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講的柔能克剛 弱能勝強 靜能制動到底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6-03 17:31:46

1樓:胡逸玄

道德經的第二章養生章,聽到養生這個名詞可能大家都比較熟悉,我們就根據老子的思想境界來給大家講述一下,關於身心共療的話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這是全篇的內容,那麼我個人對他的理解,基本上是分為三大段。

第一段是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和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為什麼這樣講?首先我們明白人之所見為美,那麼也就是說老子所講的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這個指的是我們用肉眼去看,其實這個代表的是六根的用,六根的應,六根的怎麼去看,那麼六根的乙個顯化,也就是我通常所講的,行之於眼之所見。

那麼天下皆知善之為善,這個善是人行才為善,人不行何為善之有?所以這個也同時強調的就是凡行之所為也是屬於六根之用。那麼從這兩段我們可以知道其中更重要想要強調的就是六根的體用關係,那麼他通過美和善進行表達出來,但是裡面有乙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天下人皆知的美是美嗎?

天下人都認為的善就是善嗎?可能這個在觀念上面就給了我們乙個很大的挑戰,是不是真的如隨波逐流那樣認為,天下人都認為這樣的美就是美呢?這樣的善就是善呢?

就如同說這個茶杯,它美嗎?可能大多數人認為這個杯子非常美,但是它真的很美嗎?可能需要打個問號。

那麼比如說,我們去做某一些善事,可能大多數認為這個善事是非常好的,但是真的非常好嗎?我覺得也需要打個問號。

所以在這點上面,老子給了我們敲個警鐘,那麼我們換言之,比如說我們的養生,身心共養這麼乙個話題,其實是一樣的。難道天下人認為的如此的乙個養生,才是好的養生嗎?我經常聽到乙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是什麼呢?

就是有一些活了七八十歲的人,他們可能經常抽菸,經常喝酒。他到了七八十歲身體還特別的健康,而一些按照一日三餐都按照飲食的規律,作息時間也非常的好。但是他反而只能活五六十歲。

那麼你到底說,何謂之養生呢?是那些不按照節律生活的人,他屬於真的養生,還是按照節律生活的人?所以有些觀念可能並不一定是我們人所認為的樣子。

那麼基於此我們就具體來講後面的,那麼後面老子他又分了三大類來進行講解,何為三大類呢?

因為他提到過幾個概念,第乙個就是有無相生,第二個就是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和前後相隨。那麼這個我把他總結為三大類,為什麼是三大類呢?第乙個長短相形,高下相傾和前後相隨 ,其實這個代表的是乙個物體的形狀,也就是他綜合的乙個表現,類似於像三維的乙個表現形式。

那麼這個代表的是老子,他在強調這個物體上下左右前後之間的內在其實是有相互的關係的,那麼他代表的是我們要理解他是乙個物體,他就像我們人一樣的,我們要想對生命有個了解,我們是不是也要理解我們的前後上下左右相關的一些關係呢?這個是肯定是要去了解的,所以說老子以前後、高下和長短來量物之形,來體量物體的具體的形態,那麼這個就是先來認識外在。

同時他又講了叫有無相生和難易相成。那麼有無相生和難易相成這個是代表乙個事物的生滅終始和繁簡,什麼意思?有無是任何生物、生命體、任何事物從無到有,從始到終的乙個過程,也就是講的是生滅的問題。

那麼第二個難易相成是講,做任何事情,我們想去對生命對萬物進行乙個了解,我們必須要明白他的繁簡,有些東西是可以化簡為繁。所以簡與繁之間,可能是相互關聯的,那麼也是屬於同一類的。

第三大類就是音聲相和。我們人之任何生物,之所以能發出聲音一定是有風動和氣脈的蠕動,或者是有某種物體跟物體之間的撞擊產生波動,才能產生聲音。所以音聲相和,其實就是代表內在的某種氣運的蠕動發生的聲音,那麼在這個地方可以比喻為人內在的氣息、氣脈執行的規律,所以這個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和前後其實就是代表我們如何來認識乙個人體,而這個綜合起來之後他就是乙個人體的全部,這個就是來逐步的來認識這點。

但是我們在認識整個的生命狀態的時候,這個還夠不夠?其實是還不夠充足的。因為他後面更加強調的是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也就是說我們真正想要對生命去了解,我們要對我們的身心去了解,你把這些了解完之後,真的就能夠了解嗎?其

實不一定。為什麼呢?因為老子非常強調的乙個主要的觀念就是自然。

所以他講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才能真正的對生命對萬物有乙個深刻的了解,才能夠了解萬物的高下,長短和前後,才能夠了解萬物的有無和難易,才能夠了解萬物音聲的相和。所以說必須要進入到這種狀態,而這種狀態就是聖人處無為之事和行不言之教,這個地方白玉蟾解釋的非常好,他裡面說聖人處無為之事,其實講的是貴乎自然,就是強調自然的重要性。而我在這個地方所要講的就是火候的進退、不增不減,是非常巧妙的,是非常恰如其分的,其中微妙,只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那麼行不言之教白玉蟾先生他寫的非常好,他說道寓融於物,是什麼意思?就是真正的跟這個萬物融為一體,你就是萬物,萬物就是你,你跟他同體、同根、同生、同源,同在本身乙個頻道上,而且本身是同其色、同其形、同其身、同其神,也就是進入到乙個完全相同的乙個狀態,你就是他,他就是你,你中無我,我中無他的這麼乙個狀態,融於他合於他體於他,和這個狀態其實就是行不言之教。因為你的一舉一動本身就是萬物的乙個展現,本身就是這種自然狀態的一種展現,所以說老子他貴乎自然,他強調自然,他強調處無為之事的目的也是在這點上,所以要對生命對我們的身心要有乙個更深的了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節選於為無學堂課程之胡逸玄解《道德經》

2樓:楊柳依

1.雖然你在外面是個純爺們,鐵血真漢子,拳上能站人,臂上能走馬。但是你回家了還是要給媳婦做飯,洗衣服,拖地,這不就是柔克剛嗎?

2.吃完飯了,老婆去睡覺了,你在那開開心心的玩著ps4,身體隨著手柄不規則晃動,嘴上的必殺技響徹雲霄。這時候正在睡覺的老婆醒了,老婆靜靜地看了你一眼,一句話沒說。

你嚇得一身冷汗,遊戲也不香了,必殺技也不放了。這不就是靜制動嗎?

3.可算拉攏了老婆一塊玩,你熟練地開啟了街霸5,選出來鐵血硬漢隆,打得春麗連技能都放不出來,老婆氣的在你腰上扭了一下,你一下暗領其意,連輸三盤。老婆體驗極佳,這不就是弱勝強嗎?

夫妻之道,在於人和。

3樓:金剛

老子講的是真理,是宇宙的正理,而人理卻是反理,和真理相比是反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嘛!常人喜剛強,但道喜柔弱,老子反覆在講這個問題。所以說老子的理論是出世的高層次理論,說的直接一點就是成神的理論,《道德經》本身就培養了很多神仙嘛!

高層次的理與低層次的理往往是相反的,就是讓你去掉對人世間利益的執著嘛!讓你像水一般利萬物而不爭和處眾人之所惡,上善若水,所以很多人看道德經總感到迷惑不解,修道者總感到難以做到就是這個原因,但確實能成就人,難,才能得到好東西。

4樓:小島主

這說的就是「不爭」。「不爭」就是處於自然狀態,像水一樣順應自然環境變化而變化,而不是對抗,主動採取措施。老子舉出了很多對立的概念,實際是在說沒對立。

有「高」這個概念才有「低」這個概念,反之亦然。這是人為設定的概念,其實自然界沒有高就沒有低,沒有低哪來的高?

5樓:狂奔的小野豬

老子的意思是至剛易折,過份的強調進攻只會給自己製造更多阻力。所以老子才強調利他,不露鋒芒不傷人。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看到某個富豪或明星,雖然只犯了一點點生活作風的小問題就被人人喊打,就是因為太突出了,引發了人本能中的妒忌心。所以真正得道之人,越是成就大越應該低調。這樣可以減少和其它人的干涉。

6樓:七月淺離

應該跟道家的二元對立是有關係的,比如物極必反一樣,萬物相生相剋,如螞蟻能殺死大象,這三個詞在個人來看是分別詮釋了,行為,思想,心性在道家的代表詞。個人觀點。

7樓:旁聽者

剛能勝柔,強能勝弱,動能制靜,是空間之力,勝在當下。柔能勝剛,弱能勝強,靜能勝動,是時間之力,勝在未來。現在柔轉為將來剛,以此類推。

8樓:心理師張大民

這句話是說的是道之用。心中有道之後,自然能抱雄守雌,抱元守一,以柔克剛。具體的例子可以參考《史記》陳平列傳,裡面陳平用了好幾個陰謀體現了柔能克剛,以弱勝強。

9樓:健簡

這哪是一兩句話說的通的,我只能提一句話,你參考參考吧。無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柔是參了剛的柔,剛是參了柔的剛的話都能用,隻剛,只柔是取死之道,怎麼參呢?任何人學不來,也不可能通過學學到什麼,我看了多少書,有用嗎?到了一定的年齡你自然而然就通透了一些東西,告誡一句,整天研究這些玩意鑽進這些裡邊四個字,必廢無疑,實踐和自己實打實的經驗才是正兒八經的東西。

10樓:過客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意思,大致看了一下回答,大多數是牽強附會的多,或者說,回答得都不在要點上,使人讀後,還是一頭霧水,徒耗光陰而已。以下,嘗試用一些不同的視覺,去解析這個問題,這是乙個嘗試,不一定會完美,但,還是試一下吧。

柔弱勝剛強這個思維,出自老子的道德經,老子,只講出了結果,卻不給予證明,這使得,千人讀道德經,產生千種理解,甚至,會產生與老子原意反向的理解,苦煞大多數人也。講真話,沒有一定的閱歷,真的很難理解它。

古文,每乙個字,都可以有多種理解,古漢字的定義,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乙個字,可以是名詞用法,又可以是動詞用法,又可以是使動用法,更可以是引申義用法,這裡,柔弱勝剛強的勝字,難倒了多數人。可以是勝利,可以是優勝,可以是勝出等等,不一而足,但總的意思,兩相比較,柔弱者最後優勝或勝出,這個意思,大家都是認同的,比如,水滴石穿,牙毀舌存這些象,就是這一層意思的忠實擁護者。但,我要講的是,這種理解,你掉坑里了,難怪你出不來,你站立的角度不對,沒有反向的去理解,一千年,你還是出不來。

乙個家,當災難來臨,最先站出來撐著的是剛強的人,有擔當的人,其次是老一輩,再次是青少年,到最後,你會發現,最後活下來的,最容易活下去的,反而是嗷嗷待哺的嬰幼兒,為什麼?因為所有人都不希望他死。這個最柔弱的嬰幼兒,生命力是最強的,而最易死的是,剛強的中年人。

在這裡,是不是柔弱勝剛強的最佳體現呢?

一座山林,大風掃過,最先折損的是高大的喬木,而處於大樹底下的蔓藤,小草反而是最易活下去的。在這裡,是否又是柔弱勝剛強的最好詮釋呢?

乙個國家,假若戰爭爆發,首當其衝的是軍隊,警察等剛堅部門,而最易折損的又是這些部門,而最易活下去的,又是柔弱的婦孺老幼。在這裡,是否又是柔弱勝剛強的另一種體現呢?

柔弱之勝剛強,並不是勝利的利,又是勝出的勝,此勝,不同彼勝,古文之難以定界,便在於此,但這些,不是老子追求的意思,老子只想用有限的要素,表達出這麼一種現象,柔弱的這麼一小撮,大家都不想讓他死,他的生命力,反而是最堅強的,至於怎麼讓大家都保你,挺你,護佑你,老子講,功成身退,不爭,生而弗有,為而不恃,這些策略,會讓你久保。吾所以有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何患之有?你辦成事了,就應退下來,不要妄想保有利益之時,又沒有人惦記著你,被人惦記著,你就危險了,最佳的保身,是無身。

到這裡,你應該可以明白柔弱勝剛強是怎麼個意思了吧,再引申一下,柔弱者,生之徒,剛強者,死之徒,也不難理解了吧。

老子的東西,通篇都是講這些策略性的哲理,而這些哲理,最好的運用,就在治國,管理,所以,道德經,又可以稱之為管理者法則,至於你一定要理解它用在修身,修道,那是你的事,你走的是另一條道,至於你在另一條道上產生的疑問,對不起,我回答不了,我這個回答,是基於道德經是用於建立策略這個方向上的理解,希望可以幫到你。

佛教講的「空」和道家講的「無」一樣嗎?

護法如來的廢物弟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道 可道 非常道。名 可名 非常名。無名 天地之始。有名 萬物之母。故常無 欲以觀其妙。常有 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 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白鏡衍 空或者無只是乙個入處,所要調整的都是造作有為的心。本質是一樣的,一切...

從道家的角度講,善惡的劃分有意義嗎?

覺醒 1道家太極中分化出陰陽兩種二元因素。這兩種因素在宇宙的底層空間,表現出來就有善惡。2道家中以道為裡,以德為表。合道者生德,背道者背德,背者損。這是生命真正的損失。3道家以真為本,不真者為假。所以真者善,假者惡。換句話講合道者善,背道者惡。4道生德,道生理,所以順德順理者善,背德背理者惡。5道者...

能不能給講一下關於道家的知識?

喜歡吃橘的朱自清 道家起初只是一種思想,而不是一種宗教 道家跟道教真沒啥直接,關係 所以如果你想認識一下道家思想,可以去看看道德經,不要去看那些道士寫的,理論還不如佛經呢。不要聽信別人說什麼長生不老 秦始皇那時候是術士和道家屁事沒有 和神魔妖道。它往後可以衍生出五行八卦,結合易經在漢末和魏晉時期也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