了,在老城區還能聽到,到了新區就很少了,主要是南寧的外地人太多,本身也不重視白話的普及。比如即使我父母都講白話,但他們跟我就講普通話了。所以我的白話本來很爛 後來是通過看tvb跟粵語歌撿回了不少哈哈 小俊 我從小在家只說粵語,學校的話,從幼兒園到初中都是鐵路學校,...

現在很多家長從小就教孩子說普通話,卻不教方言,未來說方言的人會不會越來越少?

kiki 還記得賀知章寫過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其中的鄉音指的就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的方言,方言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形式,還是一種文化載體,每種方言都承載著乙個地域的 文化密碼 不少方言更承載著各種各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例如地方戲 地方曲藝文化,多為方言演唱表達。這是方言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