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遊意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6-09 11:45:44

1樓:李曉鴻

《文子·九守·守樸》說:「體本抱神,以遊天地之根,芒然仿佯塵垢之外,逍遙無事之業。機械智巧不載於心……心意專於內,通達禍福於一,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廓然而虛,清靜而無,以千生為一化,以萬異為一宗。

有精而不使,有神而不用,守太渾之樸,立至精之中,其寢不夢,其智不萌,其動無形,其靜無體,存而若亡,生而若死,出入無間,役使鬼神,精神之所能登假於道者也。」

《莊子·人世間》說:「乘物以遊心。」《莊子·在宥》說:「出入六合,遊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擁有高妙境界)。獨有之人,是之謂至貴。」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

《淮南子·俶真訓》說:「下揆三泉,上尋九天,橫廓六合,揲(dié迭)貫萬物,此聖人之遊也。」

《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說:「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變化而凝成萬物者也。

情性也者……配乎天地,參乎日月,雜於雲蜺,總要萬物,穆穆純純。」

阮籍《大人先生傳》說:「以萬里為一步,以千歲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處,求乎大道而無所寓。

先生以應變順和,天地為家……飄颻於天地之外,與造化為友,朝餐湯谷,夕飲西海,將變化遷易,與道周始。」

嵇康《聖賢高士傳·廣成子》說:「無視無聽,抱神以靜。我守其一,以處其和……入無窮之門,遊無極之野,與日月參光,與天地為常。」

西晉孫承《嘉遁賦》說:「遊無方之內,居無形之域。詠休遁之貞亨,察天心而觀復。」

東晉僧肇《涅槃無名論》說:「會萬物以成已者,其唯聖人乎。」

東晉王叔之《遂隱論》說:「全樸之道,萬物一氣,三極湛然,天人無際。」

唐代李師政《內德論·空有》說:「浸稽天而不溺,大風偃嶽而無飄。具六通而自在,越三界而逍遙。」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說:「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北宋張繹為老師程頤所作《祭文》說:「心與道合,泯然無際,無慾可以系羈。」

南宋許月卿《神靜》詩曰:「神靜何須卜,心閒即是仙。」

元代中峰禪師詩曰:

從來至道與心親,學到無心道即真。

心道有無俱泯絕,大千世界一閑身。

明代王廷相《雅述·作聖篇》說:「人心之靈,貫徹上下。其微妙也,通極於鬼神;其廣遠也,周匝於六合。」

《明儒學案·浙中王門學案·侍讀張陽和先生元忭》說:「人之生,以天地之心為心。虛而靈,寂而照,常應而常靜。

謂其有物也,而一物不容;謂其無物也,而萬物皆備。無物,無我,無古今,無內外,無始終……渾然廓然,凝然炯然。」

馬一浮《復性書院學規》說:「上下與天地同流,左右逢源,觸處無礙,所謂頭頭是道,法法全彰,如是方名致知。」

君子之道似干五是什麼意思?

已登出 干五是大人之道,飛龍在天,至健而無息,生生不已,通貫天地而無為,君子行修言道,以此為最高之境界,在世間,以此為最佳之境遇,如堯之光被四表,格於上下 文王之德之淳,天下無思不服。是有大人之德而處九五之位,君子之道長而小人之道消也。故九五為君子之道。 醬油帝 干五爻辭曰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干五...

氣功意守丹田的意守是什麼意思?

蘇子畏 炁功這門東西,根本就在似是而非,很多法門都在是與不是之間。你說想著丹田那個位置,如果只是想,那只是你的大腦活動,跟丹田有什麼關係?那麼是吸一口氣,沉到丹田嗎?是炁不是氣,炁不是呼吸之氣。呼吸之氣,可以幫助放鬆身體,集中注意力,然而倘若混淆,就會反而鬱結,這就是所謂上火 走火。炁功首在調心,通...

《老子》意聲相和什麼意思

魯刃頰 無論 意聲相和 還是 音聲相和 都不妨礙它的意思。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說文 聲。聲也,音也。聲,磬也,樂石也。說文 意,志也。從心察言而知意也。說文 也就是,音 意相通。是從內而外發聲有節。所以 意聲相和 還是 音聲相和 都是 內外之聲音相和之意。也就是所思所想與表達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