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諸子,百家爭鳴,如理解何道家老子所說的「至柔至剛」就是最軟的才是最硬的?

時間 2021-06-05 16:10:16

1樓:驪珠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我覺得應該結合整句話理解,其實這裡的柔弱代表陰,剛強代表陽。柔弱是裡剛強是表,柔弱是虛剛強是實。

這樣一來就好理解了,魚這裡就是剛強,陽性的,而淵就是陰性的柔弱的。然而魚不可無淵,淵卻可以無魚。因而淵勝於魚。

兩國交戰,比的是誰底盤藏的深,就是比誰陰的部分多。扮豬吃老虎,以柔弱的外表示人,引得別人來攻擊你,然後後發制人,中國武術也是有很多這些道理。

思想也是如此,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強者是精神上的強大,中國講天人合一,就是精神與天地合一。相信精神的力量可以感動天地。面對肉體比我們強壯的敵人,我們不是去對抗而是去同化,這也是為什麼千年以來外族入侵稱王但是中國文化不斷的原因。

以柔弱之姿反而主導一切。這也可以算柔弱勝剛強吧。

2樓:杏林古風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柔的就是柔的,變不了剛的。

作為乙個基本的概念,如果這都不能明確,那還怎麼相互溝通。

更何況這是兩千多年前,哪有現在的人腦子繞來繞去。

所以這裡說的是,柔的,可以馳騁剛的。

比如玻璃,是剛的,沒有間隙,為無間。

但光,是柔的,比沒有間隙還要厲害,無有形體,為無有。

而光可以透過玻璃,這就是至柔馳騁於至剛,無有入無間。

老子當時有沒有玻璃我不知道,但這種現象卻是無處不在。

比如水過土石,光透河流,聲過牆壁等等。

所以由此申之,在具體的行為方向,何「為」上,老子就注意到了「無」為的益處了。

進而落實到具體事情,就是不言之教了。

因為相對於言傳對人的作用,身教明顯更加的柔和,但又潤物細無聲。

是不是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以後,真正的儒家 道家就衰落了?漢代以後的儒家還是儒家嗎?程朱理學是 假儒家 麼?

儒教大旗是 禮 仁 義 教 教育,教化,亦宗教也 反正諸如此類啦,隨便你。禮即 階級 即 固化秩序 即 表面形式 這個重要核心也是孔夫子一直吹捧的核心從來沒變過。幾大核心,雖然化學閹割了一部分,尤其是 勇 字,之所以說化學閹割而非物理閹割,是因為一定條件下它還是會小小地雄起一下 或者因為某功能失效 ...

對諸子百家有何看法?

鬼谷信 說幾個諸子百家的特點 一,諸子百家的鼻祖們自己一般是不寫書的。現存的諸子百家學說,往往出自其徒子徒孫之手。二,諸子百家們大多數是公務員,在此基礎上使得他們的思想往往體現的是 君子之道 即達官貴人的處事原則。三,諸子百家們中,有王子,如法家的韓非子。有宰相,如法家的商鞅,縱橫家的張儀。有將軍,...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爭什麼?為什麼爭?

文丁138 周王室衰微,諸侯乃大,是溫床的大環境,學派興起,百花齊放為主,百家爭鳴遠次之。為什麼爭?為不同觀點 思想而爭。爭什麼?論其不同觀點思想。大家耳熟能詳的有老子孔子論道 公孫龍惠施論白馬非馬 孟子語梁惠王何必曰利 荀子非十二子 兩小兒辯日等。 陳輝 百家爭鳴,爭什麼,為什麼爭?說到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