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佛言有他相則非菩薩,而佛之理想卻是普渡眾他,這是否有矛盾?

時間 2021-06-01 03:28:33

1樓:華藏淨流

不矛盾。於用無所得而生大悲心。菩薩的悲心不同於凡夫的惻隱心,是依不住相的空性智而起的大悲心。

無我相無眾生相,不住相而度生是名菩薩。菩薩發如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作是念一切四生十二類眾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無數眾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佛菩薩度生實不見有眾生可度,是名度生。

金剛經雲"所謂眾生者,非眾生,非不眾生是名眾生"菩薩度生不見眾生相。住相度生者不名菩薩,不住相度生者是名菩薩。金剛經全篇都在講如何無我相(能)無眾生相(所)而行佛事。

南無阿彌陀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2樓:德遵普賢

眾生的自性和佛菩薩一樣,所以度眾生是應當,份內的事情,眾生為應當得度,這就把我相放下了,自然四相也就放下了。

佛在《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凡是指六道輪迴裡面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假相,皆是虛妄的,因為這些都有生老病死,成住壞空,都不是清淨平等自性裡面的,都會如夢幻泡影般稍縱即逝,最終還會離開自己,什麼也得不到。凡夫沒有智慧型,愚昧無知,錯誤執著地認為有生老病死的身體與有成住壞空的物質都是真實的,為了得到這些假的、虛妄的,耗盡了畢生的精力,甚至不惜生命去追求,去得到,用貪嗔痴的心種了諸多惡因,造了很多惡業還毫不知覺,到頭來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墮落在輪迴裡面受到無有出期的苦報。大乘佛經聽懂學明白了就會知道,眾生之所以生在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受苦受難,就是因為無始劫來墮入了無明,迷失了自性,用的都是妄想執著愚痴的心,因果不空,所得到的就是這個有生老病死的苦報身,業報身,都是自作自受。

佛來到世間講經說法,目的就是為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看破放下世間一切假的虛妄的,把妄想執著用錯的心修正過來,破除無明,回歸自性,空有兩邊都不住,無住生心,受持大乘,借假修真,利益眾生,大修功德,化解災難,離苦得樂,永出輪迴,走上圓滿成佛的菩提大道,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真實功夫!信佛學佛人一定要明白,佛教是中道,《金剛經》中所說的空裡面有禪機,有妙有,要做到隨緣會用,走上中道,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真正圓滿的金剛般若。(住真實慧有聲書系列第八十九篇)

3樓:David Chiang

這裡的「相」,最好不要直接理解為外貌,形象。而是要理解為「目的」。

意思是:

我們想幫助他人,不可以存有任何不純的目的。純粹只是想要幫他。

為何要這樣呢?

如果存在目的,而且成功了,你就會想要得到什麼。如果對方不給,或者給的不夠,豈不影響你後續的修行?

再者,如果具備目的,而且對方不接受你的說法,容易導致自己的失落。也還是影響後續的修行。

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4樓:「已登出」

菩薩度人而終無人可度。度,而不執於成果如何。不執於是否度成。不執於度的那個人最後成什麼樣有沒有感激我。不執任何世間相,但求一心為度人。

5樓:普波居士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無明業相,也就是眾生迷惑顛倒產生的業相。菩薩著相了,就迷惑顛倒了,不能覺悟了,就不是菩薩道了。

菩薩度眾生,也要離相,要無住相布施,覺而不迷。如果度眾生是為了貪MISTRA利,就著相度眾,也既非菩薩。

6樓:廖俊傑

悟時自度,迷時師度。菩薩修煉的過程中不把一切相去除的話是無法證得菩薩的境界的。在度人的過程中也不要存有他相以免失去了如來的本來清靜本性。

自覺覺他的修行過程應注意的事項,這是佛陀的叮囑提醒。用心良苦,前所未有。每一部佛經裡面比比皆是。

好好的去悟,別誤解佛陀的用心。

7樓:胡嘉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這不是解釋得很清楚嗎,不是否認眾生存在,而是度盡眾生卻不存眾生為我所渡的念頭, 把普渡眾生視為理所應當如吃飯喝水一樣,這就是大乘菩薩道。

8樓:王若楓

普度眾生的意思是佛要把道理講給眾生聽,讓他們都覺悟成佛。

無相的意思是在自己覺悟的過程中不要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看到了吧?這是兩個不同範疇的概念,乙個是說傳道的,乙個是說自覺的,不要混起來談。

9樓:董冬至

這句話取自金剛經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

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

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

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南懷瑾在《金剛經說什麼》中提到這句如果白話翻譯的話應為「他說,須菩提啊,乙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裡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這個傢伙應該賣賣我的交情才對!這是世間法的作風,佛法沒有,給了就給了,要像「事如春夢了無痕」一樣的忘掉它。如果說故意把它忘掉,那就「即非菩薩」,因為你還有個故意。

」普度眾他不求回報,和有他相則非菩薩不是乙個意思的嗎

10樓:秋沛

原文是這段吧。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樓主的題目的意思大概是認為,既然要無四相,那麼應該沒有眾生分別,那麼自然也不應該要度化眾生。這個是對於四相的名相概念沒正確理解的原因。以經解經,後面佛對此解說,「 若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何以故? 若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注意這個「」。

後面還有六祖因之開悟的那句名言,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其心。"

這裡的「取」,意義執取,而執取的表現就是「住」。眾生無明,對五蘊諸法無常計常,無我計我。然後執取,貪著,遂生種種善惡業行。

菩薩要做到的,是無所住,但是並不是無所住,就變成一塊石頭死氣沉沉不動心思,而是無所住之後,而生其心,不是而滅其心。聖者一樣分得清楚東南西北,能知道紅白黃綠,了解男女老少,清晰善惡是非。但是無所住,不執取。

這上面《維摩詰所說經》中,寶積長者子讚嘆世尊功德的偈語中有這麼兩句說世尊是「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是很好的註腳。如果認為世尊和其他解脫聖者們修行到最後的無分別,是變成了乙個糊塗蟲,那是錯解如來意了。

11樓:十三太飽

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是能夠悟佛道,發願普度眾生的候補佛。

但是菩薩也分階位的,金剛經——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樓主所指的這種菩薩指願地菩薩。(即正在修菩薩行,但還未修成菩薩果位者) 。而文殊、普賢、地藏、觀音菩薩是指果地菩薩(已經修到菩薩果位者),也就是他們已經證得佛果,為了引度眾生,應化為菩薩身者。

如果不相信佛經,平常也不學佛修行,誦讀佛經有作用嗎?

逍遙道人 別騙自己了,讀了說明你內心還是有信的,不然你壓根不會讀,只不過你的自我一直試圖說服你,我不信,我不相信,但是你的內心很誠實,讀就表達了內心真實想法。是有信的。這個信會隨著讀,時間的持續增加。這就是作用。 一燈 有用,種下久遠解脫之因。學佛修行不會一躇而蹴,堅定圓滿的信心也不是突然之間建立,...

神佛存在嗎?念佛經佛咒有佛力加持嗎,有效果嗎?

小六角 17年那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幾乎事事不順,跌落谷底。那時我總是鬱鬱不振,幾近崩潰,非常自卑。情緒就像巨大的石頭快把我壓死。找不到疏解的出口,我開始接觸到了經書,第一本經書是金剛經,先是每天聽乙個小時的金剛經讀誦,發現漸漸平靜,不再胡思亂想。然後我買了第一本手抄本,第一次抄寫的那天,不知為何,...

佛說,業力不可消,但是為什麼佛經中還有那麼多據說可以消除歷劫之業力的咒語呢?

心是蓮花開 仁清法師 佛教有乙個非常重要的法則就是允許佛教徒懺悔人在輪迴過程當中,都會犯這樣那樣的罪過,但是呢,佛教有乙個非常重要的法則,就是允許佛教徒懺悔。這也是眾生凡夫為什麼通過修行能夠了脫 能夠成佛的非常大的乙個原因。佛教允許懺悔,只要是真心悔過,便成功德,罪業一筆勾銷。佛在 業報差別經 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