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老子的「無知 無慾」?

時間 2021-06-01 02:25:14

1樓:領悟道德經

使萬物不知其所由,以無意無心;使萬物各得其所欲,以有意自得。無知(被尚之賢,被貴之難得之貨,被見之可欲),無慾(不爭名,不盜利,不心亂於外)。輔萬物之自然,常善救(輔助)人。

2樓:混元無極無窮道君

「無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真正有知之人知道自己的無知,才能戒驕戒躁,謙虛慎行。

「無慾」:「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也就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不要過分去追求自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做到和得到的。

3樓:三斌

無知無慾暗指國家的政策需要安民心,使人民豐衣足食,使民沒有更高的志向去想一些家以外的事情,只有對國家的認知淡薄了,才能無慾,國家才會安定,更加繁榮

4樓:鹹魚蔣

老子的只要思想就是無為,即順應自然規律。無知無慾正是無謂的具體表現,無知即不耍小聰明,不弄虛作假;無慾即沒有非分的慾望,勤勤懇懇,踏踏實實。

5樓:大道光臨

常使民無知無慾。

這裡的關鍵就是理解無知和無欲。

何謂「無知」?

《穀梁傳·僖公十六年》:「石無知之物,鶂微有知之物。」無知就是沒有知覺。

何謂「無慾」?

無慾在第一章就有答案:常無欲以觀其妙。這裡的無欲就是沒有任何慾望,也是說你的思維停止了。

我們首先要了解何謂「欲」?

這裡的「欲」字是個名詞,形聲,從欠,谷( yù)聲。「欠」表示有所不足,故產生慾望。

我們看看古語怎麼解釋的:

欲,貪欲也。——《說文》。俗字亦作欲。

欲者,情之應也。——《荀子·正名》

六欲。——《呂氏春秋·貴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

以欲竭其精。——《論語》。注:「樂色曰欲。」

從中可以看出欲包含兩種,一種外在表現,欲的外在表現就是人的各種慾望:貪欲、物慾、食慾、私慾、嗜欲、情慾,這些都是因為外物引起的不滿足而造成的。

另一種是內在本質。

我們人通常感覺不到自己的慾望,但是當你閉上眼睛,你就能發現自己的思維根本停不下來,你的大腦就沒有一秒鐘能停下來的,而這就是內在慾望。

無慾就是指外在的慾望和內在的慾望都沒有了。

外在的慾望比較好去掉,內在的慾望比較難去掉,慾望內在的慾望是與生具有的,只要你活著,你的思維就不會停止。

老子告訴大家,如果能讓你的大腦停下來,不思考,就是無慾。當人們保持一直無慾的狀態,這個狀態也是二十一章提到的「恍惚」的狀態,可以看到很奇妙的景象,這個景象很難用語言描述,這個景象就是指「惚兮恍兮,其中有象」。這個景象為什麼說奇妙,那是因為進入了另乙個世界看到的景象,也叫眾妙之門,這另乙個世界就是老子叫著道的世界,不是我們平常能用語言能描述的。

無欲無求是種什麼狀態,什麼人能無欲無求?

雅南 前幾日閒著無聊想知道無欲無求是怎樣一種境界,今日偶有心得,凡是活著,必有欲求,無欲無求就活不下去。真的,若不貪念些什麼,如何抗得起生活的艱辛,除非,心死了,人麻木了。 於人 無欲無求,是都圓滿了,所以無求。圓滿分二部分 一部分是從來對某些東西就沒有一絲興趣,也就相當於這個東西在他的世界不存在,...

為什麼會無慾無求?

悟心 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修行讓本心自性能量提高,身心得健康了,食色都不貪求了,心滿意足了,自然看淡物質世界的所謂貴好的東西。這是需要實證功夫的,人為的克制非功到自然成。 戍成 無欲無求,是根本不存在的,也是做為有意識的高階動物人根本做不到的。無欲無求,是給其他人一種相對安全的錯覺而已。理由是這...

無欲無求是種什麼感覺?

tollll 無欲無求,才能無拘無束,才能自由自在。馬斯洛需求理論談到了人需求的層次,從安全感 吃喝拉撒睡,到群居的需要 交流的需要 成就感 這些都是欲,這些是我們基因裡面的本能記憶,無法抹去。如果題主要做到無欲無求,則要與強大的本能做抗爭,每分每秒直至永遠。如果問是種什麼感覺,只能告訴你,各人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