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誰狠?

時間 2021-06-01 08:28:39

1樓:難新宇

第一狠:宋江,要麼成不了梁山老大。只是手段更高明,心思更縝密。參照秦明盧俊義朱仝等人的上山經歷。

第二狠:李逵,殺人無數,男女老少一不露,挖活人的大腿肉考人肉串吃。為了讓朱仝上山,連無辜的四歲的太守小孩都不放過。殺人扈三娘一家老小五六十口。

第三狠:吳用,為了讓盧俊義上梁山入夥,設計逼得他家破人亡,妻子出軌管家。

第四狠:王英,殺人放火是王英。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掏活人心窩做醒酒湯喝。

第五狠:孫兒娘張青夫婦,殺人賣人肉包子。

第六狠:武松,血檢鴛鴦樓殺了張團練全家老小丫鬟傭人14口之多。

第七狠:孔明,孔亮。因為經濟糾紛殺了地主全家。

2樓:中華一條龍

《水滸傳》裡最狠的人,是高俅。他逼得王進被迫放棄一切,帶著老母親逃亡遠方。他害得林沖家破人亡,逼上梁山。

他還率軍征剿梁山,雖然後來兵敗被俘,畢竟也殺了梁山不少兵馬。最後,高俅又密謀毒死害死了盧俊義、宋江。

3樓:讀書的小猹

我提名宋江哥哥的大徒弟:毛頭星孔明。

且不接受任何反駁,就醬;理由如下:

水滸中其他好漢殺人,那都是講江湖基本法的,比如咱們倆有仇,或者你惹著我大哥了,所以哥們要幹死你,或者哥們要替大哥出頭。

比如魯智深打死鄭屠,這是懲強除惡,是天降正義的表現;比如武松血濺鴛鴦樓,那是因為要報仇殺紅眼了;再比如李逵排頭砍人,那也是講原則的,雖然濫殺無辜,但是也是分時候的。

但是孔明這貨殺人就不講基本法。

這貨殺人的藉口,居然跟別人比富比輸了,然後來勁就把人殺了。

年輕人就不講武德。

兩個(孔明、孔亮)因和本鄉乙個財主爭競,把他一門良賤盡都殺了。

不是,就蛋大點事,犯得著殺人嗎?關鍵是還把人給滅門了,這是人幹的事嗎?

就兩個土豪比炫富,就是掉了點面子,什麼仇什麼怨啊這是?殺乙個財主還不行,就非得殺人全家?把事做的這麼絕啊?

為什麼把這事說成是孔明,卻把孔亮摘出去呢?因為後文孔亮揭發孔明了:

哥哥孔明與本鄉上戶爭些閒氣起來,殺了他一家老小。

兩家都是大戶,您說能爭些什麼閒氣,無非是你開寶馬,我開賓士,你座駕比我好點?看誰更有錢,誰更會享受生活唄。這孔明年輕氣盛的,比輸了,一來勁,把人家滅門了。

額(⊙o⊙)…很好,不虧是宋江交出來的好徒弟,就這心狠手辣、做事做絕上來說,跟宋江發起恨一樣一樣的。

我還是想勸年輕人耗子尾汁,不要做事不計後果。就醬。

4樓:larva

及時雨最狠啊。俗話講,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宋江代表下的梁山是義士的頭頭,仗義疏財。

論狠有兩種。宋朝以文治武,武狠是能看見的,也是有限度的。文狠,那是看不見的,也是猜不到有多狠的。

5樓:icywater

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裡有下面一段:

蔡夫人道:「有甚事躊躇未決?」梁中書道:「上年費了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東京去,只因用人不著,半路被賊人劫將去了,至今無獲……

從下文我們知道,梁山泊最狠的幾個角色——天王晁蓋,智囊吳用等七位天罡正將聯手劫了生辰綱,但沒過多久就罪行敗露,亡命梁山。如果不是臥底宋江通風報信,七個人恐怕早就性命難保了。可見,梁中書口中那幫一年前劫生辰綱成功,而且至今銷聲匿跡的「賊人」,才是名副其實的狠角色。

6樓:

一部《水滸傳》讀到後面,出來個叫孫安的,也是起義軍出身,擅使雙劍,戰鬥力高的我都懷疑施耐庵把武力值寫崩了……

同理還有石寶,此人不但武藝高強,而且足智多謀,梁山有不少好漢直接或者間接死在他手裡,而且這個人梁山始終沒能抓住,結局是拔刀自盡了。

7樓:空桑寂

楊林。運氣特別NB,活到最後。杭州一群病死的,連負責照顧的都被傳染病死了,楊林居然好了。這人堪稱奇葩福星,夠狠。

對比他在天罡裡的兩個映象林沖、楊志,不得不說真讓人感慨

8樓:「已登出」

當然是董超薛霸了。林沖,盧俊義這兩個水滸戰力前三的牛人差點就死在他倆手上。而且最厲害的是第一次殺林沖失敗後刺配大名府,他倆居然還能被梁中書啟用再次押送盧俊義。

你願意和水滸傳裡的誰成朋友?

Royal Crystal 宋徽宗,如果用傻白甜評價乙個帝王,那無疑是百姓的災難,但對他身邊的人來說,就再爽不過了。我不求官,不求地位,和乙個傻白甜皇帝交朋友,金錢美女肯定少不了。作為皇帝朋友待人接物,位高者敬之,位卑者禮之,政治一問三不知。而且還要結交他不受待見的九皇子,成為摯朋。在靖康之前,找理...

你認為水滸傳裡最悲劇的人物是誰?

鬧東大師 瓦罐寺王有金父女,王義玉嬌枝父女。兩位可憐的父親,一位是齋僧助寺的善人,一位是老老實實的畫匠。他們的女兒,乙個被和尚道士搶走霸佔,自己喪命 乙個被混蛋太守強奪,自己被刺配充軍。他們碰上了水滸中最行俠仗義的魯智深和史進,兩位好漢竭盡全力,幾乎丟命。然而,結局沒變,他們的女兒最終都是投井而死。...

水滸傳為什麼叫水滸傳?

水滸傳 先是以民間口頭文學 戲劇形式在民間流傳了上百年,才在明代刊印成書,中間不免會留有民間語言的痕跡。過去串江湖的藝人都有各自的行話,以留傳到現在的評書為例,評書藝人給每個評書都起了別稱,比如 於公案 叫 渾水子 精忠傳 叫 丘山 濟公傳 叫 串花 這些行話簡稱只是內部用,對外還是叫原名。另外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