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家族都有什麼故事,怎樣能快速的知道家族的遷徙路徑?

時間 2021-05-30 10:58:48

1樓:摩西

我是寧夏的回族,馬氏。我的高祖父解放前從河北的滄縣一路遷到現在寧夏吳忠。我聽老人說了這個之後,又看了央視的《客從何處來》特別想知道自己的祖先都經歷了些什麼。

然後發現河北滄縣的馬氏回族都來自臨近的青縣。

青縣的馬氏回族叫「崇倫堂馬氏」,幸運的是族譜還保留著,然後根據這份族譜,追溯到宋太祖時,我的父系祖先從中亞的「魯穆國」(現在屬於土耳其)來,到了中國後定居在陝西涇陽縣,過了十幾代人遷到了金陵,又過幾代人遷到了現在的河北青縣。

2樓:Li金海

我是隴西李氏丹陽房一支的

要是想知道家族遷移路徑,看各房支的名字就行了,然後按時間順序排列一下。比如隴西李氏最初發跡於狄道,後來著名的李廣是成紀房,就說明部分隴西李氏族人搬到了成紀。

3樓:中華神鬼

我姓馮,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前棗園村,我們村是大明永樂年間從安徽鳳陽遷過來的,以前我們村口有個石頭的村牌,正面是村名,背面就是我前面寫的那句話。

4樓:

我姓趙,卻本不姓趙。

祖上是闖關東過來的,祖上乙個十幾歲的孩子孤身一人來到了東北,後拜當地一老中醫為師,姓隨師,改為趙。

娶當地一地主女兒為妻。

後雖東北動亂,仍行醫,心善醫術好,得人稱讚,當地聞名。

建國後,文革間,家中被毀,留存醫書典籍皆被燒毀,醫術未有傳人,家中自此無人再學醫,留下財產多丟失,部分藏於地下得以儲存,家中仍有前清古物,為珍藏。

後三輩遵趙氏排序,第四輩,即我,不遵排序,由我娘在打疫苗時靈機一動用時三秒起下。

自此,完。

5樓:兔兔

看家譜最快知道遷移路徑,沒有家譜的話跟老人聊天,越老越好,根據他們的口中資訊再去祖居地尋找線索或者族人,現在離開重視家族傳承的時代還不算遠,如果樓主有心,搶救找出家族記憶不難,再過兩代人就不好說了。

再來寫一寫我的家族記憶,現代很多中中國人的家族傳承甚至地方文獻,比較可靠比較完整的應該是宋代開始,我家也不例外,鄙姓包,祖上合肥包氏,沒錯,就是包公一族,包氏乃廬州望族,金人南侵家族一脈八家隨駕南遷,在皇權的年代,遇上戰亂播遷,居無定所只有望著皇旗的方向跟著走,最後落腳浙江天台,南宋末家族再度四散,一支去了寧波,就是包玉剛的家族,另一支去了金華,元初時期,乙個老太公帶著兒子四處巡遊找尋風水寶地,一日夜宿乙個兩溪交匯處,夜夢某老君託夢:此地鍾靈毓秀,風水佳人,如若你將我等供奉為上,我便明日發大水運來大木助你安家。

夢醒果然溪水暴漲,上游衝下來很多樹木,老太公感天應人,遂在此處安家落葉。

果然不出老君所料,此地山川交雜,河谷舒緩,土地肥沃,不三代人,人丁興旺起來,此時正是朱洪武大兵興博之時,天兵所到,韃虜披靡,家族族長主動出谷公尺千石勞軍,為明軍首領稱讚,相較其他家族動輒兵災滅族喪亂他鄉,唯本族安然度過大明軍興的時代,地遂號稱防軍。

又過三代人,宣德年,南方水災,家族長老再出谷千石賑災,獲天子聖旨旌為義民,家族遂又號旌義包氏,族中大兒子獲准北遷順天府大興縣發族,請來寧波族人進士包良佐撰寫譜序,在鄉間紅極一時,順便提一句寧波族人包良佐二十年後隨正統皇帝北征沙漠,於土木堡軍中殉國。

此後家族繁衍四開,無災無病也沒有多少建樹,安穩度過幾次改朝換代內亂外患,成為浙中最大的包氏聚居地,最近幾十年最大的事可能就是合肥宗族正式確認了我們的族源,將我們的家譜匯入合肥總譜了吧。

6樓:

我家在乙個挺大的劉姓家族裡,我們住家在乙個山溝裡的小縣城,我家我爸是奶奶的第3個兒子(奶奶一共生了4個兒子1個女兒),爺爺是太奶奶的第1個兒子(好像一共3個),而我太爺爺兄弟大約至少有七個,再往上推我就沒見過了,在我13歲之前我家一直是四世同堂直到太奶奶去世,總之還算枝繁葉茂

由於我太爺爺在同輩中年齡較大,到我這一代我的輩分在同齡人中就是最小的了,我奶奶的四個兒子家分別有兩個孩子,我們堂兄弟姐妹8個輩分就是家族裡最小的了

(按輩分算,我一共有10個爺爺……)

我覺得我家族已經算是人比較多了,後來聽說劉家的本家是在隔壁縣,九幾年的時候我們這一支搬到這裡來了而已,偶爾還會有來往(我太奶奶去世的時候那邊就有人來悼言)

然後去年過年時,從江西那邊又來了一堆人說是尋找族家……是的他們也是百年前流落在外的一支如今尋回來了,然後他們跟著我們這一支,浩浩蕩蕩去了隔壁縣會晤,拜祖墳,祭祖先。

商量著把兩本族譜合併修改一下(原先我們和隔壁縣在同乙個族譜上),於是就有了電子族譜這種新時代族譜……

一世祖大約是開始於明末時期(中間似乎小小的繁榮過一段時間,但我並未聽說過有出過什麼大人物,還讓我小小的失望了一下子)但看著族譜也能感嘆人類的神奇,原本就夫妻兩個人,居然衍生了乙個116頁的譜系

家裡的大人十分注重家族傳承這種東西,以至於在有些地方思想還比較迂腐

如果你問我感想是什麼,我只能說,去參加乙個宴席,我需要跟在父母後面喊一堆並不能認出來的七大公八大爺……

但是我偏偏又討厭這樣的環境,害怕與長輩交際,所以遇到這種事都會盡量避開不去,以至於我家老人一直覺得我不善交際,內向,不會說話,將來必定成不了大器云云

這裡他們有乙個很獨特的看法,他們認為雖然學習重要,但是乙個人優不優秀取決於你會不會說話——這種「會說話」意思是場面話,具體表現在,堂哥高中沒畢業就輟學打工但比較「會說話」,而我乙個正正經經一本大學的大學生,在他們看來跟堂哥比就是「沒用」(我願意在陌生人面前發表演講,但卻不願意在酒桌上和這些親戚攀談)

族譜序言

7樓:清風笑

本人姓鄧,家族中有好幾代都是農民沒流傳下來什麼族譜,都是口口相傳的。說是明代從南京乙個叫竹子巷鐵大門的地方遷出去的,由於年代久遠也無從考證了!現在已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了!

8樓:我就是上官良i

黃帝——昌意——高陽氏顓頊——卷章——吳回——陸終——季連——附敘——熊穴——衍及鬻熊——熊狂——楚子羋熊繹(封之於楚,子孫以羋為姓)——楚武王羋熊通(繹之十世孫)——楚文王羋熊貲——楚杜敖羋熊艱——楚成王羋熊惲——楚穆王羋商臣——楚莊王羋侶——楚共王羋審——楚康王羋昭——楚郟敖羋員——楚靈王羋圍——楚初王羋比——楚平王羋棄疾——楚昭王羋軫——楚惠王羋章——楚簡王羋仲——楚聲王羋當——楚悼王羋疑——楚肅王羋臧——楚宣王羋良夫——楚威王羋商——楚懷王羋槐——楚頃襄王羋橫、楚令尹羋子蘭(上官子蘭)

這是先秦階段

秦統一六國後,為充實關中人口,把六國貴族遷到關中地區,上官家族遷到了甘肅天水,並在西漢掌權,有大將軍上官桀和上官皇后,後因為和霍光奪權失敗被誅,此後一千年裡幾近湮沒於歷史長河中。

隋末,上官儀隨父親移居江都(揚州),大業年間,其父因江都之變被殺,上官儀落髮為僧,藏匿寺廟,貞觀年間考中進士,官至宰相,封地陝州,後被牽連,入獄被殺,他孫女就是上官婉兒。

隨後一千年裡後人就定居在陝州,中間兵亂災禍,有支脈遷出,並在福建,山東,四川等地定居,並在宋明年間出了不少人才。

現在的上官氏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即便在聚居地陝州,也算不上大姓。

上官氏全國總人口八萬左右。如果有改姓「上」或「官」的可與家族協會聯絡,早早恢復上官姓。

9樓:生化狂魔Lily-Lee

土生土長的南方妹子,但是媽媽的老家是北方的,所以我還有北方漢族的血統。不過再往上就無從追溯了,根據基因報告,我還有苗族、傣族、高山族及東南亞地區的血統…感覺祖先的經歷很豐富,漂洋過海的。不過真羨慕你們這些有家譜的,還有跡可循,像我這種沒家譜的,只能靠編了。

等事情少點,我要回來施展才華,通過腦補書寫一部五萬字的集愛恨情仇血海腥風於一體的家族史。等我填坑吧哈哈。

10樓:

我沒找到我家族譜,因此沒圖沒真相,無奈。

簡略說說家譜,我在台灣看到的情況是,客家人比閩南人更重視家譜和堂號,連看起來非大族的尋常百姓家都會清清楚楚地撰寫遷徙事蹟和歷代世襲,想搞錯都難。又比如客家人在墓碑上刻的地名是堂號,而閩南人則刻上祖籍地,比如我老家阿祖、阿公、阿媽的墓碑都刻上「南靖」,應該就是今天的福建省南靖縣(在漳州市旁邊)。

還有個關於家譜的基本概念,家譜追溯至宋朝算是上限,再往上推則造假的成份居多,或者可能無法往上推這麼多。你想想,兵荒馬亂時誰能夠記那麼清楚?離鄉背井,一旦和宗族失去聯絡,一切也只能從零開始。

僅憑單薄的記憶拼湊出的源頭也很可能失真。我想到一種極端的情境——世世代代都住在原地,又足夠強壯而不曾斷了根,不知道孔子一系算不算。

11樓:

我姓丁。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這一脈的先祖是姜子牙!

但是這是真的,

我當初知道這個事時表情和你們差不多。

話說姜太公的兒子死後諡號丁公伋,

然後我們這一脈就傳下來了。

不過知道自己祖先竟然是姜太公我也是很自豪啊。。。。

12樓:虎山行止

有族譜。祖先最早是南宋時河南的乙個將軍,劉開七,戰死,子孫移居到福建莆田,然後大概明末清初的時候有一支到粵西。貌似我歷代祖先挺能生的,我那條村就有五六千人

13樓:

據我了解太爺爺是當地乙個不大不小的地主,娶了兩房夫人,我爺爺是二房幼子,太爺爺去世時我爺爺才3歲

wg的時候有人來抄家,東西砸的砸,收的收。族譜也被我膽小的爺爺一把火燒了

14樓:唐子頌

在下姓唐,起源於西周唐叔虞。末代晉侯『』姬俱酒『』是我族一世祖先

至於帝唐堯,由於無據可憑,不敢亂說。對了,我家的堂號『晉昌』。

西漢時唐蒙持節雲南,執『』大滇王『』於長安。開滇之功,雖然不及『』班定遠『』,但是遠遠勝過『』終長纓『』

隋朝時唐鑑為兗州刺史。

初唐時唐儉為絨州(四川宜賓)刺史。呵呵,西南和我們家有緣。

北宋唐介曾在湖北做官、置業,所以荊襄一帶成為晉昌唐姓集聚地。

晉昌唐姓在南宋、元朝進入浙江餘姚、江蘇揚州、廣東、湖南和福建。

我祖先一支在元朝末年由福建龍巖遷移到集慶路上元縣。

明朝,集慶路改名應天府。

洪武十三年,明朝徵集三十萬軍隊由傅友德統帥,收復雲南。我祖先『』唐大?『』在行伍之中。

從湖南、四川進入雲南貴州。用兩年時間,解放了雲南。

洪武十五年,我祖先『』唐大?『解甲屯邊』。定居在雲貴交界的北盤江上可渡橋村。

後來我們家的近支遷移到雲南宣威西關。順治、康熙年間以私塾為業,具體名字叫唐秀宗。

對了,我家曾經的字輩是:

大德天地開,雨潤鍾靈秀。

國朝運尚啟,玉韶士永懋。

有近支者,聯絡我哈。

康熙四十九年,清朝組織軍隊『』改土歸流『』平定彝族叛亂,我家昭通一世祖唐國佐年十九歲,從軍入伍。銜『』平南校尉『』一職。進入昭通。

定居昭通至今已歷十四世,三百零七年矣!

大家都有怎樣的創業故事呢?

沉潛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大學的時候,身邊同學用4000塊去買蘋果4s,而我用4000塊去擺地攤。過了一年,他們用5000塊去買iPhone5,而我已經開著自己的小店掙了第乙個5萬塊。又過了2年,他們用6000塊去買iPhone6,而我已經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今天,你們用1萬塊去買iPhon...

你的家族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celery celery 男友爺爺的親爸,很窮又或者孩子太多了,反正男友爺爺出生的時候就不想要他了,這時候有個地主婆就把男友爺爺買了 地主婆是寡婦,因為吸鴉片,所以無法生育了,於是買了爺爺做兒子。地主婆特別有錢,只有這乙個兒子,自然特別寵。爺爺五六歲了,地主婆又買了個童養媳 也就是後來的奶奶 爺爺...

大家都有過哪些坐懷不亂的英勇故事?

甄世隱 老婆還是女友的時候性慾非常強,有次好久沒見面,晚上執意要我去找她玩,還說自己今天穿的是新買的超短裙,我則很直接了當回答她 不行,今晚有中國隊的比賽,贏了就能進十二強了。我絕對哪都不去! 工作後,和高中關係好的妹子,相約去青海玩,三天兩晚,險些要了好人的命 這姑娘心大,晚上就穿個露背的吊帶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