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放下執念,那和尚們想成佛算不算執念?

時間 2021-05-08 21:51:32

1樓:心是蓮花開

仁清法師:善法欲與貪欲

問:我每看到經書,都特別地歡喜,有人說不行,只能念一部……

答:這是你的根基,為什麼這麼講?你對經生歡喜心,對很多經都生歡喜心。

這叫「善法欲」。是過去你跟佛法結了深厚的因緣。修行方法上你可以按著一部經去讀誦,但是,你對很多經書都產生歡喜心,這是你的善根,非常好。

我讀誦《佛說阿彌陀經》時候,我可以把它作為自己的修行功課。固定下來每天每天都讀誦。可當我看到《金剛經》的時候,也生歡喜心,也非常高興,那就再去讀誦《金剛經》,記住!

讀誦《金剛經》也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居士:「人家說我是貪欲,但是我是發自內心的喜歡的。」

法師:貪欲。貪欲分二類:

第一種是對世法的貪欲。對世法的貪欲是輪迴的一種因緣,就是墮落的因緣。第二種對佛法的貪欲,是善法欲。

善法欲是修行的動力。如果我們每乙個人,一開始接觸佛法,連一點點善法欲都沒有你怎麼去修?所以貪!

盡情地貪吧!通過盡情的貪佛法,通過修行,長期的薰修,哎,你超越了事相了,沒有貪念了,那是你功夫提高了。就像我們餓了想治餓怎麼辦?

盡情地吃啊,吃飽了就不餓了。就這麼簡單。如果你餓了,對能治餓的飯也生不起食慾來,那就有問題了,那就有毛病了,需要看醫生吃藥了。

從對佛法生起貪念來講,善法欲跟世間貪,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不能混為一談。假如混為一談,你就不知道什麼叫修行,沒有善法欲的話,你沒有修行的動力。有的人講得再好,聽得再好,你讓他修,他沒有那種激情。

那就麻煩了,「說食不飽」,聽過這個相聲嗎?「我請你吃飯。」「吃什麼呢?

」哎呀,這丸子那丸子,那丸子這丸子,最後沒錢,吃不成。這是相聲,練嘴皮子嘛,「說食不飽」。我們光知道修行佛法好,但是不去修,沒有那種慾望,沒有那種動力怎麼行?

動力來自於兩種:第一種善法欲;第二種出離心。出離心就是對六道輪迴這種事相的認知,如果我不了脫,我會痛苦的,我會輪迴的,我會非常難受的,這也是一種修行的動力。

一看經書,「哎呀,太好了。」沒有其他想法,就是想誦,就是想修,那真是善根深厚啊。

2樓:護法居士

阿難白佛言。

世尊。以何因緣。得何等法名為耶。

爾時世尊。便說偈言

覺知一切法此法無所有

已覺無有法是故名為佛

覺了諸煩惱不令得自在

以智離煩惱是故名為佛

能覺此身空此身無所屬

此身不牢固牢固不可得

愚於不牢身而生堅牢想

彼如實覺知是故名為佛

覺無明無智自性無所有

已得於明智是故名為佛

所有過去想覺知是無想

知想無相故更不隨此相

修未來諸想現在想亦然

已修一切想是故名為佛

覺知色前際未曾有生起

凡小雖分別不能令色生

覺受無根本根本不可得

於一切法中亦無有受者

知想猶如幻其性無所有

於一切法中不為想所累

知行不能作種種諸身相

身空行亦空是故無所作

知行及與身猶如芭蕉樹

如實能覺知是故名為佛

觀識之實性亦不在身內

亦不在身外而可有是識

於一切法中識性不可得

而於此身中無形無處所

能如是知識識性無所有

無想猶如幻未曾見識生

於一切法中無有見識者

一切眾生性未曾有作者

眾生無作者諸法畢竟然

若法若眾生無有來去相

覺一切諸法畢竟無有相

無分別戲論是故名為佛

如諸佛不住佛正法大乘

不住一切法是故名為佛

如如諸法如諸佛不住如

佛如菩提如是竟不可得

為求菩提故應發如是心

能覺此心相少法不可得

為求菩提故應發如是心

此心菩提等亦覺知如幻

阿難以是事彼作如是說

自言我是佛如佛導世師

以佛之名聲說如是等法

若有住此法盡應求菩提

若有知此法是則近菩提

於一切法中不生諸疑惑

於諸法無疑必為世間上

已知此法故能解密語義

佛說放下執念為何又要勇猛精進?

放下執念主要是放下已經過去的,或者根本不可能的貪戀。有的人失戀了,離婚了,失業了就要跳樓,這就是沒有放下執念。精進是乙個人要不斷提公升自己,做運動員的要追求更高更快,做學問的要精益求精,從商的要為自己為他人創造更多合法正當的財富。執念往往針對外在他人,精進主要針對自己。佛教的精進要求走正道,要循序漸...

佛讓人們放下執念,人們要佛幫忙實現執念,這中間到底是怎樣的辯證關係?

凡蟻 如同學生要老師不留作業 老師要學生多寫作業 雙方夙願不同而已,立場不同 佛是以醒人,知道放下執念的輕鬆愉悅 人是未醒佛,本身就在執念當中。求佛辦事,本身就是執念。佛說你要放下執念如同教師告訴學生你要考上清華大學。能不能考上清華大學不取決於老師是否告訴過自己,而是在於考上清華大學的一些列先提條件...

佛陀說放下慾望執念就可以覺,那他勸他人放下慾望執念難道不正是他自己的慾望執念嗎?

抹茶奶蓋 佛陀並沒有勸人放下慾望執念,是眾生向他求法他才說的法,我認為,如果有人平白無故勸人放下慾望執念並且耿耿於懷於結果,確實是這人的執念慾望,但是如果是有人求助於他,他說出自己的法,並不執著於別人是否聽從,就不是執念。 Yangxp11 這是形上學了。佛陀是乙個老師,用他悟到的知識方法和境界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