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書之前應該做哪些準備?

時間 2021-06-02 11:41:33

1樓:笨猴杜平

閱讀也是個技術活,很多人拿到一本書看幾頁,發現內容很精彩,但最後還是放在那裡就忘記了。閱讀到最後成為了乙個擺設。

1、深度了解作者,寫這本書的動機,機緣以及作者的履歷;

2、研究書的主題。可以思考,如果自己是作者,會寫那些內容;

3、看看書評。一般來說,我們讀的書只要不是絕密檔案,都有人讀過,且在網際網路上會有很多很多讀後感,看看人家怎麼說;

4、閱讀目錄。看看有沒有自己特別喜歡的內容。

5、確定閱讀方法。精度、速讀、淺讀在此時就決定了讀書的精力,讀書的方法和時間等。比如有的書只要利用坐飛機的時間2個小時翻一翻就夠了,有的書要像對待教科書一樣條分縷析。

6、重要的閱讀內容,要列出書面的閱讀進展節點,要麼存入手機,要麼列印出來貼在書房。

以上所有內容,老祖宗曾經用一句話就說明白了: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是我們不知道怎麼做而已。

2樓:鹽選推薦

絕大多數人捧起一本新書,都會下意識地翻開第一頁,然後一頁接一頁地往下閱讀。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這種做法其實是不科學的。閱讀一本新書就好比從頭開始完成一幅拼圖。

當你準備開始拼一幅有幾千塊小碎片的大拼圖時,肯定不會隨便撿起一塊就動手拼,而要先看清楚最終的完成圖究竟是春天開滿野花的草原,還是一艘航行在湛藍大海中的帆船。如果你是乙個做事謹慎的人,可能還會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檢查一下拼圖的總塊數是否足夠,以確保自己在拆開包裝時沒有粗心大意弄丟一兩塊。接下來就要從大堆的拼圖碎片裡找出 4 個角,估計好大概的位置,再拼出完整的 4 條邊,給整幅拼圖搭起乙個框架。

完成了這些準備工作,浩大的工程就正式開始了。從較為簡單的部分著手,先拼好乙個主題圖案,或是相鄰的顏色相近的部分。整個畫面中較為難拼的部分可以暫且放著,等到其餘部分都完成以後再拼這部分就很容易了。

現在,我要問問大家:乙個七八歲的孩子都懂得拼拼圖的時候要按照這種步驟來,不能一塊一塊亂試,可在閱讀時,我們怎麼就把系統處理問題的重要性忘得一乾二淨了呢?其實,從頭開始閱讀一本書,還不算太嚴重的閱讀問題。

最容易被人忽視但卻最重要的乙個步驟,當屬開始正式閱讀前的準備工作。

圖 1–1 閱讀好比玩拼圖

在開始玩拼圖遊戲之前先要看清包裝上的完整影象,這相當於在閱讀的時候粗略了解一下整本書的大致內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製作視覺卡片,至於具體的做法和技巧,還請大家耐心等待一下,我在下文中自然會做出詳細的講解。現在,我們來看看視覺卡片的優點所在。

以本書為例,在這上百頁的篇幅裡,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圖 0–1 的那幅學習流程示意圖。手裡拿著這樣一幅一目了然的總覽圖,相當於擁有了一張標示整本書脈絡的地圖。不管遇到多麼瑣碎的細節,你都不會迷失方向,或者忘記自己在巨集觀版圖上所處的位置。

此外,除了給整本書的內容梳理出清晰的邏輯脈絡,我們還可以在必要時找出這本書在整個專業領域中的定位。尤其當大家為了準備考試閱讀大量專業資料和著作時,這種巨集觀上的清晰思路更必不可少。試想一下,乙個心智正常的人肯定不敢赤手空拳貿然闖進熱帶雨林,沒有指南針和地圖,也弄不清自己的所在位置就出發,簡直等於白白送死。

可是,當我們拿起一本新書準備閱讀的時候,卻很少有人意識到給整本書定位的重要性。因此,當我們的理解和記憶出現問題時,也從來不會有人把原因歸結到準備工作上來。

巨集觀定位之所以必不可少,歸根結底是因為人腦中乙個至關重要的部位——緣腦。一旦這個大腦分割槽感知到周圍環境中存在過多不確定或不穩定因素,認定大腦無法根據現有資訊清晰把握事件的全貌時,我們就會感到恐懼,甚至驚慌失措。因此,我們在接受新資訊時才傾向於尋找整體的邏輯關係,首先釐清頭緒,再做出反應。

一旦大腦無法梳理出所需的脈絡,給出巨集觀上的指導,我們就會感覺手頭的事情亂成一團,認為自己無法完成這個任務。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進一步了解一下緣腦的工作原理。

知識普及

緣腦的工作原理

一般人都知道人腦分為左腦和右腦,但我們其實也可以根據大腦的不同部分在進化過程中出現的先後順序來劃分,並分析不同部分的特點。

大腦中最原始的部分叫作腦幹,負責指揮人體的四肢和其他器官履行最基本的功能。許多低階脊椎類動物(烏龜與蜥蜴等)、爬蟲類及魚類也有腦幹,所以這個分割槽又被稱為「爬蟲類腦」。腦幹完全沒有學習功能,它主要輔助人類做出本能的反應。

我們一旦察覺到有異物向自己飛來,就會本能地抬起雙手保護頭部,這就是腦幹發出命令的結果。

3樓:

為什麼讀書還要準備啊……

大概我要是準備的話可能是要洗手吧……我受不了手髒兮兮的時候就拿出書來看……

弄上汙漬更受不了了……

4樓:Cindy

其實我覺得讀書最重要的是心態,讀書之前以及過程中保持一種安定的情緒才會有效果,才可以真正的讀進心裡,記在腦海裡並能夠冷靜的進行思考,至於其他看個人習慣,怎樣有效果怎樣來吧,找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5樓:鐘柱

我認為讀書之前不需要準備。

重點在於讀書的時候,需要做很多事情。比如讀書筆記,輔助的參考書籍、資料等。我看一本書的時候,常常會把相關的書籍或者書中提到的書籍都看看。

已經說的很全了,就不贅述了。

6樓:

首先,如果你看起來很費勁,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語言問題——這本書的語言系統和你的不相容,類似於看的是一本希伯來語的書,二是知識範圍問題——這本書的內容超出了你的知識基礎,類似於你只是初中基礎卻想學研究生課程。

分清楚是哪一種,前一種要硬著頭皮去啃去適應,後一種最好先補補基礎。

7樓:任耀傑

你看的書很專業。這些書與專業興趣和專業儲備有很大關係,剛開始讀感覺很難讀,是正常的,貴在結合方法,堅持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是很好的書,可以參考。

建議:有條件可在圖書館讀;(我想讀)讀書主動性非常重要,鼓勵自己;

先了解作者,閱讀導言,結論部分(大體知道作者的想法),然後開始第一遍閱讀,第一次懂不懂沒關係,盡量少停頓,一直讀完,每天堅持讀100頁左右。

經典是要做筆記的,好的觀點、難點要標記,這些筆記是為了第二遍閱讀。

8樓:thinkwoon

吃苦耐勞

查詢資料翻譯閱讀總結思考

如同讓乙個上小學的朋友去讀資本論

他能讀懂嗎?當然可以,但為什麼人們說不能不能? 因為小學生沒有那麼強大的毅力去堅持當然特例除外.

只要堅持循序漸進按以上步驟來就可以了

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決心與恆心吃苦不是說著玩的

9樓:虛實山

建議可以先看看別人的解讀,或者是書評。另外,很多書作者寫的時候都會預設它的閱讀群體,像新教倫理這類書作者不可能科普似的講的很清楚。

根據書名和書的目錄還有其他的書評,你可以去查詢這方面的資料,比如先了解一下新教,新教的發源,歷史演進,新教在美國的發展等等,然後再查閱一下資本主義相關的資料,了解一下作者寫此書的時代背景。然後再去讀,會好很多。

總之,讀書也是循序漸進的,慢慢的積累多了,看到那些寫得太簡單的書也會覺得不對胃口,呵呵。

10樓:Gemist

……我也遇到過這種情況,看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直看不下30頁。書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你,真的不喜歡就沒有必要強迫看的,看書只是因為喜歡。你這樣的看書意義真的不大。

讀一本書好?還是聽一本書的講解有用?

稚餘笙 一本書不是每乙個人都能百分之百的看完的,讀書中遇到比較難理解的時候,耗費的時間更久。而在聽講解的時候,能更好的熟悉書中的內容,對較難理解的詞語也能更好的理解。相比較而言兩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好處,更重要的還是看個人的選擇。 水心子 讀完一本書需要很長的時間,有的人需要幾天或者幾個月甚至一年,並不...

一本書讀一百遍還是讀一百本書?

莉莉婭 我的感覺如下 假設一本書所有的內容是5,讀一遍是1,讀第二遍是1.1,第三遍是1.3,第正無窮遍是5 對於一般的書,讀一百本是這樣1 1 1 1 1 1 1 1 1 100 而一本書讀一百遍最多不過5 所以你看,還是應該讀一百本書。就算對最鍾愛的紅樓夢,我都覺得讀一百遍的收穫不如拿去讀一百本...

如何有趣的讀一本書

踏莎行 邊讀邊和自己聊天吐槽,發揮中二體質,厲害點的,讀文言文都能邊讀邊笑,這樣做絕對有趣,還很好記書中內容。當然,在圖書館等公共場合就 探路者 推薦看看 如何閱讀一本書 該書按照閱讀深度和廣度將閱讀分為了四個不同的層次 基礎閱讀 檢視閱讀 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面對一本新書,建議你先花上一兩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