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觀音菩薩不回向也能像念阿彌陀佛一樣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先說下,我每天都回向啊,只是這麼說罷了。?

時間 2021-05-31 22:57:41

1樓:六合之

想考北大,關鍵是分數要夠,分數夠標準了,要定準北京大學這個目標,不要聽說別的學校也多好多好,就想去別處了

比如畫畫很好,高考加分,北京藝校要招考你,這時回向的作用就有了,隨時隨地明確要去北京大學,任何的加分都回向到去北京大學這個目標上

分數不夠,你再怎麼定好目標,回向目標,也一樣去不了

2樓:與奪而招放

首先,沒人逼你必須天天念哪個佛哪個菩薩的名號,實際上有很多經、咒的受持功德之一就是往生極樂世界,比如佛頂尊勝

佛言若人常能日日誦此陀羅尼滿二十一遍。應消一切世間殊勝供養。捨身往生極樂世界。

若常誦念復增壽命受諸快樂。捨此身已即得往生種種微妙諸佛剎土。常與諸佛俱會一處。

一切如來常為演說微妙之法。一切諸佛授菩提記。身光照曜一切剎土。

乃至獲得無上涅槃。

淨除一切惡道佛頂尊勝陀羅尼·金剛智加句靈驗具足本

3樓:

只念阿彌陀佛,不發求生的願,是不能往生極樂世界的,以佛恆順眾生故。

念觀世音菩薩,也是同樣的道理,需要求生,方可得生。

至於念阿彌陀佛,成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成觀世音菩薩,那是自力法門的修法,淨土法門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念觀世音菩薩,也是求生西方淨土。

4樓:仙劍李逍遙

觀世音菩薩要從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才能真正認識,認識了自然信心增加,菩薩大慈大悲威神力幫助你離苦難比往生極樂世界更實際,譬如有人掉入河,是先救他起來而不是給他安樂窩。法華經知菩薩不是住極樂世界,菩薩能說清淨法令眾生清淨,清淨的眾生不需要離開此地,苦與樂不在此地,而是眾生清淨境界給相迷惑了。所以佛陀時常感嘆顛倒眾生無福慧,不能授是法。

5樓:普波居士

念佛往生西方,是因為阿彌陀佛有接引願,令眾生帶業往生淨土。

你有沒有查一查,觀世音菩薩有沒有接引願,有沒有讓眾生帶業往生的願力。

你先查清楚了。然後再研究回不回向的事。

如果查不到,也只能認作沒有了。那就不要別出心裁,另搞一套了。還是老實念佛吧。

念佛成佛,念菩薩成菩薩。

6樓:

可以。簡單來說就是同業相感的原理。

《大佛頂首楞嚴經》中阿彌陀佛的左右侍者之一的大勢至菩薩闡明了念佛往生的原理。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五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佛菩薩一直心念眾生,若眾生也心念佛菩薩,就會像磁鐵一樣互相吸引。自得相見,因為觀世音菩薩是在極樂世界,相見之處也自然是極樂世界。

7樓:珂玎

念佛號,咒語以及佛經時,會在兩個方面產生作用,1、因緣。2、功德。

念觀音越多,和觀音菩薩的緣分越深。同時會感得觀音菩薩加持的功德,功德可以通過回向增加福報智慧型,增加去淨土的善緣,減少違緣。念觀音的遍數越多,和觀音的因緣越深,產生的功德也就越大,也就是越念力量越大。

如果不做功德回向,大部分功德可能會在隨後動嗔心時散掉,主要只是因緣在起作用。但實際上,自己念觀音時的心裡的願望,也會起到功德回向的作用,也就是說功德不會都散掉。

最好每次念完都做功德回向。只念佛號不回向,也不是不能修去淨土,但是,這將事倍功半。

觀音菩薩為什麼不騎熊?

已登出 當年我在南天門停車場兼職的時候見過,菩薩這人事多,別人都是把坐騎給你隨便你騎走找地兒停,菩薩非得讓我給她開個票,我還記得是 今停觀音菩薩蟲吃鼠咬光板沒毛破皮爛絨黑狗熊乙隻 這個得找古人算比釋道儒還古老的 圖騰文化 的賬。你知道的,傳說裡神仙的故事往往講的就是聖賢們的傳說。再之後這些聖賢們本身...

觀音菩薩到底是男是女?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闢支佛身得度者。即現闢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

太乙救苦天尊與觀音菩薩誰早?

瀚海 佛教的觀音我不了解。道教最早出現觀音是應該是出於元始靈書中篇東方八天先天文隱語裡面的 旦婁阿薈無惒觀音 此觀音為天帝之隱名。從宗教角度此文成於先天,為元始天尊所撰,靈寶天尊所傳。從實際歷史角度,此文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太乙救苦天尊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對太一神的崇拜。 R.和誠 你信誰就誰早,...