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一切如泡影,為什麼又要度人?

時間 2021-06-01 10:00:21

1樓:星辰大地

應該是,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度人和不度,已經無所謂了,是乙個能量高低的不同,現在能量低的我們拿出能量度人幾乎不可能的,以後能量高了,有緣便講幾句,無緣也不打擾。

2樓:非常名

佛不度眾生,眾生度佛。學佛之前,你得先做乙個有底線的人。第一,敬佛之前先敬父母。

第二,不能違反國家法律。第三,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能傷害別人。一天有底線很容易,乙個月有底線很容易,難的是一輩子有底線。

你做到了,就有福德了,有功德了。為什麼度人呢?因為人有菩提心。

末法時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禍?

3樓:Zhao Yue

佛能做到視一切如泡影,可是凡夫做不到;其實佛什麼也沒做,因為眾生做不到視一切如泡影,所以認為佛在度他。而且其實度人的是菩薩,佛是絕對靜止的,菩薩是有情覺者,菩薩度人是因為慈悲。

4樓:夢中說佛

就像你在乙個氣泡裡,這個氣泡充滿了遺憾毒氣痛苦無窮無盡,哪怕你不是人了你也還是在這個氣泡裡,還樂此不疲的追逐氣泡裡的這些東西,佛就是在氣泡外的存在,它知道這終究是氣泡,但是這個氣泡是它沒辦法戳破的,只有把人帶出氣泡方能解脫,當你出了氣泡你才會發現哇原來自己一直活在氣泡裡,活在夢裡,那時候你才有資格說一切皆為虛幻,現在說一切皆為虛幻的都是你的意識想出來認為的,當你真正有五眼的時候你才會發現真正的世界

5樓:惜立

我們眾生執著世間一切是真實的才會覺得苦,才會公升起煩惱和慾望。佛說一切有為法是泡影,指的是這個世間的一切都是緣起緣滅的,都是虛幻的,要我們不要執著,不要被這一切迷惑,那為什麼佛陀還要在這虛妄的世間來說法呢,因為我們每乙個眾生其實都具有佛性(佛性其實就是我們的見性,所謂見性就是我們能看能聽的效能),我們的見性於佛的見性是平等無二的,所以佛說一切眾生平等,也是從佛性的層面上來說的。所以說佛陀是已成之佛,而我們凡人是未成之佛,世間這一切對於佛陀來說都是佛性的顯現和妙用。

綜上所述,正因為佛陀知道眾生都具有成佛的種子(佛性),才會在世間說法,希望眾生見性成佛,超脫這世間虛妄輪迴

6樓:Grace

《金剛經》說:」彼非眾生,非不眾生。」又說:」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又說:」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

所謂度眾生是佛在發成佛大願的時候,所立的誓願,也是在沒有成佛之前,尚有自我中心的時候,所抱持的心願,所以在未成佛前的凡夫或菩薩,是有眾生可度的。

可是,在成佛之後,既沒有了眾生,也沒有佛,否則便是對立。既然有能度與被度的關係,便不圓滿,並沒有親證法身的全體;因為一旦親證法身的全體,那就無內、無外、無彼、無此。例如任何一滴水從海而來又回到海中去,從大海看,所有的水是屬於全體的,只當每一滴水自己看,才看到不同的河流、雨露、霜雪、冰霧。

所以《金剛經》又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未成佛時的發心菩薩,都要度眾生,故有眾生可度。因從菩薩的立場來說,一定有眾生可度,到了初地以上的菩薩,雖已經知道沒有眾生可度,但他還要度眾生;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薩,則是自然運作度眾生,自己卻已經不再度眾生。成佛之後,便不度眾生,無眾生可度,只是眾生自度,以其善根、福德、因緣的多少,而能感得佛與菩薩的化現而做救濟;那是眾生心中的佛與菩薩,不是佛與菩薩的本身。

所謂善根是眾生本有的,但是不加以培養,不會增長、顯現,越是努力精進求法,越能感應諸佛菩薩的慈悲攝化,所謂自助而人助,唯有眾生有求,才能感得諸佛菩薩的應化。佛教常以如人撞鐘為喻,輕輕地撞就小聲地響,重重地撞就大聲地響;鍾有響的功能,如果無人去撞,它不會自響;所以,眾生如果不自己努力,增長善根,雖然佛的法身遍在,也不會幫到你的忙。

所謂增長善根,就是要發菩提心,也就是說眾生自求成佛,即得佛的教化、感應;當自己成佛之後,就接受一切眾生的感應,而非佛去感應眾生。所以,一切諸佛成佛之後,他是全知、遍知的,因此名為正遍知覺,有求必應──眾生有求,諸佛必應。

佛度眾生不是以知識度眾生,所以佛的全知,並不是說佛需要知道眾生所具備的一切知識,也不需要通過眾生經驗中的邏輯理念等的思想,因為他是整體的,眾生是區域性的、個別的,他能給眾生一切,但是不需要學習眾生的東西,而是眾生需要的,他就直接給予。因此,種種根器的眾生,就能得到種種佛法的利益。人間所謂的分析以及歸納,這都是從個體、區域性為著眼;佛的心量,既然是全體,所以不能用凡夫的知見去解釋、衡量佛的正遍知覺。

人間所見的佛,比如說釋迦牟尼,從理論上講是化身佛,在人間像人,在天上像天,至地獄中像地獄,在任一類的眾生當中,就像那一類的眾生。他是有形象的、區域性的,需要經過學習,才具備人類所有知識,用這些做為度眾生的工具,而使得眾生受益。他同時可以在無量無數的地方,顯現無量無數身,度無量無數眾生,而他本體法身是不動的。

因此,我們不可以說,由於化身的佛有生有滅,就說法身的佛有來有去;也不可以說,化身的佛需要具備人類的知識,而法身佛就因此而有限;其實化身的佛,也就具備正遍知覺,因為他不離法身,可是不能夠說,正遍知覺的法身佛,是以凡夫知見,所見化身佛的知能,而稱為正遍知覺。—【聖嚴法師《學佛群疑》佛為什麼要度眾生】

7樓:

夢幻泡影,否定的是有為法,不是無為法。

無為法,度盡眾生,自覺未度,布施濟眾,未覺有施。

因為對面的就是自己覺鏡的厚度=0

在無數的生命裡只要有乙個真正覺悟了。那就好比愛迪生發明了燈泡,隨著因緣的散布,人人都能用上電燈,用不著再乙個個自己去發明。

所以真覺者無法可說,是謂無為

8樓:一碗清湯掛麵

(_)樓上的兄弟們說了很多,從緣起性空呀,佛學姿勢呀等等談起……

燃鵝我只想說的是你們有沒有考慮過佛所說的是錯的……錯的……的……

所以一整套體系有這邏輯難以自洽的缺點……

9樓:不住

一切都在變化中愛的不愛了不喜歡的喜歡了親密的變疏遠了新的變舊了一切如夢幻泡影不斷變化

人人都在這些夢幻泡影裡被動的體味著 ,想著解脫出來,佛法就是這樣一種離苦的方法

10樓:齊天大聖

一切法既然都是夢幻泡影,那麼度一下眾生又何妨呢?不要以為空性就是鼓勵不作為,空性是無障礙性,所以可以作為,也可以不作為,是自由無礙的。佛為什麼要度眾生?

因為他被燃燈佛授記了,所以他有業債要清,他建立佛教是一種業果,果報盡了,就可以入涅槃,不輪迴了。如果他沒有被受記,那麼他就當獨覺來算,獨覺就不用度人或者建立佛教,還清業債後,同樣取涅槃

11樓:普波居士

依文解義,三世諸佛喊冤。

說一切相如夢幻泡影,不是在說相,是說離一切虛妄不實的妄心。是說離相心,不執著五欲六塵而起的貪嗔痴妄想心。貪嗔痴是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不著相,即離貪嗔痴妄執,就遠離了一切煩惱痛苦。

明白了佛義,當下就得度;錯解佛義,度也度不了。

12樓:求索

佛教說:一切如泡影,是指諸行無常,佛教說虛幻不是虛幻,是無常。

至於百年之後一切皆成空 ,佛教的確這麼認為,不過佛教認為死亡不是終結,自作業自受輪迴。所以佛教認為現在抓緊修佛,而不要虛度光陰,早日擺脫輪迴。

13樓:釋迦摩尼佛

這句話的全文是: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那麼你問,「既然是夢幻泡影,為何不去盡情體驗人生呢?為什麼去度人?

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讓你起斷滅見。

而是告訴你,如夢幻泡影的有為法,後面還有個不生不滅的無為法,唉!這才是重點。

而且你的提問,有乙個非常明顯的矛盾點。

既然佛告訴你了,人生都是夢幻泡影,你為什麼不去作「如是觀」。反而問為什麼不去盡情體驗人生?為什麼去度人?

就好比,佛說這個蘑菇有毒,你不立馬遠離這蘑菇,反而問佛,為什麼不吃吃看,試試有沒有毒?為什麼要去告訴別人這蘑菇有毒?

你的問題很嚴重

14樓:山頂洞人

金剛經說過了,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因為如來無我人眾生壽者,而又不說寂滅法,因地本願如此。至於個人苦不苦,覺不覺,度不度,還是看各自夙世因緣的,沒什麼刻意造作的因素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既然我們都呆在夢裡,為啥我們的經歷會進入阿奈耶識?

比丘法一 此四句偈前三句講的是如夢幻般的一切世間一切法一切眾生之現量真實相。其有兩個意涵 1 眾生在自然生態中不可能明白這個觀量人生如夢幻般的本質,這個明白決不是世人在功名利祿追求中一敗塗地後 看破紅塵 一切都如夢幻之感嘆的那種 明白 2 這個 明白 是在對人生世間生起徹骨撕心的反思後依經教如理作意...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想聽聽各自的理解,不是翻譯?

吳限美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元亨利貞。開始,產生,發展,成熟,最後都會消亡。於宇宙的時間來說,變化很快,沒什麼事一直不變得,亦或是變成其他樣子。這就是世界原本的規律,這就是世界原來的樣子。 散落於雲海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得意時一切實有。只有人生幻滅過一次,才...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麼,人的努力,責任,有意義嗎?

普波居士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不讓眾生執著於五欲六塵這無常法上,起貪嗔痴,造殺盜淫。人的努力和責任,不見得非要搞貪嗔痴啊。金剛經 就是讓學佛人離一切因緣相,不去執著一切無常生滅的有為法。 火星文盲 般若部的經典,都是善說空性,實際上你沒證入,理解不了。要一步一步來,你媽媽告訴你 要好好生活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