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好茶的標準是什麼?

時間 2021-06-02 17:48:24

1樓:老呂談茶

好茶的標準對於每個人來說是不一樣的,當然安全是第一位。

什麼是好茶?我覺得,對普通一般的茶友來講,只要能夠消費得起這個茶,然後喝了又好喝,就是我們常說的,端起來喝進去放下,又想端起來喝進去,就停不下來的,那肯定對你來講,這個就是很好的茶。

因為人的飲食習慣,是與生俱來的,很多時候是長時間的積累,所以你喜歡的茶,對你來講就是好茶。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大師分享各種東西,他們分享這些東西的時候,不排除有一些是傳播知識,但我看大部分都是賣茶給你。

他會跟你講這個茶喝進去有體感,然後引導你,目的就是賣茶給你。很多人喝了其實覺得不怎麼樣,但他們認為大師很可信,跟風去買這些茶,我認為這是非常不可取的。我認為什麼是好茶呢?

就是自己覺得好喝又消費得起的茶,那對我們自己來說就是好茶。

2樓:設計太抖

本人接觸普洱茶比較多,以普洱茶為例,其核心價值是越陳越濃越香,滿足這個條件,基本可以判定為好的普洱茶。

但是達到這個條件的前提是優質的原料(特定產區優良品種)+正確的工藝+科學的倉儲。

而對於口感香氣滋味,肯定是令人愉悅的,比如香甘重滑,如果香氣令人不悅,口感叮麻掛卡,這種肯定不是好茶。

3樓:可樂

樓上的回答,對於理論已經科普,我來個野路子的實操:

條索乾淨賣相好

香氣乾淨有層次

湯色乾淨通透亮

滋味乾淨有厚度

回甘乾淨持續長

關鍵一點:好茶耐操,可無限制暴力沖泡,沸水、悶、235、斷頭泡等可勁兒整

至於你喜不喜歡,並不影響這個茶是不是好茶

4樓:廣福心道

判斷好茶,一般是從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滋味、湯色等方面來鑑別。

正常的茶葉應該具有該類茶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異種植物葉,不含非茶類物質,無異味、無異臭、無霉變。

以白茶為例:

1.看乾茶,若干茶無茶梗、無葉柄者則是高等級的茶(例如銀針和牡丹)。

同時,看乾茶的芽頭多少、葉質老嫩及條索的光潤度。一般以芽頭多、峰苗多、葉質細嫩為高等;葉質老、身骨輕為次。含有較多的白毫的為高階。

2.聞幹茶,可以用先溫熱蓋碗後將茶葉投入,然後聞一聞茶葉的香味,可以嗅幾次,以辨別香氣的濃淡、強弱和持久度。同時嗅一嗅茶葉的香氣是否正常,是否有菸味、焦味、霉味、餿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氣味,若無以上味

3.泡一泡,開湯後,先嗅杯中香氣,再看湯色、品嚐滋味。先聞一下香味,若茶湯香氣為清香,而非香精味道,同時茶湯香氣持久並有掛杯香為好。

最後在色澤上,一般以湯色明亮、純淨透明、無混雜為好;以湯色灰暗、渾濁者為差。

在掌握了基礎鑑別茶的技能後,就可以遍尋好茶,選擇適合最適合自己口味的茶類啦。

5樓:南茗佳人挽月

茶為飲品,適口為佳。乙個適字,包含著令人舒適之意。品飲了茶品後,你的口腔,喉嚨,腹部,手心,後背,腦袋等身體的部位會做出一些反應,而你可以根據這些反應,對所品飲的茶品做乙個基礎的判斷。

有人說名氣大的普洱茶肯定是好茶啊,但前提是名副其實!如果只有名氣大,而製作工藝差,甚至是後期的不當儲存,那還能說它好嗎?

對於生茶,我們接下來就從原料,製茶工藝,茶滋味,品感等幾方面來說說有什麼標準。

1、原料優質

普洱生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殺青毛茶為原料製作而成的茶品。優質的原料就意味著採摘鮮葉時,不能過老,不能過嫩。

2、製茶工藝恰當

一款普洱茶的滋味形成,是由製茶工藝奠定關鍵基礎的。

如果製作工藝不恰當,那會對茶品造成不利。

首先是攤晾,攤晾時需要根據茶葉的老嫩來將茶葉均勻的攤開,過厚過薄都不行。攤的過厚,茶葉不僅會捂到,產生紅葉紅梗影響外觀,而且失去水分的時間需要更多。

其次是殺青,借助鍋溫使茶葉失去水分的同時,茶葉中的活性酶得到鈍化。溫度的控制尤為關鍵,過高茶葉會糊,產生糊味;過低,茶葉會有濃重的青味。

然後是揉捻,力度均勻,揉捻時長控制恰當才不會出現,茶葉破碎,或者茶葉肉眼可見蛻皮。

最後是蒸汽淺蒸時間得當,才不會出現茶葉過於軟爛的情況。

3、茶滋味

香氣:以花香,蜜香,蘭香,乾果香,鮮果香,鮮木香,梅子香,陳香,木香等正常的香氣為佳。掛杯香,湯含香,齒頰留香,回韻茶香都是判斷茶香是否好的一些方法。

甜度,苦澀度:不苦不澀不是茶,但苦澀不化為差,苦澀瞬化為佳。甜度可有清甜,濃甜,是茶湯中自帶的甜。

4、品感

指飲茶後,身體所做出的不同反應。

能夠產生回甘生津是基本,而回甘生津的速度快和持久為佳。

有茶韻者為佳,表現在喉嚨,後背,手心,鼻尖,腦袋等這些身體部位。如,嚥下茶湯,喉嚨或曲徑通幽,或寬闊如大河,或甜涼或溫潤;如有打嗝之相,手心發燙,後背冒汗,上頭等身體反應。

5、外形色澤

以餅茶為例,均勻整潔為佳。色澤符合正常規律,如新生茶的色澤是以綠色為主導。

對於熟茶,好的普洱熟茶我們從乾淨度,滋味品感來說它的標準。

熟茶經過人工渥堆發酵可以現品。

1、乾淨度

因為經過渥堆發酵,所以是否乾淨就成了首要。

乾淨包括看外形時沒有異物,品飲時沒有雜味。

2、茶滋味

以湯質厚滑,滋味飽滿為佳;以湯質寡淡為次。

茶湯中含著純正熟茶香,或糯香,或焦糖甜香,或陳香,或木香為佳。

若湯中含著溼雜之味,或倉味,或霉味則為次。

3、品感

嚥下茶湯,喉嚨不燥不幹,較為溫潤為佳。

若是嚥下茶湯,口腔,喉嚨乾燥且長久不消為次,

一款茶喝著舒不舒服,會成為判斷它是好是壞的標準之一。而舒不舒服,你的身體會自動做出判斷的,它不會騙你,不舒服就不會想再喝,舒服了就會越喝越想喝。

還有一些特例,有的人喝名氣大的茶品,身體會不舒服,而有的人喝沒有名氣的茶品也很喜歡,這又要來到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飲茶的喜好上了。

但是你會發現,通過不斷品飲提公升的飲茶水平,會讓你的味蕾越來越挑剔,不是說你不喝便宜的茶品,而是會對一些品質不好的茶品很快就做出判斷。

6樓:阿鴻

自己覺得好喝一起喝的人也覺得好喝一問還知道這茶不便宜或者很難買到。 既好喝 、虛榮心又大大地滿足了此乃修身養性是謂好茶

7樓:江南茶易

簡單從風味來說,總結為四個字:「香、甜、醇、滑」。

為什麼用這四個字來總結?我們的人的本能來說。

我們判定乙個茶葉是好還是壞,最終是大腦來決策的,而我們的五感只是資訊收集機構。

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針對茶葉的判定,我們可以把五種感覺分成兩類。

一類對茶葉非本能:視覺,聽覺,觸覺。這些可以通過後天訓練來判定茶葉的好壞,但是其中增加了很多經驗性的東西和人為主觀的標準。

許多人就是在這三項上通過有意無意的訓練成為了專業的評茶師。

味覺,人類對甜的東西天然喜愛。為什麼?因為糖是人類的能量代謝最主要的物質,所以大腦的多巴胺獎賞機制會讓我們感覺糖是甜的。

貓科動物是氨基酸代謝,所以他們吃氨基酸吃肉是覺得甜的,糖對他們是無感的。

香氣,人類有3%的基因是遺傳的處理各種香氣的資訊的。別看3%不多,任何香蕉的基因不同也就40%,和蒼蠅基因的不同也就大約15%。

茶葉的香氣和獨特的味道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能夠幾千年不衰的重要原因。

因此,「香、甜」是最重要的兩個要素。

而「醇」,可以理解成厚而不苦,是一種甜和其他味道協調的一種感覺。人類天生對苦是多少排斥的,為什麼?我們首先要知道人類為什麼會辨別苦味。

人類對苦味很靈敏,是甜味敏感度的幾百倍甚至上千倍。苦其實是不愉悅的一種感受,因為苦的東西基本有毒,人類長期進化過程中產生的。茶葉中咖啡鹼是苦味的主要物質,而咖啡鹼過量其實是有毒的,但是微量可以提神且對人體無害。

「醇」是甜苦厚的綜合感覺。

「滑」,則是口腔對茶湯質感的一種反應,小分子糖和氨基酸豐富,多酚等收斂性物質相對較少,則會有這種感覺,也是滑感同時也是好茶的物質基礎。

而外形,觸感等相關因素,不同的茶葉是不同的標準,是後天人為制定的,例如,我們如果用雀舌的外形標準來評定太平猴魁是很不合理的,亦或是用綠茶鮮綠活潤的標準來評定黃茶也不合適。因此,對整個茶葉來說,我們單從風味的角度來判定的話,用「香、甜、醇、話」比較合適。

8樓:有家茶鋪

盡量簡單說:1.原料正宗,工藝正確,衛生安全達標。

2.口感、香氣、體感都讓人滿意的(這一點是第一點的結果),價效比不要太離譜。

9樓:臨淵君

我家是做武夷岩茶的,我就單從岩茶的角度和你講述何為一杯茶,望能幫到你。

岩茶從出身的角度講究巖骨花香,在武夷山按照地理位置分為正巖、半岩,洲茶,有人覺得這種描述很玄乎,其實你聽我一解釋就明白了。

正巖是在武夷山自然風景區內根植的茶,半岩就是在景區周邊根植得茶,洲茶則是在武夷山其他地方根植的茶,景區內為丹霞地貌,山峰多為坑坑窪窪的風化巖構成,為啥坑坑窪窪呢?岩石不知道經過多少萬年的風化變成碎屑融入土層,形成了風化岩礫壤,根植在此的岩茶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其中就有「奇蹟生命元素」的硒,而且景區早晚均雲霧繚繞,內有開闊的岩土,也有幽狹的坑谷,還有逼仄的洞谷、山澗畔、峰頂、巖側,風景區內有時左手天晴右手覆雨,因地形和氣候包括日照時間的長短不同,於是同種品種在不同地方製作出來的口感竟然不同,於是衍生出了正岩茶的文化特質-山場,根據地形優勢和口感特點,將三坑兩澗劃分為正巖核心區,其他則是優質山場,所以從這一層角度來看,真正的三坑兩澗茶是岩茶最好的茶,其次是馬頭巖和九龍窠這種熱門山場,於是正巖優,半岩次之,州茶再次之。

有人要問那武夷山之外生長的岩茶怎麼樣呢?我只能說拿黃土菜地種出的岩茶豈有半點「巖」的感覺呢,既然沒有巖骨花香學了岩茶的製作工藝又能如何,最終只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其次從工藝和滋味上來看岩茶的好壞之分,一般岩茶隔年引用最佳。

——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

先說工藝,採摘要防止渥堆,不然做好的精茶裡會有掩蓋不掉的紅茶口感,去不掉,就不好。

然後是做青,一定要做透,沒有做透的茶口感微麻,嚴重些會有苦尾而且香味和水感也都是在這裡初步成型(喝完一杯茶口腔苦味散不掉),這裡強調一點,喝岩茶都有苦味,只不過好茶苦味消的快,而且轉過頭回甘也特別快特別好,所以一般偏麻偏澀帶苦尾的茶就是做青沒做好。

岩茶最重要的一環碳焙,相當於岩茶的化妝品,化的好三分變七分,化不好九分也變三分,焙的好的洲茶也是很好喝的,碳焙也是岩茶好壞的變數之一,焙茶師傅的風格不同茶的性格也不同,有人喜歡輕火帶過保留香氣(類似鐵觀音的制法),有人喜歡岩茶傳統的中火慢慢燉四十八個小時(我最愛喝這種茶,水感綿密香氣也足),還有大部分商品茶因為量大基本上都是急火一步到位(茶湯偏黑,茶葉泡了好幾遍還是黑湫湫的縮著展不開葉片形狀)這種茶帶著很重得碳火香,雖然很香但是掩蓋了茶葉本身的香味,就有些不如人意咯。

(順便爆點內幕,很多岩茶山場不好或者做青的時候香氣沒做出來,就會用急火,讓碳香代替花果香,不會喝茶的人也覺得很香,不過只要注意喝茶湯,如果感覺茶湯裡沒有滋味就能判斷這個茶不是好茶)

好了,最後再說點喝茶的感覺,在我看來,喝岩茶是很有趣的,因為岩茶品種豐富,山場眾多,滋味特點不盡相同,我覺得喝茶頭三道水喝的是工藝,做青和焙火的風格在這三道裡面淋漓盡致,好工藝搭配好山場在頭三道是很過癮的。

然後三到七道水喝的是品種香氣和山場氣息,工藝漸漸褪去,原滋原味的山場氣息和品種香氣就出來了,肉桂的辛辣桂皮香,水仙的蘭花底,奇丹的醇厚岩韻,105的花香,梅佔的梅子味,不可盡數。

牛欄坑特有的青草氣息,馬頭巖的霸道氣息,慧苑坑的幽氣息,悟源澗的醇都在這幾道裡面豐富起來了。

七泡之後就開始喝尾水了,茶滋味稀釋水味漸漸出來,好茶耐泡一些,而且好茶的尾水會比較甜蜜甘潤,品質茶的茶就比較寡淡。以上。

功德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1 有個情緒ABC理論 事件A,並不會直接產生情緒和心理結果C,而是由經歷這一事件的個體在事件中的認知和信念B產生。就像佛教中那個背女子過河的故事,師傅背了女子,更直接的接觸了,但這個事件,對他沒有產生絲毫的心理障礙,絲毫不影響修行。而僅僅看到這一事件的徒弟,卻在心裡產生疑惑,可能還有別的,他的修行...

判斷貧困家庭的標準是什麼?

嘟嘟 像我這種人真假gucci lv我根本分不出來,而且很多有錢人穿的真的很簡單。戴的表我也不一定認識。不過我覺得家庭條件好的男孩子生活一般都很講究,或者至少是不邋遢的。他們的牙不會很黃 因為真的會去洗牙 有的人還會特意去整牙。夏天能做到一天一洗澡,會經常換衣服,衣服乾淨沒有異味。還有一點就是絕對不...

免疫力高低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易加醫小助理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 病毒 細菌等 處理衰老 死亡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原體感染細胞的能力。1 9題回答 是 得1分 1 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嗎?一周3到5次,每次半小時以上,散步,慢跑,跳繩,爬山,游泳,瑜伽都可以 2 從不為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