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乙個有關修行的疑問。是不是出家人在修行上更容易有成就

時間 2021-11-07 01:02:11

1樓:大胡

我覺得不是,周四開車前往敬仰的寺廟,夥伴們都求了籤文,至多兩次,確定籤文,我投了至少六七次,都未得到籤文。從小信佛,心裡親近佛教,遇到這種情況,會詫異和疑惑,問了旁邊寺廟師傅,師傅一邊整理燭台,一邊不帶有善意的回答,是有願未還得罪了佛,所以不願意給我籤文指引。未得到籤文的失落,加上寺廟師傅的略有諷刺的解說,心有惶恐,也有不解。

同時有乙個聲音告訴我,師傅在寺廟修行,我在紅塵修行,不是出家修行者,修為境界就一定在紅塵修行者之上的。我心中有神明,也有自己為人處事的度,我的修行,不為成佛,只為成為自己。

2樓:袁氏勿語

想起一段往事……

多年前的一天,作為電腦愛好者的我,上班途中買了乙份《電腦報》,剛進辦公室,一同事見我手中的報紙,說道:「看你整天拿個《電腦報》,也沒見你的電腦水平高到哪去?」

人生無處不修行。

在山林寺廟中修行,會有成就。

在俗世人間中修行,照樣會有成就,說不定會悟得更透徹。

古德云:看破,不說破。

3樓:姑娘困惑

修行,修的是心,修的是德行。不管哪門哪派,不管出家在家,心靜了,感應就敏銳了,德行到了,心量就開闊了。

哪怕出家了,每天心裡雞毛蒜皮糾結計較,或者天天念經,心裡卻亂七八糟的,也修不好呀。

在家其實更好些,紅塵鍊心

4樓:高興

這樣理解有誤,因為不管怎樣的生活方式都是修行,出家就是放下了可以無牽無掛的修行,而在紅塵中修行才是真的修行,相對來說更有成就一些。

5樓:小小小小小zy

從整體看,是這樣的,條件豐厚的更容易促成,環境上又有許多便利的知識,還不容易走偏,即是走偏了還有人規勸

從個人看,完全不一樣,心在何處道場就在何處,成就大的全都是沒有安逸環境的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

「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唐僧取經,九九八十一難;既已取經,回來幹嘛?達摩蓋屋,蓋了又拆,卻說蓋好了,蓋在哪了?

所有個人,都是以自己為起點的,你走出一步就是一步,你走出兩步就是兩步,不要問為什麼別人的多與少,然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饒益眾生,成就眾生,就是成就,放下成就,這樣你就有成就了。

當然,或許已經有種折中方案,去借種子的地方借種子,栽蓮花的泥裡栽蓮花。

6樓:123

是不是一定要有最好的老師才能學會,才能學好?

有心者不管身處何地,都能修行。

無心者即使端坐紫金台,也無法修行。

修心在個人,不在別人,也不在身處何地。

7樓:龍樹

出家不僅僅是剃除鬚髮,身披法服,真正出家是真正的出離心的公升起。現在的社會紅塵鍊心同樣可以成就。寺廟青燈古佛只是一種形式而已,每個人本來就具足真如佛性,不管出家與否,終究會找到的,她本來就在那裡如如不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

8樓:胡健20160310

是的,就像自己在家自習和正兒八經上大學的區別,出家要受持種種戒律,也要早晚修行各種經典,受四方布施供養,施主一粒公尺,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不修行後果很嚴重的。出家是大丈夫事,要比我們在家的難很多,可惜末法時代,魚龍混雜,也有身出家心未出家的人,可惜了。如果沒有因緣出家也不妨礙受持三皈五戒,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孝養父母,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將來也有成就的。

9樓:青青生涯原小青

收到這個問題有些好奇。所以來看看大家的回答,學習一下。

我不是學佛修行之人,僅知道的佛家師傅是不久前聽一位老師提到的一位大師,那位大師嚴格修行,道行很深,多次山里閉關,還曾經燃指為眾生祈福,繼續修行後,又講自己燃指是著相了。

所以從這裡看,出家之後,杜絕俗世煩擾,修行上更專心更精進。對於很多修行的人是如此吧。

但是釋迦摩尼和弘一法師,都是在紅塵熱烈地生活過之後,才出家修行的。所以我想,如果塵緣未斷,或者不夠了悟,出家就能更好地修行嗎?還是不行吧。

也許隨緣,不求有大成就,既有修行之心,就在日常開始,從小處做起,一點一滴地證悟,某天機緣到了就前進一步。這樣的修行,也是讓人敬佩的。然後有一天,也許就前進到了出家的境界。

——即使不出家,修行總好過不做修行。

請多多指教~

10樓:

如果你和出家人比較熟悉,會發現大多數都是俗人,俗人的毛病他們也不會少。

曾經有朋友對我說想出家修行,我說生活處處是修行,出家完全沒有必要。

出家人,從另乙個方面講大多數都是逃避問題離開俗世的人,這就決定了他們很難有大成就。

就算出家也應該有豐富的俗世經驗,能把紅塵的事解決好,這樣的出家人就是另一種境界了。

11樓:Isdrttgg

個人認為,在心境。有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根據個人能力,能幫則幫,不能同情心氾濫,有辨別能力。有心修行,出不出家都可以,有雜念出家了,也不一定修好。

12樓:可道可名

大隱隱於鬧市,小隱隱於山林。

如果還需要距離阻隔煩惱,不能說心真的清淨。

修身、修心即修行。

菩薩為什麼多以在家而不是出家人的形象示現,那是為了告訴世人:在家未必無作為,出家未必真修行!

修行,不是讓你隱居山林、遁入空門——心若清淨,鬧市就是淨土,車馬就是菩提。

修行,不是讓你什麼都不做,琴棋書畫是修行,油鹽醬醋是修行,職場、官場、戰場,呵呵,那也是修行!

13樓:

先默許大家都知道,想要解脫,應踐行一乘道,那就是四念住。

但是,乙個人想要契入四念住,應該經歷什麼的過程呢?想要做什麼準備才能很好的上手呢?

佛在《雜阿含經》636經說到:

《雜阿含經》第636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巴連弗邑雞林精舍。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為汝說修四念處。何等為修四念處?

若比丘!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興於世,演說正法,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顯示。若族姓子、族姓女從佛聞法,得淨信心。

如是修學,見在家和合欲樂之過,煩惱結縛,樂居空閒,出家學道,不樂在家,處於非家,欲一向清淨,盡其形壽,純一滿淨,鮮白梵行:『我當剃除髮鬚,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作是思惟已,即便放捨錢財親屬,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

(淨信出家)

正其身行,護口四過,正命清淨,習賢聖戒。(戒律儀)

守諸根門,護心正念。眼見色時,不取形相,若於眼根住不律儀,世間貪憂、惡不善法常漏於心,而今於眼起正律儀;耳、鼻、舌、身、意起正律儀,亦復如是。(根律儀)

彼以賢聖戒律成就,善攝根門,來往周旋,顧視屈伸,坐臥眠覺語默,住智正智。彼成就如此聖戒,守護根門,正智正念,寂靜遠離,空處、樹下、閒房獨坐,正身正念,系心安住。(樂遠離)

斷世貪憂,離貪欲,淨除貪欲;斷世瞋恚、睡眠、掉悔、疑蓋,離瞋恚、睡眠、掉悔、疑蓋,淨除瞋恚、睡眠、掉悔、疑蓋。(諸蓋清淨)

斷除五蓋惱心,慧力羸、諸障閡分、不趣涅槃者,是故,內身身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如是說。

是名比丘修四念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瑜伽師地論》對此經的解釋如下:

復次、修四念住,應知略有五種漸次:

一、信增上力,清淨出家;

二、戒律儀;

三、根律儀;

四、樂遠離;

五、蓋清淨。

諸在家者,雖複數數修諸念住,護得淨信,諸蓋清淨,然闕學處,當知所修不得圓滿。」

那麼好了,你對比一下如上經典,往自己身上套一套,看看在家修的時候,都有哪些事情是障礙解脫的。面對這些障礙,哪些是出家顯得更有優勢的?

這麼一思維,自己應該有答案了吧。

14樓:油站家

出家人有時間,有大量的時間,

在家人為了養家餬口,耗費了太多時間。為了在社會上生存,必須日夜奮鬥。

所以,出家修行容易成功。前提是能夠嚴格持戒。戒律是生命線。假如無法持戒,最好別出家,必然墮落。

佛陀讚嘆了出家的功德,在出家功德經上講的比較清楚

15樓:智慧型

不是的。首先要明確修行的目標是什麼。修行的最高目標是實現生命的永恆存在的。

達到這個目的人自釋迦牟尼成就後,至今沒有乙個出家人宣布成就了生命永恆存在的目標的。而是有乙個在家人宣布成就了生命的永恆存在的目標了。從中可以說明,成就生命的永恆存在的目標,出家不是主要原因。

而關鍵是修行的方法及是否正信。

可以說一下,在家人成就生命永恆存在的人是中中國人,他是《生命本質的論證》一書的作者。他的書就是證明。他的書是人類迄今為止揭示生命永恆存在的生命本質真理唯一正確的徹底的通俗易懂的論述。

16樓:lotus

個人愚見,修到一定程度色身轉化的過程中,可能需要長時間的專修,在家人有家事繁忙,很難有那個環境和決心放下一切。一開始是在家出家都一樣,但是後面的階段,出家掛礙更少,容易成就。但是最後服務社會,積累世間功德,出家在家也是差不多的。

最根本的是人心如何,外在的相,不是最重要的。

17樓:渺渺空空

修行修的是心,將心修到慈悲,又能遇事心如止水,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出家人沒有瑣事煩擾,環境會更清淨,有助於修行。

但是在家人也一樣修行,只要你把每件瑣事都做好,放下貪嗔痴,是更好的修行,修行是向內修,而不是向外求。

18樓:流浪的風

因人而議了,有些人可能宿世修行過,今生諸緣具足的話即便在家修行也能成就,有些執念和欲念重的即便出家也很難成就,環境是助緣,關鍵是心的品質和悟性,而最終還是要在理與事中都能透過才算!

很多在家人,祂們在忙碌的工作中,任勞任怨,在與形形色色的不同人打交道中保持正念正精進,這也是世間修行,這樣的人一旦接觸佛法或明師很快就會契入。

而有些雖現出家相,並且飽讀佛經,但如果沒有經歷紅塵俗事的檢驗,真正的出離心沒有公升起的話,還是有點難的,記得看過一部南韓修行題材電影,講的就是類似的故事!

總之,我感覺沒有一定哪個形式好過另一種,因為修行是因人而異,不好一概而論的!

19樓:清淨平等

出家人有三種層次的人:

1、身出家,心出家。目的是修行無上菩提道果,利益六道十法界,做人天師表。為法忘身,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這樣的出家人,容易成就。

2、身出家,心在家。妙明真心一直混在掙貪攪擾和五欲六塵中,迷惑障難不得顯現。這樣的人,如蒸沙煮飯,不會成就。

3、身在家,心出家。這些都是菩薩們,不捨眾生苦而乘願再來的。為了大眾,勇於犧牲個人利益,樂於奉獻,他們心中喜樂長生。

這樣的人,如遇聖緣,很容易達到舉目能觀人間善惡,側耳能聽天下是非的境界,達到三慧巨集開,六根通用的境界。也很容易成就佛果。

結果是:心出家,就能容易成就。

一直有個疑問,醫生是不是真的看裸著的病人像看骨架一樣無感

和美術生畫裸模一樣,沒有畫過之前憧憬萬分,畫了也就那樣,說實話體態身材好的人真的不多,何況是病態,而且工作中看和私下看心態也不一樣。 請問如果患者去醫院看病,碰到了乙個顏值高的醫生,那種感覺能一樣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換位思考,醫生也是人,又不是沒感情的操作機器,誰能保證自己在職場上能做到百分百處變...

我一直以來有乙個疑問有乙個疑問 「試管嬰兒出生的孩子和自然生產的小孩有區別嗎?是否聰明呢?

其實試管嬰兒與自然受孕的寶寶一樣,都是夫妻雙方精子和卵子結合發育而成,從基因 染色體方面和自然受孕是一樣的,只是受孕地點不同而已,乙個在試管中,乙個在輸卵管中,前者在精卵細胞結合形成胚胎後,是會被送回媽媽的子宮內著床 妊娠的,其生長過程與自然受孕寶寶是一樣的,因此不會在智力和身體發育方面存在差異。 ...

問乙個有關修行的問題。常聽說有人練功打坐入靜,什麼是入靜啊

凌星 首先人不築基,經絡不通天地不全無法溝通天地自然別打坐。那就是靜坐,打坐是有一定基礎要求的。靜坐就是坐著養神啥也不想。而思想境界上的靜也是需要生活能力智慧型等很多條件的,初學者也做不到。這就是本質,其他的這個那個都是扯淡,不信你試試,沒有用。當然臆想症請無視我。 一樹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平時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