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芥川龍之介的《鼻子》?

時間 2021-05-05 16:01:56

1樓:來一塊蔥花餅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別人的指責和看法本質上是不重要的

·自己想通了、強大了,外界自然明亮了

·畢竟乙個內心強大的人,外界必會尊重你的

2樓:charlee

旁觀者的畸形態度自是生活中確有無疑的現象,但是活在旁觀者眼中的內供又談什麼解脫,畢竟他自己也是旁觀者,他旁觀著那些旁觀他的人,一樣帶著畸形的眼光。

3樓:林璉

人們很難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人們經常以為自己目前的痛苦是源於某些東西的不可得,然而在人們真的得到他們原本想要的東西之後,卻往往發現自身的痛苦並沒有明顯的消減——或者舊的痛苦消減了,新的出乎意料的痛苦又出現了。

人的慾望是無限的。無限的慾望所帶來的各式各樣、或深或淺的痛苦包裹著人的一生。

4樓:螢火流光

社會比較是本能,殘缺會使不完整更趨近完整

社會影響客觀存在,人影響他人,同時也被他人影響

人性中有光輝,也有弱點,光與暗共存才是人

5樓:繆繆子

按照正常的邏輯思路,乙個長著長鼻子的人因此而困擾,當他的鼻子變短了後,他會因此開心不已,當他的鼻子又變長的時候,他會為此沮喪不已。

然而原文與此完全相反。

最讓我心悸的莫過於那段——

「人們心中有相互矛盾的兩種感情。當然,對他人的不幸,人們莫不表示同情。可是一旦那人勉力擺脫了不幸,別人又感到有點索然無味。

稍稍誇張一點說,人們甚至會希望那人再次陷入同樣的不幸。不知不覺地,人們雖非有意為之,卻對那人懷有了一種敵意。——內供雖然不明了原因何在,卻感到不愉快,正是因為他從池尾僧俗的態度中,隱隱地察覺出了這種旁觀者的利己主義的緣故。

」可憐的內供,願我們不會成為那種輕易被別人左右心境的人。同時,鄙視一下那些惡劣的旁觀者們。

6樓:長脖子鹿男

文中有一句寫的讓人我印象深刻:

「如此狀態,定然再無人嘲笑了——鏡中內供的臉看著鏡外內供的臉,滿意地眨著眼睛。」

看完這段,又反覆細讀幾遍。一般我們自己照鏡子觀察自己(第一人稱視角),是看向鏡子裡的自己。以此可寫作「內供看到鏡中的自己滿意地眨著眼睛」。

可芥川反倒是以映象為視角,看向現實世界。有些細思極恐的想法,不知道怎樣表達了…

7樓:蒼鴉城主

有理有據地反對高票答案,雖說讀者自解,但我衷心希望這個角度更多人能看到。

從之前僧人在意自己找不到伴侶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他其實沒有真正的脫離紅塵,過分在意他人想法,就算他的職位已經代表了世人的認可,相信他確實是眾人尊敬愛戴的物件,但他還是放大了世人對其鼻子的嘲諷。

縮鼻後,僧人覺得眾人是看不得他好才嘲諷他,實則不然。如果是看不得他解決了自己的煩惱,應該是嫉妒,甚至仇恨,嘲笑不是很牽強嗎。眾人一起嘲笑,只有可能是串通好故意讓僧人心裡不舒服,實際上也沒有可能。

所以眾人只是因為不習慣看久了的大鼻子沒有了而比平時更想笑,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並沒有否定他本人。但是這又被僧人放大成負面的心理,對自己的不認可,並錯誤地發洩情緒。敏感的他一定會在意改變後眾人的反應,收到嘲諷後又覺得還是原來的自己好,自己不該這麼做,否定了改變後的現在又想變回去,這種心理我相信大多數人也有共鳴。

那段被高讚答案說是精髓的獨白我認為就是他的臆想,理由除了上面寫的以外,還有當訪客來訪時也緊盯著僧人的鼻子不放這件事情。訪客並不像其他人一樣和僧人朝夕相處,並不可能會產生嫉妒其解決煩惱的心理,但他肯定也知道長鼻子的名聲,印象的反差使他忍不住一直觀察。

僧人可悲的地方在於,沒有活出自我,也沒有活出佛性。自我和佛性,說相反也相反,說相似也相似,徘徊兩者之間讓他陷入世俗的無意義的負面心理中。如果下定決心了去尋求變革,就去做,不要幹了後一直想回到自己的舒適圈,活得像僧人一樣窩囊。

8樓:般若波羅蜜

倒也不是單純的利己主義。而是道德感缺失,沒有禮貌,教養

欺負好人能安慰自己被別人欺負的痛苦。尤其是自己搞不贏的人

僧人,不管如何,還是乙個有教養的好人,所以,很多人才沒有顧忌的嘲笑他,

若是僧人是個老於世故的人,就會毫無痕跡的給這些人難受。,,,,哦,這個長老也是個不好惹的人啊,以後要尊敬點,有禮貌點了

老於世故的人,其實都是狠人

用各種方法來樹立自己威風的人。簡單說就是,不好惹的人。在這個條件下,一切都是可以忽略的

,只有討好。

現實是,縱然背後還是有議論,但絕不敢在長老面前。

可現實是,長老是個好人,或者,是個沒手段的人。那麼,就不必客氣了。知道了又能耐我何

欺軟怕硬。轉嫁痛苦。什麼禮貌,教養。都是虛的

但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

其實,你幫助乙個僧人覺醒了他的陰暗面。最終一切報復會回到自己身上

本來是個可以放下防備相處的好僧人,變成了乙個隨時算計你的人。真是自作自受的愚蠢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莫名其妙

日本人,講究禮儀,很多人說,這是繁瑣的虛偽。但虛偽的禮儀也是禮儀、

至少面上過得去

連虛偽的應酬禮儀都不願意做。那麼,

當別人也這樣對你的時候,又有什麼資格抱怨別人不講道理,欺負人

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9樓:小龍哥哥

「原來平時不在乎自己的外表都是裝的啊。所謂內供也不過如此」,小沙彌和眾人大概會這麼想。當權威走下神壇之後人們對他會更加蔑視???

10樓:ZzAmy

其實鼻子一直是老主持跟身邊人互動的乙個工具,它變得正常後,這個工具就沒有了。這時候如果他與身邊人的互動沒有乙個調整的話,自然會變得很怪異。

對於身邊人來說,別人身上的東西,只有跟自己發生關聯的那部分才是有意義的,沒有人會真正去感受到別人,最多是同情。老主持的鼻子也正揭示了這點。但別人不理解另乙個人這是天經地義的,除非他們真的做出特別不好的事情,否則你無法去指責別人,這是人的天性。

乙個工具也就只是工具,我們不要用道德去評價它,他的鼻子跟他的語言一樣都是跟世界打交道的東西,換句話說,對所有人來說其實它不一定是乙個缺陷。

11樓:

著名的「旁觀者的利己主義」——類似於「我看到你落魄了我會同情,然後看到你又闊了我不知為何又看你不順眼」。

我猜平日裡芥川桑一定很擅長觀察人類。

這篇的精華在這裡:

人們的心裡有兩種互相矛盾的感情。當然,沒有人對旁人的不幸不寄予同情的。但是當那個人設法擺脫了不幸之後,這方面卻又不知怎地覺得若有所失了。

說得誇大一些,甚至想讓那個人再度陷入以往的不幸。於是,雖說態度是消極的,卻在不知不覺之間對那個人懷起敵意來了。——內供儘管不曉得個中奧妙,然而感到不快,這無非是因為他從池尾的僧俗的態度中覺察到了旁觀者的利己主義。

——《鼻子》·芥川龍之介

請問,這種君子羞於承認的人性,你是接受它還是要克服它?

芥川把這種勉強算得上「見不得光」的一點拎出來給大家看了。

12樓:徐宿夢

人性的自私基因真是奇怪,在別人落魄時,會感到同情,同時卻又會覺得慶幸。但一旦他不落魄了,反而會覺得內心不舒服。

人真是這樣,不自覺地喜歡幸災樂禍。

13樓:過期的蜜汁鳳梨

旁觀的利己主義是作者想表達的一方面。而這種利己主義心理是憐憫他人不幸時所附帶的黑暗面。在憐憫他人的同時人們會下意識的與那些不幸的人做對比,因為這樣的比較可以充分體現自身的某種價值,而這種價值正是那群不幸之人所缺失的,正如同文中的內供所沒有的正常的鼻子正是池尾僧俗可以與之比較從而獲得滿足感的途徑,而為什麼選為內供是因為沒供的地位在他們之上更容易獲得滿足感。

而這種獲取滿足感成就感的途徑是最卑微的罷了。但我們都會有這種利己主義心理,這如同人的本能,就好比有光明的地方必然會有黑暗。

14樓:貪吃鬼子

芥川龍之介寫的《鼻子》,非常有想象力。並且,芥川之所以稱為鬼才,乙個原因是他的作品,無論誰看了都會有所感悟,這些感悟是因為個人而不同的。

比如說這篇文章,寫了住持因為自己鼻子太大自卑,他的自卑還是多層次的,根深蒂固的。即使他的鼻子變小了點他還是認為大家嘲笑他,可見其實真正自卑是根植他內心的,這種自卑在自我揣測自我懷疑中不斷膨脹,最終變成了一種病態畸形的認知:小和尚的幫忙反而使他淪為笑柄,這就催發了他乙個住持內心所不應該有的惡,他把那個徒弟趕走了(殺了?

不好意思看久了記不太清楚)。

芥川龍之介想表現的可能是一種內心演變過程。故事很妙,結局也是觸目驚心

如何解讀芥川龍之介的《地獄變》一文?

看了一下,並沒有發現我心中想的解讀回答,也可能是我自己沒有看到,在此僅提一下我的猜想,這也是來於書友的想法。地獄變 一文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因為全篇都是以 我 的視角去寫的,我 是誰,是老殿下的乙個侍從。故事描述的所謂真相,這一切都是建立在 羅生門 之下的,我 為侍從,所以必然站在老殿下一方,作者以...

如何看待芥川龍之介的自殺

貓叔 蟹妖 emmmmm 芥川龍之介最高這個事姑且擱置。但日本傳統文化裡一種倡導著一種極致的美學,普遍意義上來說這種極致是指在幻滅的一瞬間達到美的巔峰,瀕近死亡的美,得到極致美後的消逝。芥川龍之介的很多作品裡都體現了這樣的感覺。舉個常規栗子 地獄變 畫師良秀看見身著華服的愛女被綁在燃燒的車架上,眼睜...

怎麼評價芥川龍之介這個人?

Ficus 非常強。非常強。我不是尬吹,羅生門讓我有了看下去的興趣,竹林中讓我感慨萬分,看完地獄變就開始思考這麼寫的目的。芥川龍之介是懷疑主義者,竹林中強在讓讀者一起懷疑的時候再次思考。地獄變的畫面感非常強,良秀的小女,初出場時芥川三兩語就把乙個聰明而又柔弱美好的少女形象立起來了,一些簡單的形容就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