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很多人需要心理諮詢卻不願意去看心理諮詢師?

時間 2021-05-07 06:47:29

1樓:剛剛

1、羞恥感。其實心理出問題就像感冒一樣很普通,只不過心理是軟體,身體是硬體。但是我們社會文化裡對於心理和精神問題是有歧視的,例如用「你腦子壞啦」、「神經病」來罵人,這種羞恥感是不去看心理諮詢師的主因。

2、隱忍的民族個性。我們民族崇尚隱忍,反對張揚。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打掉牙齒往肚子裡咽」、「樂極生悲」等等,都是對情緒的壓制;相反老美則經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恨不得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ta心情不好。

這可能是東亞文化的共性,日本人更加隱忍——所以自殺率更高。

3、貴。雖然每次300-500的收費對於心理諮詢師而言已經算不高,但是對於來訪者而言可能這也是不可承受之重。這也是個悖論,支付能力越強心理問題越少,而經濟能力不高的才是心理問題的重災區,但這和醫療到底是公共服務屬性還是商品屬性一樣,是個無解的問題。

4、找不到靠譜的諮詢師。諮詢師應該像鏡子一樣才能讓來訪者看清自己,但很遺憾有很多諮詢師自身有很多的議題沒有解決,這樣本來應該是平鏡的結果成了哈哈鏡,照出來的不是來訪者而是諮詢師的問題,這就有問題了。這個問題也和體制有關,有能力的諮詢師並不能通過心理諮詢這個行業獲得足夠的回報和尊嚴,也就變相造成了靠譜的諮詢師變得稀缺,反過來又會使得大家不會去考慮找專業人士來幫忙。

相對來說,知識更容易獲得,又都是考霸出身,所以大多數心理有問題的朋友就會通過學習、考證的方式來進行自我療癒——最後都成了「心理諮詢師」。:)

2樓:

細分來說的話,國內主要分四類人:

1:沒文化,沒錢,的中國最底層,這類人生存都是問題,心理諮詢的昂貴費用可不是他們能消瘦的起的(醫院?我也是剛知道醫院有心理科室的,去醫院看精神病?

可千萬別被人知道啊!而且醫院那些人態度那麼差,會真心幫我?算了吧)

2:貧寒家庭出身,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所有成就一切都要靠自己,也經常會發生年紀輕輕就累的猝死的也大部分是這部分人吧,這些人精神壓力當然大,但經濟壓力更大,幾代人周圍人全看著自己甚至靠著自己呢,怎麼能讓自己鬆懈?

可不敢讓自己一刻的鬆懈,(看什麼心理醫院?等以後自己出人頭地了一切就都好啦)

3:家境好,有文化的富二代:你們都懂我就不說啦

4.土豪的中老年:這類人應該是精神壓力最大,最需要諮詢的,但是如果他周圍人看到了以後還敢不敢信任他?

所以呢,總體來說就是年齡大的人呢對這個有偏見,不敢去看。年輕人呢,很大一部分經濟壓力大,不敢放鬆自己或者不捨得花錢

3樓:黃彬彬Margaret

社會氛圍。

心理學在中國必然要經歷三個階段:一、奢侈品階段,心理學只是少數人的專利;二、調味品階段,心理學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三、必需品階段,心理學成為人們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

心理諮詢也是一樣的。美國達第三階段了,台灣地區則處於第二階段了,而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處於第一階段。

大眾根本沒有在需要進行心理諮詢的時候想到心理諮詢這條途徑,想到的也因為誤解而沒有選擇這條路。

4樓:周周

1、和中國的社會認知有一定關係。大部分的中國人還停留在心理諮詢是有「精神病」的人才會做的事情,或者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人也都有「病」這樣的認知下,所以太多人都不清楚心理諮詢到底是做什麼的,能為自己解決什麼問題。

2、正因為我們對心理學的不認知,對心理諮詢的不認可,所以在發生問題的時候,大家並沒有乙個判斷標準。比如感冒有頭疼發燒流鼻涕的症狀,大家回去吃藥打針看醫生,而心理有不健康的情況發生時,我們如何判斷呢?所以對心理學的普及有待提高。

3、家人和朋友的關注不夠,我們總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沒事,睡一覺就好了。我們不是當事人,無法提別人回答內心的聲音,當我們面對壓力、挫折、無助時,也許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會更好的引導自己與真實的自我對話

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太願意去心理諮詢呢?

詹慧君心理諮詢師 以我的觀察和經驗,除了經濟 當地沒有合適的諮詢師等等客觀原因外,有以下一些心理原因。乙個人開始決定做心理諮詢的時候,往往有兩個變化。1是,有症狀了,有心理困擾,這只是前提。2是,當下的狀態發生明顯變化。有些人,可能有症狀有困擾好久,對生活對工作都有影響,但一直也沒想過做諮詢,或是其...

為什麼很多人不相信或不求助心理諮詢?

1 醫保不報銷,對大部分人負擔很重 2 心理諮詢師質量良莠不齊,魚目混雜 尤其在非一線城市,更難以找到正規的諮詢師 3 歧視,來自家人 朋友,甚至某些諮詢師。許多人,在知道我去心理諮詢後,都會表露出 你是有缺陷的,因此凡是跟我不一致的地方,都是你錯了。我包容你,你聽我的就對了。 森一saya 首先國...

為什麼在今天心理學,心理諮詢還是被很多人歧視?

新倫學 被歧視 的情況現在比前幾年已經好多了,主要是普及不夠,大眾不了解才會誤解。舉個例子,在我還沒有接觸過心理學的年紀,像很多人一樣,被影視文學作品裡面能秒讀人心,能輕易被催眠更改記憶 植入記憶的誇大表現手法所吸引,將心理學與之劃上等號,再通過自己的想象將心理學束之高閣。如果後來沒有因為興趣了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