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發展到現在有比釋迦牟尼思想境界高的沒?

時間 2021-06-06 16:29:26

1樓:愚爸

惠能。好比一家公司,創始人總是最偉大的。隨著公司發展壯大,人事臃腫,產品繁雜,企業文化逐漸扭曲。這時候從底層一步步上來的新任CEO勵精圖治,喊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口號,重新培訓人員,精簡產品線,緊抓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做了本地化公升級。

此後CEO說過的話也加進創始人語錄裡,每天在晨會宣讀。再後來,CEO也故去,大公司病又慢慢回來,各色的人帶著各色的利益開發著各種新產品在公司忙忙碌碌。

現在企業還在,CEO開發的產品還在。

2樓:西西先生

這個問題沒看明白,是有比釋迦牟尼思想境界更高的思想還是更高的人?首先佛經是關於真理和抵達真理的文字,從這個角度而言所有有關真理的文字與佛經的思想高度是一致的。所有證到這個真理的人在人的境界上與釋迦牟尼也是一致的。

例如老子莊子甚至各種禪師與釋迦牟尼沒什麼差別。從現實的角度考慮,釋迦牟尼更偉大,因為他的法被其繼承者們傳到了世界各地。

3樓:

佛陀,全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佛陀,為梵文音譯,意思為無上正等正覺者。

無上的意思是無可超越,教義上講佛陀為修行一切善法滿足方能成就的極果。通俗點講,佛陀是一切善法的正無窮大。

一句話,佛教中唯佛最尊,無可超越。當然我說的是圓教佛,藏通別圓開合不同,佛的境界含義也會有差異,但也無一例外在其範圍內也是最高的境界。

所以,佛教發展到現在,在我們這個世界這段時間中,菩薩大德有很多,但是沒有超過釋迦牟尼佛的存在。

4樓:趙俊

一切如來等無差別。唯除四事。一者壽命。

二者名稱。三者種性。四者色身。

唯此四事有增減相。非余功德。亦非女人得無上菩提。

何以故。菩薩於初阿僧祇劫已捨女身。乃至坐佛樹下不受女身。

一切女人性多煩惱。成就惡智。不以煩惱惡智慧型得無上菩提。

------《菩薩地持經》節選。

5樓:小島主

當然,佛教自傳入中國就在不斷的與中國文化相融合。尤其到了唐宋時期,佛教逐漸佔據了中國文化的主要地位,儒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為了重新奪回主導地位,許多儒學大家積極反對佛教,但他們要先了解對手,於是他們開始研究佛經,當時儒家學者都是佛教專家,他們研究佛經是要反駁佛教觀點,正是這些人的加入以及思想碰撞,反而使佛教不斷完善,中國佛教發展至禪宗階段,其實重要的已經不是佛教教義了,而是蘊藏在其中的智慧型思辨。

6樓:智力低下善護念

那就看您站在那個立場來回答這個問題了

如果以經營管理來看,也是一種回答立場

如果是修佛法的,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為什麼呢?因為和基本精神相悖,當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已經不是佛法了,但是我這個答案,是因為你以釋迦牟尼的高度看待,一般人也還做不到

換句話說,當我們到達釋迦牟尼的高度,就沒有高低之心,所以也沒有超過的問題

7樓:信願持名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語,意為無上正等正覺,即最高的智慧型覺悟。

阿耨多羅是「無上」之意(阿為無,耨多羅為上),三藐是「上而正」之意,三菩提是「普遍的智慧型和覺悟」。

《翻譯名義集》——宋·普潤法雲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智名。舊譯曰無上正遍知,無上正遍道。真正遍知。一切真理之無上智慧型也。

維摩經佛國品肇注曰:阿耨多羅,秦言無上。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道莫之大,無上也。其道真正,無法不知,正遍知也。

淨土論註曰:『佛所得法,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為無,耨多羅為上,三藐為正,三為遍。

菩提為道,統而譯之,名為無上正遍道。』新譯曰無上正等正覺。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之無上智慧型也。

法華玄贊二曰:阿雲無,耨多羅雲上,三雲正,藐雲等。又,三雲正,菩提雲覺,即是無上正等正覺。

智度論八十五曰:唯佛一人智慧型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略稱阿耨三菩提、阿耨菩提。意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覺、無上正真道、無上正遍知。『阿耨多羅』意譯為『無上』,『三藐三菩提』意譯為『正遍知』。

乃佛陀所覺悟之智慧型;含有平等、圓滿之意。以其所悟之道為至高,故稱無上;以其道周遍而無所不包,故稱正遍知。大乘菩薩行之全部內容,即在成就此種覺悟。

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譯為『無上正真道意』。

音譯阿耨多羅三藐三佛陀,意指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人,故一般譯為『無上正等覺者』。此係佛陀之尊稱。又可省略阿耨多羅,而僅作三藐三佛陀(維摩詰所說經菩薩行品第十一),或三耶三佛、三耶三佛陀等。

8樓:隨喜讚嘆

這問題,是典型的以人的思想來測度佛的境界,以為佛也像人認識的事物一樣,一定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否則那是怎樣的存在?難道諸佛沒有差別?

無量諸佛,在性上確實沒有差別,十方諸佛,皆同一法身!而要說有差別,實際就是示現的時間地點以及名字有差別,而法身皆是一性!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

法身是性,例如毗盧遮那佛,遍一切法界~

報身在淨土,例如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

化身在穢土,例如釋迦牟尼佛在我們娑婆世界~

打個比方,法身就好比是「好人」的總稱,因為是好人,所以處處受人尊敬,把所處的社會和環境都打理的很好,處處受褒獎,例如受獎的全國勞模,這就是報身。而在最危險、最苦的地方,總能看到有助人為樂的好人出現,例如不出名前的雷鋒、焦裕祿、王進喜……這些就好比是「好人」的化身,化身在最苦的地方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你要說受獎的全國勞模和正在做好事的不知名的某個好人,在是「好人」上有高低的差別嗎?都是好人啊!只是出現的時間地點以及名字不同而已,在性上都是「好人」的表現!

性是沒有高低、大小、多少的差別的,你不能說這個「冷熱性」比那個「冷熱性」高或者低,你只能說這個溫度比那個溫度高或者低,因為溫度是「冷熱性」的具體表現,「冷熱性」是性,在不同的事物上表現為具體的溫度~

又好比學校的老師,都是老師,老師就是他們的「性」,只是在具體工作上,每個人表現不同,有的表現為語文老師,有的是數學老師、美術老師……

而在宇宙的學校裡,不是老師,就是學生,老師就是佛,學生就是眾生~

諸佛都是眾生的老師,在不同的時代和地點,顯現為不同的佛,娑婆世界過去的莊嚴劫已有1000佛出世,現在賢劫將有1004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賢劫出世的第四尊佛,就是我們的時代,未來星宿劫又有1000佛出世~

佛就是究竟覺悟的人,如果還有比佛更究竟的,那這個所謂的「究竟」就是不究竟了,你不能說有人醒了,有人比誰「更醒」!

說必定還有比佛更厲害的,這就是典型的凡人思維,凡事必有比較,必有勝負,他才安心~

9樓:再見神邏輯

思想境界慈悲智慧型,不是可以工工整整量化出一級一級的指標的,然後不停往上公升級,不是的。這種想法是加法模型。但其實,佛法修證體系,更傾向於減法體系。

大家本質都一樣,都是佛,只不過都被無明煩惱貪嗔痴汙染成眾生了。於是,修行就是清理貪嗔痴煩惱,擺脫無明——這是很典型的作減法。

還有非典型的,大乘菩薩修行講六度萬行,要做很多事,具備很多技能。貌似是在做加法,實質還是減法。比如布施,是在減去貪心。

持戒,是在減去放逸。。。只不過,六度這種形式,除了可以給自己做減法,還可以給到別人好處,自利利他,雙贏。

理論上,減法做完,恢復本質,大家都一樣都是佛。哈哈,衣服脫光都一樣。沒有比佛更高的,因為佛的思想境界是無上,同時也無下,無上限,無下限。

佛與佛沒得比較,能比較的前提是有界限。有限比無限的話,自然是無限境界高。

10樓:正性離生

在佛教內部閉環來說,沒有。因為佛陀包括釋迦牟尼佛就是最高的存在,這是內定的。

所以否定佛陀至高存在,比如金剛上師,就是反佛教。這和否定十二因緣沒有多大區別。

不過呢,現在很多神棍編不出一套無懈可擊的理論,就直接套用佛教的,最離譜的,還有人信。

為什麼人類的體育運動發展到現在,有相當多的運動是用球類進行的?

Codartizan 作為乙個曾經的體育生,給點我自己的看法,可能沒那麼科學。體育運動的魅力本質來自於對抗,而對抗講究的是在平衡的條件下進行。對抗的因素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意志力和控制力等等。對抗需要媒介來銜接,球類相對於其他型別的物體運動路徑更自由,更順暢,也有更多的不確定性。世界上很多運...

人類發展到現在,已經沒有天敵,反而開始種群自我吞噬,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目標麼?

123 人類總喜歡用最偉大的智慧型進行最愚蠢的行為,而這種行為的最終形式就是戰爭。奴隸主用奴隸契約控制奴僕,通過他們獲利。地主利用土地兼併控制農戶,通過他們獲利 資本家利用資本控制工人,通過他們獲利。遊戲的玩法換了又換,但是核心一成不變,那就是利用時代中看是合理的產物和規則,為自己謀利,而本質是人的...

為什麼文明發展到現在,還是沒有徹底解決飢餓,無家可歸等問題?

一 土地本是用來長莊稼的,結果卻被掘成戰壕。二 馬是用來耕作和負重的,結果卻都上了戰場。三 鋼鐵本是用來做犁鏵的,結果卻都造了刀劍。四 火本是用來熟食的,結果卻用來點燃茅草房。五 炸藥本是用來開山修路的,結果卻用來爆人或者自爆。怪誰呢?自己釀的苦酒,只好自己去喝! 樂觀的悲觀者 怎麼講呢。從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